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其间恍若有悟:教育的美好在这儿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远远地,学校是一处风景;远远地,学校是一种希望。”教育理应是一项让师生变得越来越美好的事业,但是,美好的教育在哪里呢?
  同仁之美
  在樱花、桐花相继开放的季节,我们来到了台湾,本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创意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在台中教育大学音乐厅内如期举行。两天时间里,8场典范教学示范演示,彰显着五地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不同理解,也激荡着两岸四地语文教师共同的母语情怀。场内,主持人、评点教师、演示教师和观摩教师之间个性地探究,激烈地辩论、真诚地回应;场外,春光不时携着春雨,有声地滴沥,无声地滋润。
  更可爱的是同行者。幽默风趣的郭铭辉老师,身为特级老教师,几近退休却无半点陈年之气,仍是满满的童真与欢乐。厚重深刻的唐建新老师,评点时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在尖锐的批判中倾注着对后学者的呵护,那浓浓的家乡口音是每个人都有的儿时记忆。儒雅博学的马新民老师,能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落花生》一课中传递两岸四地情,以执著诠释壮年的最佳生命状态,求真而不好斗。内敛真诚的薛强老师,言与行皆敏捷简约,在受众的浑沌纠结中妙手拨开云雾,还与会者一个更清晰的思路、更清醒的自我意识。深沉而不失亲切的叶健刚老师,像小说中失散多年的大哥,他只微笑着看大家沉思与辨析,是一位守望者的姿态。顺道乘着雅兴而来的王大绩老师,育人理念不僵化、不陈旧,在他那里,岁月没有留下沧桑,只有人与智慧的交融。来自华南师大的周小蓬老师,来自深圳的姜东瑞、王爱娣老师,来自珠海的谢万胜、郑文佳、汤凤珍老师等等,无不传递着美与善良。还有,促成此次交流活动的灵魂人物容理诚老师,他睿智而从容,如水一般流动不凝滞,如水一般包容着万物。
  大家在场内聆听思考,在场外延伸思辨。身处其间,我恍若觉得美好就在这里。但是,“曲终人散”之后呢?少年才子曾经感叹: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年王勃的路过和我们的专心前往肯定是有区别的,萍水相逢和有心相约也一定是不同的。怀揣美好,我们在他乡寻找,在这里发现。如若领着这一份发现看看同仁,再想想自己,在生命的历程中获得更多的沉淀,再次聚首时,会是怎样的美好的情境呢?
  成人之美
  此次到台湾,源于萧建智老师。去年七月,第五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在澳门举行,那次交流会中,我们听了来自台湾的萧建智老师的一节课,他与澳门小学生一同分享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在那节课中,萧老师用吟唱的方式串联课堂,带领小孩子追随作者和台湾一代人的思乡情怀。最简单的课,是最美的课,也是最震撼人心的课,他带领我们抛去各色理念和形式,回归质朴。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去台湾看看吧,看看那里的教育。
  然而,这有多难!没有行政主办的力度,没有经费的支持,这能成行吗?
  美好的四月,当我们坐在台中教育大学求真楼的音乐厅内,可以看到该校语文教育学系彭雅玲主任的有序安排,可以看到台中文山国小、仁美国小、立人国中、顺天国中等学校的全力协办,可以看到从香港、澳门、新加坡赶来的资深教师……是萧建智老师的诚意促成,让这些力量汇集到一起。我们每个人在现场都可以看到他:看到他给演示者照相,给大家录像;看到他叮咛参加演示教学活动的国小和国中的孩子们,演示结束时给孩子们褒奖和鼓励;看到他张罗大陆参访团的午间工作餐,回答大家的每一个询问……他已近退休年龄,高而瘦的身材,始终在忙碌着,始终笑着。你可以感受到,他满心欢喜着自己的工作,自由而单纯地爱着教育。
  夫子曾言“君子成人之美”。现实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的生活太多必须去完成的事情,再多一件都很添累,都是麻烦,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多少本可以去做、本应该去做的事情就是因为“嫌烦”而撂下了。因为有萧老师的成全,美好得以生成,而美好的教育就是成全人的教育。
  里仁为美
  去台湾之前,我关注到这样一则报道:两岸三地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2012年11月3日在台北举行,逾百位语文教师通过教学经验分享、教案研讨等方式,正视两岸三地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呼吁让语文教学回归生命教养,共创语文教育的“心视野”。用生命去影响生命,这样的教育才是美好的。
  从台湾返回,又被柴静主持的《看见》栏目吸引。那日《温柔的坚持》播出,谈的是台湾的融合教育,特殊儿童与普通生共处互助,特殊生得到尊重悦纳,普通生得到的成长更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一个人被视为不可救药、令人绝望,在他能够被温柔对待的时候,他的心灵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命的触动与交流引发教育的美好。
  回味台湾的听课感受,会自然地想起一个人——台中立人国中的校长胡金枝女士。她博士毕业,体验过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最后她觉得国中这个阶段(相当于内地的初中)的孩子最需要陪伴,所以她选择在此处停留下来,去实践自己追求的教育。在评点澳门教业中学贺诚校长的课时,她说道,我们都是生命的共同体,教育是以智慧启发智慧,以生命感动生命。
  在这里,我感受到更多的调节、协商、和睦、关怀和帮助。而这些友善的思维方式,一个人是做不到的,一定是一群人的相互体谅。爱,得以感染和传播。
  子曰:“里仁为美。”李泽厚先生解释为:居处在仁爱的邻居乡里中才是美。今天的我们,一定期待这样的美丽,那么如何去革除源自个人主义和机械型集体主义的弊病,如何去稠密我们身边的人际关系和人道情感?以情为体,此世间生活即为美、为善,不必去追求来世,不必去翘首彼岸。那么,让我们回到这个充满人间情爱的现实世界,一起来创造美,传递美。
  美好的教育在哪里?有一群人在寻找。也许正如苏格拉底和学生实践的那样,快乐在寻找中,美好也在寻找的过程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