孤独的人是可敬的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ktime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王度庐作为“悲剧侠情”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孤独弥漫在他每一部作品的始终,这与作者的人生体验紧密相关。他描述给我们的是强者的孤独,是对理想的渴望和追求,是在苦难中的奋发向上。这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尊敬。
  关键词:王度庐小说 孤独 孤独情结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王度庐是民国时期武侠小说作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悲情武侠”的始祖。他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并吸取、借鉴西方的美学思想和写作技巧,其创作以“鹤-铁”五部作为代表,成功地将武侠传奇和爱情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通常以悲剧收场,被称为“悲剧侠情”的一代宗师。他在上世纪初的武侠小说里,对侠客的心灵孤独、情感孤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但读来却没有使人产生凄清悲凉、茫然无助之感,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武侠世界告诉我们,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孤独,在孤独的世界中积聚力量,以等待再一次的奋起与飞跃。
   一 对侠客孤独心灵体验的表现
   王度庐十分关注对侠客的心灵世界的描摹,对孤独的书写在他的作品中一再凸显,他将“孤独”当作一种普遍而根本的生存困境加以表现。孤独是王度庐创作的情感资源之一,促使他观照自我、审视内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孤独的深度感知成就了王度庐,使他成为悲情武侠的开山立派的宗师。他的作品中孤独已成为不用刻意彰显的潜意识,弥漫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知天命般的平和与宽容。
   王度庐的武侠小说中主人公大都是孤儿,“鹤-铁”五部作中几乎没有哪一位主人公是父母双全的。《鹤惊昆仑》中江小鹤父亲被鲍昆仑所杀,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只剩下小鹤一个十四岁的半大孩子独自过活;《宝剑金钗》中李慕白年仅八岁父母就都染时疾而亡,俞秀莲的父亲在小说第六回就已经去世,不久母亲也亡故了;《剑气珠光》中杨豹兄妹三人自小就身负父母惨死的血海深仇;《卧虎藏龙》中罗小虎不但有着父母惨死、兄妹离散的悲惨身世,并且他自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怎样去世,弟弟、妹妹在哪里;《铁骑银瓶》的主人公韩铁芳、春雪瓶都随养父母长大,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鹤-铁”五部作的主人公中只有玉娇龙是父母双全的,并且还有两个哥哥,但是她从小随父母远戍边疆,没有和兄长一同长大,成年后因为贵族礼教约束,更因为她瞒着家人秘密地练武、闯荡江湖,早已经不是单纯的贵族小姐的思想,也越来越想摆脱家庭的束缚,所以她和家里所有的人都格格不入,在家庭中已经成为“异数”,总是落落寡欢。
   王度庐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笔下的大多数主人公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园的。江小鹤一直在躲避仇人追杀和追杀仇人的路上;李慕白远离家乡,在京城客居,杀人后又一直在避祸远走的路上;俞秀莲在全书出场不久就被父亲送往千里之外的张家口成婚,之后客居北京几年,回到家乡却又开了镖局,所以经常因为保镖的缘故出门在外。韩铁芳、春雪瓶两人在《铁骑银瓶》中更是一直处于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的路途中。王度庐书中漂泊最久的是玉娇龙。她虽然是千金小姐,但从小随父亲远戍,在新疆长大,回京不久就逃婚离家,之后更是借跳崖永远地脱离了家庭,远避到关外的边疆异域,最后死在了沙漠里。对他们而言,都是远离自己的家乡、家人,生活在异域他乡,都是漂泊在路上的孤独者。
   所有这些,都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个人的凸现,即孤独者的塑造。王度庐特别喜欢《纳兰词》,除了因为纳兰性德同是旗人之外,更因为“‘单寒羁孤’的身世、沉郁悲怆的审美个性,特别能够与之发生共鸣”。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们,尽管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仍是传统的范式,但是作者却将他们从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剥离出来,将他们置于孤独之中,甚至置于漂泊的路途中,以便书写世间的悲欢,表达孤独的心灵体验。武侠小说描写的就是传奇的世界,与传统的社会已经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王度庐利用了这一点,跳出三界,将主人公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来描写,让侠客们在飘泊无定的生存状态和寂寞痛苦中,体验生命中“成长的孤独”。他们成长的历程大都是孤独感渐生、愈深的过程,他们的心理成熟历程是孤独人生体验的过程。在根本上,王度庐的小说主人公是经过了现代人及现代意识的洗礼,作者将每一位主人公个体的精神疆域都拓展得异常宽广,使之深刻体验人生的孤独,并将其作为真正的表现中心或透视焦点。
