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尘肺病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职业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运用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治疗方法,连续三年在三伏天对300例尘肺病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穴位贴敷,经每年度冬季疗效观察,取得满意效果,对尘肺病肺纤维化拓展了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冬病夏治“三伏贴”; 尘肺病肺纤维化
职业病的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党和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各企业单位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但是,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职业病患者数量大、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职业病危害广泛分布在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特别是近年来,群体性及极端性职业病危害事件不断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压力。笔者所在医院是济南市卫生局直属的二级甲等职业病防治医院,承担着全市职业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功能,不同类型的职业患者到医院进行门诊和住院治疗。
尘肺病是职业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西医在肺纤维化治疗上目前无突破性进展。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肺纤维化的治疗,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方法,内病外治与内治一样,是以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理论为指导,将药物施予皮肤、孔窍、腧穴以发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活血祛瘀、解毒消肿、化瘀祛腐、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衰,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的目的。内病外治宗师吴师机言“外治理论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是对外治作用理论的高度概括。
笔者所在科于2008~2010年三年夏天对患有尘肺病300例患者在三伏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穴位贴敷,经每年度冬季疗效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就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肺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辩证施治的历史渊源及中西医对该病的认识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总结临床经验。
1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历史来源及理论基础
中医中药荟萃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在生活实践及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有目的寻找药物的行为,也是中药药理学的初步实践。
冬病夏治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1973年长沙马土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宋代刘翰《开宝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吴高先《理瀹骈文》对中医冬病夏治都有不同的记述,只是没有提及“冬病夏治”一词。
以《内经》为基础,三条“冬病夏治”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核心思想:其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阴阳平衡观点;其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观点;其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点。
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历法、精、气、神、经络组成《内经》的核心思想,而阴阳被称之为辩证施治用药之总纲。《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阴阳是万物之道,对于人体认为“疾病”是发生阴阳失衡的过程,是有“阴平阳秘,精神乃致,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故治则总纲就是调整阴阳平衡。
1.1 冬病夏治的概念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原则,对冬季气候寒冷时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疾病缓解时进行治疗,在炎热的长夏天通过大辛大热的中药对任督二脉、膀胱经的作用,促使肾精化生“元阳”之气和促使脾胃功能健运而化生“卫阳”之气,以达到阴阳的平衡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坚持一定疗程(3~5年)后,机体的本虚一面得到纠正,再到冬天,机体就能抵御外邪的侵入,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频率。
中医认为的“冬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种疾病。其病机特点是阳气不足;“夏治”是在夏天选用适宜的方术加以防治,包括内服中药、中药外敷、中药外治等手段。“夏治”还特指在“长夏”即最炎热的三伏天为最佳时间,如2010年7月19日(初伏第一天)、7月29日(中伏第一天)、8月8日(末伏第一天)。
1.2 经络在治疗中的作用 《内经》中描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纵横交错,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联系全身,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腧穴是人体气血汇聚之处所,是脏腑经络之气达于体表的部位,也是药物敷贴的治疗部位,它能够通过经络调整全身的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帖敷经络腧穴的选择
《内经》认为,父母受禀先天之“精”藏于肾,余者藏于奇经八脉,依这一理论,使藏于奇径八脉的先天之精气尤其是任督二脉之“精”化生元阳元阴之气,使元阳元阴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故选任督二脉为主经,选足太阳膀胱经、于太阴肺经为辅,具体分布为:(1)以咳嗽为主的尘肺病: 基本穴:肺腧、心腧、膈腧、定喘、中府; 加减穴:云门、尺泽、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魄户、膏肓、神堂。(2)哮喘及喘息型尘肺病: 基本穴:定喘、肺腧、肾腧、膻中; 加减穴:中府、云门、天府、尺泽、气海、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脾腧、膈腧、魄户、神堂、大推、心腧。(3)肺气肿、肺纤维化: 基本穴:肺腧、肾腧、气海、膻中、中府、涌泉、华盖; 加减穴:定喘、脾腧、肾腧等。
