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国家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要求、现代会计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特点,构想未来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并浅析其作用。
关键词:预算;信息化;建设;浅析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67-0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事业单位,纳入地方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执行预算会计制度。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将预算与其财务战略相结合,预算形成机制与部门预算管理相结合,预算编制、执行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的刚性以及预算评价的科学性,加强财务及非财务相关信息的采集能力,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单位的财经决策提供支持。
一、實务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以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内容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以推进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等三个方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同时,财政部门构建起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其“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在促进廉政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维护预算执行刚性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各项改革都还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制度尚不完善,加上受旧的惯性思维与习惯做法的影响,相对于财政部门的改革,预算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单位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等作用,对单位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它涉及单位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每个科室和人员都是预算的提供者和执行者。但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预算意识不强,缺乏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普遍认为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缺少业务、职能等部门的参与和配合,预算管理作用未充分发挥,致使预算管理工作松散,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使用预算管理软件,面对大量的预算汇总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均不高;没有统一的、数据共享的工作平台,缺乏有效的协调工具;难以进行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与调整;事后的预算分析能力不足。
2.在预算编制方面,一般来说,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并按照其编制要求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年度为单位,缺乏季度和月度预算,不利于日后对预算过程进行控制;考虑上年完成情况的变动幅度为主,缺乏与当年工作计划的支持和链接,导致预算审批部门在审核预算时缺乏有效的依据;缺乏统一的系统平台,预算编制工具不联网,原始数据来自多个系统无法共享,采集工作量大;以财务科编制为主,缺乏多角色编制,各业务预算都由财务部门代为完成,削弱了预算的合理性和对业务的指导作用,导致预算管理的责、权、利不匹配;预算编制对象全面性和完整性不强,重预算内资金而轻预算外资金,对于预算外的项目经费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
3.在预算监控与分析方面,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控制流程及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事中控制,没有建立有效地预警机制,使得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预算监控以手工审批为主,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以支持动态过程监控;会计核算对预算的支持力度不够,无法直接准确获取预算分析所需要的实际数据,难以实现实时在线分析,同时为计划外突发事件等进行合理的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仅限于财务数据对比,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缺乏问题的原因剖析、改进方案的追踪反馈等。
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为应对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与质量,解决预算编制、监控、分析相脱节等问题,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疾控中心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提出以下设想:
1.预算多维体系功能。从预算的参与者来说,既包括预算实体责任部门(如各业务科室、职能科室等),也包括预算虚拟责任部门(如工会、妇委会、专题项目、科研课题等);从预算的使用者来说,除了包括参与者以外,还包括财政部门、卫生部门、审计部门等上级部门;从预算的过程来说,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评价阶段,等等。为能从多个角度来查看预算数据,就要求预算管理系统要从多个维度描述业务、财务数据的过程,通过多维模型来存储和管理数据,即多维编辑;支持包括切片分析、切块分析等多维数据分析,满足快速变化的分析需求,即多维分析;从而实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使得事前的预算编制得到充分的沟通,事中的预算执行更有效,事后的预算分析更加科学准确。
2.灵活构建预算模型功能。预算模型是预算系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它能够灵活的建立单位业务管理所涉及计算模型,能随着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快速高效对模型进行调整,使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计算关系数据库,即对公式进行集中管理,可快速灵活的查询所需的计算关系;根据相关制度与规则,可对相关的公式与关系进行锁定;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进行灵活设置,并依权限的大小,可对公式、关系、报表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提高系统数据的利用率。
3.高效协同功能。高效协同功能是现代预算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在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的支持下,能够以单元格级来自由灵活的设定数据权限,保证企业的数据安全;具有较强的版本管理功能,可保存不同版本的数据以及记录修改痕迹;能够提供预算管理的流程支持,自动完成数据分发、汇总等操作,支持交叉审核以及多级审核功能;提供财务自动化工具,减少公式、规则的定义工作量,提高编制效率;提供多种录入方式,支持导入、导出功能,修改预算数据,自动生成预算财务报表;预算调整便捷,支持弹性预算、滚动预测;系统协同操作应基于BS结构开发,操作简单,配置实施维护简便。
4.数据接口管理功能。数据接口管理功能是预算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效率的关键功能。从内部信息系统来说,由于单位的历史数据分散在财务、人事、总务、OA等多个系统中,若以手工方式完成这些系统中数据的提取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且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要求预算系统能够提供数据接口管理工具,具有整合不同业务系统中数据的能力。不仅可读入数据,还可输出数据,把单位内部各系统内的数据盘活,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减少相同数据的录入次数,从而提高系统间数据的互动。从外部信息系统来说,可与上级等相关部门的预算等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即按格式输出。如财政部门预算、地方财政分析评价系统等相关信息;同时也将相关信息数据以多格式导出,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以提高信息系统数据拓展利用,完成其他非常规信息上报的工作任务。
