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在一线教学中,把课内外的各种实验引进课室,大大拓宽了教学领域,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实验和观察的全过程,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实验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以达到激活和辅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拓宽;渠道;激活;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探究则是生物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使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经常进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生物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质量。然而,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发现课室实验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①生物课时不足,有些实验被省略被忽视,或改为教师演示,或以观看视频代替学生动手实验。
②教师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广州市初中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存在不重视实验探究,不重视对学生能力训练的现象。
⑧实验教学方式单一,按照教材实验,教师先演示,学生听指挥跟着做;有时实验探究时间不够,学生还没完全理解实验的日的与过程,就匆匆结束了。
④有些实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由老师课前充分准备好材料,学生只在课堂做其中验证或探究的小部分,还不能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⑤有些常见生物知识或现象,对城市中成长的孩子来说,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知道,而实际上很少见过、接触过,但又常常被误认为是已经掌握了。
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有效性也不高。笔者根据教材要求以及教學的实际需要,尝试把生物实验引进课室,先课外实验观察再到课堂探究交流,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有更多时间去观察和思考,拓宽教学渠道,弥补了以上的种种不足。
一、以“种小白菜”为例,实验进课室,拓宽教学渠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在虚拟的问题情境中去“听”,去“记”、去“背”、去“再现”,而是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体验”、去“尝试”、去“实践”,去“反思”,从中得到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种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有关于“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内容,包括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生理活动,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真知呢?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于是,笔者根据教学任务与学情需要,有机整合教材,在课室里构建一个简易的小小生物实践基地,通过“栽培小白菜以观察被子植物的一生”来落实和激活课堂教学:
以上的实验过程,是围绕着教学需要来开展的,由学生在课室里亲自实践、亲眼观察、亲身体验,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总结、分享、交流,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来,不仅完成了实验探究,还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一表达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实验引进课室,对激活课堂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精力充沛、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在生物课堂学习中,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充满好奇心,并且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笔者认为,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状态,教师把实验引进课室,创设了更多情境,能大大激活课堂的教学。
(一)实验从课外到课内,全员参与探究全过程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呢?”实验引进课室,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同时,所有的实验的而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设计、探究、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例如观察根毛,一般是教师把材料准备好,在课堂给学生观察,其实这也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而当学生能够在课室里从自己培养种子萌发开始,首先就是克服了时间上的局限,让实验得到延伸,每位同学都可以通过参与实验来获得真知。
(二)创设了全天候学习平台,让学生更重视探索的过程
实验的过程很重要,学生需要通过亲身参与直观、形象的实验过程,从实验中观察现象、了解事实、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获得更多生物知识,真正达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新能力,也可以说是对初中孩子生活经验不足的一种弥补。
例如,在“导管”这一结构的学习中,学生选择在阳光灿烂的中午把小白菜放入滴加了红墨水的水杯中,然后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红墨水随着导管被吸收到叶片上,相比教师的详细介绍,效果要好得多。实验就在课室,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亲自打理、每天观察现象、记录过程,能很好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实验引进课室,学生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不再只停留在课堂的学习,更是让每个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同伴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激活了课堂,更有助于提高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既包括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也包括掌握一定层次的科学方法,具有学习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5]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素质的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探索求新的过程。学生参与各种课内外实验探究的全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分析等思维去了解和探索生命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和探讨生物知识,能很好地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通过课内外的系列探究实验,学生逐渐学会尝试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用具或者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环境),进行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这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实验引进课室的思考与建议
把实验引进课室,融通课堂内外,大大拓宽了教学渠道和教学思路,解决了课堂实验时间不足等问题,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要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仍需注意几点:
(一)要做好实验规划与组织工作
