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色古香的画室,宽大的画案,一整排书籍在明式书柜中散发出一种古典的气息;富有现代感的会客室,红色的现代雕塑在飘窗前排成一排,透露出些许后现代主义。这样看似矛盾的两个房间,却在一间屋子里相处得如此美好而恰到好处,亦如它的主人——陆春涛一样,不仅在画家、媒体人、策展人这几个身份间游刃有余,其画作更是在现代及古典、东方与西方中博采众长,自成特色。
即使没有市场,我也要追求一种自然的心态
人说画如其人,自信、闲逸、洒脱又才气横溢,这是对陆春涛的第一印象,亦是对于他画作的初次感受。无论是贴近城市生活的瓶花系列,还是走向田园的丛枝系列,或是体现原生态的花海系列,都给人一种明快愉悦、欣欣向荣的感受,一种蓬蓬勃勃的生命张力。鲜活洒脱,清新隽永,既充满绿色氤氲,又感觉明媚灵动。
再看他五年前的欧洲写生和近几年的《荒谷》、《江边》系列,越发觉出一股自由随性之美。“我追求一种自然的心态”,谈起他近期的画作,陆春涛这样告诉记者。是啊,看看他的《欧洲笔记》,有种时空混乱的错觉,明明是中国水墨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绘的确是地地道道的欧洲风景。那感觉,美哉!奇哉!妙哉!再看那《荒谷》、《江边》系列,礁石、戈壁、碧海、蓝天,是那样富有张力,它似乎在向我们诉说虚拟空间和真实存在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景,这样的物,这样的感觉,是作者对于自然的探索和思考,也让人们感受到陆春涛对家乡崇明的一种热爱和深深的恋乡之情。
在“墨变”前,陆春涛的瓶花系列,似乎更为业内所知和市场认可。师从钱行健的陆春涛,在画静物上着实有特色。这里,山水只是花瓶上的装饰,青瓷单色,古人意趣,用来对比强烈色彩与张力构成,以达成古今、文野互相协调的关系。看陆春涛的瓶花,摆脱了物象的束缚,花蕊的婀娜多姿和花叶的浓淡相间,在似花非花间给人以“习习香从纸上来”的冥冥之想,再加上广告设计人的某些构图和构思,使整幅画又能在不经意间达到一种平衡之美。陆春涛的瓶花,使观者感觉到一种盎然的春意和活力,心情也在不经意间变得明亮起来。“2003年非典的时候,被‘关’在崇明,那个时候开始画瓶花”,偶然的尝试,成就了陆春涛的瓶花,画的突破,本于参悟。
如果说瓶花体现的是和谐,那么,近年来的几个系列,表现的就是一种心态和思考了。“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画得出好画,也才能画得开心。”“模式、对象都不同了,实际上是把物象缩小了,整个画面扩大了。这种变化也没有刻意,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思考发生了变化。”当被问及是否会有顾虑反响没瓶花好时,陆春涛爽朗地笑着说:“即使没有市场,我也要追求一种自然的心态。”
陆春涛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个性中自由、随性的一面,也许成就了他的水墨画,“我的个性也有可能以后会成为我突破的瓶颈。”优点有时候可能就会变成缺点,但只要画得开心,又何必在乎这么多呢。
全能型艺术家
有人曾赞誉陆春涛为知识分子型艺术家,当记者把这个称呼说出口的时候,陆春涛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这可能是我一生的目标,别人把我捧得太高了。”对于这个遇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肯钻研、至今还没学会发e-mail、跳舞前跳后忘、至今只会“两步走”的艺术家而言,似乎更喜欢人家称呼他为“全能型艺术家”。
所谓“全能型艺术家”,即具备综合能力、沟通力、艺术创造力等。陆春涛坦率地说:“我觉得当今时代,成功的艺术家,都要具备这些。”
