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单行西海固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海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黄土丘陵地带。这里有无数的沟、壑、塬,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一干旱气候,除少量河川外,水源奇缺,大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极差,且自然灾害多发。1972年,西海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现为国务院确定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
  然而就是在这里,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演绎了古老神秘的英雄故事。因此,作为宁夏最具神秘性的州府,无论是现代层面的了解,还是历史深处的探寻,都能打动人们的灵魂。
  结合史书记载与实地考察,我认为丝绸之路东段北线出长安,经固原,过西吉,穿海原,由平川、靖远渡黄河,继续西行,从景泰至武威路线最短。
  2015年6月上旬,《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组织的“2015’草原玉石之路(第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途经西海固,本人有幸成为局部考察成员之一,参与了部分行程的考察。
  一路高歌访海原
  6月9日早晨,我从白银出发,一路高歌向太阳,经过平川打拉池宋夏之争时修建的怀戎堡;远观始建于北魏,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地的红山寺;遥望被称为“再造清室者”、甘肃唯一正一品将军王进宝的墓地。无论是厚厚的城墙,还是古老的石窟,抑或是巍峨的牌楼,都让人感到历史的深沉从中进发而出,难以磨灭。
  车入宁夏界海原县,首先到达的是海原县盐池乡定戎寨。定戎寨,位于今宁夏海原县城西40里处,即现在的干盐池定戎堡古城。海原县盐池也称干盐池,这里出产食盐,早在汉唐时期就有一定影响,北宋与西夏对峙时期,双方争夺此地颇为激烈。特别是其位置正当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又是西夏党项族南下的通道,加之此处可进行盐、茶、马直接贸易,防务尤其重要。北宋朝廷为有效把持盐池,在这里修筑了环围4里的定戎堡城。明王朝继续派兵防守,在保护盐池的同时,还要防御蒙元民族南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登上城堡残墙凭栏远眺,北山险峻、南山神奇,两山环抱间,干盐池如一面大镜子尽收眼中。遥望古战场遗址,已无当年肃杀萧瑟之感。
  途中巧遇一位当地村民庞先生,他带领我参观了定戎堡古城。这座古城在现在所谓的定戎堡东南1公里处,为宋代所筑,是真正的定戎堡。古城南面墙体保存完好,东北处女墙甚至清晰可见。城内除去几座民房,全为耕地,已经不见任何古建筑。
  庞先生说,定戎堡古城北原为大片树林,解放后一度为甘盐池林场,后被砍伐。城南不远处原有一淙清泉,解放后犹在,可惜后来村民为了增大水量随意挖掘,破坏了水源,几成残流。
  许多时候,人类由于无知,或者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往往给自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也给后代留下难以挽回的伤害,亦如我看到被推土机推倒的古烽燧一般令人遗憾伤心。
  海原,当地传说乃“海之源头”,可沿途所见到处是荒山,干枯衰落。突然间,一片柳树林荫道出现,正如干渴时饮下一杯冰凉的啤酒,实在清爽。
  终于到了海原县城,我见到等待中的林漫。还有一位,大家尊敬地称他为李世翔先生,这是一位清贫的广告工作者,一位执着的文物守护者,一位高尚的道德践行者。多年来,他跑遍海原重要文物点并宣传保护文物,成为古迹的守护神,宁夏网曾作过《海原小伙李世翔:“请记住这些古城堡,保护它们”》的专题报道。
  吃过午饭,考察团在林漫的导引下寻访古迹。作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必经之道,海原县及周边有400多座古城堡和烽火台等各类遗址、古迹。这些古城堡虽荒凉,却屹立数百年,宛如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借昔日盐茶古道记载着当年的马蹄声响和军民谈笑。但令人惋惜的是,部分城堡和古迹却因缺乏保护而惨遭毁坏。
  先说那座两重围的烽火台,它们孤独地立在麦田中。这种建构与前几日看过的三角城烽火台相似,但不知外围是否被破坏过;还有一处五重的烽火台,北面外围一墙被毁,南面四墙完整,不远处另有一长墙,似为外围防护。这里无任何保护碑,真替它的命运担心。幸亏,藏在深山少人问津。
  大沟口,古时出海原到盐池的必经处;古墩子,作用不详,我认为是西夏时的佛塔,留待考证;隔塂堡,海原最大的城堡,也是古西安州城;颇有争议的柳州城,与平川柳州城同名,据林漫介绍说,当地俗语称“出关”为“溜州”、“倒霉”为“走黑城”,这样看来似乎平州为真,也可能异曲而同调。
  转眼之间,天色已晚。古人一日看遍长安花,考察团半天走过海喇都,匆匆告别海原,驱车东行赶往固原。沿途景色绝美,加上阵雨泼酒,仿佛进入塞外江南。
  儒雅学者聚固原
  按计划到达固原后,我与玉帛之路考察团会合,考察团中有许多专家学者,而我则是学习的朝圣者。同行的专家、教授以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随和的待人方式打动了我。和我住在一起的考察团成员、原甘肃广播电视局巡视员、电视艺术家刘炘老师已经68岁,但看起来如同年轻的小伙子一般充满朝气活力。为了赶稿,他自己熬到了半夜,却还在不停地催促我睡觉,早晨6点依旧按时起床,并且一再询问是否影响我的睡眠。
