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缝长诊断和泄压区描述对于优化非常规资源开发来说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介绍了在巴肯组开展的综合性现场试验,通过使用多种裂缝诊断技术和泄压区描述方法的特殊设计方案来确定有效缝长和有效储层改造区域.在距离一口具有10年生产历史的巴肯组水平井(H1)水平段1000 ft处钻了两口直井(V1和V2)(图1).两口直井相距200K.在V2井中进行微地震监测和(井下测斜仪)地层变形测量,测量V1井井口压力,并对V1井水力裂缝进行描述.试验过程中,对老水平井(母井)水平段地层进行再加压处理,期间进行微地震监测,利用监测资料进行泄压区描述(该项技术名为MDD,即Micro-seismic Depletion Delineation,泄压区微地震识别,Dohmen等,2013,2014,2017).MDD测试前,对V1井进行DFIT测试求取局部地应力和储层压力.MDD测试后,对V1井进行小规模水力加砂压裂.之后,H1井开井生产4个月,还对V1井和V2井进行了DFIT测试.将详细的岩心和测井数据、水力压裂裂缝模拟、先进油藏模拟等裂缝诊断数据进行整合来表征水力压裂效果.H1井MDD测试结果表明,主要泄压区分布在水平段两侧,两侧边界距离H1井水平段约500ft.H1井井底压力数据表明,局部储层压力为1000psi.V1井第1次DFIT测试结果显示,地层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但H1井井底压力计记录到了总注入量仅20bbl的DFIT测试造成的压力波动.V1井水力压裂(15klbs,600bbl)的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压裂形成了一条裂缝半长为1000ft的平面裂缝.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V1井水力压裂缝网对H1井产生冲击(即压窜),H1井井底压力增加1650psi也证实了这一点.微地震监测资料表明,V1井水力裂缝两翼对称,这说明对H1井地层进行再加压处理减少了母井地层能量衰竭区的不良影响(即造成水力裂缝两翼严重不对称).井下测斜仪和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水力裂缝快速向下延伸,穿过下巴肯页岩段,进入三叉组内.虽然V1井无油气产出,但在V1井水力压裂缝网对H1井产生压窜后,H1井日产油量提高1倍,说明增产效果显著.V1井第2次DFIT测试(DFIT #2)结果显示,(与V1井第1次DFIT测试相比)地层压力降低了1800psi,V2井DFIT测试结果显示, (与V1井第1次DFIT测试相比)地层压力降低了约1000psi,证明V1井水力裂缝控制区域内原油“流入”距V1井1000ft的H1井水平段.储层生产动态历史拟合结果表明, (V1井)裂缝导流能力较低,但是足以使原油流向距V1井1000K的H1井水平段,提高H1井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利用综合性裂缝诊断测试描述一口直井的单条水力裂缝导流能力,并对其有效缝长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