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本乐理是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音乐实践和音乐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在独立院校音乐学专业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将乐理知识与《和声》《曲式》等其它音乐理论型课程进行链接,“学习乐理为音乐实践和音乐理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了一句空话。关于乐理课程的教学,是否可借助第二学年的和声课程进行教学反思,对乐理课程教学中整体框架构建进行有效地总结和探究。
【关键词】独立院校;乐理课程;教学框架;有效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乐理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与“主导”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不禁使乐理课程教师反复思索,出现这样结果实则是“教”与“学”的问题。
以“学”为主体,缺乏“领悟”性。出于生源考虑,一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是客观事实,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领悟”性出现分层。“零基础”学生,学习进程慢,但学生的认识和态度积极。“拔尖”学生,学习进程快,有音乐知识拓展的空间。“迷糊”学生,思想懈怠。
以“教”为主导,缺乏“有效”性。一方面,在进行乐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反复强调乐理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但这样的强调始终没有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终于在接下来的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出现了问题,回首才能体会乐理课程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另一方面,乐理课程的教学缺乏一种“有效”性,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的环节中感受到该知识点的深度和重要性,这就是乐理课程有效教学框架的构建问题。
二、有效教学框架的构建
(一)教材解读
相关的基本乐理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内容的编写形式、方法及顺序上出现不同。如前苏联音乐理论家N.斯波索宾编著的《音乐基本乐理》,以民间和古典音乐为基础、内容全面、可作为一个范本。李重光先生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是现高校中被采用最多的一本乐理教材,最大的特色在于突出民族性和实用性,突出了民族特色与实用性。杜亚雄、秦德祥编著的《中国乐理》从音乐艺术相关的哲学与美学等宏观为突破点。将曲式学、和声学和音响学等常识纳入基本乐理范畴的缪天瑞先生编著的《基本乐理》。以及专门应对高考的基本乐理等这类的相关教材玲琅满目。历年独立学院对于乐理课程的教学都是选用李重光先生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为主要教材。
笔者对于其中的章节内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加之对今后重要的音乐理论课程学习的涉及的知识点的链接问题,再对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做了另一番解读,即记谱识谱理论、Base理论、Zipper理论三大板块。
(二)明确“三大板块”教学目的
1.記谱识谱理论,学生除了对各种符号的实际演奏和记谱的学习之外,还应掌握其分类。如在教学中提及颤音,学生掌握其记谱如何记写,但问及实际演奏,学生们就有些疑惑,再问颤音属于什么记号,是演奏法记号或是装饰音记号就混淆了。
2.Base理论,学生应对其相关概念进行准确表述,这点至关重要,原因是该板块的知识在音乐实践中涉及最多。如学生对于2/4,4/4拍的掌握,能准确判断前者属于单节拍(拍子),后者属于复节拍(拍子),但再追问什么是单节拍,什么是复节拍时,学生无法进行理论概括总结。
3.Zipper理论,该板块知识的横向延伸最强,如《和声学》《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紧密相连。该板块的知识都是着围绕“调”进行,其教学目的首先是对概念掌握,并能清晰表述;其次是对各种调式音阶的熟悉掌握;第三是对音乐的调性分析,这个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谓是三大板块中的最高级技能掌握。
(三)设计“课堂小讲台”
明确以上三大板块的教学目的后要进行有目的的备课,设计“课堂小讲台”,如音程的级数、音数、音程性质的教学中,课堂中抽出10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课堂小讲台”的设计出于在高考时,很多知识点已作为重点,但换个角度,要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理论的提升和思考却难免尴尬。
(四)主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直指学生,学生在三大板块中的学习要结合每个版块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预设与规定,而这个部分的构建则更多的体现在课堂练习中,有效运用“雨课堂”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结语