  我还在收拾东西时,考察团成员、《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冯玉雷先生已经敲门招呼大家了。吃早点时,考察团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先生不但自己背包拿东西,而且还收集了大家的房卡,为大家办理退房手续;考察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先生为了完成自己规定的任务,竟然放弃吃早点;中国甘肃网记者金琼则亲自给我加微信,商议改稿……他们待人至诚,亲切随和。让我感慨良多,得到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
  出发前,冯社长在住宿地万和酒店前为我主持了“隆重而简朴”的授牌仪式。当叶老师亲自把“2015草原玉石之路(第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暨首届中国玉文化高端论坛”的胸牌挂在我的脖子上时,我突然感到一种庄严、一种神圣,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一种敬畏。   其实,不论丝绸之路,还是玉帛之路,我都属于“路边客”、“门外汉”,借用网络用语来说,的确是“压力山大”,看来今后还得倍加努力才行。
  西吉古道话古今
  按照原定的计划,上午8点,考察团准时出发前往西吉县。这一路和昨天所走的路程大不相同,两边绿树葱葱,青山悠悠,特别是一棵棵古柳,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一般,感到无限的欢畅。走出固原市不远,天空竟然下起一阵细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涌上心头,不过此时,诗句得修改一下:“固原朝雨渑轻尘,群山青青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萧关有故人!”
  行进不久,一块路标跃入眼帘——“沙沟”,“沙沟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哲赫林耶学派支系门宦之一,“沙沟门宦”信徒遍布全国各地,西北五省区、中原大地、东北三省、东部沿海、云贵诸省分布数十万信众。一个显赫的教派,其圣地却在偏远山区,不得不让人惊叹宗教的神奇力量。
  继续前行,有地名叫“好水川”,相传为李元吴大败宋军之地。宋仁宗时,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王朝的大敌。朝廷腐败,作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的范仲淹,虽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作用,但败多胜少。好水川战败,范仲淹忧虑地留下了“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佳句。
  沿着渭河的第一大支流葫芦河逆行,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的西吉县城远远可见。大家都急切地想见到西吉县钱币博物馆的“凤凰纹玉琮”。
  神秘凤凰纹玉琮
  玉琮用于古人祭祀天地的活动,属《周礼》所讲的“六大礼玉”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成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藏的玉琮颜色为米黄色,两端有射,中孔系两面对钻,玉琮的一面有阴线刻划的凤纹图案,长啄,高冠,长尾,侧立,风姿优美,气势雄健。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该琮通高11.7厘米,宽6.8厘米,其上刻纹拥有古人理念中神鸟——凤凰的特征。
  工作人员还介绍说,该琮是新石器晚期齐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为此,西吉县钱币博物馆创馆人李怀仁同志曾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对此器进行研究和讨论,从其质料、色泽、器形工艺等角度分析,确定为典型的齐家文化玉琮,年代为距今4200~3600年,但对凤纹是原刻还是后刻尚有分歧。
  本人愚见,对于其优美的雕刻也持怀疑态度。我查阅资料得知,2004年2月,湖南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时,出土的一件白色陶罐上戳有可以认定的凤凰图案,该文化遗址距今7400年,成为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凤凰图案,由此也可部分揭开凤凰诞生之谜。借此,但愿西吉玉琮雕刻为原始之作。
  工作人员还介绍说,该玉琮也算西吉县钱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得来过程颇为传奇。1984年文物普查时,某天,李怀仁先生来到白崖乡红套村一农户家,无意发现主人拿着此物砸磷肥,他立刻叫停查看并询问来历,得知是在自家农地耕作时发现的,李怀仁遂向主人讲明文物保护的相关政策,拿一袋磷肥换取而归,使得宝贝免遭劫难。
  借道月亮上天都
  看完玉琮,考察团驱车前往海原。中途翻越月亮山和南华山。这条路线,正是西夏李元吴进兵北宋,进行好水川大战的兵道,古城堡垒特别多,风景优美。
  前行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城遗迹,当地称为“二府营”,据说是辽、宋时的边塞之城。因为距离公路太远,我爬上一山头,却是风急天高,无法拍照,实为遗憾。
  考察团在道路对面又发现一座古城遗址,所在地名曰“上白城”。这座古城依山势而建,墙体已经坍塌,但斩坡修建痕迹依旧明显,颇具规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后来询问精于本地古城文物的李世翔先生,得知古城雄据要害之地,山下古道一面翻越南华山通向海原,一面经刘寨通向会宁郭城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继续沿公路盘行,到达月亮山山顶。月亮山属六盘山余脉,因其形状近似弧月而得名。月亮山是西吉县境内最高的山脉,位于西吉、海原两县交界处,因西麓有宝河沟,故又名“七里宝山”。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只见山体呈刀楞状,又似一条条蜿蜒的巨龙,向前延伸而去,绵延不绝,不知道通往哪里。两侧坡度较缓,下面的梯田无边无际,一个个风力发电机矗立其上,如天神一般傲视群山,给人无限震撼。