“现在社会,特别像我们上世纪60年代的这批人,都是从传统中走过来的,也吸收了很多新的东西,这当然也有利弊。如今包括推广模式等的不断变化,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固然也很重要,但如果艺术家本身没有实力,别人还是不会喜欢你的作品的,毕竟最终是由公众来评价你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吸收社会信息、全球信息,才有可能画出‘与时俱进’的作品,一切都要靠你画面所呈现的张力或视觉表现力去证明自己。”
现代社会,什么都离不开包装。包装就要有财力的支撑。可能是吴冠中成就了“大连万达”,也可以说“大连万达”让吴冠中扬名海外,在今看来,这种商业与艺术合作的模式似乎带来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似乎也是新的艺术家们生存创作的一种模式,过多的排斥或过多的迁就当然不可行,但恰如其分的运用未尝不可,这之间度的把握,就看个人的修为了。
陆春涛喜欢交朋友,其中不乏一些国内一流的美术评论家。人在江湖,少不了被人说事儿。对于这个,陆春涛表现得很坦然:“我是有很多评论家朋友,但他们为你写评论,也要你的画确是有可写之处。”
求新、求变,自成一格,永远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创新力的提高与否也是决定艺术生命力长久的因素之一。陆春涛历来注重中西的结合,把西方的一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传统水墨画中去。中国传统水墨讲究留白,再观陆春涛的画作,却多有“大块文章”, 或一片纯色作底,或大块黑白构成,没一点躲闪,却也没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窒息感,反而给观画者一种全新的视觉感。“我是挺极端的,像画面的撑满也是在营造一种我想要表达的意境。我不会刻意留白,当我需要有白的时候,也会留出来。”
陆春涛又是理性的,表现在他擅于用墨,有人说他的水墨画是一种水墨设计。看陆春涛的画,有时大块纯色分割出的画面,直截了当的设计性、装饰性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惯性审美心理,使观者看到经历过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着实具有新意。
为了更好的提高,陆春涛近几年来在上海、山东、江浙甚至海外举办了不少展览,问及效果,陆春涛笑笑:“在不同的地方,对于我的画的喜爱程度和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上海喜欢的人就比较多,到了山东这块传统文化比较浓厚的地方,可能批评声就多了点。褒也好,贬也好,都可以让我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
创办《美术天地》成伯乐
来到陆春涛画室采访时,看见他的画室中有个年轻人正在看杂志,再一看,原来是近几年挺火的一青年画家——南方。一问,原来是他几天后有个个展,现在正好抽空到这里来坐坐。这时我们又记起陆春涛的另一个身份——《美术天地》杂志的艺术总监。
《美术天地》这本新颖、有活力和影响力的杂志,创办至今已八个年头了,问及为何想到要办杂志时,陆春涛说想法很简单:“《美术天地》源于崇明,崇明办了个崇明画院,大家推我做常务副院长,我想平时也没有时间去崇明,那就帮他们办一本杂志吧。《美术天地》就这么来了。”
做事贵在坚持。如果我们从新闻出版的角度来看,一位耗费风华正茂的八年时光,成就了一本专业杂志的意义,可能是当初创办者自己也不能预测的。若干年后的上海,不管这本杂志在与不在,杂志本身承载的艺术生命信息、影响力是陆春涛和他合作伙伴们难以想象的,《美术天地》因为有了陆春涛等人而获得荣誉,陆春涛也会因《美术天地》更显张力,我们不必过多考虑两者之间怎样微妙的关系,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民营性质的艺术杂志,历史上坚持八年又获得行业认可的又有多少呢?
