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与创造力是信息时代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创造型教师。对幼儿而言,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创造型教师角色的打造往往更为困难。因为作为成人,其思想与思维习惯都已经处于一种固定的程度,往往难以改造。但不改造又不适合幼儿的成长需要。从这个角度讲,创造型幼儿教师塑造,类似于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在努力过程中,笔者思考了这样三个问题。
一、怎样成为幼儿活动中倾听者、参与者和伙伴
幼儿的显著特征是好奇心强,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当教育者发现孩子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例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操作时,不要过多介入活动,而是用一个善教者的心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同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在随意摆弄中发现问题。有时幼儿不按教师的意图操作,只要没有危险,可以让幼儿大胆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时候幼儿的理由会让你大吃一惊,例如,他们会饶有兴趣地摆弄着一个方框盒子和一根小棍子,给我们的解释为:“小棍子是给老虎喂食的机关,方盒是人兽语言翻译机”……这正是幼儿们创新思维的体现。而作为教师要去认真倾听幼儿的语言,观察其行为,也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了这样的记录之后,幼儿教师向创造型转变就有了一个思维的基础。
对上面的记录,笔者思考:如果自己是一个幼儿,面对着一个方框盒子和一根小棍子,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创造呢,而幼儿将小棍子和方盒子都赋予了一个名称,在这背后他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没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是难以真正做到幼儿活动的倾听者、参与者和伙伴的。笔者在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中发现:如果是自己,也许只会将小棍子与方盒作一个简单的叠加或者用棍子敲击纸盒而已;而幼儿却可以将小棍子看作是方盒的一个旋纽或者是开关,在“给老虎喂食”和“人兽语言翻译”的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幼儿想跟老虎进行交流的愿望,但人言与兽语难以互通,于是方盒成了这么一个翻译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意啊!那么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意呢?是因为其有这样的动机,而成人一般是难以有这种心思的,因而成人的世界与幼儿的世界往往就是隔绝的。作为幼儿教师,只有在理解了幼儿的心理之后,在读懂了幼儿的语言之后,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智慧参与者。
二、怎样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
要想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既能读懂儿童的活动,又要能够对儿童的活动形成有价值的引导。对此,笔者也进行了实践研究。
有一次课间,笔者注意到儿童在室外做一个很常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由于动画片的影响,这类游戏在幼儿活动中太常见了。因为常见,也就容易被教师忽略。可当笔者带着如何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这个问题时,笔者发现幼儿的这一活动还是有一定的探究性的。幼儿在这一游戏中的主要活动是灰太狼想办法抓喜羊羊,而喜羊羊则想办法摆脱追捕,还要捉弄灰太狼。由于动画片主题的影响,幼儿的思维主要集中在想办法上。于是扮演灰太狼的幼儿想办法用操场边的玩具设计“陷阱”,用草地中的树木使绊子,甚至有幼儿偷偷地扳折树枝作为设计陷阱的工具;而喜羊羊所动的脑筋也是想出一些办法去让灰太狼出丑。应当说幼儿的思维还是活跃的,他们想的办法也都能捉弄到对方,这样的游戏过程也让幼儿在课间活动中获得了许多欢乐。但这样的游戏似乎又是存在问题。问题出在哪呢?出在价值的引领上。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也没有急着制止孩子们,而是在他们游戏过程中偷偷地拍了几张捉弄别人的照片,并且将他们扳折下来的树枝找过来,以备后面的课上之用。
到了课上,笔者先问孩子们玩得开不开心,幼儿们当然说开心了,而且还很自豪地向老师和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点子,引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在孩子们笑完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将拍摄的照片放了出来,幼儿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笑声没有刚才那么大了;而当笔者将树枝拿出来之后,孩子们的笑声更小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告诉幼儿们:我们做游戏是为了寻找快乐,但这样的快乐不能让别人痛苦,更不能让小树痛苦。折断了树枝的小树就像折断了手臂的孩子,是多么的痛苦啊!……对于幼儿而言,不需要太多的说教,这样的引导往往就能够让这些小宝贝们懂点事儿了。事实证明,在以后的游戏中,幼儿们还是那么快乐,但他们在想办法时就有了一些思考了,就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与爱护树木了。
由此可见,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引领者,需要教师在参与的前提下进行恰当地幼儿能够接受地引导。
三、创造型教师角色打造的关键
如果说一两件事情可以让教师有所感悟的话,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笔者以为幼儿教师更需要思考创造型教师角色塑造的关键在哪里。只有从一个又一个的事例中寻找到规律时,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真正发生。
经过研究后笔者以为,这一关键在于幼儿教师的童眼和童心。童眼意味着教师要能够有一双幼儿的眼睛,要能够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教师在看到幼儿的活动时,才会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才能迈开向创造型教师转变的第一步。有了童眼之后,还需要幼儿教师的童心,童心是什么,不是假装与幼儿亲近,而是真正成为幼儿,真正融入到幼儿活动当中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与幼儿打成一片。
其实,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创造并不是一个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为,只是走出纯粹的成人世界,走到幼儿的世界里。真正做到这样,笔者以为那就是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幼儿教师了。
