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比较而言,芒种到来时的麦子少了青秀、挺拔或者婀娜,好看不起来了,就如临产的女子,有些倦怠而慵懒;但是,麦子们很骄傲地昂首挺腹于田间地头。我在寻找角度为她们最后定格时,总想起刚下蛋的鸡婆,高声地喊着:“咯咯嗒……咯咯嗒!”
其实,她们的确应该骄傲。经过近十个月的孕育,马上就要拥有“母亲”这一最伟大的称呼,自豪一点儿不过分。我曾经说过:麦子是最母性的庄稼。不信,好好看看她们!
我在伴我又走过一年风雨的这块麦地前站定。没有风,麦香是熟透的那一种,空气中失却了十余天前的那种清新,是一种干燥的热辣辣的无遮拦的香,铺天盖地,和麦子们一起延展到远方。白蝴蝶们飞上飞下地追逐着,在麦子们头顶或者身下表达爱情。黄,干爽的黄是大地的主色调,又被树木、青草镶嵌了绿色的围边,很分明——特别是从高处看的话。
杏子黄,麦上场。“麦黄杏”黄澄澄地掩映在紫枝绿叶中,很是诱人。当然,还有一种杏,依然青涩着,直到麦罢后,吃起来更甜。猛地想起当年在新疆阿图什市松他克乡一处农家庄园的杏林下吃杏,刚割过的麦茬地里,黄杏落得星星点点,枝头依然是密密麻麻,尽可劲儿地吃;如果嫌地上的杏子不新鲜,“两块钱一脚”,掏两块钱可以跺树一脚,落下多少是多少,只要把杏核留下,当地维吾尔族老乡将杏核用来做干果能赚更多的钱……这样想着的时候,唇齿生涎,却听得杏园主人在后面轻咳。我一扭头,忙举举相机。从春到夏,我一直在地里晃悠,至少在每个节气,他知道我的“傻气”;不过,以前拍的是花开花落,现在是硕果满枝头了。我急忙退出,毕竟有瓜田李下之嫌,至少是李下。相邻的田里,绿豆已经四五片叶,芝麻也有半寸高,顶着三两片青黄的叶,很是娇小。
枣花开,割小麦。枣花的花期正好,拇指大小的椭圆叶片根部,碎金一样的花儿吐露出细细的香。走到枣树下,你不得不停步仰头吸鼻子,花香浓郁但不腻,自在的呼吸中,你得感叹造物主的公平:谁也不偏爱,关上门的时候,一定给你开一扇窗。
石榴完全去了羞涩,满树艳红,一朵一朵的喇叭,唱着芒种时节的高音。女贞子的花是簇簇的白。香椿开花都说是好兆头,一大串一大串,很俏的白。梨树的果子已如蒜头大小。经冬的葱和萝卜,都孕育了种子,紧紧地抱着。艾的茎粗壮,叶已开始翻白,为半月后的端午节走上各家的门楣而努力着。
关于芒种,最多的与麦收有关,还包括秋作物的播种。芒种可以谐音为“忙种”,但要理解为“忙”和“种”,“芒”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还得腾出茬口,把大豆、花生、谷子、苞谷(玉米)、芝麻、绿豆等,还要把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种子种进地里。因此,俗语的三夏大忙“收、种、管”,需要瞻前顾后,哪一头都得罪不得。虽然十几年没有割麦、打麦、扬场了,但我想起来就背上发疼、脸上发烧、胳膊发软、嘴唇发干、心里发慌,就想起一大早的布谷鸟叫,想起麦棵中的刺脚芽,想起一片云影移过来时的清凉,想起故乡盆地的爹娘!
离开故乡后,我在芒种的这个早上总要与老家的父母通电话,说说天气和收成。今天也一样,他们已经不再下地割麦,而是等着收割机进地,哗哗哗地装麦运麦……他们说,别操心了,家里一切都好。
就在我为麦子拍照的时候,一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开过来。对于麦子们而言,不再是农人手执镰刀弯腰的谦恭,而是俯视——分明地,我看到了麦子们的震颤,传染一般,营造了金黄的麦浪。浪尖上,几只“吃杯茶”鸟飞快地掠过。
我的麦子们,明年再见!
