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致高大J波并多形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bccdd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40岁,因“车祸致颈部外伤,四肢活动丧失12h”就诊。既往健康,无晕厥史,其子女、姐妹及父母亲亦无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晕厥史。体格检查:血压98/60mmHg(1mmHg=0.133kPa),吐字困难,呼吸浅表,颈部活动丧失,四肢肌力0级。心率35次/min,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目前常规选择的标准监护Ⅱ导联和EASI12导联心电监测对于发现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设计,将研究期间收住北京市宣武医院CCU病房的57例有ST段改变的病人作为病例组,43例无ST段改变的病人作为非病例组,选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为金标准,评价CCU标准监护Ⅱ导联和EASI12导联发现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两组病人均同时描记标准12导联、EASI12导联和标准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室性心律失常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也可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近年来,一些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几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等,越来越受到电生理学者的关注。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技术是集起搏、电生理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复杂操作过程。随着植入器材的进展(包括导线、导丝和指引导管),有经验的术者成功率已达90%以上,但其中约20%的病例需应用特殊的技术。尤其是针对冠状静脉窦口畸形、存在瓣膜、心脏静脉扭曲和/或靶静脉成角及有狭窄等,这些解剖异常发生率为20%-25%,此时更需在术中应用诸多的冠状动脉介入技术。CRT中常用的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包括,冠状静
现报道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再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一例。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气促10余年,加重10d入院。3年前曾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年前因心力衰竭在外院拟做CRT手术,术前因发现心房颤动(房颤)、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而改为植入ICD(Medtronic GEM Ⅲ VR7231)。有糖尿病史3年,无高血压病史。
临床实践中,在无心房颤动等突发心脏节律异常情况下发生的起搏模式、起搏频率(DDD转为VVI,频率转为65次/min)改变主要见于电池耗竭和电重设大两类情况。电池耗竭多见于起搏器植入年限较长的患者,最初可以表现磁频率下降、脉宽增宽,进一步即可表现为起搏模式由双腔DDD工作模式转变为较为省电的单腔VVI工作模式,进一步的电池消耗使得起搏频率进一步下降,并牺牲感知功能,以保障相对重要的起搏功能。值得注意
《孤岛》披了一件侦探小说的外衣:第一次经办杀人追凶案的“我”和马上要退休、视此案為“收山之作”的师傅来到了一座海上的孤岛。苍茫的大海上翻滚着巨浪;丰沛又倏忽来去的雨水与烈日交替出现;有如史前植物般葳蕤的藤本植物让人“既新鲜又梦幻”……这样的开场营造了足够的神秘感和悬念,但作者的着力点显然并不仅于此。“此时,已是初秋时节,岛上的月桂树鳞次栉比地展览着自己酝酿已久的秋意……海面上白色的泡沫成了虚构的液
期刊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病疾患,也是治疗上的难题。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和张澍教授主编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近日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期刊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由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最常见于植入ICD的早期,是植入ICD后所特有的现象,即发生了需要多次转复的快速、成簇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
目的观察冠状静脉窦口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并探讨该部位起搏的方法学。方法包括两部分,首先对20例射频消融的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术中分别给予高位右心房(HRA)、冠状静脉窦口(CS9-10)、左心房游离壁(CS1-2)起搏,记录刺激信号至腔内电图最远A波为心房激动时间;HRA至CS1-2的AA间期作为左、右心房间激动时间差,同时测量体表心电图最长P波时限。第二部分研究在可控弯导丝系统的辅助下将
目的 介绍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一种改良Mini-Maze术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经验,以及术后1年期间的随访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该手术短期疗效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讨论目前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若干特点和优势。方法 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共45例房颤患者接受了心脏直视手术中改良Mini-Maze术消融治疗。此术式使用单、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应用内、外膜联合消融等新技术,同时还包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