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母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组母婴保健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对母婴保健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模式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在某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5.3±3.4)岁,体重45~70kg,平均(53.7±5.46)kg,孕周30~42周,平均(38.42±0.35)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宫产7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研究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专业技能强的母婴专科护士对母婴进行24h的护理。
1.要求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常规护理,预防接种、胎便排除、换尿布、疾病筛查、面部清洁、按摩抚触、听力筛查等都在产妇床前完成;
2.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会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产妇的饮食、运动、身形恢复等进行指导;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的洗澡方法、婴儿常见生理变化、婴儿早期教育方法、免疫计划等知识普及;
3.在涉及到洗澡、换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识时,母婴专科护士会进行具体演示,并要求产妇和家属亲自动手操作,护士会对产妇及家属的动作进行指导与强化,帮助其牢固掌握护理技巧和保健知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每天按规定时间到产房接新生婴儿去沐浴室和治疗室进行沐浴、预防接种、抚触、听力筛查等活动,在保健知识和母婴护理技能培训上由产妇或家人每天到大房间接受集中培训。
(三)观察指标
采用母婴专科护士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表对产妇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护理技能熟练程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步骤
1.开展健康教育:分娩是每个孕妇必经的过程,其过程对产妇本身以及家庭来说是幸福而艰难的,对初产妇的影响更明显[1]。因此,医护人员在产妇入院初期应积极与其沟通,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从生理以及心理等层面提升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以及接受产妇自身社会及家庭身份的改变,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妊娠過程中的相关知识,对产后新生儿护理进行介绍和教授,让产妇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2.分娩中护理:分娩过程中,激素作用导致产妇自身宫缩加剧,疼痛感较强,加之对分娩的恐惧,部分产妇可能出现恐惧、排斥等情绪,部分产妇甚至出现依从性严重下降等[2]。因此,为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在分娩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分娩后2h内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给予心理护理等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3.产妇分娩后,为让产妇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快乐,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促进母婴接触;指导产妇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指导剖宫产产妇护理伤口,防止感染;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技巧;鼓励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家人分享喜悦,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
二、结果
(一)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109例,占90.83%,对照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87例,占72.5%研究组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组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0.83%,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一)常规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中心,不仅对产妇的疾病进行护理,而且对产妇的心理、精神等进行护理,既保证了对产妇的生理护理质量,又使产妇感受到人文关怀,为产妇提供优质、温馨、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面对分娩过程,产妇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若护理不恰当,产妇产后抑郁的概率增加,因此,为帮助产妇完成从孕期到哺乳期的过渡,必须为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人性化护理针对产妇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了解产妇需求,充分尊重产妇的人格和尊严,最大限度地为产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证产妇心理、生理及精神健康,提高产妇依从性,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组产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心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母婴保健知识、婴儿护理技巧,有助于产妇及家属实现与婴儿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自身角色[2]。
(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母婴床旁护理工作都是由母婴专科护士负责,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并、责任心强,能够帮助家属及产妇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产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会民.产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28(7):52-53.
[2]刘冬雅.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0(4):612-613.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学专业)
关键词;产科;护理;模式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在某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5.3±3.4)岁,体重45~70kg,平均(53.7±5.46)kg,孕周30~42周,平均(38.42±0.35)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宫产7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研究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专业技能强的母婴专科护士对母婴进行24h的护理。
1.要求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常规护理,预防接种、胎便排除、换尿布、疾病筛查、面部清洁、按摩抚触、听力筛查等都在产妇床前完成;
2.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会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产妇的饮食、运动、身形恢复等进行指导;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的洗澡方法、婴儿常见生理变化、婴儿早期教育方法、免疫计划等知识普及;
3.在涉及到洗澡、换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识时,母婴专科护士会进行具体演示,并要求产妇和家属亲自动手操作,护士会对产妇及家属的动作进行指导与强化,帮助其牢固掌握护理技巧和保健知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每天按规定时间到产房接新生婴儿去沐浴室和治疗室进行沐浴、预防接种、抚触、听力筛查等活动,在保健知识和母婴护理技能培训上由产妇或家人每天到大房间接受集中培训。
(三)观察指标
采用母婴专科护士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表对产妇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护理技能熟练程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步骤
1.开展健康教育:分娩是每个孕妇必经的过程,其过程对产妇本身以及家庭来说是幸福而艰难的,对初产妇的影响更明显[1]。因此,医护人员在产妇入院初期应积极与其沟通,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从生理以及心理等层面提升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以及接受产妇自身社会及家庭身份的改变,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妊娠過程中的相关知识,对产后新生儿护理进行介绍和教授,让产妇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2.分娩中护理:分娩过程中,激素作用导致产妇自身宫缩加剧,疼痛感较强,加之对分娩的恐惧,部分产妇可能出现恐惧、排斥等情绪,部分产妇甚至出现依从性严重下降等[2]。因此,为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在分娩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分娩后2h内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给予心理护理等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3.产妇分娩后,为让产妇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快乐,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促进母婴接触;指导产妇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指导剖宫产产妇护理伤口,防止感染;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技巧;鼓励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家人分享喜悦,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
二、结果
(一)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109例,占90.83%,对照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87例,占72.5%研究组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组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0.83%,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一)常规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中心,不仅对产妇的疾病进行护理,而且对产妇的心理、精神等进行护理,既保证了对产妇的生理护理质量,又使产妇感受到人文关怀,为产妇提供优质、温馨、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面对分娩过程,产妇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若护理不恰当,产妇产后抑郁的概率增加,因此,为帮助产妇完成从孕期到哺乳期的过渡,必须为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人性化护理针对产妇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了解产妇需求,充分尊重产妇的人格和尊严,最大限度地为产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证产妇心理、生理及精神健康,提高产妇依从性,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组产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心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母婴保健知识、婴儿护理技巧,有助于产妇及家属实现与婴儿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自身角色[2]。
(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母婴床旁护理工作都是由母婴专科护士负责,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并、责任心强,能够帮助家属及产妇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产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会民.产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28(7):52-53.
[2]刘冬雅.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0(4):612-613.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