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何买不来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
  现代化买不来
  企业创新需要公平市场
  科技创新是最大的着力点
  上世纪90年代,时髦的空调成为新婚家庭置办的三大件之一。然而,据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回忆:那个时候的空调是“只比风扇好一点的风扇”,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日本淘汰的落后压缩机,中国制造的空调还没有掌握自己的核心科技。
  1990年,刚刚来到广东珠海海利空调器厂(格力电器的前身)当业务员的董明珠,盘桓安徽40天,追回了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1991年,格力电器成立,公司当时拥有的只是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2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但此后,格力从代工到探索创新,不断在技术、质量、品牌上追求卓越,给中国制造安上核心科技的心脏,向全球进发。
  1992年,在距珠海近700公里之外的湖南长沙,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詹纯新下定决心,要打破“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窘,背水一战。他借款50万元,带领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7名技术人员创办了中联重科,走上科技产业化的创新之路。
  20多年后,2012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达到19.99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一大批类似格力电器和中联重科的企业已享誉世界。分布在大江南北的中国制造们的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奇迹。经济学家们认为,全球经济之所以能连续数十年持续低通胀成长,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功不可没。
  但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近日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个重大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还大量依赖进口。
  正如格力电器和中联重科很早就意识到的,中国不能继续满足于做“世界工厂”。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如今这些“旧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增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发展必须从追求经济总量转向追求高质量的增长。
  “新红利”在哪里?什么才能保障中国经济基业长青?
  答案或在“创新”二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正如今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
  今年3月,中国经济论坛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一书中收入文章:《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12月25日,成思危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其次,我们一定要依靠技术创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加强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然后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提高职工的收入,这样才能够说我们真正依靠居民的消费,能够有根据、能够不断地有收入的增长来维持居民消费的不断增长,这样使得大家能够不断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这个中国梦。
  创新被提到空前的高度——这是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读出的一个重要信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落实明年的经济工作时提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跟以前的提法有点不一样,以前的提法是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今年把创新两个字摆到前面去了,可以看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创新非常重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大篇幅谈及创新问题,比如鼓励原始创新、基层创新,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这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篇大文章。”张国宝说。
  创新是买不来的
  今天的董明珠以格力空调的核心技术为傲,但事实上,格力发展的前十年,由于没有掌握核心科技,也是走着为海外企业和品牌代工的路子,也曾经想花钱去买国外的先进技术。
  2001年,格力信心满满地接下了一笔“一拖多”空调业务,结果未能按期研发出“一拖多”技术,时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孤注一掷,带着上亿资金亲赴日本购买该项技术,却被断然拒绝。日本方面说:“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你花多少钱我都不卖。”这使得朱江洪意识到,核心技术唯有靠自己研发才能获得。
  被刺痛的格力开始将技术研发作为基石,并提出“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口号。从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销量第一。2012年,格力电器成为中国首家依靠单一品类产品(空调)实现千亿元营业收入的家电企业。格力电器主管技术的副总裁黄辉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在格力工作对于做技术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别人老是问,你们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多少,其实我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格力在研发上的投入从不封顶。
  遭遇“不议价”甚至“买不到”的“心病”,并不只是格力曾经的痛。
  “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即使有钱有时也买不到货,一台偌大的电力机车,(利润)往往就被几个(进口)关键零部件‘吃掉’了。”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在攻克了相关领域的技术难关后,产品不仅夺回了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也供不应求。
  主管能源行业11年、执掌国家能源局3年,张国宝对发电设备行业的创新发展深有体会。“上世纪80年代,举全国之力为500万千瓦而奋斗。而从2004年起,我国平均以每年1亿千瓦的装机速度增长,创造了奇迹。不仅国内的电站全部采用了国产设备,2008—2012年还共计出口了9236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力设备的提供者。”张国宝说,“过去有人讲过,买是买不来一个现代化的。如果当年没有自主创新,我们自己能做这些设备吗?再多的外汇也买不来高水平的发电设备,而且如果都去买,也可能提高国际市场上发电设备的价格。”   创新拿钱买不来,但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不失为一条实用高效的创新路径。
  “在高铁领域,国家拿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方针之前,中国很多企业只能做时速在160到180公里左右的客车,而通过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升级,中国现在在高铁的制造能力上是世界第一。国内的高速铁路里程数已经超过了1万公里,而整个欧洲加起来也不超过1万公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副总裁余卫平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北车集团目前有524列列车在高铁线上运行,已经安全运行了5.2亿公里。2000年北车集团刚成立时,出口额只有5000万美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5亿美元左右,增长了29倍。
  余卫平还告诉记者,北车集团正在走一条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创新发展之路。“从简单的产品制造、产品业务链的服务,到实现了为未来城市提供交通解决方案。”
  企业创新需要公平市场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
  “在创新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2011年我国申请的国际专利一共是16406件,仅仅是美国的1/3,而且和美国的专利在技术含量上也有差距。所以我们的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国宝说。
