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换景的人生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冬天,我陪妈妈逛了颐和园。
  彼时我们来北京已经两年,还是头回一起逛景点。工作之后,我视双休日如命,轻易不肯拿出一点儿时间和心思做出游的计划。那年秋天,每当妈妈说想去香山看红叶,我总是嫌远,嫌倒车麻烦。转眼间秋天过去,树叶都落了,我们依然哪儿也没去。几番商量之后,在一个深冬的下午,我们坐地铁来到颐和园。
  从北宫门入园,我们一路看松柏,看喜鹊,看亭台,不知不觉来到了知春亭码头。只见那结了冰的湖面上,许多孩子坐在小冰车上,被家长推着滑起来,大笑大叫。冰面上有红、粉、蓝、紫等各种颜色在移动,那是人们的羽绒服、雪地靴、帽子、围巾的颜色,是快乐和幸福的颜色。妈妈还当我是小孩儿,问我要不要进去滑冰,说她出钱买票。我连忙扭过脸,说着“不去不去”,人却还站在原地,没有离开。眼前的热闹仍在上演,我的思绪却飞回东北,回到黑龙江富锦,回到松花江畔。


  没在东北沿江城市生活过的人,绝对想象不到开春时节的跑冰排有多壮观。如果说眼前这些大人孩子聚在冰面上嬉戏是一幅北京风俗画,那么跑冰排则是一幅开阔奔腾的自然风景画,以天地为画布,出自天公造化的手笔。看过跑冰排之后,好像你这一生的心结都打开了,再没有颓丧、哀怨的理由,以后无论悲喜、顺逆,只应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跑冰排,我真想再看一次跑冰排。
  春天,江面完全冻住的冰盖被初春归来的温暖轻轻击破,变成大块的碎冰,在青白色的江水上朝同一方向匀速流动,如同一支大规模的舰队,在水流的引导下英勇前进。小时候,每逢跑冰排那两天,妈妈或姥爷总会带我去看。等冰排跑完了,江水就复活了,富锦人告别冬季的严寒,迎来开春新一年。
  新一年,又一年,我长大了。作业越写越多,书包越来越沉,姥姥和姥爷相继故去,我再也没有心情特意跑到江岸上去看风景。于是,那开春跑冰排的景象,连同夏季夕阳映照下瑰丽斑斓的江面,中央大街上火热浓艳、锣鼓声声震入人心的大秧歌,都被时光一件件打包整理好,存入记忆磁盘最深处的文件夹。
  刚来北京的那段时间,我就像一个小小探险家,对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缺乏兴趣,却愿意深入古老首都的犄角旮旯,寻找最别致的风景。偶尔因工作外出,心里总盼望着能有点儿什么故事发生。我在胡同里骑过自行车,撞倒了一户人家窗边立着的拖布;深夜坐出租车驶过灯火明亮的长安街;在格调优雅的咖啡馆约人谈事,竖起耳朵偷听邻桌的编剧、演员们筹划新的舞台剧项目……我就这么行走着,观赏着,将一点一滴看在眼里,收进心中,恨不得这些经历能马上发酵成故事。直到今天,我经历了一些事,多看了几本书,才发现,近几年发生的事像没有腌好的黄瓜,脆生生的,支棱着;而童年时代的回忆,经过时光的挑选、熬煮、密封保存,已经变成甜蜜浓稠的果酱了!哦,原来要把零碎的生命体验变成意蕴悠长的故事,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急不得。
  我是吃着情绪的杂食长大的小孩儿,向来看重回忆和故事。但当离开家乡到天津读大学,思想日渐成熟,自我认知越发清晰,才意识到:我把过去经历的大事小事都当作珍宝存入心与情感的密匣,却日渐遗忘了故事发生的舞台。


  2017年春末夏初,我因事回了一趟家鄉富锦。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我的眼睛仔细搜罗各处,体味它们的变化。呀,12路公交车变样了!新的公交车车身很长,乘客分前后门上下,车厢里一尘不染,安静有序。我坐在簇新的蓝色座椅上,看着车窗外,既欣喜又失落。欣喜的理由很明显:公共交通工具升级换代了。可这样一来,我高中三年乘坐的那种老公交车就再也看不见了。那发动之后一顿一顿的老公交车,曾经惹得身穿大背心、留着寸头的中年男司机骂骂咧咧。那时,挨着车门的位置上通常坐着一位泼辣的女售票员,腰上挂着一个小黑包,里面鼓鼓的全是零钱。她那尖细的嗓子一出声,可以瞬间让所有乘客都听到。她报站之余还能分出精力提醒司机:“绝不能让后面老王的那辆车赶上来。”车里一直有股淡淡的气味,应该是由汽油味儿、汗味儿和灰尘味儿混合而成的。
  我去派出所办点儿事。派出所一楼窗口前排着长队,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长发女孩儿,她来办理户籍迁入。只听工作人员手中的印章“当”的一声,一个外乡人从此变成了富锦人。落户富锦,怎么会有人想要落户富锦呢?我在心里悄悄惊讶。一直以来,我所见到的都是“往外走”,此时,有个人竟然要落户富锦—这个我选择离开的地方!真想知道这个外乡的女孩儿从何处来,为何要定居在此。是为了爱情吗?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吗?还是和父母一起来这片土地开创新生活呢?