综上所述,要成长为一名创造型的幼儿教师,要让符合幼儿发展的各项理念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让自己的角色从“教师”变成“幼儿教师”,有这样的定位,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就会有一个质的改变,符合幼儿教育需要的专业成长也就成为可能。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
一、怎样成为幼儿活动中倾听者、参与者和伙伴
幼儿的显著特征是好奇心强,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当教育者发现孩子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例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操作时,不要过多介入活动,而是用一个善教者的心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同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在随意摆弄中发现问题。有时幼儿不按教师的意图操作,只要没有危险,可以让幼儿大胆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时候幼儿的理由会让你大吃一惊,例如,他们会饶有兴趣地摆弄着一个方框盒子和一根小棍子,给我们的解释为:“小棍子是给老虎喂食的机关,方盒是人兽语言翻译机”……这正是幼儿们创新思维的体现。而作为教师要去认真倾听幼儿的语言,观察其行为,也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了这样的记录之后,幼儿教师向创造型转变就有了一个思维的基础。
对上面的记录,笔者思考:如果自己是一个幼儿,面对着一个方框盒子和一根小棍子,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创造呢,而幼儿将小棍子和方盒子都赋予了一个名称,在这背后他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没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是难以真正做到幼儿活动的倾听者、参与者和伙伴的。笔者在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中发现:如果是自己,也许只会将小棍子与方盒作一个简单的叠加或者用棍子敲击纸盒而已;而幼儿却可以将小棍子看作是方盒的一个旋纽或者是开关,在“给老虎喂食”和“人兽语言翻译”的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幼儿想跟老虎进行交流的愿望,但人言与兽语难以互通,于是方盒成了这么一个翻译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意啊!那么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意呢?是因为其有这样的动机,而成人一般是难以有这种心思的,因而成人的世界与幼儿的世界往往就是隔绝的。作为幼儿教师,只有在理解了幼儿的心理之后,在读懂了幼儿的语言之后,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智慧参与者。
二、怎样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
要想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既能读懂儿童的活动,又要能够对儿童的活动形成有价值的引导。对此,笔者也进行了实践研究。
有一次课间,笔者注意到儿童在室外做一个很常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由于动画片的影响,这类游戏在幼儿活动中太常见了。因为常见,也就容易被教师忽略。可当笔者带着如何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这个问题时,笔者发现幼儿的这一活动还是有一定的探究性的。幼儿在这一游戏中的主要活动是灰太狼想办法抓喜羊羊,而喜羊羊则想办法摆脱追捕,还要捉弄灰太狼。由于动画片主题的影响,幼儿的思维主要集中在想办法上。于是扮演灰太狼的幼儿想办法用操场边的玩具设计“陷阱”,用草地中的树木使绊子,甚至有幼儿偷偷地扳折树枝作为设计陷阱的工具;而喜羊羊所动的脑筋也是想出一些办法去让灰太狼出丑。应当说幼儿的思维还是活跃的,他们想的办法也都能捉弄到对方,这样的游戏过程也让幼儿在课间活动中获得了许多欢乐。但这样的游戏似乎又是存在问题。问题出在哪呢?出在价值的引领上。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也没有急着制止孩子们,而是在他们游戏过程中偷偷地拍了几张捉弄别人的照片,并且将他们扳折下来的树枝找过来,以备后面的课上之用。
到了课上,笔者先问孩子们玩得开不开心,幼儿们当然说开心了,而且还很自豪地向老师和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点子,引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在孩子们笑完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将拍摄的照片放了出来,幼儿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笑声没有刚才那么大了;而当笔者将树枝拿出来之后,孩子们的笑声更小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告诉幼儿们:我们做游戏是为了寻找快乐,但这样的快乐不能让别人痛苦,更不能让小树痛苦。折断了树枝的小树就像折断了手臂的孩子,是多么的痛苦啊!……对于幼儿而言,不需要太多的说教,这样的引导往往就能够让这些小宝贝们懂点事儿了。事实证明,在以后的游戏中,幼儿们还是那么快乐,但他们在想办法时就有了一些思考了,就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与爱护树木了。
由此可见,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引领者,需要教师在参与的前提下进行恰当地幼儿能够接受地引导。
三、创造型教师角色打造的关键
如果说一两件事情可以让教师有所感悟的话,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笔者以为幼儿教师更需要思考创造型教师角色塑造的关键在哪里。只有从一个又一个的事例中寻找到规律时,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真正发生。
经过研究后笔者以为,这一关键在于幼儿教师的童眼和童心。童眼意味着教师要能够有一双幼儿的眼睛,要能够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教师在看到幼儿的活动时,才会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才能迈开向创造型教师转变的第一步。有了童眼之后,还需要幼儿教师的童心,童心是什么,不是假装与幼儿亲近,而是真正成为幼儿,真正融入到幼儿活动当中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与幼儿打成一片。
其实,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创造并不是一个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为,只是走出纯粹的成人世界,走到幼儿的世界里。真正做到这样,笔者以为那就是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幼儿教师了。
综上所述,要成长为一名创造型的幼儿教师,要让符合幼儿发展的各项理念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让自己的角色从“教师”变成“幼儿教师”,有这样的定位,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就会有一个质的改变,符合幼儿教育需要的专业成长也就成为可能。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