   二 对侠客孤寂情感世界的描摹
   作为“悲剧侠情”的始祖,王度庐在武侠世界里对爱情的描写不同于中国传统小说的“大团圆”结局,通常以悲剧收场,使得他笔下的侠客个个都是“孤独的失恋者”。之所以说他们是“孤独的失恋者”,是因为他们的失恋以及由失恋带来的伤心失意是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世俗接受、不能向别人诉说的,他们所经历的都是不能为人道的孤苦爱情。虽然他们至情至性,付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意,但却个个落得伤心失意,形单影只。十六岁时玉娇龙与强盗罗小虎偶遇,他们相爱了。这个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改变了她的一生。他们的爱情既不容于家庭、世俗环境,也不被朋友理解。但是他们仍然痴痴地、艰难地、执著地相爱着。只是,爱情不可能解决其它问题。玉娇龙纵然有高超的武艺,也极富叛逆精神,但她骨子里仍旧是从小在《烈女传》训导中长大的贵族小姐,门第观念、贵族的素养都深深烙刻在她的心灵里,流淌在她的血液里。所以,贵族小姐和草莽强盗在思想观念、生活情趣甚至饮食起居上都不可能融合在一起。这就注定了她在绝崖一跳之后,也仍然不能和爱人厮守,反而必须绝尘而去,独自飘零江湖。“相爱容易相守难”,两个相爱的人,相互之间也有许多的隐秘是不能诉说的,相爱却不能相知,这就是“爱情中的孤独”吧。众多的失恋者组成了王度庐小说独特的风景,这些地道的孤独之魂是我们在传统的通俗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武侠小说中所难以看到的。失恋者的孤独不同于其它,乃是源于人物内心深沉的爱情。一个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他最孤独的心灵中渗透出最热烈的爱。因为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人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他们之间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再让我们看看这些主人公的人生孤独。与他们出生的孤苦零丁相对应的是,在他们成为江湖名人、武林高手甚至是当上江湖帮派的领袖之后,在他们众星捧月的处境之中,在他们的辉煌成就之中,却仍是孤独者。在一片辉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奈、痛苦、寂寞、悲哀和孤独。最明显的标志,是他们没有真正的朋友。他们有的只是同道、部下、师长、对手,而惟独没有人生知己、相互投契的生死之交,也就没有人能给予他们心灵的安慰。玉娇龙在找寻自己失散的儿子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和春雪瓶的母女之情,从不对自己最亲最近的女儿说出这个秘密。十九年后在明知儿子就在面前时,她又担心儿子不愿、不屑、不肯相认而默默地独自难过,直到病死在沙漠里,死在自己亲生儿子的怀抱里也没有相认。面对儿女,作为母亲的她顾忌更多了,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伤害,她不得不独自地忧虑、伤心,体验了“为人父母的孤独”。孤独,其实这正是最广意义上的人生象征。玉娇龙在年幼时体验了为人子女“成长中的孤独”,成年后体验了“爱情中的孤独”,之后一直到死,她又不得不独自体验了“为人父母的孤独”,她的一生正是“孤独的一生”。玉娇龙是王度庐留给现代通俗文学最出色的女主角,也是武侠小说史上令人难忘的人物。她的风采、她的悲伤、她的矛盾、她夹在爱情与亲情中的两难、她一身的冰冷雪意、她内心的炽热情怀,都使她成为“悲情武侠”的绝唱。
   三 作家孤苦的身世经历
   为什么王度庐如此关注于对侠客内心孤独感的挖掘和描摹呢?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与作者的个人人生经历有关。王度庐年仅七岁时他的父亲就不幸病故。可以想见,王度庐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大概他对自己幼年无所倚仗的孤独感体会已经深入了灵魂,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也多是孤儿。王度庐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自学,并且酷爱文学,有了较高的文学修养,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就使得他将自己思想的强大诉诸于笔端,使笔下的人物个个身体强健、武艺高超,成为武侠世界中的强者,以寄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并且将自己的这种无人可以倾诉也无法向人提及的、积累了多年的孤独寂寞心绪依靠自己笔下的人物加以表达。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们尽管都是武功卓绝的当世一流侠客,却个个孤独、狷傲、寂寞、惆怅而时或优柔,这成为这些人物普遍的心态,也是作者心态、性格的投射。
