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X 线、CT、MRI 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诊断方面的特点和意义。方法选择2012 年1月至 2014 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60例患者结果并评价3 种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方面的特点。结果诊断阳性率最高的是MRI检查,为83.6%(61/73);CT诊断结果阳性率次之,为61.4%(45/73);陽性率最低的是X线平片,为21.9%(16/73)。CT 与X线平片诊断的阳性率均低于MRI,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项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由低至高依次为 X线、CT和 MRI,MRI是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方法,敏感性高,应用前景更广泛。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X线;CT;磁共振成像
临床上,股骨头缺血坏死(简称为INFH)的发病率较高,尚未完全明确其病因,但大致可将其病因归为两类,即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引发骨髓细胞和骨细胞坏死为INFH的病理过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月至 2014 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9.6±10.6)岁,病程(11.2±4.7)月,单侧28例,双侧13例;60例中,有1例伴有高血压,2例伴有高血脂,2例伴有糖尿病,排除其他疾病干扰。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按照常规检查过程,经过 X 线平片、CT 和 MRI 检查。X 线检查:采用DR,进行 70—100cm 距离投照。CT检查:采用窗位 / 窗宽 400/1400和软组织窗窗位 / 窗宽 50/ 3500进行观察。MRI检查:扫描3~4 次,采集信号(FSE 4000/1315mmS、SE 400/215mmS)。
1.3 分期标准
ANFH 进行分期:Ⅰ期,X 线放射显示无异常改变;Ⅱ期,可见囊性变或局灶性硬化,皮质下无透亮区;Ⅲ期,股骨头软骨下存在透亮区和软骨下骨折,出现“新月征”;Ⅳ期,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Ⅴ期,髋关节部位出现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并以%表示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INFH(早期)影像学诊断阳性率比较
项目 n 髋 阳性(髋) 阴性(髋) 阳性率(%)
X线平片 60 73 16 57 21.9
CT 60 73 45 28 61.4
MRI 60 73 61 12 83.6
如表1所示:60例研究对象的影响学阳性率结果比较,诊断阳性率最高的是MRI检查,为83.6%(61/73);CT诊断结果阳性率次之,为61.4%(45/73);阳性率最低的是X线平片,为21.9%(16/73)。CT 与X线平片诊断的阳性率均低于MRI,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阳性率与X线平片相比,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比了X 线平片、CT、MRI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三种检查的特点各有不同。X 线平片检查中股骨头内局限性囊性变或硬化表现的较为明显;CT检查中,可见滑膜明显增厚,关节腔积液及关节囊增厚,部分患者还可观察到“新月征”;MRI 检查中,头内点状长 T1、长 T2信号,骨小梁结构的细微变化可被观测到。由此可知,INFH(早期)的诊断中,应首选MRI。相关研究显示,MRI检查的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而本次检出的阳性率仅为83.6(61/73)。检查结果偏低与本院收治病人的个体差异存在一定联系,且本次研究的研究人群有限,所以导致研究中MRI检查的准确性降低[1]。
X 线平片显示病变的原理为密度的差异,但是由于髋关节结构重叠较多,所以无法显示骨质密度及骨形态变化,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中21.9%的低阳性检出率是相符的。与X 线平片相比,CT扫描的密度分辨率显著提高,骨结构的显示较为清晰,病灶可被及时的发现,研究中发现早期骨髓坏死及肉芽组织的浸润是无法被CT检查发现的,所以,CT在诊断ANFH(早期)方面存在局限性[2]。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MRI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最高,在检查中早期ANFH的特征性可以清晰表现,病变区域早期出现长 T1、长 T异常信号,并在 T1WI 中发现“双线征”。对于医生来说,多方位多序列的呈例方式,更容易发现各种角度的病变,从而为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中,MR诊断阳性率达到了83.6%[3]。
综上所述,三项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由低至高依次为 X线、CT和 MRI。在临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中,应注意通过影像学诊断及早发现并确诊,以控制髋关节病变的发展,早期确诊后并可通过相应的治疗措施,使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正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4]。虽然,X 线平片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不高,但是可排除其他疾病的干扰,可适当使用X 线平片。CT与MRI相比,应选用MRI,以增强病变显示和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治疗中,应将MRI检查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18):131- 150.
[2]刘春亮,史乃民,任吉代,等.带肌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国中医药导报,2012,15(12):148- 149.
