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数据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核心问题.数据被窃取、泄露、篡改、破坏和非法利用会给个人人格权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危害.为维护数据安全,对关键数据处理机构的数据治理结构应进行特殊的设计.关键数据处理机构不仅应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要保护数据所承载内容涉及的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如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其通过股东加重责任制度设计提高股东监督机构活动的主动性,防止滥用股东地位;要建立权责边界明确、职责分工合理和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增值和数据安全.
【机 构】
: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北京 100088;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 1008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核心问题.数据被窃取、泄露、篡改、破坏和非法利用会给个人人格权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危害.为维护数据安全,对关键数据处理机构的数据治理结构应进行特殊的设计.关键数据处理机构不仅应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要保护数据所承载内容涉及的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如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其通过股东加重责任制度设计提高股东监督机构活动的主动性,防止滥用股东地位;要建立权责边界明确、职责分工合理和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增值和数据安全.
其他文献
形式婚姻是中国以及其他提倡孝道的亚洲国家的同性恋群体应对社会压力的策略性解决方案之一.为“融入”主流入群,形婚双方需要形成欧文·戈夫曼意义上的“剧班”,进行协作式表演.社交媒体时代使得形婚夫妇的伪装实践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对15位形婚者的深度访谈发现,作为剧班的形婚群体通过对异性恋夫妻的想象在线上、线下建构夫妻身份,完成合作式表演.“想象夫妻”与“达标表演”是被访者中较为普遍的表演策略.而在服从于主流价值观和秩序的背面,形婚夫妇通过达标表演等策略解决自己的认知失调,在“绝望”中寻找生存的可能.
本文借助零工经济的视角,融合性别、城乡、家庭等多重分析维度,呈现了粤西乡村留守妇女在当地外发工厂弹性就业的生产生活,分析了其劳动形式、雇佣关系、劳动过程等,凸显出妇女因性别身份限制在弹性工作制、亲缘用工和家务负担三方面面临的困境.妇女通过收入增加在就近就业、父权制家庭规范和离散家庭模式的挤压中获得了一定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形成的群体关系成为妇女应对个人困境的独特性别化策略.
促进个人信息共享是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现阶段对个人信息共享的相关规定还有待完善,例如个人信息可以共享的种类;个人信息是否可以再次共享;个人信息泄漏后如何追责等.此外由于个人信息共享的规模巨大、种类繁多、蕴含多元价值,因此很难实行一刀切式的共享规则.对此,可以在法律制定基本共享规则的前提下,各行业根据个人信息的敏感程度制定分级的共享办法,同时以法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个人信息共享的追责问题.
《监察法》施行三年多来,在中央部署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展开,有力地推进了公权力运行法治化;但由于《监察法》诸多条款如何与刑事实体法对接尚不够明确,导致现在监察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以罚代刑”“纪法混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监察制度的施行效果.为从实体法层面给监察制度实施提供保障,首先,要正确解读“公职人员”,公职人员与《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同一范畴,理论和实务中扩大监察对象即公职人员范围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不当扩大了监察权的行使范围;其次,“有关人员”指的是各类涉案人员,其实施阻碍监察机关办案的的
本文关注一段性知识的历史,意在梳理作为学科源头与对话对象的"西方性学",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性话语与性观念.性学作为一门"研究性欲望的科学"是19世纪末西方社会的发明.早期性学将"性"局部地从"生殖"(传统医学)与"罪"(法律)、"孽"(宗教)里拉出来,进入精神病学的视野,并与当时的社会改革紧密相连.20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的剧变使得性学中心移至美国,从而带上浓厚的美国文化色彩,逐步走向科学主义与医学化.而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研究,60-70年代女性主义、同性恋运动与社会建构思想的发展,80年
大型数字平台服务提供者给市场可竞争性、消费者和商业用户的利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传统民商法和竞争法对平台的规制存在明显不足.欧盟已启动对大型数字平台服务的特别规制,其《数字市场法(草案)》为规制作为“守门人”的平台提供了新方案:在立法模式方面,其跳出了传统竞争法框架,针对大型平台采取了特别、独立的规制路径;在规制方式方面,其构建了对平台的事前规制模式,对“守门人”设置了禁止性义务群与积极性义务群;在规制体系方面,其以比例原则为核心的动态监管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针对数字平台规制竞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