   王度庐完成了“鹤-铁”五部作是在抗战初期沦陷的青岛。那时的王度庐“身体瘦弱,有很严重的胃病,除伏案写作外,即卧床休息”,他的生活无疑是孤寂的。“他不常外出,不应酬,不管家务,不在乎环境嘈杂、孩子吵闹,对物质生活也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在这种近乎是蛰伏的生活中,王度庐却写出了热闹的武侠故事,并且塑造了不少伶牙俐齿的人物,其中寄予了他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从而凸显出政治洪流中目标渺茫的文人与现实遭际之间的矛盾冲突,隐含了作家在家国危难之时无比愤慨与自责之情。在1939年出版的《宝剑金钗》单行本序言中,王度庐吐露了自己写作武侠小说的初衷或者说目的,是为了“藉遣海滨风月,而销胸中块垒”。为什么要遣风月,销的又是什么块垒呢?文学,永远是现实生活和作者深沉情感的表达。此时的王度庐,正是借自己笔下不同主人公的孤独体验来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自己身处动荡乱世下的无奈与内心的苦闷,并寄寓了深深的哀思与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所以,玉娇龙们“深入骨髓的孤独感”正是作者自己此时切身的体会。
   四 孤独中的奋起与自强
   尼采认为,孤独分为强者的孤独和弱者的孤独两种。强者的孤独就是不能在孤独中消解麻痹,不思进取,而要直面命运,坦然以对。面对生命的悲剧依然坚毅奋勇,在苦难中奋发。这种孤独无疑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对于强者而言,孤独实在是一种美德,是对理想的渴望和追求。王度庐笔下的主人公都是孤独的侠客,但是他们已经不害怕孤独带给自己的任何困扰,已经习惯了孤独之上的自我超越和自由,因为“侠的本质精神,正是孤独与牺牲”,这就注定他们必须在飘泊无定的生存状态和孤独痛苦中,仍坚持自我的完善和人格的独立,以一种孤独的爆发力显示出生命内在的扩张。而从人生观的角度,则更表明了作者给人物设置如此艰难的人生经历及难以忍受的人生痛苦,一方面固然要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而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要不断加重人生逆境的痛苦考验,让这些人有更多的机会战胜艰难困苦,表现他们在孤独中坚毅奋进的英雄气概。作者是有意让主人公在孤苦的生存环境中奋进向上、自强不息、搏击不止,从而成为具有主体人格和奋斗精神的典型,获得人生真正的意义,实现其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他们的身上,必然也寄托了作者本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一方面,面对生活的磨难,他苦闷、彷徨、孤寂,而另一方面,在苦难和黑暗中或许有过暂时的迷茫,但却始终不曾丧失信心。徐斯年在分析玉娇龙的孤独感时就说:“当玉娇龙经历一系列的争斗、挫折、挟制、屈辱之后”,“感到十分凄凉、颓唐”,“人生最大的痛苦,即是得不到人们的理解”,所以,她有了“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但正是“这种四面受敌的境遇,又恰恰促进了玉娇龙的叛逆精神及其能量的积聚”,“既意味着生命力为克服内外敌人而进行的斗争不会停止,也意味着它将向新的高度飞跃、突进——孤独者的生命意志和生命力是极为旺盛的,他们是真正的强者”。这恐怕也正是对王度庐本人最好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徐斯年:《王度庐评传》,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孔庆东:《超越雅俗》,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3]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叶洪生:《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5] 徐斯年:《生命力的飞跃和突进》,《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李伟,女,1978—,北京密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邢台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最早以个人身份出访欧洲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之一,王韬在《漫游随录》中记载了自己在欧洲的经历,展现了一幅万国图景。欧洲之行让他认识到:世界上有许多强大的国家,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并非最发达的一个,更不是唯一的一个。《漫游随录》对国人根深蒂固的华夷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于近代中国人对于西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王韬 近代 《漫游随录》
期刊
摘要 罗伯特·舒曼因为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其音乐作品中主张“情感论”,即带有个人主观情感性的特定的美学内容,带有浪漫主义思潮的深刻烙印。本文主要围绕舒曼的情感论,从舒曼的声乐作品《妇女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来表现其艺术作品的感情和幻想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也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普遍特点,即用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歌声去唤醒心灵。  关键词:音乐美学 罗伯特·舒曼 情感论