乐理课程的学习是个起点,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学生进入以后学习阶段的心理状态,这无疑对从事乐理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结合乐理课程教学实践,借助和声课程的教学反思,对乐理课程教学中整体框架构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究,提出了记谱识谱理论、Base理论、Zipper理论三大理论板块的划分,期望以此能促进乐理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关键词】独立院校;乐理课程;教学框架;有效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乐理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与“主导”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不禁使乐理课程教师反复思索,出现这样结果实则是“教”与“学”的问题。
以“学”为主体,缺乏“领悟”性。出于生源考虑,一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是客观事实,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领悟”性出现分层。“零基础”学生,学习进程慢,但学生的认识和态度积极。“拔尖”学生,学习进程快,有音乐知识拓展的空间。“迷糊”学生,思想懈怠。
以“教”为主导,缺乏“有效”性。一方面,在进行乐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反复强调乐理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但这样的强调始终没有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终于在接下来的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出现了问题,回首才能体会乐理课程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另一方面,乐理课程的教学缺乏一种“有效”性,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的环节中感受到该知识点的深度和重要性,这就是乐理课程有效教学框架的构建问题。
二、有效教学框架的构建
(一)教材解读
相关的基本乐理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内容的编写形式、方法及顺序上出现不同。如前苏联音乐理论家N.斯波索宾编著的《音乐基本乐理》,以民间和古典音乐为基础、内容全面、可作为一个范本。李重光先生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是现高校中被采用最多的一本乐理教材,最大的特色在于突出民族性和实用性,突出了民族特色与实用性。杜亚雄、秦德祥编著的《中国乐理》从音乐艺术相关的哲学与美学等宏观为突破点。将曲式学、和声学和音响学等常识纳入基本乐理范畴的缪天瑞先生编著的《基本乐理》。以及专门应对高考的基本乐理等这类的相关教材玲琅满目。历年独立学院对于乐理课程的教学都是选用李重光先生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为主要教材。
笔者对于其中的章节内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加之对今后重要的音乐理论课程学习的涉及的知识点的链接问题,再对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做了另一番解读,即记谱识谱理论、Base理论、Zipper理论三大板块。
(二)明确“三大板块”教学目的
1.記谱识谱理论,学生除了对各种符号的实际演奏和记谱的学习之外,还应掌握其分类。如在教学中提及颤音,学生掌握其记谱如何记写,但问及实际演奏,学生们就有些疑惑,再问颤音属于什么记号,是演奏法记号或是装饰音记号就混淆了。
2.Base理论,学生应对其相关概念进行准确表述,这点至关重要,原因是该板块的知识在音乐实践中涉及最多。如学生对于2/4,4/4拍的掌握,能准确判断前者属于单节拍(拍子),后者属于复节拍(拍子),但再追问什么是单节拍,什么是复节拍时,学生无法进行理论概括总结。
3.Zipper理论,该板块知识的横向延伸最强,如《和声学》《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紧密相连。该板块的知识都是着围绕“调”进行,其教学目的首先是对概念掌握,并能清晰表述;其次是对各种调式音阶的熟悉掌握;第三是对音乐的调性分析,这个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谓是三大板块中的最高级技能掌握。
(三)设计“课堂小讲台”
明确以上三大板块的教学目的后要进行有目的的备课,设计“课堂小讲台”,如音程的级数、音数、音程性质的教学中,课堂中抽出10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课堂小讲台”的设计出于在高考时,很多知识点已作为重点,但换个角度,要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理论的提升和思考却难免尴尬。
(四)主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直指学生,学生在三大板块中的学习要结合每个版块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预设与规定,而这个部分的构建则更多的体现在课堂练习中,有效运用“雨课堂”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结语
乐理课程的学习是个起点,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学生进入以后学习阶段的心理状态,这无疑对从事乐理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结合乐理课程教学实践,借助和声课程的教学反思,对乐理课程教学中整体框架构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究,提出了记谱识谱理论、Base理论、Zipper理论三大理论板块的划分,期望以此能促进乐理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