近几年,《美术天地》的编辑思路发生了些许变化:“一开始的理念就是做大牌、有影响力的,但中国有影响力的也就这些人,你总不可能一直做下去,这个思路与策划人谢海也有关系,近几年的宗旨就慢慢开始变为挖掘培养新人。”挖掘新人,成了现在陆春涛乐做的事,在他画室遇到的南方就是其中之一。就如好的音乐需要会欣赏的人,不然,就算是阳春白雪,也与下里巴人无异。画家亦是如此。在画坛这专业门槛极高的地方,有个赏识的人是很重要的。《美术天地》为美术从业者搭了个平台,陆春涛无疑是个伯乐。
即使没有市场,我也要追求一种自然的心态
人说画如其人,自信、闲逸、洒脱又才气横溢,这是对陆春涛的第一印象,亦是对于他画作的初次感受。无论是贴近城市生活的瓶花系列,还是走向田园的丛枝系列,或是体现原生态的花海系列,都给人一种明快愉悦、欣欣向荣的感受,一种蓬蓬勃勃的生命张力。鲜活洒脱,清新隽永,既充满绿色氤氲,又感觉明媚灵动。
再看他五年前的欧洲写生和近几年的《荒谷》、《江边》系列,越发觉出一股自由随性之美。“我追求一种自然的心态”,谈起他近期的画作,陆春涛这样告诉记者。是啊,看看他的《欧洲笔记》,有种时空混乱的错觉,明明是中国水墨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绘的确是地地道道的欧洲风景。那感觉,美哉!奇哉!妙哉!再看那《荒谷》、《江边》系列,礁石、戈壁、碧海、蓝天,是那样富有张力,它似乎在向我们诉说虚拟空间和真实存在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景,这样的物,这样的感觉,是作者对于自然的探索和思考,也让人们感受到陆春涛对家乡崇明的一种热爱和深深的恋乡之情。
在“墨变”前,陆春涛的瓶花系列,似乎更为业内所知和市场认可。师从钱行健的陆春涛,在画静物上着实有特色。这里,山水只是花瓶上的装饰,青瓷单色,古人意趣,用来对比强烈色彩与张力构成,以达成古今、文野互相协调的关系。看陆春涛的瓶花,摆脱了物象的束缚,花蕊的婀娜多姿和花叶的浓淡相间,在似花非花间给人以“习习香从纸上来”的冥冥之想,再加上广告设计人的某些构图和构思,使整幅画又能在不经意间达到一种平衡之美。陆春涛的瓶花,使观者感觉到一种盎然的春意和活力,心情也在不经意间变得明亮起来。“2003年非典的时候,被‘关’在崇明,那个时候开始画瓶花”,偶然的尝试,成就了陆春涛的瓶花,画的突破,本于参悟。
如果说瓶花体现的是和谐,那么,近年来的几个系列,表现的就是一种心态和思考了。“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画得出好画,也才能画得开心。”“模式、对象都不同了,实际上是把物象缩小了,整个画面扩大了。这种变化也没有刻意,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思考发生了变化。”当被问及是否会有顾虑反响没瓶花好时,陆春涛爽朗地笑着说:“即使没有市场,我也要追求一种自然的心态。”
陆春涛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个性中自由、随性的一面,也许成就了他的水墨画,“我的个性也有可能以后会成为我突破的瓶颈。”优点有时候可能就会变成缺点,但只要画得开心,又何必在乎这么多呢。
全能型艺术家
有人曾赞誉陆春涛为知识分子型艺术家,当记者把这个称呼说出口的时候,陆春涛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这可能是我一生的目标,别人把我捧得太高了。”对于这个遇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肯钻研、至今还没学会发e-mail、跳舞前跳后忘、至今只会“两步走”的艺术家而言,似乎更喜欢人家称呼他为“全能型艺术家”。
所谓“全能型艺术家”,即具备综合能力、沟通力、艺术创造力等。陆春涛坦率地说:“我觉得当今时代,成功的艺术家,都要具备这些。”
“现在社会,特别像我们上世纪60年代的这批人,都是从传统中走过来的,也吸收了很多新的东西,这当然也有利弊。如今包括推广模式等的不断变化,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固然也很重要,但如果艺术家本身没有实力,别人还是不会喜欢你的作品的,毕竟最终是由公众来评价你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吸收社会信息、全球信息,才有可能画出‘与时俱进’的作品,一切都要靠你画面所呈现的张力或视觉表现力去证明自己。”
