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创新能力与国民的科学素质密切相关。提高国民科学素质,除科学基础教育需要加强外,大众传媒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科普传播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本文通过对浙江《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科普栏目的剖析,探讨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以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报道手段,普及科学知识,以期探索出一条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中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众传媒;科技传播;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116-03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类的活动都离不开科技,如果说国内最值得看的电视科普节目是《探索·发现》和《走近科学》,那么最吸引我的报纸科普栏目当属浙江《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可以说,“好奇实验室”为大众传媒如何拓展新闻资源,做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新闻作出有益探索,并指明了一种方向。
一、“好奇实验室”的创新突围
浙江《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获得广泛好评,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以读者的需求为选材的宗旨
“好奇实验室”的选题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似是而非的“真理”,通过试验一一求证,从而甄别事情真相。如买来一条活蛇,发现无论用雄黄怎么对付它,蛇根本不怕;以身试蚊,发现驱蚊手环、驱蚊贴、电子驱蚊器、驱蚊手机软件对蚊子来说统统都是“浮云”;西瓜榨汁后,维C流失23%,梨榨汁后,维C流失91%,喝6扎黄瓜汁,不如嚼一根黄瓜,得出结论:水果直接吃营养价值最高;洗衣粉和面真能炸出油条?三种无铝配方炸出的油条怎么样?“好奇实验室”一个一个试给你看,同时无偿公布这三种无铝油条配方……她的栏目宗旨是:口说无凭、实验为证。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很想知道却苦于无解的事,这都是“好奇实验室”的实验课题,当实验一步步深入,谜底一层层揭开,怎能不有趣、好玩又有用?好奇是人的天性,正因为这个选题是在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的前提下提出的,结果又把“情理之中”变成“意料之外”,所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兴奋点。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种独辟蹊径又完全源自生活的点子怎不让人拍案叫绝!
(二)把与读者的互动贯穿到底
“好奇实验室” 的另一句口号是:诚邀广大读者来做“实验党”。也就是说,只要你看到、听到或者想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想求证一下,都有可能被采纳作为实验课题,且课题一经采用,非但不需要你掏钱还能挣钱,报料费100元—1000元不等,这是何等好事。如果你是某方面的行家、专家(甚至“砖家”?也行!无论哪方面,只要有所擅长都行!)或者动手能力强,就能加入实验队伍,成为快乐“实验党”,见证谣言被打破的那一刻。又有多少人跃跃欲试?
互动、参与一直是现代国外科普的基本模式,从学校的科技课程到社区、科技场馆的科普展示和活动都强调公众的参与,以及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校内外的科学技术普及中提出了这样的口号:“I hear…and I forget(我听了…我会忘记),I see…and I remember(我看见了…我会记住),I do…and I understand(我做过…我会理解)[1]”。的确,仅仅听一位科技专业人员的单纯讲授,人们可能会忘记;如果观看一些直观、生动的科技展览、演示实验或科普影视片,人们则会记住;而如果直接去动手做一项科技小实验,去从事一项与科技相关的调查,或是参与和科学家的对话、讨论,则人们自然会达到理解。所以,公众只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科学,而这种“参与”的提出,恰恰是科普形式的变革,也是科普新闻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做到了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科学道理难免晦涩,实验过程也难免枯燥,如何把晦涩的科学道理与我们平常所熟知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好奇实验室”的采编人员显然把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融合得很好。如在“水果直接吃营养价值最高”这一实验中,他们是这样解释的:蔬菜水果的细胞里面,除了维生素C(抗坏血酸)外,还有抗坏血酸氧化酶。当蔬果是完整的时候,抗坏血酸氧化酶和维生素C的位置是分开的,好比各自住在不同的房间里。一旦榨成汁,高速旋转的刀片会把果蔬里的细胞全部破坏,致使抗坏血酸氧化酶和维生素C混到一起,两者发生氧化反应,维生素C被破坏。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一目了然的图解形式,恰当地诠释了科学原理,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也完全能看懂,正应了“内行看了不觉浅,外行看了不觉深”的科学普及理念。
(四)既求“独立人格”又重媒体的联动
《都市快报》已不再仅仅将自己定位于“转述”科学家的知识,而是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一方面通过给公众提供加工过的信息,促进公众对某些学科、技术、理论和观点的特别关注,为公众设置讨论的议题,引导社会公众的思考;另一方面则和公众结合,参与对科技发展与应用问题的讨论,利用“筛选”和“加工”科技信息,而影响科技传播。同时,“好奇实验室”栏目除了在《都市快报》的固定版面刊出,还由4位全媒体记者组成的实验组,用多机位全程记录,在每晚9︰00华数0频道的《快报时间》播出,快豹宽频(http://kp.dskb.cn)、“好奇实验室”新浪微博也同步推出。新兴媒体的联动,既保证了节目的时效性,又拓展了受众面,增强了宣传效果。
二、“好奇实验室”的创新意义
(一)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會文明进步的源泉,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应当说,我国对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视,早在2002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学技术普及法》,并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该纲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展示了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到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二是到201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2]。可谓任重而道远。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比较低,2003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98%,农民居民则低至0.7%,与美国2001年已经达到的17%相去甚远[3]。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面临的共同使命。