比较而言,芒种到来时的麦子少了青秀、挺拔或者婀娜,好看不起来了,就如临产的女子,有些倦怠而慵懒;但是,麦子们很骄傲地昂首挺腹于田间地头。我在寻找角度为她们最后定格时,总想起刚下蛋的鸡婆,高声地喊着:“咯咯嗒……咯咯嗒!”
其实,她们的确应该骄傲。经过近十个月的孕育,马上就要拥有“母亲”这一最伟大的称呼,自豪一点儿不过分。我曾经说过:麦子是最母性的庄稼。不信,好好看看她们!
我在伴我又走过一年风雨的这块麦地前站定。没有风,麦香是熟透的那一种,空气中失却了十余天前的那种清新,是一种干燥的热辣辣的无遮拦的香,铺天盖地,和麦子们一起延展到远方。白蝴蝶们飞上飞下地追逐着,在麦子们头顶或者身下表达爱情。黄,干爽的黄是大地的主色调,又被树木、青草镶嵌了绿色的围边,很分明——特别是从高处看的话。
杏子黄,麦上场。“麦黄杏”黄澄澄地掩映在紫枝绿叶中,很是诱人。当然,还有一种杏,依然青涩着,直到麦罢后,吃起来更甜。猛地想起当年在新疆阿图什市松他克乡一处农家庄园的杏林下吃杏,刚割过的麦茬地里,黄杏落得星星点点,枝头依然是密密麻麻,尽可劲儿地吃;如果嫌地上的杏子不新鲜,“两块钱一脚”,掏两块钱可以跺树一脚,落下多少是多少,只要把杏核留下,当地维吾尔族老乡将杏核用来做干果能赚更多的钱……这样想着的时候,唇齿生涎,却听得杏园主人在后面轻咳。我一扭头,忙举举相机。从春到夏,我一直在地里晃悠,至少在每个节气,他知道我的“傻气”;不过,以前拍的是花开花落,现在是硕果满枝头了。我急忙退出,毕竟有瓜田李下之嫌,至少是李下。相邻的田里,绿豆已经四五片叶,芝麻也有半寸高,顶着三两片青黄的叶,很是娇小。
枣花开,割小麦。枣花的花期正好,拇指大小的椭圆叶片根部,碎金一样的花儿吐露出细细的香。走到枣树下,你不得不停步仰头吸鼻子,花香浓郁但不腻,自在的呼吸中,你得感叹造物主的公平:谁也不偏爱,关上门的时候,一定给你开一扇窗。
石榴完全去了羞涩,满树艳红,一朵一朵的喇叭,唱着芒种时节的高音。女贞子的花是簇簇的白。香椿开花都说是好兆头,一大串一大串,很俏的白。梨树的果子已如蒜头大小。经冬的葱和萝卜,都孕育了种子,紧紧地抱着。艾的茎粗壮,叶已开始翻白,为半月后的端午节走上各家的门楣而努力着。
关于芒种,最多的与麦收有关,还包括秋作物的播种。芒种可以谐音为“忙种”,但要理解为“忙”和“种”,“芒”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还得腾出茬口,把大豆、花生、谷子、苞谷(玉米)、芝麻、绿豆等,还要把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种子种进地里。因此,俗语的三夏大忙“收、种、管”,需要瞻前顾后,哪一头都得罪不得。虽然十几年没有割麦、打麦、扬场了,但我想起来就背上发疼、脸上发烧、胳膊发软、嘴唇发干、心里发慌,就想起一大早的布谷鸟叫,想起麦棵中的刺脚芽,想起一片云影移过来时的清凉,想起故乡盆地的爹娘!
离开故乡后,我在芒种的这个早上总要与老家的父母通电话,说说天气和收成。今天也一样,他们已经不再下地割麦,而是等着收割机进地,哗哗哗地装麦运麦……他们说,别操心了,家里一切都好。
就在我为麦子拍照的时候,一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开过来。对于麦子们而言,不再是农人手执镰刀弯腰的谦恭,而是俯视——分明地,我看到了麦子们的震颤,传染一般,营造了金黄的麦浪。浪尖上,几只“吃杯茶”鸟飞快地掠过。
我的麦子们,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