  我突然明白,这年头不仅仅有人想去北京施展拳脚,也有人选择迁入富锦安顿人生。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人是流动着的,人们出出进进本属平常,可是当下被普遍接受的“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使得“人往高处走”变成一种世俗的正确。当一座城市被定义为“三线城市”,不管她有怎样的风景、怎样的人情、怎样的历史,都不再重要了,只会被判定为“经济落后,缺少机会”,但城市本身其实是很可爱的呀!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站在颐和园的“亲子冰上嬉戏图”前,有一堵看不见的“空气墙”把我隔绝在外;为什么妈妈提议让我也下去玩时,我会那么生气和不耐烦。那是因为,我内心紧抓着自己“游客”的身份不撒手,把拥有户籍看作享受此地所有日常欢乐的资格。
  矛盾就这样产生了:我已经远离了野性开阔的富锦,却又拒绝眼前这丰厚古雅的北京。初来乍到时,作为观光者,我愿意匆匆逛一圈胡同,听听后海酒吧里的歌声,毕竟探险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事啊!可当探险的热情消退,本地市民最寻常的生活展现在我眼前,我却并不快乐。“游客”身份使我对眼前的美好亲近不得,可若没了“游客”身份,我又无法确认自己是谁,成了无根的浮萍。就这样,一股拧巴的情绪滋生扩散,逐渐占据了我的身心,把我年轻热乎的血液渐渐变凉,我却浑然不觉,还以为是自己“没朝气,不上进”。
  颐和园之行已经过去了两年半,时光的缓慢发酵终于完成。当“亲子冰上嬉戏图”与“冰排游江图”在我眼前重合,北京和富锦这两座城市如双峰并立于我的眼前,没有谁高谁低,而是各自完整、彼此平等。原来,我和所有人一样,过着移步换景的人生,走到哪儿,眼睛欣赏到哪儿。所以,无论是在北京拼尽全力买学区房,还是选择落户富锦开始新人生,都是人们的选择,都值得尊重,都一样会产生故事。
其他文献
一  夏天用酷热壮大自己的声威,民谚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加之雨热同期,时有雷暴天气发生,闷热叠加潮湿,真叫人苦不堪言。  小时候,我在夏天常常热得跳起来,稍有不顺便大呼小叫,欲赤条条躲进密匝匝的树叶间,却学不来猴子攀高登枝的本事。山间有纳凉石洞,可惜距离遥远,即便能够躲进去避暑,也没有人送饭送茶。  老人家最爱看小孩儿着急耍赖,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乐呵着乐呵着,老人家又会同情你、可怜你,
期刊
食蚜蠅差不多是最常见的小昆虫了,但大多数人都会叫错它的名字,我也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它是蜜蜂。  当然不是,食蚜蝇与蜜蜂触须不一样,眼睛不一样,口器也不一样。但是,二者的身子和翅膀那么像,它们又都在花丛中采蜜,不是专门研究它们的生物学家,谁会看那么仔细。大家认错食蚜蝇的主要原因,肯定是因为它和蜜蜂、马蜂一样,身上有醒目的黑黄条纹。  这几乎一模一样的“服装”的确容易让人张冠李戴,但,是谁在模
期刊
一  我5岁那年,七月初三庙会,村里请的是寺里田秦腔剧团。寺里田剧团是三四家子人凑起来的,加上十几个徒弟,总共有30多个人。他们坐不起解放车,我们村出了4台四轮拖拉机把他们拉了过来。家伙什儿卸到后台,收拾停当,演员们就按照村里之前分配好的,住进了附近的农家。  住进我们家的是一名叫田文琴的旦角和她的3个徒弟,其中一个是她女儿,一个是她外甥女,还有一个是她同村的,叫小琴,年龄最小,大概十四五岁。  
期刊
之杰尤尔:小时候,爸爸有一辆永久牌的“二八”自行车。经过爸爸妈妈的合力改造,车前面的横杠上加装了一个三角形木凳,凳面上裹了棉布,里面塞着厚厚的棉花,这软凳成了我舒适优雅的“王座”。爸爸载着我走街串巷,一路飞驰;我坐在上面,仿佛凌空翱翔。慢慢地,自行车旧了,爸爸老了,我长大了,但我还是最怀念那时单纯美好的小幸福。  君念远方:5年前,我去贵州支教,遇到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学生,他们很听话,上课也很认真。
