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花了220块钱买了一整套笔墨纸砚。在回来的路上,看着我这套笔墨纸砚,顾前问:“你想干嘛?”我想了想,说:“我不知道”
2017年春天的时候,我在家里闲得发慌。有一天我跟顾前说,要不我们去金坛找老于头玩吧。顾前说,好啊。然后我们就去了金坛找老于头。老于头是金坛一家医院的医生,也写小说。我们之所以找他,与看病和小说无关,而是老于头家院子里有一株牡丹,是其乾隆年间的一个老祖母嫁到他们家时作为陪嫁带来种上的(老于头的祖先是一个状元)。临行前我问老于头,你家牡丹开了吗?他说开了,我们就去了,就是这样。我和顾前的兴趣点在于:两百多年了,老于头家都没挪过窝,这真是太难得了,当代中国这样的家族太少了。不过,到了后,我们在那株牡丹树下看了其实不到半个小时,就跟着老于头找饭馆喝大酒去了。次日,我们又去了泰州,在农村里看了油菜花,又去兴化城里的古董街上逛了逛。我们还认识了一个开咖啡馆兼卖花的兴化姑娘。我和顾前当时都很喜欢这个姑娘,但也仅此而已。之后我们途经扬州在瘦西湖边歇了一宿,继而返回南京。
到了5月份,我的事才多了起来。先后在三家出版社出了三本小书(当然,这其实跟我没什么关系)。然后受制片人之请,常驻内蒙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跟导演杨瑾一起完成我们的电影剧本。这个剧本到了9月份开拍了,现在导演在做后期,据说2018年可能出来。这好像也跟我没什么关系了。我要说的是,在电影开拍之前,剧本的各种会议,改来改去,确实把我弄得够呛。不过,平心而论,即便很麻烦,我也没有半途而废。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我答应了干这件事,好坏在其次,首先我得把它做成。
在做电影的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为了电影在牧民家搜索素材的时候,巧遇了一个蒙族姑娘,该姑娘是内蒙某大学的人类学在读博士,正在乌拉特后旗搞田野调查。要知道牧区和农区也差不多,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看到年轻人的几率很小,看到年轻姑娘的几率更小。于是我就跟这个蒙族姑娘谈起了恋爱,你来我往的,至今还在谈。
也正是在我和内蒙姑娘谈恋爱的过程中,我的一个朋友在南京定山寺出家了,另一个朋友从南京新街口一栋建筑的28楼跳了下来,“享年”(这个词真幽默)50。
先说出家的这个。在出家之前,她就已经持戒寄居在定山寺里,只偶尔才下山来我家和我聊聊。不过后来她说她想离开定山寺,她觉得自己待不住了,而且也恢复了抽烟。我想,再这么下去,怕是酒也要喝起来了(她以前是酗酒的)。正想着怎么帮她的时候,她突然告诉我,她决心剃度。老实说,得到这个消息,我并不吃惊。虽然我对佛教一窍不通,也难以体会她的处境和心思,但我觉得到了这个分上,要么就是退一步,要么就是进一步。后者应该是一种勇力吧,她本来就挺勇敢的人嘛。
吃惊的是那个跳楼的朋友。电话获知这个消息时,我都笑了起来,这怎么可能?但,是真的。这个朋友是一个十分时髦的人,虽然“年过半百”,但一直是年轻人的打扮和谈吐。生活中接触的也多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男女。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就跟他玩,他带我泡吧带我看演出什么的,总是喋喋不休说这说那。最近两年倒是接触少了些,我想他大概是认为我“老”了吧。所以,他死后,我有一天晚上从上海路附近往家走,看着一路上都是他曾经带我进去过的酒吧茶馆,我突然有了一个可笑的冲动,就是像过去一样给他打电话,把他拉出来,随便找个酒吧坐下,喝点罗斯福10之类的烈性啤酒,然后诚恳地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你对你自己跳楼这件事怎么看?我坚信跳楼的如果不是他而是我,他一定会滔滔不绝经久不息地和别人谈论这个话题。
然后就是浑浑噩噩地到了年底。我和顾前又上路了。我们这次去了临安玲珑镇方家头水库一个民宿住了好几天。好山好水还用得着说吗?山茶筍干之类的也犯不着吹嘘。我们住得有点不耐烦,除了掼蛋,就是去水库下面的村子转。村子里正在办丧事,死者是一个83岁的老头,所谓“喜丧”,鞭炮齐鸣,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整个村子都是同姓人家,所谓聚族而居,光是流水席就有60桌。我和顾前当然不便坐上去吃一顿,只好远远地站着看。看那些大蒸笼打开后的腾腾热气,看那一碟一碟一模一样的菜肴端上桌子,看那些孩童和猫狗在人腿缝隙里钻来钻去。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局外人的身份。然后我们又去了富阳,又去了宣城。我花了220块钱买了一整套笔墨纸砚。在回来的路上,看着我这套笔墨纸砚,顾前问:“你想干嘛?”我想了想,说:“我不知道。”
(相关报道见本刊2017年6月12日第17期《曹寇 我对已知的文学性不感兴趣》)
曹寇的价值在于他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诚实,这种诚实有时体现为一种拒绝的姿态,拒绝矫饰、拒绝过于文学化的滥情、拒绝文坛习气、拒绝把写作崇高化……他赋予口语化写作以新的气息,传统的文学评论在他的写作面前往往失效。2017年是曹寇在创作上更加成熟和丰饶的一年,随笔集和小说集相继问世,编剧的电影业已杀青,用勤奋来形容这个游荡者有点奇怪,但现实层出不穷,他的写作之弦也始终未曾松懈。
