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术界,对于“乐府”的界定基本上没有歧义,学者们都普遍认为乐府即管理音乐歌舞的政府机构。但关于“乐府”的建立时间,却是众说纷纭。其中,班固《汉书·礼乐志》中关于汉武帝“乃立乐府”的详细记载,以及唐人颜师古在“乃立乐府”句下所作的注释,使得一千年来“汉武帝始立乐府”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传统说法。本文拟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两方面着手,分析阐明汉武帝并非始立乐府,但在区分乐府职能的前提下,“汉武帝始立乐府”一说是成立的。
【关键词】汉武帝 乐府 《汉书》 颜师古
一、“乃立乐府”与“始立乐府”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论及乐府时,常引《汉书》的详细记载,一则是在《汉书·礼乐志》中:“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1另一则是在《汉书·艺文志》中:“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2这两则材料中,“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及“自孝帝立乐府而采歌谣”难免让人认为乐府机构是在汉武帝时期建立的。而唐人颜师古在《汉书·礼乐志》“乃立乐府”句下作的注释,“始之置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哀帝时罢之”3,更是让“汉武帝始立乐府”一说成为千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传统说法。
但《汉书·礼乐志》中又有如下记载:“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4由此可见,武帝之前已经有乐府令这个职位,也正说明了武帝之前乐府机构便已存在。那如果按颜师古的注释,班固《汉书》的内容岂不是自相矛盾?因此,不少学者认为颜师古的注释是错误的。而越来越多的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相继被用于推翻颜师古在“乃立乐府”句下所作的注释。单从1977年秦始皇墓附近出土了镌有秦篆“乐府”二字的秦代编钟中便可得知汉武帝并非始立乐府,而乐府机构至迟在秦代就已存在。但唐人颜师古毕竟是研究《汉书》的专家,难道他辨别不出《汉书·礼乐志》中的“乃立乐府”的意思不是“始立乐府”?其实不然。《史记·乐书》记:“高祖过沛,诗‘三候’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5从中可知,惠帝、文帝和景帝时期的乐府是管理宗庙之乐。而《汉书·郊祀志》记:“其春,既灭南越,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6这则材料表明了汉武帝之时郊祀活动本来无乐,而汉武帝所立的乐府与汉初惠帝、文帝、景帝所立的乐府职能有所区别,一个是管理郊祀之乐,另一个是管理宗庙之乐。因此颜师古在《汉师·礼乐志》“乃立乐府”句下所作的注释,认为汉武帝始立乐府并不是没有道理。
二、先秦已设乐府
上世纪70年代在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编钟镌有“乐府”字样,使不少学者否定“汉武帝始立乐府”一说,并认为乐府的设置始于秦代。如张永鑫道:“乐府的最早设立在秦代,所以‘武帝始立乐府’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7然而刻有“乐府”字样的秦编钟虽然证实了秦代已设乐府,但未必代表着乐府的设置始于秦代。
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中有以下记载: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8
由上述的记载可知,周朝的大司乐以歌舞治理国家及教化国子等,可以说是管理音乐歌舞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而言之,“乐府”这种歌舞机关其实早在周朝便已设立。
然而,不仅周朝有“乐府”,在夏朝甚至上古时期也已有专门负责管理与修订乐舞的“乐府”官员。《吕氏春秋》卷五《古乐》记:“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9帝喾乃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其命咸黑作声歌,相当于命令咸黑专门负责修定与管理音乐。又“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龠》九成,以昭其功”。10 “命皋陶作为《夏龠》九成”与上文提到的“命咸黑作为《声歌》”,两者的情况是一样的。而咸黑与皋陶都同属乐官范畴,或是兼有乐官职能的。如此说来,这些专门负责对音乐进行管理与修定的官员所属的机构就是先秦时期的“乐府”了。
除了文献记载外,出土文物也证明了先秦乐府已设立的事实。2004年7月,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上发现了一座大型土圹墓,也就是考古界所谓的“亚字形”大墓,并发现规模宏大的长方形陵园。11而在清理出土文物时发现不少器物上刻有文字,其中新出文字“北宫乐府”仅一件,刻于1件石磬的一端。经过考究,北宫应为秦国的宫殿。12由此可知,乐府机构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小 结
先秦时期早已存在“乐府”性质的机构,汉武帝并非始立乐府。但正如前文所述,汉武帝所立的乐府与汉初孝惠孝文孝景所立的乐府职能有所区别,一个是管理郊祀之乐,另一个是管理宗庙之乐。因此只有在区分乐府职能的前提下,“汉武帝始立乐府”一说是成立的。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2]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版。
[3] 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4] 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 张永鑫《汉乐府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 张天恩《周秦文化研究论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 张天恩、侯宁彬等《陕西长安发现战国秦陵园遗址》,《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25日。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045页。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1756页。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1045页。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1043页。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177页。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1232页。
张永鑫《汉乐府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页。
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35-337页。
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85页。
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校释》,第286页。
