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学案导学的内涵、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校本数学课堂的方法以及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设想。
关键词:数学 学案导学 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58-01
学案导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以学案为依托,提倡学生先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多种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凸显了课程改革的灵魂—— 探索性,符合现今世界数学教学的潮流—— 创新性学习。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校本课堂,教师就要在导学上下功夫,即:导兴趣,导学法,导创新。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的方法。
1 学案导学的内涵
导,即开导、启迪的意思。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体现,突出了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导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学习的成功,缩短了获取数学知识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1.1 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就是以数学学案为载体,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大效益,为师生提供“互动探究”的课堂空间。教师由主演成为导演,走下高高的讲台,认真地为学生指导学法,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学生提出见解,教师适当指导,经过思维创新训练,完成本节课的数学学习目标。
1.2 校本学案的涵义
校本学案是数学教师个人和集体整合学科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数学学情结合本班教情而设计的,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方案。
2 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校本数学课堂
“数学学案”是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剧本,它突出的是学生的学。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主导。数学课堂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
2.1 以案导学,据案自学
数学学案制作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案制作的质量。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伊始,教师先用1~2分钟时间,运用导语、演示试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学。依据“学案”内容,逐条看书,解决问题,并确定个体疑点。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这一节时,可以给出这样的尝试题目。
A组
(1)直线y=kx+b(k≠0),k能反映图像从左向右看是上升还是下降,k>0时,图像是____,k<0时,图像是____。b能反映直线与____轴交点位置。当b>0时,直线交在其____半轴上,当b=0时,直线经过____点,当b<0时,直线交在其____半轴上。
(2)已知y=kx+2,则当k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组
一次函数y=(3m-1)x-m中,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其图像不经过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m<0 B m>1/3
C 0≤m<1/3 D m>0
C组
已知一次函数y=-3x-b,当x的取值范围是0≤x≤3时,y的取值范围是-11≤y≤-2,求b值。本学案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主旨。
2.2 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
数学学案要首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数学学案要有详细的学习目标、学习程序、教师的指导性语言、例题示范、巩固练习和学习检测等项目,有展示学习活动的空白地带,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工具—— 数学学案。[1]
2.2.1 学案是无声的老师
数学课堂中,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看学案中的提示、重难点以及例题总结。课后可以结合教材和学案,回顾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本节知识要点,完成数学练习,达到巩固和复习的目的。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学“资源链接”,以拓宽知识点。
2.2.2 学案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袋
每节数学课前,教师要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自学完成后再由老师收上来进行批阅,课堂用完后,收集起来存档,就是每位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袋。学案每页准备了备注栏,学生可以记录问题及课堂补充知识,书写正确的答案,不需要另外记录或准备作业。
3 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在“教”的有效性上,又体现在“学”的有效性上。教师把要把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课堂上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以导学问题为依据,通过学生自学,记录要点,确定疑点,作好标记。
3.1 “学案”应该侧重学生的“学”
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数学的个体差异,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师在设计新知识的探究程序时,设计探究的问题要具体,便于学生操作,有抓手。如:教学“一次函数的性质”时,学生在预习时,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探究—获取结论”的科学认知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形成了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严密性,增强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尝试自学后,教师进行适当导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
3.2 “学案”应该关注教师的“导”
所谓的“导”,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点拨,教师相机指导,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解决难点。学生按照学案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进行自我矫正,使学生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会“导”,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妙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可采取点拨或精讲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用配方法解方程时,首先用来铺垫,然后在引导学生把原方程化成。有时候还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使学习走向深入。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视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尤其要给那些有困难的学生以指导。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主动学习、主动改革、主动探究,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校本课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梁有年.加强探究式教学全面实现课程三维目标[J].中学教学参考,2010(29):13~14.
[2] 李建芳.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0(10):23~25.
关键词:数学 学案导学 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58-01
学案导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以学案为依托,提倡学生先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多种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凸显了课程改革的灵魂—— 探索性,符合现今世界数学教学的潮流—— 创新性学习。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校本课堂,教师就要在导学上下功夫,即:导兴趣,导学法,导创新。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的方法。
1 学案导学的内涵
导,即开导、启迪的意思。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体现,突出了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导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学习的成功,缩短了获取数学知识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1.1 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就是以数学学案为载体,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大效益,为师生提供“互动探究”的课堂空间。教师由主演成为导演,走下高高的讲台,认真地为学生指导学法,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学生提出见解,教师适当指导,经过思维创新训练,完成本节课的数学学习目标。
1.2 校本学案的涵义
校本学案是数学教师个人和集体整合学科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数学学情结合本班教情而设计的,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方案。
2 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校本数学课堂
“数学学案”是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剧本,它突出的是学生的学。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主导。数学课堂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
2.1 以案导学,据案自学
数学学案制作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案制作的质量。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伊始,教师先用1~2分钟时间,运用导语、演示试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学。依据“学案”内容,逐条看书,解决问题,并确定个体疑点。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这一节时,可以给出这样的尝试题目。
A组
(1)直线y=kx+b(k≠0),k能反映图像从左向右看是上升还是下降,k>0时,图像是____,k<0时,图像是____。b能反映直线与____轴交点位置。当b>0时,直线交在其____半轴上,当b=0时,直线经过____点,当b<0时,直线交在其____半轴上。
(2)已知y=kx+2,则当k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组
一次函数y=(3m-1)x-m中,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其图像不经过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m<0 B m>1/3
C 0≤m<1/3 D m>0
C组
已知一次函数y=-3x-b,当x的取值范围是0≤x≤3时,y的取值范围是-11≤y≤-2,求b值。本学案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主旨。
2.2 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
数学学案要首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数学学案要有详细的学习目标、学习程序、教师的指导性语言、例题示范、巩固练习和学习检测等项目,有展示学习活动的空白地带,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工具—— 数学学案。[1]
2.2.1 学案是无声的老师
数学课堂中,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看学案中的提示、重难点以及例题总结。课后可以结合教材和学案,回顾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本节知识要点,完成数学练习,达到巩固和复习的目的。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学“资源链接”,以拓宽知识点。
2.2.2 学案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袋
每节数学课前,教师要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自学完成后再由老师收上来进行批阅,课堂用完后,收集起来存档,就是每位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袋。学案每页准备了备注栏,学生可以记录问题及课堂补充知识,书写正确的答案,不需要另外记录或准备作业。
3 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在“教”的有效性上,又体现在“学”的有效性上。教师把要把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课堂上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以导学问题为依据,通过学生自学,记录要点,确定疑点,作好标记。
3.1 “学案”应该侧重学生的“学”
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数学的个体差异,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师在设计新知识的探究程序时,设计探究的问题要具体,便于学生操作,有抓手。如:教学“一次函数的性质”时,学生在预习时,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探究—获取结论”的科学认知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形成了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严密性,增强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尝试自学后,教师进行适当导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
3.2 “学案”应该关注教师的“导”
所谓的“导”,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点拨,教师相机指导,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解决难点。学生按照学案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进行自我矫正,使学生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会“导”,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妙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可采取点拨或精讲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用配方法解方程时,首先用来铺垫,然后在引导学生把原方程化成。有时候还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使学习走向深入。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视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尤其要给那些有困难的学生以指导。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主动学习、主动改革、主动探究,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校本课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梁有年.加强探究式教学全面实现课程三维目标[J].中学教学参考,2010(29):13~14.
[2] 李建芳.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0(1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