教师要根据每学期的教材任务,合理安排课外实验活动,形成一定的系列,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求知欲。在课室内构建实验场所,满足了教学需要,但提前要考虑实验过程对课室的影响,因为课室毕竟不是实验室,不是生物园,所以并非所有实验都适合在课室内进行。例如,在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活动中,可以在课室内接种,但培养的过程,需要注意避免让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污染了课室环境,更不能带来卫生问题。还要考虑器材的安全性,教师要预见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工作。
此外,教师要对每次的实验做好学生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要注重实验的规范操作,探究过程要遵循科学、客观、严谨、求实的原则,端正实验态度,提高實验的效果与作用。
(二)重视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小结
实验是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然而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实验时热热闹闹,学生看似饶有兴趣,乐于动手实践,或者有些同学只是“看热闹”、“闹着玩”,并没有深入思考实验的目的,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没有认真观察,造成实验过后不能联系相关知识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不管实验多小,都要求学生学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如实填写实验报告。遇到实验失败或结果有异时,要善于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或者重做实验,争取达到预期日的。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最后还要进行点拨和提升,才能真正发挥实验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设计更多可行的实验
按照教材开展实验,能让学生得到验证、观察、思考的体验,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改进实验,不拘泥于教材,这也是实验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中,有学生提出能否观察蚊子的发育?蚊子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昆虫,都知道积水会滋生蚊虫,但积水是如何滋生蚊虫的呢?蚊子的幼虫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有几位同学就在生物园里放置了几个装有少量池塘水的矿泉水瓶,大约一天后拧上盖子,带回课室观察,几天后孵出幼虫,大约一周后在水中慢慢的化成蛹了,再过两天时间即成为成虫。
(四)多元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初中生物实验的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探究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全而的综合评价,以达到激励学生动手实践的目的。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实验过程的表现(如情感态度、观察能力等)进行口头表扬给予肯定、对实验规范操作给予评价、对实验结果给予评价、对书写实验报给予不同等级的评分等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实验行为和实验结果,这样更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习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学科素养。初中生物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领,科学设计和安排更多适合在课室观察探究的实验和其他课外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学习,为他们创设更多实验环境,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这是每一位生物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汪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黎福斌.初中生物实验数学探究[J]基础教育2019(2):255.
[4]张美.浅谈生物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4):90.
关键词:拓宽;渠道;激活;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探究则是生物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使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经常进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生物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质量。然而,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发现课室实验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①生物课时不足,有些实验被省略被忽视,或改为教师演示,或以观看视频代替学生动手实验。
②教师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广州市初中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存在不重视实验探究,不重视对学生能力训练的现象。
⑧实验教学方式单一,按照教材实验,教师先演示,学生听指挥跟着做;有时实验探究时间不够,学生还没完全理解实验的日的与过程,就匆匆结束了。
④有些实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由老师课前充分准备好材料,学生只在课堂做其中验证或探究的小部分,还不能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⑤有些常见生物知识或现象,对城市中成长的孩子来说,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知道,而实际上很少见过、接触过,但又常常被误认为是已经掌握了。
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有效性也不高。笔者根据教材要求以及教學的实际需要,尝试把生物实验引进课室,先课外实验观察再到课堂探究交流,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有更多时间去观察和思考,拓宽教学渠道,弥补了以上的种种不足。
一、以“种小白菜”为例,实验进课室,拓宽教学渠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在虚拟的问题情境中去“听”,去“记”、去“背”、去“再现”,而是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体验”、去“尝试”、去“实践”,去“反思”,从中得到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种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有关于“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内容,包括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生理活动,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真知呢?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于是,笔者根据教学任务与学情需要,有机整合教材,在课室里构建一个简易的小小生物实践基地,通过“栽培小白菜以观察被子植物的一生”来落实和激活课堂教学:
以上的实验过程,是围绕着教学需要来开展的,由学生在课室里亲自实践、亲眼观察、亲身体验,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总结、分享、交流,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来,不仅完成了实验探究,还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一表达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实验引进课室,对激活课堂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精力充沛、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在生物课堂学习中,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充满好奇心,并且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笔者认为,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状态,教师把实验引进课室,创设了更多情境,能大大激活课堂的教学。