期刊
摘要 设计于1919年诞生在德国的魏玛包豪斯学院,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成长,设计由初始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层面晋升为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层面。设计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飞速成长,但在有着千年风韵的艺术家庭中,仍尚属幼年。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正处于蓬勃发展中,针对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初期阶段现情况,设计师们应该发出以下思考:对于图形符号的视觉表达和分析研究,不能仅仅靠借鉴西方传媒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
期刊
摘要 巴尔蒂斯作品透露着浓郁的古典精神,其人物画中关于少女题材的绘画作品是将内心情感注入了画面,充分展现了画家与客观的完美结合,在具象世界里展现现实场景中不可见的情感,体现青春期少女朦胧的诗性美,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出自己的艺术天空,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传统大师。  关键词:巴尔蒂斯 古典精神 人物画 少女题材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一 逆流而上 
期刊
摘要 印章艺术是中国特有的古老艺术,它因其实用性和特殊的美感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汉代印章艺术形式美是汉代印家不断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在印面上的表达,体现了汉代印家对于构成语言、构成形态以及形态关系之间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在小小的方寸之地既体现出中国造型艺术形式美,又表达出中国美学独特的意向美。本文以汉代印章为例,从线条美、结构美和装饰美三个方面来分析汉代印章的形式美。  关
期刊
摘要 晚清著名昆曲艺术家王绚云之子、京剧“通天教主”王瑶卿指导因倒仓而嗓音异常的程砚秋独辟蹊径开创程(派唱)腔,专事演唱古代女性悲剧,因此,具有与众疏异的流派特征。特别是程腔中能通过“熟悉中新鲜”的美学定位和追求,充分地利用其新思想性、新艺术所产生之艺术合力与形情张力,故而派性鲜明,历久弥新。  关键词:京戏 程(派唱)腔 悲剧性音色 反差美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青年作家毕飞宇都市系列小说以其轻盈的笔调与深沉的内蕴受到评论界的高度关注。本文试用文艺理论家派克的理论,将其都市系列小说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梳理,进而评论毕飞宇这一系列小说所传递的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命运与人的灵魂的洞察。  关键词:都市系列 审视 感知 直面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艺理论家派克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描绘城市,即从上面、从下面和从街道水平上(
期刊
摘要 英国工业革命在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同时,其成果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敏感的艺术家更能感觉到这一前所未有的工业时代的新脉搏,工业革命的风起云涌也让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机械与速度在他晚期油画作品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如果说,透纳在光与色的运用上启发了印象派而被认为是印象主义先驱的话,那么他本人对于工业革命时代地把握也成就了他作为现代画家的
期刊
摘要 《红高粱》是莫言故乡家族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一部,作品以抗战时期作为社会背景,叙述了关于家族祖先爱恨情仇、精忠报国的故事,歌颂了家族祖先敢恨敢爱、敢打敢杀、奔放不羁的自由意志,并以此对抗传统主流文化和现代文明对人的压制和束缚,重铸民族性格。  关键词:莫言 《红高粱》 自由意志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从总体上看,莫言基本上属于生命文化型作家,他的
期刊
摘要 改造国民性作为乡土小说的主题,自鲁迅起至今已一个世纪,陈继明的中篇小说《每一个下午》告诉我们,即使在社会转型的当下,国民性中诸如奴性、依附性、官本位意识等病态成分依然像幽灵一样徘徊不去。陈继明既承续了鲁迅批判国民性传统,又做出了超越前人的努力,他不但“揭出了病苦”,还开出了“药方”,使得乡土小说的主题意蕴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每一个下午》 乡土人格 精神阵痛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