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是与学生交流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如果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有效教学的条件之一是要求教师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艺术性,让学生不但能听清楚,听明白,而且喜欢听。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具备高素质的语言修养,教学语言苍白无力,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教学。由此看来要想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应该不断地锤炼课堂语言,让学生在教学语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启迪和震撼,引起思考和共鸣。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如何雕琢它呢?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种艺术,与大家探讨。
一、幽默生动——历史课堂语言贵在趣味性
在教学中,幽默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教师适时的幽默能启到课堂“调味剂”的作用,通俗有趣、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性情受到熏陶,精神感到愉快,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在讲到日本发到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须安内”,制定了不抵抗政策这一问题时,教师是这样讲述的:“狼”已经来了此时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而蒋介石却从其阶级利益出发,一味妥协退让,不但不去阻止“狼”反而还拿起枪对准了前来打猎的“猎人”。而最终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师这样描述,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导致的结果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使教学语言有趣味性,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要注意收集、选择、运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歇后语、谜语等,将深奥的道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2.要选用典型事例,能起到感染说服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情真意切——历史课堂语言贵在感染性
历史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如如果教师感情充沛,语言激情四溢,就会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在这样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讲《英法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教师采用控诉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来描述: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一路他们烧杀抢掠,进攻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地抢夺珍宝,抢不走的就砸,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黑色的云烟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火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天昏地暗,而强盗们却在狂呼“此景奇伟”,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正义所为,这难道就是绅士的行径?不,不是!这是强盗的所为,这是野兽的行径。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因为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课堂语言能够生动地再现逝去的历史,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进而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
三、用词严谨 ——历史课堂语言贵在准确性
历史课堂必须做到语言准确,用词严谨,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难懂,同时历史教师也应正确使用名词术语。
例如在讲土地改革的意义时,有的教师把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说成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它只是封建制度的内容之一。文字上这两个词差别无几,而概念却完全不同。
历史教师要以准确的语言讲清楚各个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把那些易混淆的名词概念区别开来,让学生弄明白,掌握扎实。
四、简明扼要 ——历史课堂语言贵在简洁性
历史课堂语言应讲究精炼扼要,同时也应当避免出现官腔、口头禅和一些没有必要的重复。
例如在讲马关条约内容时,可以把内容简单概括为割地、赔款、设厂、开辟通商口岸。在讲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时,可以概括为: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定都天津。
以简洁的短句来讲解历史内容,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记忆。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诚然,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多学习、多涉猎、多实践、多反思、多研究,像艺术家那样怀着一颗虔诚、专注、执着之心,去雕琢我们的课堂语言,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效。
一、幽默生动——历史课堂语言贵在趣味性
在教学中,幽默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教师适时的幽默能启到课堂“调味剂”的作用,通俗有趣、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性情受到熏陶,精神感到愉快,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在讲到日本发到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须安内”,制定了不抵抗政策这一问题时,教师是这样讲述的:“狼”已经来了此时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而蒋介石却从其阶级利益出发,一味妥协退让,不但不去阻止“狼”反而还拿起枪对准了前来打猎的“猎人”。而最终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师这样描述,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导致的结果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使教学语言有趣味性,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要注意收集、选择、运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歇后语、谜语等,将深奥的道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2.要选用典型事例,能起到感染说服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情真意切——历史课堂语言贵在感染性
历史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如如果教师感情充沛,语言激情四溢,就会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在这样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讲《英法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教师采用控诉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来描述: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一路他们烧杀抢掠,进攻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地抢夺珍宝,抢不走的就砸,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黑色的云烟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火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天昏地暗,而强盗们却在狂呼“此景奇伟”,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正义所为,这难道就是绅士的行径?不,不是!这是强盗的所为,这是野兽的行径。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因为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课堂语言能够生动地再现逝去的历史,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进而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
三、用词严谨 ——历史课堂语言贵在准确性
历史课堂必须做到语言准确,用词严谨,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难懂,同时历史教师也应正确使用名词术语。
例如在讲土地改革的意义时,有的教师把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说成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它只是封建制度的内容之一。文字上这两个词差别无几,而概念却完全不同。
历史教师要以准确的语言讲清楚各个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把那些易混淆的名词概念区别开来,让学生弄明白,掌握扎实。
四、简明扼要 ——历史课堂语言贵在简洁性
历史课堂语言应讲究精炼扼要,同时也应当避免出现官腔、口头禅和一些没有必要的重复。
例如在讲马关条约内容时,可以把内容简单概括为割地、赔款、设厂、开辟通商口岸。在讲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时,可以概括为: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定都天津。
以简洁的短句来讲解历史内容,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记忆。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诚然,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多学习、多涉猎、多实践、多反思、多研究,像艺术家那样怀着一颗虔诚、专注、执着之心,去雕琢我们的课堂语言,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