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紧跟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和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4]。在这一背景下,“好奇实验室”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创新,为科学普及作出努力,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二)展示了科学的魅力
有人说中国的科学普及就像是躲在深山修炼的法师,等一出山,我们却都不认识他了。这是因为当前的科普宣传大多内容雷同,选题低层次重复,作品较多非“硬”即“浅“,欠缺文化内涵;传播方式上灌输式、说教式仍占多数,群众不感兴趣,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在生活中,科普总是离我们那么遥远。事实证明,科普离人们越远,迷信也就离人们越近。因此,如何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对象的差异,区分情况、因人施教,多用群众语言,多用事实说话,多用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多用社会认可成果,使科普宣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成为科普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好奇实验室”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好奇”、激发群众兴趣为切入点,努力挖掘科学的内涵和亮点,来展示科学的应有魅力,为新闻媒体如何进行科普宣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同时,“好奇实验室”的成功突围和轰动效应,用事实证明了只要认准目标,敢于创新,科普也可以做得深入人心,也可以喜闻乐见。
(三)回归了媒体的本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就是时刻做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用自己的工作特点和职业责任感来宣传科学、引导群众,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因此,坚持什么样的导向,选用什么样的题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意味着媒体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一些新闻媒体却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发行量,不惜用大量篇幅来报道一些低俗八卦的事件、道听途说的艳闻,借此赚人眼球,致使学习意义上的受众数骤减和流失。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指出: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大众传媒,要充分發挥各自优势,切实担负起科普宣传的责任。通讯社要加大对国内外科技信息报道力度,满足各类媒体的需要。各类报刊要加大科技科普宣传力度,开辟科学专栏、知识专版,着力解答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科技难题,传播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
“好奇实验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媚俗,敢突破,努力在形象性、生动性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科普创新的新路子,这是对媒体宣传庸俗化的一种厘正,也是媒体本质的回归。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纸质媒体,能在科普领域与互联网、多媒体、高清视频等多样化的媒体竞争中独树一帜,更为难能可贵。
三、“好奇实验室”的创新启示
首先,要坚定一个理念,那就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来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而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要真正在投入上、人才培养上下工夫,提高科普节(栏)目的质量。
其次,要注重思路和题材的创新,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受众领略科学的快乐。兴趣决定一切,如果提不起全民爱科学的兴趣,再多的努力只怕也只如昙花之一现,只要媒体努力把大家对于科学的兴趣提起来了,那么所有的内容就都有可能包括进去。这个内容不仅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还应包括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宣传,要反映人对自然、对一些科学现象的探索、求真的精神,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第三,要重视公众的个性需求,比如说,面向农民的科普栏目应该与其生产、致富紧密结合,可以刊登一些新型实用技术知识和新的生活方式知识,着力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难题;面向城市居民的科普栏目应该与生活健康等紧密结合;面向城镇劳动者可推出各类技能培训;而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应该多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传播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要重视栏目的吸引力、艺术性,增强科普服务能力,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
第四,要加强科技界和新闻界的互动与合作,打造科技传播共同体,以有效对策加大科技传播力度。一方面,科学家要多走出实验室,走进公众,拿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科普,善于用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将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使公众感到科技其实并不神秘,科技就在身边;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加强科技宣传的针对性,根据受众不同需求和层次,设计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要结合热点,适时对其中的科技问题进行解读和知识普及。
第五,要建立科普社会体系。如果有一个完善的科普社会体系,那么科普栏目就可以从学校、企业、政府相关机构或大型科普活动那里获得丰富的素材和多种多样的科普节目形式。因此,建立一个有益于优秀科普节(栏)目产生的科普社会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 语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投资也明显加大。而大众传媒是公众接触科学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科学普及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温家宝总理曾在《努力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文中指出:“科普工作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广播、影视、音像、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理应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担负起宣传科技政策与普及科技知识的社会职责,拓展科技传播的内容和深度,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普节目[OL].CCTV-电视批判,http://www. cctv.com/ tvguide/tvcomment/wtjj/xzlz/9985.shtml,2004-09-01.
[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03-20.
[3] 张平.浅谈大众传媒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EB/OL].三明市科学技术协会官网,http://www.smskx.com/read.asp?id=2523.
