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尹雷博士利用1993-2011年有关中国银行业结构和中国货币政策的数据分析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的五个传导渠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中国银行业结构弱化了信贷及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效果,但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这种弱化效果将会降低;中国银行业结构对利率传导渠道及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产生了负向作用,弱化了利率和资本市场的传导效果,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利率和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的传导效果将会增强。中国银行业结构对汇率的传导效果影响不显著。上述结论表明:实施货币政策过程既要重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要关注银行业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银行业结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一、引言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始于政策工具,终于政策目标,从起点到终点的实现过程也是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由于银行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使得从银行角度探讨货币政策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从银行业结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是最近研究者关注的新的热点,国内学者钱雪松(2008)认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公司债市场不发达是中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中国银行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由建国时期的人民银行大一统演变为现在的一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格局。银行业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银行业结构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作用如何?中国目前的银行业结构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了何种效果?尹雷从货币政策的五种传导渠道来研究银行业结构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考察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以期为消除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阻碍,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二、中国银行业结构的测算
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主要是市场集中度,CRn指数是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行业集中度是指该行业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在全部市场份额中的比重。CRn应用到银行业中,银行业集中度就是指银行业中最大的几家银行的贷款额、存款额占全部银行份额的比重。
根据1989-2011年间中国银行业的统计数据测算可知,该期间中国银行业存款CR4、贷款CR4指数呈不断下降趋势。根据贝恩分类标准,CR4指数越大,行业的垄断程度就越高。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中将CR4指数在0.75以上定为极高寡占型市场类型;CR4指数在0.65-0.75定为高集中寡占型;0.50-0.65为中(上)集中寡占型;0.35-0.50为中(下)集中寡占型;0.30-0.35为低集中寡占型;0.3以下为竞争型。
因此1989-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由极高寡占型的市场类型转变为中(下)集中型的市场结构,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则是从高集中度逐步过渡到中度集中,四大行的垄断地位正逐渐被打破,中国银行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三、实证分析
尹雷博士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渠道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渠道:(1)信贷传导渠道;(2)货币供给量传导渠道;(3)汇率传导渠道;(4)利率传导渠道;(5)资本市场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的两个效果主要是考察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货币政策目标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传导效果。
通过计量软件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过程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但银行业结构对信贷传导产生反方向作用,弱化了信贷对GDP、CPI的传导效果,对信贷传导的效应起到了抑制作用。2、中国银行业结构对对货币供给量的传导过程发挥了作用,但却起到了抑制作用,弱化了货币供给量对GDP、CPI传导的效果。3、中国银行业未对汇率传导渠道起到显著作用,汇率对GDP的传导渠道不顺畅,中国银行业结构也没有影响汇率對CPI传导的效果。4、中国银行业结构影响利率对GDP的传导作用是反方向的,弱化了利率对GDP传导效果,对CPI的传导效果显著性不高,影响作用较微弱,但利率对CPI的传导过程依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5、中国银行业结构在资本市场对GDP、CPI的传导过程中起到了负向作用,减弱了资本市场对GDP、CPI传导效果。
四、结论
从分析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五个传导渠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银行业结构对信贷传导渠道总体产生了负向作用,弱化了信贷的传导效果,并且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银行业结构对信贷传导的这种弱化效果将会下降;
(2)中国银行业结构在传导过程中削弱了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效果,但随着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即银行业竞争程度增强,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供给量传导的抑制作用将会降低,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渠道更加通畅,传导效果将会更好;
(3)中国银行业结构对汇率的传导效果不显著,即汇率传导渠道不通畅;
(4)中国银行业结构对利率传导渠道产生了负向作用,抑制了利率传导的效果,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利率传导的效果将会更强,更通畅;
(5)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资本市场的传导渠道产生负向作用,减弱了资本市场的传导效果,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资本市场的传导效果将会增强。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中国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同时,更需要关注银行业结构的影响。目前中国银行业虽然已经从高集中度的市场类型逐步过渡到中集中度类型,并且形成了拥有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但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仍然很高,四大商业银行依然占据垄断性地位,所以仍然需要加大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的力度,在保证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开发银行业市场,放宽银行业限制,鼓励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进一步稳健发展。(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钱雪松,公司金融、银行业结构和货币传导机制[J].金融研究,2008,13-28.