张天恩、侯宁彬等《陕西长安发现战国秦陵园遗址》,《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25日。
张天恩《周秦文化研究论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1页。
【关键词】汉武帝 乐府 《汉书》 颜师古
一、“乃立乐府”与“始立乐府”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论及乐府时,常引《汉书》的详细记载,一则是在《汉书·礼乐志》中:“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1另一则是在《汉书·艺文志》中:“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2这两则材料中,“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及“自孝帝立乐府而采歌谣”难免让人认为乐府机构是在汉武帝时期建立的。而唐人颜师古在《汉书·礼乐志》“乃立乐府”句下作的注释,“始之置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哀帝时罢之”3,更是让“汉武帝始立乐府”一说成为千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传统说法。
但《汉书·礼乐志》中又有如下记载:“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4由此可见,武帝之前已经有乐府令这个职位,也正说明了武帝之前乐府机构便已存在。那如果按颜师古的注释,班固《汉书》的内容岂不是自相矛盾?因此,不少学者认为颜师古的注释是错误的。而越来越多的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相继被用于推翻颜师古在“乃立乐府”句下所作的注释。单从1977年秦始皇墓附近出土了镌有秦篆“乐府”二字的秦代编钟中便可得知汉武帝并非始立乐府,而乐府机构至迟在秦代就已存在。但唐人颜师古毕竟是研究《汉书》的专家,难道他辨别不出《汉书·礼乐志》中的“乃立乐府”的意思不是“始立乐府”?其实不然。《史记·乐书》记:“高祖过沛,诗‘三候’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5从中可知,惠帝、文帝和景帝时期的乐府是管理宗庙之乐。而《汉书·郊祀志》记:“其春,既灭南越,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6这则材料表明了汉武帝之时郊祀活动本来无乐,而汉武帝所立的乐府与汉初惠帝、文帝、景帝所立的乐府职能有所区别,一个是管理郊祀之乐,另一个是管理宗庙之乐。因此颜师古在《汉师·礼乐志》“乃立乐府”句下所作的注释,认为汉武帝始立乐府并不是没有道理。
二、先秦已设乐府
上世纪70年代在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编钟镌有“乐府”字样,使不少学者否定“汉武帝始立乐府”一说,并认为乐府的设置始于秦代。如张永鑫道:“乐府的最早设立在秦代,所以‘武帝始立乐府’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7然而刻有“乐府”字样的秦编钟虽然证实了秦代已设乐府,但未必代表着乐府的设置始于秦代。
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中有以下记载: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8
由上述的记载可知,周朝的大司乐以歌舞治理国家及教化国子等,可以说是管理音乐歌舞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而言之,“乐府”这种歌舞机关其实早在周朝便已设立。
然而,不仅周朝有“乐府”,在夏朝甚至上古时期也已有专门负责管理与修订乐舞的“乐府”官员。《吕氏春秋》卷五《古乐》记:“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9帝喾乃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其命咸黑作声歌,相当于命令咸黑专门负责修定与管理音乐。又“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龠》九成,以昭其功”。10 “命皋陶作为《夏龠》九成”与上文提到的“命咸黑作为《声歌》”,两者的情况是一样的。而咸黑与皋陶都同属乐官范畴,或是兼有乐官职能的。如此说来,这些专门负责对音乐进行管理与修定的官员所属的机构就是先秦时期的“乐府”了。
除了文献记载外,出土文物也证明了先秦乐府已设立的事实。2004年7月,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上发现了一座大型土圹墓,也就是考古界所谓的“亚字形”大墓,并发现规模宏大的长方形陵园。11而在清理出土文物时发现不少器物上刻有文字,其中新出文字“北宫乐府”仅一件,刻于1件石磬的一端。经过考究,北宫应为秦国的宫殿。12由此可知,乐府机构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小 结
先秦时期早已存在“乐府”性质的机构,汉武帝并非始立乐府。但正如前文所述,汉武帝所立的乐府与汉初孝惠孝文孝景所立的乐府职能有所区别,一个是管理郊祀之乐,另一个是管理宗庙之乐。因此只有在区分乐府职能的前提下,“汉武帝始立乐府”一说是成立的。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2]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版。
[3] 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4] 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 张永鑫《汉乐府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 张天恩《周秦文化研究论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 张天恩、侯宁彬等《陕西长安发现战国秦陵园遗址》,《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25日。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045页。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1756页。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1045页。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1043页。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177页。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1232页。
张永鑫《汉乐府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页。
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35-337页。
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85页。
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校释》,第286页。
张天恩、侯宁彬等《陕西长安发现战国秦陵园遗址》,《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25日。
张天恩《周秦文化研究论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