  翻过月亮山便是南华山。南华山亦为六盘山余脉,为宁夏第二高峰、中卫市最高峰,是丝绸之路东段南北线交会处,因山形似莲花,别名“莲花山”。还因山高气寒,春秋落雨或雪亦称“雪山”。宋夏时期,该山与西华山合称“天都山”,上有灵光寺,岩崖峻秀,奇峰翠壁,相传为西夏王李元吴避暑之处;山腰名“马场”,树木苍浓,清泉流注,相传为西夏王李元昊养马之地。
  穿行其间,但见地势险要,群峰交错,不禁让人遐想联翩。当年李元吴以此为屏障,鏖战好水川、定川寨,遂成一方霸主。然而,李元吴在此大兴土木,荒淫堕落,终身死名败,统一中原的远大理想也烟消云散,留作后人笑谈。
  翻过月亮山,穿越天都山,终到海原。在此,谨以王健作词、谷建芬谱曲、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作结: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菜园遗存留文化
  一路风尘,下午1点半赶到海原县城。
  海原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留下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菜园文化即典型代表。
  菜园文化因地命名,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4800~3900年,是古人类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的场所和墓葬地,其遗址位于海原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的西安乡菜园村南山梁坡地。
  菜园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是宁夏南部山区、甘肃陇东纵横数百里范围内原始文化的典型代表,跨越时空,凝聚四面,辐射八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域特征,在中国上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海原文管所李所长介绍,菜园文化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原始文化,其分布地域在菜园遗存分布的主要框架范围内。菜园文化遗址从1984年发现开始,1985年进行墓葬试掘,到1988年底发掘工作暂告结束,出土了大量石、陶、骨器等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及其他装饰品。
  在分布地域上,菜园文化与齐家文化有大片重合区,即陕、甘、宁交界带的泾河和清水河上游。在时间上,菜园文化早于齐家文化,并在生产形态、生活方式、常用器皿、葬俗等方面,显示出与齐家文化的有机联系,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
  海原县博物馆有“菜园文化”专题展览室,步入其中,看到的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很令人震撼,可惜海原出土的玉璧、玉琮被银川市博物馆借调,未曾看到。尽管本人这方面知识实在欠缺,但我相信,这种集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古文物,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激励大家了解先民生活,热爱家乡,意义重大。
  可惜的是,时间紧迫,几天前和林漫去实地考察时匆匆而返。此次希望随考察团前往,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临时取消了此地的考察,留下深深的遗憾。
  眼见暮色渐浓,我和考察团队挥手告别,驱车返回。到达白银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看到自家窗户的灯光,倍感亲切。
  西海固之行,带给我很多知识,也留下很多思考。
  再见,西海固!再见,远方的朋友!
其他文献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数学课程是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基础,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会遇到各方面的学习障碍,想要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是极为重要的,这对于培
现代壁画与传统壁画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壁画职能的要求与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壁画与空间环境的融合,对于环境与空间的需求,显得越发的重要起来.壁画
期刊
目前的状态下,很多小学生在面对课堂作业时,通常都会呈现畏难与厌倦的心态。这是由于,课堂作业整体上欠缺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同时又包含了难度较大的某些习题。实质上,针对课堂作业
作为一门实用性的教育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对重难点往往在于如何高效准确的解读地理信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地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学生获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由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视觉图像,由此出现了图像转向.图像转向的命题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类的欲求衍生出了图像转向,另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