3 “三伏贴”药物组成、功效及帖敷时间
3.1 药物组成 A方:以白芥子、生延胡索、生甘逐、细辛、生姜等作为基本药方[2]。B方:血竭、水蛭、僵蚕、蝉蜕、皂荚、黄茋、白术、骚休、防风、甘草等。严格加工炮制程序,药物粉碎过120目筛,无菌,烘干,用生姜汁调和做成大小均匀小药丸,穴位贴敷。
3.2 功效 通络益肺、调和营卫、扶阳固本、温肺散寒、化瘀祛毒、活血化瘀、养阴生津、扶正固本。笔者尝试着把中医药治疗肺萎、肺痹的治法通过内病外治、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方法应用于尘肺病肺纤维化的防治,扩展了中医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治疗手段,通过实践,也具有改善症状,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对肺间质的病变的治疗途径又拓展了许多临床治疗体会。
3.3 帖敷时间 成人患者每次贴药时间2 h,每年三伏天首日各贴一次,连续帖敷三年为一疗程,贴敷过程中300名患者均感觉局部发热,只有1例80岁患者自行贴敷24 h,帖敷部位出现潮红水泡,后自动消退。
4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
笔者认为肺纤维化可归属中医学“肺痿”、“肺痹”范畴,“肺痿”由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并设专篇论著,“肺痹”首载于《皇帝内经素问》。该病在发病过程中,早起多表现为痰浊、瘀血痹阻肺络,属肺痹范畴;后期肺叶萎缩,丧失功能,属肺萎范畴;肺络不通,肺脏萎缩,肺失宣降,气失所主,故以呼吸困难、气短、动则加重、干咳无痰为主症,该病病程为“虚、痰、瘀、毒”四证及痰浊瘀血、痰瘀痹阻、痰瘀化热、外感风热之邪等,并根据患者症状、舌苔、脉象进行分型和辨证。
5 西医对肺纤维化的诊断要点
(1)患者有干咳、气喘、进行性呼吸困难、心悸、唇甲紫绀、形体消瘦等临床表现。(2)X线可见双肺弥漫性网状、磨玻璃状、小结节状及胸膜下线或囊性阴影。(3)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异常。(4)可除外其他该类症状的疾病。该病特点是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最终肺、心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故医学界称本病为“亚癌”。
6 治疗体会
所治疗300例尘肺患者,男2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岁。
6.1 中医对尘肺病肺纤维化的分型 大多属于肺萎肺气虚寒型,或有伤阴体征。临床症状可见咳唾涎沫,其质清稀量多,或干咳,喘息性进行性加重,动则气短、喘憋尤甚,神疲乏力,反复易感,自汗,口干咽燥或手足心热,面唇发绀,舌紫暗,无苔或少苔,脉细涩或细滑。
6.2 治疗效果 经过三年连续的“三伏贴”治疗后,患者咳嗽、憋喘症状均明显减轻,感冒次数减少,痰量减少易咳,舌质淡红,脉沉和缓。
尘肺病肺纤维化是医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我们坚信,在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下,借助先进的现代医学的优势,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途径,佐以其他疗法,一定能为此类患者开辟出一条新的康复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德鸿.尘肺病.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3.
[2] 中国针灸学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指导意见(草案).中国针灸,2009,29(7):541.
(收稿日期:2010-12-14)
(本文编辑:王春芸)
【关键词】 冬病夏治“三伏贴”; 尘肺病肺纤维化
职业病的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党和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各企业单位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但是,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职业病患者数量大、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职业病危害广泛分布在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特别是近年来,群体性及极端性职业病危害事件不断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压力。笔者所在医院是济南市卫生局直属的二级甲等职业病防治医院,承担着全市职业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功能,不同类型的职业患者到医院进行门诊和住院治疗。
尘肺病是职业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西医在肺纤维化治疗上目前无突破性进展。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肺纤维化的治疗,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方法,内病外治与内治一样,是以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理论为指导,将药物施予皮肤、孔窍、腧穴以发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活血祛瘀、解毒消肿、化瘀祛腐、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衰,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的目的。内病外治宗师吴师机言“外治理论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是对外治作用理论的高度概括。
笔者所在科于2008~2010年三年夏天对患有尘肺病300例患者在三伏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穴位贴敷,经每年度冬季疗效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就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肺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辩证施治的历史渊源及中西医对该病的认识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总结临床经验。
1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历史来源及理论基础
中医中药荟萃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在生活实践及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有目的寻找药物的行为,也是中药药理学的初步实践。