[4] 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宣发[2003]27号)[OL].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2003-08-05.
关键词:大众传媒;科技传播;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116-03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类的活动都离不开科技,如果说国内最值得看的电视科普节目是《探索·发现》和《走近科学》,那么最吸引我的报纸科普栏目当属浙江《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可以说,“好奇实验室”为大众传媒如何拓展新闻资源,做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新闻作出有益探索,并指明了一种方向。
一、“好奇实验室”的创新突围
浙江《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获得广泛好评,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以读者的需求为选材的宗旨
“好奇实验室”的选题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似是而非的“真理”,通过试验一一求证,从而甄别事情真相。如买来一条活蛇,发现无论用雄黄怎么对付它,蛇根本不怕;以身试蚊,发现驱蚊手环、驱蚊贴、电子驱蚊器、驱蚊手机软件对蚊子来说统统都是“浮云”;西瓜榨汁后,维C流失23%,梨榨汁后,维C流失91%,喝6扎黄瓜汁,不如嚼一根黄瓜,得出结论:水果直接吃营养价值最高;洗衣粉和面真能炸出油条?三种无铝配方炸出的油条怎么样?“好奇实验室”一个一个试给你看,同时无偿公布这三种无铝油条配方……她的栏目宗旨是:口说无凭、实验为证。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很想知道却苦于无解的事,这都是“好奇实验室”的实验课题,当实验一步步深入,谜底一层层揭开,怎能不有趣、好玩又有用?好奇是人的天性,正因为这个选题是在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的前提下提出的,结果又把“情理之中”变成“意料之外”,所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兴奋点。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种独辟蹊径又完全源自生活的点子怎不让人拍案叫绝!
(二)把与读者的互动贯穿到底
“好奇实验室” 的另一句口号是:诚邀广大读者来做“实验党”。也就是说,只要你看到、听到或者想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想求证一下,都有可能被采纳作为实验课题,且课题一经采用,非但不需要你掏钱还能挣钱,报料费100元—1000元不等,这是何等好事。如果你是某方面的行家、专家(甚至“砖家”?也行!无论哪方面,只要有所擅长都行!)或者动手能力强,就能加入实验队伍,成为快乐“实验党”,见证谣言被打破的那一刻。又有多少人跃跃欲试?
互动、参与一直是现代国外科普的基本模式,从学校的科技课程到社区、科技场馆的科普展示和活动都强调公众的参与,以及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校内外的科学技术普及中提出了这样的口号:“I hear…and I forget(我听了…我会忘记),I see…and I remember(我看见了…我会记住),I do…and I understand(我做过…我会理解)[1]”。的确,仅仅听一位科技专业人员的单纯讲授,人们可能会忘记;如果观看一些直观、生动的科技展览、演示实验或科普影视片,人们则会记住;而如果直接去动手做一项科技小实验,去从事一项与科技相关的调查,或是参与和科学家的对话、讨论,则人们自然会达到理解。所以,公众只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科学,而这种“参与”的提出,恰恰是科普形式的变革,也是科普新闻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做到了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科学道理难免晦涩,实验过程也难免枯燥,如何把晦涩的科学道理与我们平常所熟知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好奇实验室”的采编人员显然把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融合得很好。如在“水果直接吃营养价值最高”这一实验中,他们是这样解释的:蔬菜水果的细胞里面,除了维生素C(抗坏血酸)外,还有抗坏血酸氧化酶。当蔬果是完整的时候,抗坏血酸氧化酶和维生素C的位置是分开的,好比各自住在不同的房间里。一旦榨成汁,高速旋转的刀片会把果蔬里的细胞全部破坏,致使抗坏血酸氧化酶和维生素C混到一起,两者发生氧化反应,维生素C被破坏。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一目了然的图解形式,恰当地诠释了科学原理,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也完全能看懂,正应了“内行看了不觉浅,外行看了不觉深”的科学普及理念。
(四)既求“独立人格”又重媒体的联动
《都市快报》已不再仅仅将自己定位于“转述”科学家的知识,而是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一方面通过给公众提供加工过的信息,促进公众对某些学科、技术、理论和观点的特别关注,为公众设置讨论的议题,引导社会公众的思考;另一方面则和公众结合,参与对科技发展与应用问题的讨论,利用“筛选”和“加工”科技信息,而影响科技传播。同时,“好奇实验室”栏目除了在《都市快报》的固定版面刊出,还由4位全媒体记者组成的实验组,用多机位全程记录,在每晚9︰00华数0频道的《快报时间》播出,快豹宽频(http://kp.dskb.cn)、“好奇实验室”新浪微博也同步推出。新兴媒体的联动,既保证了节目的时效性,又拓展了受众面,增强了宣传效果。
二、“好奇实验室”的创新意义
(一)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會文明进步的源泉,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应当说,我国对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视,早在2002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学技术普及法》,并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该纲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展示了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到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二是到201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2]。可谓任重而道远。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比较低,2003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98%,农民居民则低至0.7%,与美国2001年已经达到的17%相去甚远[3]。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面临的共同使命。
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紧跟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和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4]。在这一背景下,“好奇实验室”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创新,为科学普及作出努力,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二)展示了科学的魅力