编辑 周建平 rwzkjpz@163.com
2017年春天的时候,我在家里闲得发慌。有一天我跟顾前说,要不我们去金坛找老于头玩吧。顾前说,好啊。然后我们就去了金坛找老于头。老于头是金坛一家医院的医生,也写小说。我们之所以找他,与看病和小说无关,而是老于头家院子里有一株牡丹,是其乾隆年间的一个老祖母嫁到他们家时作为陪嫁带来种上的(老于头的祖先是一个状元)。临行前我问老于头,你家牡丹开了吗?他说开了,我们就去了,就是这样。我和顾前的兴趣点在于:两百多年了,老于头家都没挪过窝,这真是太难得了,当代中国这样的家族太少了。不过,到了后,我们在那株牡丹树下看了其实不到半个小时,就跟着老于头找饭馆喝大酒去了。次日,我们又去了泰州,在农村里看了油菜花,又去兴化城里的古董街上逛了逛。我们还认识了一个开咖啡馆兼卖花的兴化姑娘。我和顾前当时都很喜欢这个姑娘,但也仅此而已。之后我们途经扬州在瘦西湖边歇了一宿,继而返回南京。
到了5月份,我的事才多了起来。先后在三家出版社出了三本小书(当然,这其实跟我没什么关系)。然后受制片人之请,常驻内蒙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跟导演杨瑾一起完成我们的电影剧本。这个剧本到了9月份开拍了,现在导演在做后期,据说2018年可能出来。这好像也跟我没什么关系了。我要说的是,在电影开拍之前,剧本的各种会议,改来改去,确实把我弄得够呛。不过,平心而论,即便很麻烦,我也没有半途而废。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我答应了干这件事,好坏在其次,首先我得把它做成。
在做电影的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为了电影在牧民家搜索素材的时候,巧遇了一个蒙族姑娘,该姑娘是内蒙某大学的人类学在读博士,正在乌拉特后旗搞田野调查。要知道牧区和农区也差不多,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看到年轻人的几率很小,看到年轻姑娘的几率更小。于是我就跟这个蒙族姑娘谈起了恋爱,你来我往的,至今还在谈。
也正是在我和内蒙姑娘谈恋爱的过程中,我的一个朋友在南京定山寺出家了,另一个朋友从南京新街口一栋建筑的28楼跳了下来,“享年”(这个词真幽默)50。
先说出家的这个。在出家之前,她就已经持戒寄居在定山寺里,只偶尔才下山来我家和我聊聊。不过后来她说她想离开定山寺,她觉得自己待不住了,而且也恢复了抽烟。我想,再这么下去,怕是酒也要喝起来了(她以前是酗酒的)。正想着怎么帮她的时候,她突然告诉我,她决心剃度。老实说,得到这个消息,我并不吃惊。虽然我对佛教一窍不通,也难以体会她的处境和心思,但我觉得到了这个分上,要么就是退一步,要么就是进一步。后者应该是一种勇力吧,她本来就挺勇敢的人嘛。
吃惊的是那个跳楼的朋友。电话获知这个消息时,我都笑了起来,这怎么可能?但,是真的。这个朋友是一个十分时髦的人,虽然“年过半百”,但一直是年轻人的打扮和谈吐。生活中接触的也多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男女。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就跟他玩,他带我泡吧带我看演出什么的,总是喋喋不休说这说那。最近两年倒是接触少了些,我想他大概是认为我“老”了吧。所以,他死后,我有一天晚上从上海路附近往家走,看着一路上都是他曾经带我进去过的酒吧茶馆,我突然有了一个可笑的冲动,就是像过去一样给他打电话,把他拉出来,随便找个酒吧坐下,喝点罗斯福10之类的烈性啤酒,然后诚恳地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你对你自己跳楼这件事怎么看?我坚信跳楼的如果不是他而是我,他一定会滔滔不绝经久不息地和别人谈论这个话题。
然后就是浑浑噩噩地到了年底。我和顾前又上路了。我们这次去了临安玲珑镇方家头水库一个民宿住了好几天。好山好水还用得着说吗?山茶筍干之类的也犯不着吹嘘。我们住得有点不耐烦,除了掼蛋,就是去水库下面的村子转。村子里正在办丧事,死者是一个83岁的老头,所谓“喜丧”,鞭炮齐鸣,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整个村子都是同姓人家,所谓聚族而居,光是流水席就有60桌。我和顾前当然不便坐上去吃一顿,只好远远地站着看。看那些大蒸笼打开后的腾腾热气,看那一碟一碟一模一样的菜肴端上桌子,看那些孩童和猫狗在人腿缝隙里钻来钻去。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局外人的身份。然后我们又去了富阳,又去了宣城。我花了220块钱买了一整套笔墨纸砚。在回来的路上,看着我这套笔墨纸砚,顾前问:“你想干嘛?”我想了想,说:“我不知道。”
(相关报道见本刊2017年6月12日第17期《曹寇 我对已知的文学性不感兴趣》)
曹寇的价值在于他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诚实,这种诚实有时体现为一种拒绝的姿态,拒绝矫饰、拒绝过于文学化的滥情、拒绝文坛习气、拒绝把写作崇高化……他赋予口语化写作以新的气息,传统的文学评论在他的写作面前往往失效。2017年是曹寇在创作上更加成熟和丰饶的一年,随笔集和小说集相继问世,编剧的电影业已杀青,用勤奋来形容这个游荡者有点奇怪,但现实层出不穷,他的写作之弦也始终未曾松懈。
编辑 周建平 rwzkjp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