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变形固定板在上肢创伤外固定治疗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多节变形固定板,应用于上肢创伤外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 216例上肢创伤患者,其中男138例,女78例;年龄7~81岁,平均61岁.随机分成多节变形固定板治疗组110例, 高分子树脂固定治疗组106例,疗效按Hospital for Specialist Surgeon (HSS)肘关节计分法对两种不同固定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 结果多节变形固定板治疗组骨折愈合期并发症发生率低(4.5%,5/110),患者满意率高(95.5%,105/110);而高分子树脂固定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高(35.8%,38/106),患者满意率低(64.2%,68/10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肘关节计分,多节变形固定板治疗组平均97.4,高分子树脂固定治疗组平均74.9(P<0.05). 结论多节变形固定板适应于上肢创伤的外固定治疗,与高分子树脂固定相比,除对患部具有相同的外固定作用外,还具有随时调节变形的功能,而且操作简便、重量轻、透气好,患者骨折愈合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率高,是临床骨科创伤中较理想的外固定物。

其他文献
期刊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70岁.左股骨颈骨折经持续硬膜外麻醉后,在透视下用4 mm×250 mm的斯氏螺纹钉进行固定,固定后剪去多余部分,留在患者股骨内的钉长度从X线片上测得,从上至下分别为100,115,110 mm,钉尾在大转子下骨皮质外的长度从上至下分别是15,25,20 mm,3枚钉尖都在股骨头皮质下,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
期刊
期刊
作者对该院11年中收治的124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救治疗效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经过现场抢救、转运、医院早期诊治、并发症防治和康复期处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12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9例(15.3%)、中残13例(10.5%)、重残24例(19.4%)、死亡68例(54.8%).他们认为,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效果取决于临床医师必须重视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个环节诊治,特别是受伤事发现场与院前急救十分关键
期刊
我科1990年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心脏刀刺伤患者2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共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期刊
桡骨远端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严重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比较困难,常因复位的丢失最终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我院自2000年1月开始采用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24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期刊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炎症脂质衍生物,以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类花生酸类物质作为第二介质加剧脑损伤,血栓素B2(TXB2)的前体血栓素A2(TXA2)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1],为了进一步明确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TXB2在颅脑损伤后的含量及作用,笔者于2002年9月-2004年12月检测了6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浆中两种物质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