(一)实验从课外到课内,全员参与探究全过程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呢?”实验引进课室,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同时,所有的实验的而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设计、探究、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例如观察根毛,一般是教师把材料准备好,在课堂给学生观察,其实这也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而当学生能够在课室里从自己培养种子萌发开始,首先就是克服了时间上的局限,让实验得到延伸,每位同学都可以通过参与实验来获得真知。
(二)创设了全天候学习平台,让学生更重视探索的过程
实验的过程很重要,学生需要通过亲身参与直观、形象的实验过程,从实验中观察现象、了解事实、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获得更多生物知识,真正达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新能力,也可以说是对初中孩子生活经验不足的一种弥补。
例如,在“导管”这一结构的学习中,学生选择在阳光灿烂的中午把小白菜放入滴加了红墨水的水杯中,然后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红墨水随着导管被吸收到叶片上,相比教师的详细介绍,效果要好得多。实验就在课室,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亲自打理、每天观察现象、记录过程,能很好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实验引进课室,学生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不再只停留在课堂的学习,更是让每个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同伴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激活了课堂,更有助于提高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既包括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也包括掌握一定层次的科学方法,具有学习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5]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素质的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探索求新的过程。学生参与各种课内外实验探究的全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分析等思维去了解和探索生命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和探讨生物知识,能很好地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通过课内外的系列探究实验,学生逐渐学会尝试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用具或者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环境),进行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这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实验引进课室的思考与建议
把实验引进课室,融通课堂内外,大大拓宽了教学渠道和教学思路,解决了课堂实验时间不足等问题,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要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仍需注意几点:
(一)要做好实验规划与组织工作
教师要根据每学期的教材任务,合理安排课外实验活动,形成一定的系列,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求知欲。在课室内构建实验场所,满足了教学需要,但提前要考虑实验过程对课室的影响,因为课室毕竟不是实验室,不是生物园,所以并非所有实验都适合在课室内进行。例如,在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活动中,可以在课室内接种,但培养的过程,需要注意避免让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污染了课室环境,更不能带来卫生问题。还要考虑器材的安全性,教师要预见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工作。
此外,教师要对每次的实验做好学生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要注重实验的规范操作,探究过程要遵循科学、客观、严谨、求实的原则,端正实验态度,提高實验的效果与作用。
(二)重视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小结
实验是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然而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实验时热热闹闹,学生看似饶有兴趣,乐于动手实践,或者有些同学只是“看热闹”、“闹着玩”,并没有深入思考实验的目的,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没有认真观察,造成实验过后不能联系相关知识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不管实验多小,都要求学生学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如实填写实验报告。遇到实验失败或结果有异时,要善于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或者重做实验,争取达到预期日的。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最后还要进行点拨和提升,才能真正发挥实验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设计更多可行的实验
按照教材开展实验,能让学生得到验证、观察、思考的体验,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改进实验,不拘泥于教材,这也是实验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中,有学生提出能否观察蚊子的发育?蚊子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昆虫,都知道积水会滋生蚊虫,但积水是如何滋生蚊虫的呢?蚊子的幼虫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有几位同学就在生物园里放置了几个装有少量池塘水的矿泉水瓶,大约一天后拧上盖子,带回课室观察,几天后孵出幼虫,大约一周后在水中慢慢的化成蛹了,再过两天时间即成为成虫。
(四)多元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初中生物实验的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探究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全而的综合评价,以达到激励学生动手实践的目的。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实验过程的表现(如情感态度、观察能力等)进行口头表扬给予肯定、对实验规范操作给予评价、对实验结果给予评价、对书写实验报给予不同等级的评分等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实验行为和实验结果,这样更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习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学科素养。初中生物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领,科学设计和安排更多适合在课室观察探究的实验和其他课外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学习,为他们创设更多实验环境,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这是每一位生物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汪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黎福斌.初中生物实验数学探究[J]基础教育2019(2):255.
[4]张美.浅谈生物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