[3]赵国营,史红涛.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 X 线和 CT 诊断 35 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3,45(21):130-133.
[4]邱英良,王忠智,覃德睦,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MR、CT、X线平片临床诊断对照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3,11(13):131-131.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X线;CT;磁共振成像
临床上,股骨头缺血坏死(简称为INFH)的发病率较高,尚未完全明确其病因,但大致可将其病因归为两类,即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引发骨髓细胞和骨细胞坏死为INFH的病理过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月至 2014 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9.6±10.6)岁,病程(11.2±4.7)月,单侧28例,双侧13例;60例中,有1例伴有高血压,2例伴有高血脂,2例伴有糖尿病,排除其他疾病干扰。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按照常规检查过程,经过 X 线平片、CT 和 MRI 检查。X 线检查:采用DR,进行 70—100cm 距离投照。CT检查:采用窗位 / 窗宽 400/1400和软组织窗窗位 / 窗宽 50/ 3500进行观察。MRI检查:扫描3~4 次,采集信号(FSE 4000/1315mmS、SE 400/215mmS)。
1.3 分期标准
ANFH 进行分期:Ⅰ期,X 线放射显示无异常改变;Ⅱ期,可见囊性变或局灶性硬化,皮质下无透亮区;Ⅲ期,股骨头软骨下存在透亮区和软骨下骨折,出现“新月征”;Ⅳ期,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Ⅴ期,髋关节部位出现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并以%表示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INFH(早期)影像学诊断阳性率比较
项目 n 髋 阳性(髋) 阴性(髋) 阳性率(%)
X线平片 60 73 16 57 21.9
CT 60 73 45 28 61.4
MRI 60 73 61 12 83.6
如表1所示:60例研究对象的影响学阳性率结果比较,诊断阳性率最高的是MRI检查,为83.6%(61/73);CT诊断结果阳性率次之,为61.4%(45/73);阳性率最低的是X线平片,为21.9%(16/73)。CT 与X线平片诊断的阳性率均低于MRI,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阳性率与X线平片相比,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比了X 线平片、CT、MRI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三种检查的特点各有不同。X 线平片检查中股骨头内局限性囊性变或硬化表现的较为明显;CT检查中,可见滑膜明显增厚,关节腔积液及关节囊增厚,部分患者还可观察到“新月征”;MRI 检查中,头内点状长 T1、长 T2信号,骨小梁结构的细微变化可被观测到。由此可知,INFH(早期)的诊断中,应首选MRI。相关研究显示,MRI检查的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而本次检出的阳性率仅为83.6(61/73)。检查结果偏低与本院收治病人的个体差异存在一定联系,且本次研究的研究人群有限,所以导致研究中MRI检查的准确性降低[1]。
X 线平片显示病变的原理为密度的差异,但是由于髋关节结构重叠较多,所以无法显示骨质密度及骨形态变化,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中21.9%的低阳性检出率是相符的。与X 线平片相比,CT扫描的密度分辨率显著提高,骨结构的显示较为清晰,病灶可被及时的发现,研究中发现早期骨髓坏死及肉芽组织的浸润是无法被CT检查发现的,所以,CT在诊断ANFH(早期)方面存在局限性[2]。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MRI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最高,在检查中早期ANFH的特征性可以清晰表现,病变区域早期出现长 T1、长 T异常信号,并在 T1WI 中发现“双线征”。对于医生来说,多方位多序列的呈例方式,更容易发现各种角度的病变,从而为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中,MR诊断阳性率达到了83.6%[3]。
综上所述,三项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由低至高依次为 X线、CT和 MRI。在临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中,应注意通过影像学诊断及早发现并确诊,以控制髋关节病变的发展,早期确诊后并可通过相应的治疗措施,使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正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4]。虽然,X 线平片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不高,但是可排除其他疾病的干扰,可适当使用X 线平片。CT与MRI相比,应选用MRI,以增强病变显示和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治疗中,应将MRI检查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18):131- 150.
[2]刘春亮,史乃民,任吉代,等.带肌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国中医药导报,2012,15(12):148- 149.
[3]赵国营,史红涛.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 X 线和 CT 诊断 35 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3,45(21):130-133.
[4]邱英良,王忠智,覃德睦,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MR、CT、X线平片临床诊断对照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3,11(13):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