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历史课堂语言打造高效课堂氛围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是与学生交流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如果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有效教学的条件之一是要求教师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艺术性,让学生不但能听清楚,听明白,而且喜欢听。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具备高素质的语言修养,教学语言苍白无力,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教学。由此看来要想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应该不断地锤炼课堂语言,让学生在教学语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启迪和震撼,引起思考和共鸣。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如何雕琢它呢?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种艺术,与大家探讨。
  一、幽默生动——历史课堂语言贵在趣味性
  在教学中,幽默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教师适时的幽默能启到课堂“调味剂”的作用,通俗有趣、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性情受到熏陶,精神感到愉快,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在讲到日本发到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须安内”,制定了不抵抗政策这一问题时,教师是这样讲述的:“狼”已经来了此时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而蒋介石却从其阶级利益出发,一味妥协退让,不但不去阻止“狼”反而还拿起枪对准了前来打猎的“猎人”。而最终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师这样描述,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导致的结果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使教学语言有趣味性,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要注意收集、选择、运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歇后语、谜语等,将深奥的道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2.要选用典型事例,能起到感染说服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情真意切——历史课堂语言贵在感染性
  历史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如如果教师感情充沛,语言激情四溢,就会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在这样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讲《英法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教师采用控诉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来描述: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一路他们烧杀抢掠,进攻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地抢夺珍宝,抢不走的就砸,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黑色的云烟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火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天昏地暗,而强盗们却在狂呼“此景奇伟”,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正义所为,这难道就是绅士的行径?不,不是!这是强盗的所为,这是野兽的行径。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因为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课堂语言能够生动地再现逝去的历史,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进而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
  三、用词严谨 ——历史课堂语言贵在准确性
  历史课堂必须做到语言准确,用词严谨,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难懂,同时历史教师也应正确使用名词术语。
  例如在讲土地改革的意义时,有的教师把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说成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它只是封建制度的内容之一。文字上这两个词差别无几,而概念却完全不同。
  历史教师要以准确的语言讲清楚各个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把那些易混淆的名词概念区别开来,让学生弄明白,掌握扎实。
  四、简明扼要 ——历史课堂语言贵在简洁性
  历史课堂语言应讲究精炼扼要,同时也应当避免出现官腔、口头禅和一些没有必要的重复。
  例如在讲马关条约内容时,可以把内容简单概括为割地、赔款、设厂、开辟通商口岸。在讲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时,可以概括为: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定都天津。
  以简洁的短句来讲解历史内容,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记忆。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诚然,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多学习、多涉猎、多实践、多反思、多研究,像艺术家那样怀着一颗虔诚、专注、执着之心,去雕琢我们的课堂语言,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效。
其他文献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通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掌握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过程。比如培养学
期刊
讲解是人们解释或者解说知识和专门技术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最普通的教学方式,是作为中介语言增进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学生认知世界的特殊过程。奇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未被发现的知识,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把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特点加以整理,把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有限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种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下面我结合实际课例具体讲述一下。  策略一,科学概念的产生和总结都是以生活生产为本源的,科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与科学概念有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  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我用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境和学习的氛围。创设情景教学法首先要设置情境。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游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的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热情。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听音乐、谈话、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创作活动。创设情境是美术课改试验中
期刊
第一,要找到孩子的阅读兴趣所在,入门很重要。  很多农村家长认为要花钱买书,首选的是教辅资料;再者是考试内容涉及到的课外名著。至于其他的书目一般是不太购买的。对此我想问的是:这种做法的结果怎么样呢?现实不早已证明了吗?很多孩子不但仍旧没有阅读的兴趣爱好,而且对书籍没有一点好感,甚至会憎恶或厌烦,家长的钱岂不白花了!——所以,先让他们看自己爱看的东西,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让他们走进书之殿堂的大门很重
期刊
1.情境式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是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数学学习应是学生从现实的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建立联系,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数学知识网络的过程。学生既经历了一个从现实背
期刊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育才能真正焕发生命力。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先手拿桃子画片向学生讲故事:有一天,孙悟空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了6个有红又大的仙桃,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回到花果山,将6个仙桃给了最小的三只猴子,并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三个人爱怎么分就怎么分吧!”孙悟空的话音刚落,大
期刊
一节中课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练习设计要利用教材、拓展教材  在一节完整的数学课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弄清知识点,更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而,教师要设计练习时,教学中的是重、难点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潜心钻研的课题。记得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激趣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