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用人单位对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学校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存在着新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和工作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对于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往往采用去企业财务部门实习、考取职称证书、估计相关资料自学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存在着各自的弊端。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文章提出建立實践能力准入制度、聘任企业老会计培养教师、开辟实习新途径以及将实践能力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以期快速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育出能快速融入企业、进入工作状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会计;实践能力; 培养
G642;F230-4
现代企业的校园招聘,需要的不仅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全面掌握会计准则的变化,尽快适应会计工作。现行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多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相关方面理论和知识,具备会计核算、审计及财务分析等业务处理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算化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高校如果想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那么高校本身就应该首先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
一、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虽然各大财经类高校都开始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却欠缺。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任课教师忙于科研、教学等工作,缺乏社会实践,这不利于自身的全方位发展,更不利于去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践。
(一) 新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
随着会计专业的火爆,高考填报会计专业志愿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需要一大批从事会计相关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原有的教师量已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运行,所以社会招聘是一条扩充教师数量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本硕专业一致”的招聘条件,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受益。但这种招聘带来的弊端就是许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学生需要立刻转变角色,成为担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1]。虽然新进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等较高的学历,多年的求学经历让他们系统地接受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平时接触的多是书本的知识,除了进行论文的书写需要调研之外,几乎没有机会到相关行业从事具体的实际工作,对真正的业务操作模棱两可[2]。
(二) 部分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对知识框架能够倒背如流,但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很多幻灯片教学也是直接从网上下载,不加任何改动直接拿到课堂,对工作缺乏必有的热情。部分教师不愿意接新课,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案例更是“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昨天的故事”。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外面从事“副业”,去其他院校、辅导班兼职讲课,或者忙于自家的生意等,导致其主要的精力没有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对自己最应该重视的领域不上心[3]。这些教师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更别提下企业去接受实践方面的锻炼。
二、 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 去企业财务部门实习
到企业财务部门实习,接触真正的业务,固然对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有很大的益处,也是最直接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渠道。不过具体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本身不是该企业的人,日后还要回到学校,企业不会花大成本去培养,能接触到的业务极为有限,其核心的精髓大多不会让触碰。二是一般企业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首先需要从事两年的出纳工作,才允许接触具体的会计业务,所需周期长。
(二) 考取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鼓励教师考取非教学岗位的职称,比如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考取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职称,培养“双师”型人才。所谓“双师”,即“技师+教师”,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既能上得讲台,也能下得企业,具有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此种方法固然有效,不过也存在着弊端[4]。目前,我国会计师的考试,分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和中级财务管理,两年之内通过三科,成绩滚动有效。此考试还是过于理论化,不是通过了考试就说明考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三) 通过相关学习资料自我提升
面对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却又不得不担负起实践课程的现状,很多会计专业教师选择上网查阅资料、浏览实训类书籍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此方法发挥了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缺点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与实际有差别的[5]。另外,面对高校会计类专业招生势头的增长,教师的数量不足,导致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较大,没有较多地时间花费在研究实践能力上。
三、 对策建议
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其优点,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高校在针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 建立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准入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学生数量多,就没有选择的随意拉来一个会计专业的教师,就让其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教师自身对实践知识都不清晰明了,怎么去指导学生?如果传授了错误的知识,而自己又不知道,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实践教学能力既包括了会计教师自身的会计实践能力,又包括了会计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能力,只有两者相互整合,才能形成会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6]。学校应该为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建立准入门槛,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如果教师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则不能获得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机会。 (二) 聘任企业的老会计当实践教师
针对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学校可以聘任在企业会計工作岗位上从事多年实践工作的老会计当实践教师。这类在企业多年,处理过各种不同会计业务的全面、专业型人才,不应拘泥于自身学历,他们具有长期的实践经验,能够较好的处理好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另外,这类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不是培养学生,而是培养教师,定期为教师做实践方面的报告,手把手教教师具体业务操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
(三) 开辟实习新途径
教师去企业实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安排教师的实习。由高校或事业单位直接出资创办企业,在我省已有很多先例,例如吉林华翰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吉林省教育学院独立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集团下设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吉林华翰中小学教材发行有限公司、吉林华翰旅行社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260人,固定资产1.2亿元。如果各大高院都成立自己的下属公司,那么安排会计专业的教师去自己的企业实习,一方面不涉及到泄密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增加会计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会计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前沿知识,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牢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具体岗位业务有更高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甚至可以帮助学校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指导,这是理论反作用于实践的典型例子,有助于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迈向更科学、更规范的台阶[7]。成立下属子公司还有一点好处就是高校与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年末决算时,采用并表不并账的方式出具财务报表,利用企业的利润增加高校的收入。
(四) 将实践能力纳入绩效考核
目前,很多高校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系统、完整的规划,大多在评职称和年末绩效考核时往往重视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对科研任务完成较好的教师还有科研奖励。而在实践能力方面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该制定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把实践能力也纳入年末绩效考核中去,增加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四、 结论