期刊
一  10年前,我创业开袜厂的时候,没想到人生会重新洗牌。  小时候我爸是厂长,我去我爸的厂里玩,他们都恭恭敬敬地叫我爸“杜厂长”,叫我“小杜厂长”。我心里可美了,感觉当厂长很神气。我的同学有想当县长的,有想当科学家的,我就想当厂长。  我从新加坡留学回来后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认识了一个开袜厂的老板。我俩常在一起瞎聊,聊多了,我发现袜子的毛利率特别高,一双袜子的成本最低才几分钱,可至少能卖到几块钱
期刊
在國内念书时我一直吃食堂,几块钱就可以吃得很满足。到德国以后,从买菜到洗碗,一切都得自己动手,再没有10块钱就能吃一碗鸡肉盖浇饭的好事了。  刚来那会儿尚未适应这边的物价,买东西时习惯默默地把欧元换算成人民币。这一换算,超市里那些蔬菜都贵得惊人。比如说一根黄瓜吧,也就0.8欧元,可换算成人民币就是6块多。  6块多,上高中那会儿都能吃一荤一素了,在德国就吃根黄瓜,真是让人心塞。  我那时德语只有A
期刊
丁洁:2020年7月25日,我第一次遭遇网络诈骗。尽管被骗的金额不是很大,但那些钱也是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我当时整个人都蒙了,既埋怨那些冷血的网络诈骗客,又担心被父母发现会挨骂,最终纠结了许久,还是选择了报警。由于害怕被父母骂,我让上了岁数的外公陪我去派出所,想着外公不懂什么,能忽悠他帮忙瞒着父母。但在报警的整个过程中,外公或多或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着无助的我,外公没有呵斥我,只是对负责此事的警
期刊
一  距离儿子洛洛8岁生日还有一周,我问他想要什么礼物,他脱口而出:“办个生日派对。”  “还有呢?”我问。  “没有了。”他斩钉截铁,双眼含着渴望。  “那你想请多少个小朋友呢?”我又问。  “37个。”  我大惊。全班38个人,洛洛的答案意味着,全班人都是他的好朋友。  当天晚上,我想了又想,关于办不办生日会,以及怎么办。最后决定:办,给孩子留个美好纪念。但这场生日会不能只由我一个人操办,孩子
期刊
特别推荐: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  导演:山田洋次  主演:渥美清 倍赏千惠子  《寅次郎的故事》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系列电影,它的创作者山田洋次在主演渥美清去世24年后,推出了第50部作品,将新拍的场面与旧影像中的场面相结合,像一个不可思议的美梦。无疑,这是对渥美清最好的纪念,尽管漫长的时间过去了,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借由光影的神奇魔力,依然“疯疯癫癫”、热情似火地活在我们身边,让人有所思有所感。一
期刊
李零 樊锦诗等 著  类型:文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5月  全书从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10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拨开古蜀迷雾的广汉三星堆、见证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漢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敦煌莫高窟,分别由10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