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创作能力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环境的时间长。单向校企合作模式缺乏共同利益,无法持久。构建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与企业间找到一个共同利益点,是解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五合一;校企合作;导师团队;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伴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兴起的由工学、艺术、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交互式学科,是以计算机为技术支持、艺术创意为手段、技术与艺术创意相结合的新兴专业。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一定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具备新潮流跟踪能力、独立策划与制作项目能力,面向数字媒体技术岗位的技术制作、设计、策划与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媒体技术日益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各地高校纷纷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其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专业课程缺乏整体的系统性,大都是计算机类课程与艺术设计课程生硬拼凑,相互间缺乏共同性、兼容性,往往是各上各的,学生接受的知识也是零散的拼凑,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更别谈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是“三差”:独立完成作品能力差、应对实际问题反应性差、适应企业环境能力差。因此,迫切需要对专业定位与认识进行必要的梳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清晰,传统学校内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要整合课程,将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从理论传授向实践技能训练转移,从课堂讲授向实践实训基地与特定的社会岗位转移。
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的参与,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要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和“大学校”概念,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增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构建导师团队式开放的紧密型“五合一”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校企互利,深化合作
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我国如何建立恰当、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校企合作模式、合作方法、合作形式以及其各方面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和探索就是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1.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发达国家是企业培养与挑选员工、学生适应社会的互动行为。但在国内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仅流于形式,主要还是以学校教学为中心,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校企合作陷入双重困境:一是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人才培养计划是由学校完成。企业用人需求千差万别,学校无法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造成教学与生产的脱节。二是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由于“培养”计划的脱节,学生与企业的陌生感造成学生主动性的缺失。究其原因就是,校企合作多半是单向的,基本是学校一头热地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而企业仅是被动地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力,消极参与。因为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是“无利可图”的,培养的学生会跑到其他企业,基本是为他人做嫁衣。而政府又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造成企业缺失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学校自身认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忽视企业的生产规律,致使企业无法安置学生,进而放弃合作。
2.数字媒体专业校企合作困境及解决之道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受到专业特点的限制,问题尤为突出。首先,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起步较晚,且专业教师多是计算机转行,在教学中偏技术而忽视创意能力培养。另外,高职院校普遍重技能忽视素质教育,造成学生综合素质差,创意能力缺失。而企业用人首先看的是综合素养,其次才是创新与技能。很多院校已认识到这一矛盾,因受课时、师资、环境等制约因素,只能通过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缓解。然而,数字媒体作为新兴专业,相对应的企业很少,对应的岗位更少。另外,企业为追求效益,也不愿接受实习生。大部分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只能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形式取代综合能力训练,其形式单一、散漫,难以进行系统教学管理,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数字媒体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在学校与企业间寻找适合双方运作、互惠互利的共同利益点,深化校企合作才是行之有效的根本解决方法。
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该模式通过实际项目使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学会团队合作的同时专业技能亦得历练,达到企业要求,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毕业生。
二、“五合一”模式,提升综合竞争力
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是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与企业需求为原则,制定课程体系。采用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项目对接,由课程导师承接企业项目,设计、指导、管理项目,带领学生适时参与,形成“专业与岗位合一、项目与课程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企业与课堂合一、练习与作品合一”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体系,成立导师项目团队,课程训练引入真实的岗位项目。在完成企业项目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设计师共同参与,将实际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将理论融于实践,在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校项目导师主要完成项目理论教学与基础技术训练,企业方主要参与项目实践要求与综合环节教学。项目过程中“以训带练,以练带学”,以行业岗位标准要求学生。按照企业拟定的时间及项目要求,完成项目制作与设计任务。教学分工明确,教师将理论与技能基础知识化整为零,融入项目,有机结合,完成项目理论与基础技能的教学。企业技术人员授以岗位技能与实践经验,完成项目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企业项目过程中,又掌握了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同时,学生也完成相应课程的考核,达到“教、学、做、考”四位一体。通过真实的岗位项目引导的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既培养了教师的实战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行业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典型特征。积极探索与行业岗位要求相一致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学结合的“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实施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需要配套教学管理体系。
1.师资要求
实施“五合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自如地把握项目训练的各个环节。教师还要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做出妥善处理,随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正确解答。所以,要求担任导师团队的教师不是单纯传授理论或实践知识,而是一支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数字媒体全案策划、方案设计、方案管理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2.课程管理要求
学校要立足地方企业,将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项目相对接,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真实的岗位项目做实践,形成“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组织—团队化、课程成果—成品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工学结合项目课程模式。
3.课程建设要求
在课程基础建设方面,注重在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融合行业标准,将行业标准贯穿于整体专业教学体系中,着重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项目式课程建设,编写行业标准为主线的特色教材。在课程技能体系建设上,建立优秀案例库,将典型案例、优秀作品整理归档。根据案例层次建立三级案例库:即初级、中级、高级,为今后分层教学储存丰富教学资源。
四、总结
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中引入切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相符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基于行业岗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增强人才培养计划与就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将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5,24.
[2]张秀玉.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3]章洁.数字媒体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0,(12):175-176.
[4]陈律薇.校企合作下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创意培养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217-218.