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创办应用技术型大学已逐渐成为各大省属院校的目标,这就对会计这个专业的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社会培育出能快速融入企业、进入工作状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会计;实践能力; 培养
G642;F230-4
现代企业的校园招聘,需要的不仅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全面掌握会计准则的变化,尽快适应会计工作。现行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多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相关方面理论和知识,具备会计核算、审计及财务分析等业务处理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算化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高校如果想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那么高校本身就应该首先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
一、 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虽然各大财经类高校都开始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却欠缺。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任课教师忙于科研、教学等工作,缺乏社会实践,这不利于自身的全方位发展,更不利于去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践。
(一) 新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
随着会计专业的火爆,高考填报会计专业志愿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需要一大批从事会计相关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原有的教师量已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运行,所以社会招聘是一条扩充教师数量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本硕专业一致”的招聘条件,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受益。但这种招聘带来的弊端就是许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学生需要立刻转变角色,成为担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1]。虽然新进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等较高的学历,多年的求学经历让他们系统地接受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平时接触的多是书本的知识,除了进行论文的书写需要调研之外,几乎没有机会到相关行业从事具体的实际工作,对真正的业务操作模棱两可[2]。
(二) 部分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对知识框架能够倒背如流,但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很多幻灯片教学也是直接从网上下载,不加任何改动直接拿到课堂,对工作缺乏必有的热情。部分教师不愿意接新课,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案例更是“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昨天的故事”。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外面从事“副业”,去其他院校、辅导班兼职讲课,或者忙于自家的生意等,导致其主要的精力没有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对自己最应该重视的领域不上心[3]。这些教师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更别提下企业去接受实践方面的锻炼。
二、 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 去企业财务部门实习
到企业财务部门实习,接触真正的业务,固然对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有很大的益处,也是最直接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渠道。不过具体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本身不是该企业的人,日后还要回到学校,企业不会花大成本去培养,能接触到的业务极为有限,其核心的精髓大多不会让触碰。二是一般企业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首先需要从事两年的出纳工作,才允许接触具体的会计业务,所需周期长。
(二) 考取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鼓励教师考取非教学岗位的职称,比如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考取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职称,培养“双师”型人才。所谓“双师”,即“技师+教师”,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既能上得讲台,也能下得企业,具有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此种方法固然有效,不过也存在着弊端[4]。目前,我国会计师的考试,分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和中级财务管理,两年之内通过三科,成绩滚动有效。此考试还是过于理论化,不是通过了考试就说明考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三) 通过相关学习资料自我提升
面对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却又不得不担负起实践课程的现状,很多会计专业教师选择上网查阅资料、浏览实训类书籍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此方法发挥了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缺点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与实际有差别的[5]。另外,面对高校会计类专业招生势头的增长,教师的数量不足,导致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较大,没有较多地时间花费在研究实践能力上。
三、 对策建议
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其优点,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高校在针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 建立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准入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学生数量多,就没有选择的随意拉来一个会计专业的教师,就让其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教师自身对实践知识都不清晰明了,怎么去指导学生?如果传授了错误的知识,而自己又不知道,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实践教学能力既包括了会计教师自身的会计实践能力,又包括了会计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能力,只有两者相互整合,才能形成会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6]。学校应该为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建立准入门槛,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如果教师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则不能获得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机会。 (二) 聘任企业的老会计当实践教师
针对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学校可以聘任在企业会計工作岗位上从事多年实践工作的老会计当实践教师。这类在企业多年,处理过各种不同会计业务的全面、专业型人才,不应拘泥于自身学历,他们具有长期的实践经验,能够较好的处理好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另外,这类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不是培养学生,而是培养教师,定期为教师做实践方面的报告,手把手教教师具体业务操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
(三) 开辟实习新途径
教师去企业实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安排教师的实习。由高校或事业单位直接出资创办企业,在我省已有很多先例,例如吉林华翰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吉林省教育学院独立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集团下设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吉林华翰中小学教材发行有限公司、吉林华翰旅行社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260人,固定资产1.2亿元。如果各大高院都成立自己的下属公司,那么安排会计专业的教师去自己的企业实习,一方面不涉及到泄密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增加会计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会计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前沿知识,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牢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具体岗位业务有更高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甚至可以帮助学校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指导,这是理论反作用于实践的典型例子,有助于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迈向更科学、更规范的台阶[7]。成立下属子公司还有一点好处就是高校与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年末决算时,采用并表不并账的方式出具财务报表,利用企业的利润增加高校的收入。
(四) 将实践能力纳入绩效考核
目前,很多高校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系统、完整的规划,大多在评职称和年末绩效考核时往往重视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对科研任务完成较好的教师还有科研奖励。而在实践能力方面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该制定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把实践能力也纳入年末绩效考核中去,增加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四、 结论
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创办应用技术型大学已逐渐成为各大省属院校的目标,这就对会计这个专业的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社会培育出能快速融入企业、进入工作状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