有人说中国的科学普及就像是躲在深山修炼的法师,等一出山,我们却都不认识他了。这是因为当前的科普宣传大多内容雷同,选题低层次重复,作品较多非“硬”即“浅“,欠缺文化内涵;传播方式上灌输式、说教式仍占多数,群众不感兴趣,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在生活中,科普总是离我们那么遥远。事实证明,科普离人们越远,迷信也就离人们越近。因此,如何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对象的差异,区分情况、因人施教,多用群众语言,多用事实说话,多用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多用社会认可成果,使科普宣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成为科普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好奇实验室”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好奇”、激发群众兴趣为切入点,努力挖掘科学的内涵和亮点,来展示科学的应有魅力,为新闻媒体如何进行科普宣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同时,“好奇实验室”的成功突围和轰动效应,用事实证明了只要认准目标,敢于创新,科普也可以做得深入人心,也可以喜闻乐见。
(三)回归了媒体的本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就是时刻做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用自己的工作特点和职业责任感来宣传科学、引导群众,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因此,坚持什么样的导向,选用什么样的题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意味着媒体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一些新闻媒体却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发行量,不惜用大量篇幅来报道一些低俗八卦的事件、道听途说的艳闻,借此赚人眼球,致使学习意义上的受众数骤减和流失。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指出: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大众传媒,要充分發挥各自优势,切实担负起科普宣传的责任。通讯社要加大对国内外科技信息报道力度,满足各类媒体的需要。各类报刊要加大科技科普宣传力度,开辟科学专栏、知识专版,着力解答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科技难题,传播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
“好奇实验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媚俗,敢突破,努力在形象性、生动性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科普创新的新路子,这是对媒体宣传庸俗化的一种厘正,也是媒体本质的回归。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纸质媒体,能在科普领域与互联网、多媒体、高清视频等多样化的媒体竞争中独树一帜,更为难能可贵。
三、“好奇实验室”的创新启示
首先,要坚定一个理念,那就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来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而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要真正在投入上、人才培养上下工夫,提高科普节(栏)目的质量。
其次,要注重思路和题材的创新,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受众领略科学的快乐。兴趣决定一切,如果提不起全民爱科学的兴趣,再多的努力只怕也只如昙花之一现,只要媒体努力把大家对于科学的兴趣提起来了,那么所有的内容就都有可能包括进去。这个内容不仅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还应包括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宣传,要反映人对自然、对一些科学现象的探索、求真的精神,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第三,要重视公众的个性需求,比如说,面向农民的科普栏目应该与其生产、致富紧密结合,可以刊登一些新型实用技术知识和新的生活方式知识,着力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难题;面向城市居民的科普栏目应该与生活健康等紧密结合;面向城镇劳动者可推出各类技能培训;而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应该多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传播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要重视栏目的吸引力、艺术性,增强科普服务能力,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
第四,要加强科技界和新闻界的互动与合作,打造科技传播共同体,以有效对策加大科技传播力度。一方面,科学家要多走出实验室,走进公众,拿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科普,善于用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将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使公众感到科技其实并不神秘,科技就在身边;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加强科技宣传的针对性,根据受众不同需求和层次,设计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要结合热点,适时对其中的科技问题进行解读和知识普及。
第五,要建立科普社会体系。如果有一个完善的科普社会体系,那么科普栏目就可以从学校、企业、政府相关机构或大型科普活动那里获得丰富的素材和多种多样的科普节目形式。因此,建立一个有益于优秀科普节(栏)目产生的科普社会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 语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投资也明显加大。而大众传媒是公众接触科学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科学普及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温家宝总理曾在《努力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文中指出:“科普工作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广播、影视、音像、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理应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担负起宣传科技政策与普及科技知识的社会职责,拓展科技传播的内容和深度,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普节目[OL].CCTV-电视批判,http://www. cctv.com/ tvguide/tvcomment/wtjj/xzlz/9985.shtml,2004-09-01.
[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03-20.
[3] 张平.浅谈大众传媒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EB/OL].三明市科学技术协会官网,http://www.smskx.com/read.asp?id=2523.
[4] 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宣发[2003]27号)[OL].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200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