[5]苏冬胜.室内设计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师资要求与师资建设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06):51-52.
关键词:五合一;校企合作;导师团队;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伴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兴起的由工学、艺术、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交互式学科,是以计算机为技术支持、艺术创意为手段、技术与艺术创意相结合的新兴专业。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一定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具备新潮流跟踪能力、独立策划与制作项目能力,面向数字媒体技术岗位的技术制作、设计、策划与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媒体技术日益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各地高校纷纷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其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专业课程缺乏整体的系统性,大都是计算机类课程与艺术设计课程生硬拼凑,相互间缺乏共同性、兼容性,往往是各上各的,学生接受的知识也是零散的拼凑,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更别谈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是“三差”:独立完成作品能力差、应对实际问题反应性差、适应企业环境能力差。因此,迫切需要对专业定位与认识进行必要的梳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清晰,传统学校内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要整合课程,将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从理论传授向实践技能训练转移,从课堂讲授向实践实训基地与特定的社会岗位转移。
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的参与,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要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和“大学校”概念,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增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构建导师团队式开放的紧密型“五合一”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校企互利,深化合作
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我国如何建立恰当、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校企合作模式、合作方法、合作形式以及其各方面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和探索就是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1.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发达国家是企业培养与挑选员工、学生适应社会的互动行为。但在国内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仅流于形式,主要还是以学校教学为中心,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校企合作陷入双重困境:一是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人才培养计划是由学校完成。企业用人需求千差万别,学校无法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造成教学与生产的脱节。二是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由于“培养”计划的脱节,学生与企业的陌生感造成学生主动性的缺失。究其原因就是,校企合作多半是单向的,基本是学校一头热地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而企业仅是被动地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力,消极参与。因为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是“无利可图”的,培养的学生会跑到其他企业,基本是为他人做嫁衣。而政府又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造成企业缺失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学校自身认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忽视企业的生产规律,致使企业无法安置学生,进而放弃合作。
2.数字媒体专业校企合作困境及解决之道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受到专业特点的限制,问题尤为突出。首先,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起步较晚,且专业教师多是计算机转行,在教学中偏技术而忽视创意能力培养。另外,高职院校普遍重技能忽视素质教育,造成学生综合素质差,创意能力缺失。而企业用人首先看的是综合素养,其次才是创新与技能。很多院校已认识到这一矛盾,因受课时、师资、环境等制约因素,只能通过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缓解。然而,数字媒体作为新兴专业,相对应的企业很少,对应的岗位更少。另外,企业为追求效益,也不愿接受实习生。大部分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只能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形式取代综合能力训练,其形式单一、散漫,难以进行系统教学管理,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数字媒体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在学校与企业间寻找适合双方运作、互惠互利的共同利益点,深化校企合作才是行之有效的根本解决方法。
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该模式通过实际项目使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学会团队合作的同时专业技能亦得历练,达到企业要求,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毕业生。
二、“五合一”模式,提升综合竞争力
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是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与企业需求为原则,制定课程体系。采用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项目对接,由课程导师承接企业项目,设计、指导、管理项目,带领学生适时参与,形成“专业与岗位合一、项目与课程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企业与课堂合一、练习与作品合一”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体系,成立导师项目团队,课程训练引入真实的岗位项目。在完成企业项目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设计师共同参与,将实际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将理论融于实践,在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校项目导师主要完成项目理论教学与基础技术训练,企业方主要参与项目实践要求与综合环节教学。项目过程中“以训带练,以练带学”,以行业岗位标准要求学生。按照企业拟定的时间及项目要求,完成项目制作与设计任务。教学分工明确,教师将理论与技能基础知识化整为零,融入项目,有机结合,完成项目理论与基础技能的教学。企业技术人员授以岗位技能与实践经验,完成项目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企业项目过程中,又掌握了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同时,学生也完成相应课程的考核,达到“教、学、做、考”四位一体。通过真实的岗位项目引导的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既培养了教师的实战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行业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典型特征。积极探索与行业岗位要求相一致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学结合的“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实施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需要配套教学管理体系。
1.师资要求
实施“五合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自如地把握项目训练的各个环节。教师还要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做出妥善处理,随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正确解答。所以,要求担任导师团队的教师不是单纯传授理论或实践知识,而是一支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数字媒体全案策划、方案设计、方案管理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2.课程管理要求
学校要立足地方企业,将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项目相对接,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真实的岗位项目做实践,形成“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组织—团队化、课程成果—成品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工学结合项目课程模式。
3.课程建设要求
在课程基础建设方面,注重在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融合行业标准,将行业标准贯穿于整体专业教学体系中,着重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项目式课程建设,编写行业标准为主线的特色教材。在课程技能体系建设上,建立优秀案例库,将典型案例、优秀作品整理归档。根据案例层次建立三级案例库:即初级、中级、高级,为今后分层教学储存丰富教学资源。
四、总结
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中引入切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相符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基于行业岗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增强人才培养计划与就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将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5,24.
[2]张秀玉.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3]章洁.数字媒体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0,(12):175-176.
[4]陈律薇.校企合作下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创意培养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217-218.
[5]苏冬胜.室内设计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师资要求与师资建设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0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