现代社会,什么都离不开包装。包装就要有财力的支撑。可能是吴冠中成就了“大连万达”,也可以说“大连万达”让吴冠中扬名海外,在今看来,这种商业与艺术合作的模式似乎带来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似乎也是新的艺术家们生存创作的一种模式,过多的排斥或过多的迁就当然不可行,但恰如其分的运用未尝不可,这之间度的把握,就看个人的修为了。
陆春涛喜欢交朋友,其中不乏一些国内一流的美术评论家。人在江湖,少不了被人说事儿。对于这个,陆春涛表现得很坦然:“我是有很多评论家朋友,但他们为你写评论,也要你的画确是有可写之处。”
求新、求变,自成一格,永远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创新力的提高与否也是决定艺术生命力长久的因素之一。陆春涛历来注重中西的结合,把西方的一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传统水墨画中去。中国传统水墨讲究留白,再观陆春涛的画作,却多有“大块文章”, 或一片纯色作底,或大块黑白构成,没一点躲闪,却也没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窒息感,反而给观画者一种全新的视觉感。“我是挺极端的,像画面的撑满也是在营造一种我想要表达的意境。我不会刻意留白,当我需要有白的时候,也会留出来。”
陆春涛又是理性的,表现在他擅于用墨,有人说他的水墨画是一种水墨设计。看陆春涛的画,有时大块纯色分割出的画面,直截了当的设计性、装饰性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惯性审美心理,使观者看到经历过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着实具有新意。
为了更好的提高,陆春涛近几年来在上海、山东、江浙甚至海外举办了不少展览,问及效果,陆春涛笑笑:“在不同的地方,对于我的画的喜爱程度和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上海喜欢的人就比较多,到了山东这块传统文化比较浓厚的地方,可能批评声就多了点。褒也好,贬也好,都可以让我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
创办《美术天地》成伯乐
来到陆春涛画室采访时,看见他的画室中有个年轻人正在看杂志,再一看,原来是近几年挺火的一青年画家——南方。一问,原来是他几天后有个个展,现在正好抽空到这里来坐坐。这时我们又记起陆春涛的另一个身份——《美术天地》杂志的艺术总监。
《美术天地》这本新颖、有活力和影响力的杂志,创办至今已八个年头了,问及为何想到要办杂志时,陆春涛说想法很简单:“《美术天地》源于崇明,崇明办了个崇明画院,大家推我做常务副院长,我想平时也没有时间去崇明,那就帮他们办一本杂志吧。《美术天地》就这么来了。”
做事贵在坚持。如果我们从新闻出版的角度来看,一位耗费风华正茂的八年时光,成就了一本专业杂志的意义,可能是当初创办者自己也不能预测的。若干年后的上海,不管这本杂志在与不在,杂志本身承载的艺术生命信息、影响力是陆春涛和他合作伙伴们难以想象的,《美术天地》因为有了陆春涛等人而获得荣誉,陆春涛也会因《美术天地》更显张力,我们不必过多考虑两者之间怎样微妙的关系,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民营性质的艺术杂志,历史上坚持八年又获得行业认可的又有多少呢?
近几年,《美术天地》的编辑思路发生了些许变化:“一开始的理念就是做大牌、有影响力的,但中国有影响力的也就这些人,你总不可能一直做下去,这个思路与策划人谢海也有关系,近几年的宗旨就慢慢开始变为挖掘培养新人。”挖掘新人,成了现在陆春涛乐做的事,在他画室遇到的南方就是其中之一。就如好的音乐需要会欣赏的人,不然,就算是阳春白雪,也与下里巴人无异。画家亦是如此。在画坛这专业门槛极高的地方,有个赏识的人是很重要的。《美术天地》为美术从业者搭了个平台,陆春涛无疑是个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