[2]张强、李远航、廖宜彬,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1,23-27.
[3]张本照、杨皓、邱媛,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制度因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107-109.
[4]张旭涛、胡莹,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竞争程度与货币政策传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78-100.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银行业结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一、引言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始于政策工具,终于政策目标,从起点到终点的实现过程也是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由于银行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使得从银行角度探讨货币政策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从银行业结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是最近研究者关注的新的热点,国内学者钱雪松(2008)认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公司债市场不发达是中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中国银行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由建国时期的人民银行大一统演变为现在的一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格局。银行业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银行业结构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作用如何?中国目前的银行业结构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了何种效果?尹雷从货币政策的五种传导渠道来研究银行业结构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考察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以期为消除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阻碍,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二、中国银行业结构的测算
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主要是市场集中度,CRn指数是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行业集中度是指该行业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在全部市场份额中的比重。CRn应用到银行业中,银行业集中度就是指银行业中最大的几家银行的贷款额、存款额占全部银行份额的比重。
根据1989-2011年间中国银行业的统计数据测算可知,该期间中国银行业存款CR4、贷款CR4指数呈不断下降趋势。根据贝恩分类标准,CR4指数越大,行业的垄断程度就越高。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中将CR4指数在0.75以上定为极高寡占型市场类型;CR4指数在0.65-0.75定为高集中寡占型;0.50-0.65为中(上)集中寡占型;0.35-0.50为中(下)集中寡占型;0.30-0.35为低集中寡占型;0.3以下为竞争型。
因此1989-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由极高寡占型的市场类型转变为中(下)集中型的市场结构,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则是从高集中度逐步过渡到中度集中,四大行的垄断地位正逐渐被打破,中国银行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三、实证分析
尹雷博士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渠道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渠道:(1)信贷传导渠道;(2)货币供给量传导渠道;(3)汇率传导渠道;(4)利率传导渠道;(5)资本市场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的两个效果主要是考察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货币政策目标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传导效果。
通过计量软件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过程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但银行业结构对信贷传导产生反方向作用,弱化了信贷对GDP、CPI的传导效果,对信贷传导的效应起到了抑制作用。2、中国银行业结构对对货币供给量的传导过程发挥了作用,但却起到了抑制作用,弱化了货币供给量对GDP、CPI传导的效果。3、中国银行业未对汇率传导渠道起到显著作用,汇率对GDP的传导渠道不顺畅,中国银行业结构也没有影响汇率對CPI传导的效果。4、中国银行业结构影响利率对GDP的传导作用是反方向的,弱化了利率对GDP传导效果,对CPI的传导效果显著性不高,影响作用较微弱,但利率对CPI的传导过程依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5、中国银行业结构在资本市场对GDP、CPI的传导过程中起到了负向作用,减弱了资本市场对GDP、CPI传导效果。
四、结论
从分析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五个传导渠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银行业结构对信贷传导渠道总体产生了负向作用,弱化了信贷的传导效果,并且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银行业结构对信贷传导的这种弱化效果将会下降;
(2)中国银行业结构在传导过程中削弱了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效果,但随着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即银行业竞争程度增强,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供给量传导的抑制作用将会降低,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渠道更加通畅,传导效果将会更好;
(3)中国银行业结构对汇率的传导效果不显著,即汇率传导渠道不通畅;
(4)中国银行业结构对利率传导渠道产生了负向作用,抑制了利率传导的效果,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利率传导的效果将会更强,更通畅;
(5)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资本市场的传导渠道产生负向作用,减弱了资本市场的传导效果,随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资本市场的传导效果将会增强。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中国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同时,更需要关注银行业结构的影响。目前中国银行业虽然已经从高集中度的市场类型逐步过渡到中集中度类型,并且形成了拥有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但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仍然很高,四大商业银行依然占据垄断性地位,所以仍然需要加大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的力度,在保证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开发银行业市场,放宽银行业限制,鼓励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进一步稳健发展。(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钱雪松,公司金融、银行业结构和货币传导机制[J].金融研究,2008,13-28.
[2]张强、李远航、廖宜彬,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1,23-27.
[3]张本照、杨皓、邱媛,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制度因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107-109.
[4]张旭涛、胡莹,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竞争程度与货币政策传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7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