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白华审美空间理论对缓解当下人生存危机的价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宗白華认为人的空间意识的形成是在人生实践中,用心灵体悟宇宙的节奏所形成的一种生命体验。这种空间意识的特质是生命空间化与空间生命化,这种生命体验折射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与生命感悟。使得人与自然与外在世界能够内在相通,使得人与人,人与整个宇宙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宗白华认为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识是一种审美化的空间意识,这种审美空间对于缓解当下人们的生存危机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宗白华;审美空间理论;生存危机
  作者简介:祁琪,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讲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倪童,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2
  宗白华认为中国人传统的空间意识是一种审美化的空间意识,是一种以内在心灵体悟宇宙自然的体悟式的空间意识。人们以自我的心灵感知宇宙自然,不断地在宇宙中进行实践,并不断地把感悟折射到实践当中形成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宗白华说“我们生命创造的过程,也仿佛是由一种有机的构造的生命的原动力,贯注到物质中间,使他进成一个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合理想的生命”。[1]也就是说中国人对空间的感知是一种内在的心灵体悟式的感知,是以我与万物本源同一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为基础的一种感知。所以中国人看待自然山水,认为山水有生命有灵魂,与人一样是生命体。古代人能够纵情于山水,能够在山水之间栖息安居,与自然完美地融合一体,从而获得生命体悟式的愉悦感与美感。而当下人们广泛的接受西方的物化的空间意识,认为空间就是几何图形与单纯的物质元素的堆积,把自然山水与外在宇宙看做是外在与“我”的无生命的物体。所以人们对待自然与外在万物当做是一种被改造与被利用的对象,于是主体“我”就与外在的自然万物,包括“我”之外的他人形成了对立的关系。所以当下环境污染严重、人与人之间关系不断恶化、人们逐渐物质欲望攀升这些当下人的生存危机与当下人的空间意识的转变是有着重大关系的。所以本文对于宗白华审美化的空间意识的解读,对于缓解当下人的生存危机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
  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其本质就是生命的空间化与空间的生命化。具体的表现为内在心灵空间的审美化与外在生存空间的审美化。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其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吸收基础上的。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首先是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万物一体的生命化空间的思想。宗白华认为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来自于人们以自己的生命感悟宇宙自然的变化,从而形成的个体的生命与外在自然一体的大宇宙生命观念。也就是说将宇宙自然看做与个体生命同根同源同样本质的生命体,从而中国人的生命也同样的具有着空间化的特质,而外在的宇宙空间也因为生命的灌输而生命化。另外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还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时空合一与正位凝命的空间意识。宗白华认为宇宙“是时间率领着空间,因而成就了节奏化、音乐化了的‘时空合一体’。[2]也就是说宇宙是时间与空间一体的,中国人认识时间与空间都是来源于生存实践与生命感悟。中国人感知空间是从居住的房屋感知的,感知时间是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动实践来认知的。中国人认识时间是借助于空间来感知的,自然而然的时间与空间是一体的。所以中国人往往是将时间的更替与空间的转移结合起来,从来就使得时间与空间都具有生命的气韵。古代人对于居住的房屋也往往是结合着日升日落的方位与时间设置窗户,从而使得房间的每个角落在不同的时间能够照射到太阳。所以中国人的传统空间意识是与时间意识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意识又指引着人们在生活中自觉的体现这种时空合一的审美化空间。首先是心灵空间的审美,人们将自我与宇宙大自然看做是同源,所以精神上要自我超远要能够以自己的内在生命感悟到大宇宙,从而感到我与宇宙合一这样的大我的境界。从而扩展了人的内在心灵的空间。对于外在的生存空间,古代人往往喜欢依山傍水的地方建设庭院,而庭院的每一处都是富有变化与生命节奏感的,这些都是古代人审美化空间意识的体现。而这种审美化的空间意识又使得人们能够很好地与外在的时间与空间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生活的美感与愉悦感。审美化的空间意识能够使人们与自然万物同一节奏,能够使人们将个体的生命与外在的宇宙万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统一、圆融的审美化的相处模式。而当下人正因为渐渐地放弃了传统的空间意识才逐渐地形成了诸多的生存困境。
  二、当下人的生存危机
  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与生活习惯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逐渐地在意识与行为上西化。对于空间意识是同样的,当下人们受到了西方的静止的、对象化的空间意识的影响,将自然宇宙与外在于主体“我”之外的一切看做是一种对立的、对象化的存在。于是心灵空间缩小为仅仅剩下自我,而生存空间以及居住的空间成为了一种可买卖的商品以及可随意的处置的价值空间。于是渐渐的人们开始与自然与他人形成了对立的关系,渐渐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开始变得冷漠与利益化。这是人们的心灵空间的非审美化的转变,而在生存空间上更是呈现出了物化与商品化。人们居住的空间不再是依山傍水的生命空间,而是需要以平方与价位计算的商品房。人们的饮酒的器具、烹饪的器具不再像古代一样可作为装饰与审美的对象,而变成了单纯的使用的工具。这些都是的人们的生活逐渐地呈现为非审美化的趋势。于是人们渐渐的习惯于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益与得失来衡量我与外在宇宙的关系。而人与自然万物、居住生活空间也是完全的对立的模式。能不能在自然山水中审美不再是主体生命的情感感悟,而是要衡量自己的物质财富是不是够支付欣赏自然山水的门票。而居住的房屋不再是以体现美与生命节奏为追求,而是要以自己的财力去衡量这个空间的大小。所以外在的生存空间带给人们的不是审美的愉悦而是生存的压力与工作的压力。当下人越来越感到疲惫、狂躁、孤独与绝望,其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人们逐渐地失去了审美化的空间意识,逐渐地形成了西方物化的对象化的空间意识。而要想能够缓解这种种的生存的困境,就要逐渐地找回宗白华所提出的审美化的空间意识。