  在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看来,我们国家创新既要加快力量,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技术创新的规律。他介绍说,中小企业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我国技术创新成果的75%、新产品开发的80%来自于中小企业。大企业提供了25%的技术创新成果,但大多是一些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国有、民营、外资及其他非公企业共同努力,现在的问题就是要探讨如何来充分有效地发挥各类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毫无疑问,这一重大认识和精神的原则,也应该贯穿和落实到企业技术创新中去。”季晓南说,市场创新是推动企业创新最根本的力量和动力,调动和发挥各类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和积极性,最关键的还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对此深有同感,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创新的主体一定是企业,因为企业最接近市场,创新依靠的就是市场,有人愿意出钱来买,就是好技术。而政府的职责是构建一个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企业才能放开手脚去创新。
  “我们目前有很多资源还是依靠行政手段来配置的,创新是要基于资源的,如果资源不能配置过来,企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实现整个中国创新体系的提升,核心就是发挥市场的作用,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垄断企业缺乏进一步创新的动力,而行政的干预也很难像通过市场竞争筛选那样,挑出最优。”历军说。
  除了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用市场的力量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简政放权”也是行政部门送给企业的最好礼物。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在媒体撰文表示,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尽管我国的改革实践已走过30多年历程,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一些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制约着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顺利推进。下一步仍需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此外,管理咨询公司博斯今年9月发布的《2013中国创新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最担心的问题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了解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工业品行业;第二是技术设施不完善;第三是创新系统不健全;第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尤其在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 。
  科技创新是最大的着力点
  “电子制造业我们是世界第一,每年生产10亿部手机、7亿台计算机,1亿多台彩电,但是其中的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80%要靠进口。每年进口的芯片要花外汇超过1000亿美元,和进口原油差不多。”李毅中表示,“经济和技术结合得不够紧密,成果转化难是我们最致命的弱点。”
  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方面,背靠中国科学院的曙光公司拥有发言权。“曙光公司成立的初衷本身就是为了把中科院大型计算机的研究成果市场化,要把大型计算机推到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上去,为各行各业服务。一项技术能不能与市场结合,一是有明确的目标,二是科学的机制。”历军说。
  历军认为,曙光公司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经验可以概括为“高科技基因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科院拥有中国最强大的科研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但是却缺乏一条市场转化的道路。而曙光作为一家公司,会依据市场需求来考察科研成果是否能够产品化。”
  和曙光一样,中联重科也是脱胎于科研院所的公司。作为一家走向市场的科研机构,从“断皇粮”后的挣扎窘境,到6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占营业收入10%以上的海外市场,中联重科以其持续进步的科技创新领跑行业,在集中优势资源为“中国制造”争地位的同时,其不断深化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也将在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大潮中得到检阅。
  中国的科研院所一直都在创新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技术产业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自1991年以来,已有有研硅股、大唐电信、安泰科技、中联重科、金瑞科技、中科三环、隆平高科、科苑集团等十余家科研院所改制企业登陆沪、深两市。
  目前,全球都在讨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央对中国科技企业抢占未来新的科技制高点寄予厚望。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中关村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张国宝回忆说,我国一些产业在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未能把握住科学技术进步的潮流,经历过痛苦的转型过程。例如在改革开放后培育起来的彩色显像管电视产业,曾一度达到年产1000万台,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但液晶显示技术出现,行业未能作出准确判断,及时将电视机生产转型到液晶显示技术上来,致使我国在液晶电视产业领域再次落后于韩日,并且与显像管配套的整个产业链全部陷入困境。
  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对此责无旁贷。“增强经济内生活力和动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进而形成新的盈利空间。格力电器完成从‘国外品牌产品加工企业’到‘世界名牌企业’的角色转变,完成从‘国外品牌产品加工企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到跻身国际产业链高端的蝶变,作为民族企业的代表者,我们应有更为广阔的视野,站得更高方能看得更远。”
  “在技术发生大的变革之时,要去追赶和超越相对容易得多。因为新的技术和模式出来以后,过去的优势就被大大稀释了。”历军表示,以计算机领域为例,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方向,我们在这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要比个人计算机时代小得多,“中国企业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完全有可能在下一局扳回来”,从而问鼎世界科技浪潮之巅。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现代人们对于通讯服务的需求,移动基站的建设也越来越多,移动基站配套设备的数量也不断增长.但是由于这些设备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再加上移动基站分布位置比较分散,这
发展慈善事业涉及政府政策引导、企业项目支撵、社会组织服务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吴忠市作为宁夏“黄河善谷”的起步区,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将公益慈善与产业发展紧密
期刊
为促进国际绿色建筑技术交流,加强国际绿色建筑领域合作,分享生态城市及绿色建筑发展经验,探讨全球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深化与加强国际科技交流
期刊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性格对人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其实,一个组织、一个机构也是有性格的,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倦怠,是井然有序还是杂乱无章,是温暖亲和还
期刊
原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
就如何更好地做好天保工程工作,作者从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力求营造全社会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共同缔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近段时间,青岛动作频频。  6月刚刚凭借上合青岛峰会C位出道;7月又传出调整区划——胶州撤市设区的风声;就在前几天,青岛新机场也有了最新消息,启用时间初定于明年10月。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是青岛不甘寂寞的野心。  曾几何时,青岛的GDP高居全国前十。但近些年,新一线城市迅速崛起,青岛却成了后进生,被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压着一头。青岛“没落”了,这样的声音在近些年时有听说。就在两个月前举行的青岛市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