冬病夏治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1973年长沙马土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宋代刘翰《开宝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吴高先《理瀹骈文》对中医冬病夏治都有不同的记述,只是没有提及“冬病夏治”一词。
以《内经》为基础,三条“冬病夏治”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核心思想:其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阴阳平衡观点;其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观点;其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点。
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历法、精、气、神、经络组成《内经》的核心思想,而阴阳被称之为辩证施治用药之总纲。《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阴阳是万物之道,对于人体认为“疾病”是发生阴阳失衡的过程,是有“阴平阳秘,精神乃致,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故治则总纲就是调整阴阳平衡。
1.1 冬病夏治的概念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原则,对冬季气候寒冷时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疾病缓解时进行治疗,在炎热的长夏天通过大辛大热的中药对任督二脉、膀胱经的作用,促使肾精化生“元阳”之气和促使脾胃功能健运而化生“卫阳”之气,以达到阴阳的平衡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坚持一定疗程(3~5年)后,机体的本虚一面得到纠正,再到冬天,机体就能抵御外邪的侵入,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频率。
中医认为的“冬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种疾病。其病机特点是阳气不足;“夏治”是在夏天选用适宜的方术加以防治,包括内服中药、中药外敷、中药外治等手段。“夏治”还特指在“长夏”即最炎热的三伏天为最佳时间,如2010年7月19日(初伏第一天)、7月29日(中伏第一天)、8月8日(末伏第一天)。
1.2 经络在治疗中的作用 《内经》中描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纵横交错,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联系全身,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腧穴是人体气血汇聚之处所,是脏腑经络之气达于体表的部位,也是药物敷贴的治疗部位,它能够通过经络调整全身的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帖敷经络腧穴的选择
《内经》认为,父母受禀先天之“精”藏于肾,余者藏于奇经八脉,依这一理论,使藏于奇径八脉的先天之精气尤其是任督二脉之“精”化生元阳元阴之气,使元阳元阴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故选任督二脉为主经,选足太阳膀胱经、于太阴肺经为辅,具体分布为:(1)以咳嗽为主的尘肺病: 基本穴:肺腧、心腧、膈腧、定喘、中府; 加减穴:云门、尺泽、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魄户、膏肓、神堂。(2)哮喘及喘息型尘肺病: 基本穴:定喘、肺腧、肾腧、膻中; 加减穴:中府、云门、天府、尺泽、气海、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脾腧、膈腧、魄户、神堂、大推、心腧。(3)肺气肿、肺纤维化: 基本穴:肺腧、肾腧、气海、膻中、中府、涌泉、华盖; 加减穴:定喘、脾腧、肾腧等。
3 “三伏贴”药物组成、功效及帖敷时间
3.1 药物组成 A方:以白芥子、生延胡索、生甘逐、细辛、生姜等作为基本药方[2]。B方:血竭、水蛭、僵蚕、蝉蜕、皂荚、黄茋、白术、骚休、防风、甘草等。严格加工炮制程序,药物粉碎过120目筛,无菌,烘干,用生姜汁调和做成大小均匀小药丸,穴位贴敷。
3.2 功效 通络益肺、调和营卫、扶阳固本、温肺散寒、化瘀祛毒、活血化瘀、养阴生津、扶正固本。笔者尝试着把中医药治疗肺萎、肺痹的治法通过内病外治、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方法应用于尘肺病肺纤维化的防治,扩展了中医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治疗手段,通过实践,也具有改善症状,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对肺间质的病变的治疗途径又拓展了许多临床治疗体会。
3.3 帖敷时间 成人患者每次贴药时间2 h,每年三伏天首日各贴一次,连续帖敷三年为一疗程,贴敷过程中300名患者均感觉局部发热,只有1例80岁患者自行贴敷24 h,帖敷部位出现潮红水泡,后自动消退。
4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
笔者认为肺纤维化可归属中医学“肺痿”、“肺痹”范畴,“肺痿”由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并设专篇论著,“肺痹”首载于《皇帝内经素问》。该病在发病过程中,早起多表现为痰浊、瘀血痹阻肺络,属肺痹范畴;后期肺叶萎缩,丧失功能,属肺萎范畴;肺络不通,肺脏萎缩,肺失宣降,气失所主,故以呼吸困难、气短、动则加重、干咳无痰为主症,该病病程为“虚、痰、瘀、毒”四证及痰浊瘀血、痰瘀痹阻、痰瘀化热、外感风热之邪等,并根据患者症状、舌苔、脉象进行分型和辨证。
5 西医对肺纤维化的诊断要点
(1)患者有干咳、气喘、进行性呼吸困难、心悸、唇甲紫绀、形体消瘦等临床表现。(2)X线可见双肺弥漫性网状、磨玻璃状、小结节状及胸膜下线或囊性阴影。(3)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异常。(4)可除外其他该类症状的疾病。该病特点是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最终肺、心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故医学界称本病为“亚癌”。
6 治疗体会
所治疗300例尘肺患者,男2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岁。
6.1 中医对尘肺病肺纤维化的分型 大多属于肺萎肺气虚寒型,或有伤阴体征。临床症状可见咳唾涎沫,其质清稀量多,或干咳,喘息性进行性加重,动则气短、喘憋尤甚,神疲乏力,反复易感,自汗,口干咽燥或手足心热,面唇发绀,舌紫暗,无苔或少苔,脉细涩或细滑。
6.2 治疗效果 经过三年连续的“三伏贴”治疗后,患者咳嗽、憋喘症状均明显减轻,感冒次数减少,痰量减少易咳,舌质淡红,脉沉和缓。
尘肺病肺纤维化是医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我们坚信,在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下,借助先进的现代医学的优势,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途径,佐以其他疗法,一定能为此类患者开辟出一条新的康复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德鸿.尘肺病.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3.
[2] 中国针灸学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指导意见(草案).中国针灸,2009,29(7):541.
(收稿日期:2010-12-14)
(本文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