  三、宗白华审美空间对缓解当下人生存危机的价值
  宗白华认为人们如果要重回中国古代人那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化的生存的空间,就要做到对自我的人格的超越。也就是说“人生若欲完成自己,至于完善,实现他的人格,则当以宇宙为模范,求生活中的秩序与和谐。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美,也是人生美的基础。[3]就是要以内在的心灵体悟宇宙万物,将自我与外在的宇宙看做是一个圆融的整体,将我看做是整个宇宙的有机的一部分。在内在心灵上实现超越,宗白华认为歌德的人格是完美人格的代表。而歌德认为人的完美的内在的超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断念”,也就是“自愿地主动地,虽然不无痛苦地承受客观现实加于自身的种种艰辛和矛盾,并且自觉地作为人类整体的一分子,安于自己的痛苦地位,达到忘我的境界,隐约感到美与光明缓缓从自己内心流出。[4]也就是说要能够忘我,能够把我融入整个宇宙大生命中,把自我当做宇宙大生命的一部分。同样的这也要求我们把自己与他人看做一个和谐的有机体,而不是把他人与宇宙万物都当做对立的对象化的客体。所以我们要向缓解自己的生存压力与精神的困境,要首先能够做到忘我。要能够不断地抛开自我中心主义,要不断地与宇宙万物与他人交好。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与外在宇宙和谐相处。另外对于生活器具,小到餐具、茶具、大到寝具、桌椅都要以审美化的心灵去选择。这样以一种审美化的空间思维模式去感知生活去经营生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内在心灵与外在宇宙的和谐。可以说宗白华的生命的空间化与空间的生命化的审美化空间理论对于我们缓解当下的精神压力与生存压力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一)[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207.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二)[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437.
  [3]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一)[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58.
  [4]绿原著.绿原文集(第五卷)外国文学批评及其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107.
其他文献
摘 要:汤显祖作为我国戏曲的开创者之一,写出了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曲目,《牡丹亭》作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都引人沉思。为方便广大高中生更好的阅读这部作品,本文从作者本身及其所处环境入手,讨论作者在《牡丹亭》中人文主义所迸发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广大高中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牡丹亭》;人文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
摘 要:语义的模糊性作为语义的组成部分,在交际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模糊性之于语言,普遍存在。它与语义的明确性是相对的。语言的意义会伴随时间,地点,对象,场景等的改变而改变。语义的模糊性在一定语境下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感。本文旨在通过对喜剧,小品,相声中的幽默对话进行举例分析,探究语义的模糊性在其中的具体体现,总结语义模糊性于喜剧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义;模糊性;幽默  作者简介:邓立凡(199
摘 要:电影市场近年来逐渐繁荣,国产电影市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电影创作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例子也越来越多,电影作品的文学性与思想性也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对电影文学性与“文学电影”展开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两者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电影;文学性;“文学电影”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一、
摘 要:《蝴蝶夫人》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重要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本文试从强烈的现实性、浓烈的抒情性、巧妙的东方色彩以及声乐与器乐的配合四个方面来探讨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蝴蝶夫人》;现实性;抒情性;东方色彩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普契尼作为19世纪晚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曲家,他作
摘 要:《雷雨》描写的是在一个不公平的世界里,一群被封建专制残忍束缚的命运在一个资产阶级大家庭中的悲剧。为了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性、矛盾冲突的剧烈性,小说从描绘周鲁两家人的个性思想角度出发,从而拉开一场雷雨中的悲剧性人生的帷幕。  关键词:雷雨;悲剧;人生  作者简介:王啊满(1998-),女,汉,江苏宿迁人,南京医科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陶磊(1979-),男,通讯作者,博
摘 要:广告作为商业推销的手段,其目虽具有商业性,但其表现形式却具有文化性,广告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广告语言同样是反应文化差异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分析汉英广告语言探讨了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哲学思想,语言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我国企业加强对异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意识,推动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念;广告语言;汉英广告;差异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