5.动态监控功能。动态监控功能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管理功能,通过预算信息与执行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费用支出的实时控制,支持基于工作流的电子审批,与相关的信息业务系统紧密衔接。主要有以下功能:按照预算与执行不同的科目标准对预算信息进行自动分解,使预算与执行形成一一的对应关系,便于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还可按经费预算的需求日期分解成按月、季度的预算表格,一方面按月考核,一方面及时反馈执行情况,提供下一阶段预算执行指引,同时可形成按月、按季度形成预算现金流量表,实时把握资金流动情况;与财务日常电子报账管理系统紧密关联,做到“所编即所支,所支即所编”,使每笔支出都能对应相应的预算科目,可结算出该预算科目的执行数、余额等相关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及责任人,使得预算责任主体、财务部门、分管领导等相关人员实时了解各项支出情况以及其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是预算下达后,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修正,只有能调整才能更好地执行预算。根据各级授权,均可权限内对预算进行局部调整。鉴于预算调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调整一个数字,便要对其具有关系的数据全部修改,而且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工作量巨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动态监控功能必须能便捷的实现预算调整,提供完整的流程化电子审批,对相应关系的数据进行自动修改汇总,并通知相关系的部门,同时保留修改痕迹;面对大型突发应急公卫事件,系统能提供准确、实时、全面的相关信息,为保障突发应急公卫事件资金的临时性缺口,提供决策和行动依据。可与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形成对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动态对国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控制预算执行情况,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年度预算目标;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推进提供指导方向。
6.数据挖掘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统的拓展,其存储的数据不断增加,为能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则需运用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它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在人工智能领域,习惯上又称为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 也有人把数据挖掘视为数据库中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知识发现过程以下三个阶段组成:(1)数据准备;(2)数据挖掘;(3)结果表达和解释。数据挖掘可以与用户或知识库交互。
参考文献:
[1] 王景新,蒋砚章.计算机财务报告系统应用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1,(1).
[2] 刘建英.网络财务畅谈[J].财会通讯,2001,(3).
[3] 华金秋.试论信息技术对成本会计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1,(6).
[4] 于玉林.信息技术与会计信息化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1,(7).
关键词:预算;信息化;建设;浅析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67-0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事业单位,纳入地方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执行预算会计制度。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将预算与其财务战略相结合,预算形成机制与部门预算管理相结合,预算编制、执行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的刚性以及预算评价的科学性,加强财务及非财务相关信息的采集能力,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单位的财经决策提供支持。
一、實务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以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内容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以推进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等三个方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同时,财政部门构建起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其“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在促进廉政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维护预算执行刚性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各项改革都还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制度尚不完善,加上受旧的惯性思维与习惯做法的影响,相对于财政部门的改革,预算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单位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等作用,对单位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它涉及单位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每个科室和人员都是预算的提供者和执行者。但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预算意识不强,缺乏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普遍认为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缺少业务、职能等部门的参与和配合,预算管理作用未充分发挥,致使预算管理工作松散,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使用预算管理软件,面对大量的预算汇总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均不高;没有统一的、数据共享的工作平台,缺乏有效的协调工具;难以进行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与调整;事后的预算分析能力不足。
2.在预算编制方面,一般来说,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并按照其编制要求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年度为单位,缺乏季度和月度预算,不利于日后对预算过程进行控制;考虑上年完成情况的变动幅度为主,缺乏与当年工作计划的支持和链接,导致预算审批部门在审核预算时缺乏有效的依据;缺乏统一的系统平台,预算编制工具不联网,原始数据来自多个系统无法共享,采集工作量大;以财务科编制为主,缺乏多角色编制,各业务预算都由财务部门代为完成,削弱了预算的合理性和对业务的指导作用,导致预算管理的责、权、利不匹配;预算编制对象全面性和完整性不强,重预算内资金而轻预算外资金,对于预算外的项目经费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
3.在预算监控与分析方面,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控制流程及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事中控制,没有建立有效地预警机制,使得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预算监控以手工审批为主,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以支持动态过程监控;会计核算对预算的支持力度不够,无法直接准确获取预算分析所需要的实际数据,难以实现实时在线分析,同时为计划外突发事件等进行合理的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仅限于财务数据对比,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缺乏问题的原因剖析、改进方案的追踪反馈等。
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为应对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与质量,解决预算编制、监控、分析相脱节等问题,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疾控中心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提出以下设想:
1.预算多维体系功能。从预算的参与者来说,既包括预算实体责任部门(如各业务科室、职能科室等),也包括预算虚拟责任部门(如工会、妇委会、专题项目、科研课题等);从预算的使用者来说,除了包括参与者以外,还包括财政部门、卫生部门、审计部门等上级部门;从预算的过程来说,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评价阶段,等等。为能从多个角度来查看预算数据,就要求预算管理系统要从多个维度描述业务、财务数据的过程,通过多维模型来存储和管理数据,即多维编辑;支持包括切片分析、切块分析等多维数据分析,满足快速变化的分析需求,即多维分析;从而实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使得事前的预算编制得到充分的沟通,事中的预算执行更有效,事后的预算分析更加科学准确。
2.灵活构建预算模型功能。预算模型是预算系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它能够灵活的建立单位业务管理所涉及计算模型,能随着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快速高效对模型进行调整,使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计算关系数据库,即对公式进行集中管理,可快速灵活的查询所需的计算关系;根据相关制度与规则,可对相关的公式与关系进行锁定;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进行灵活设置,并依权限的大小,可对公式、关系、报表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提高系统数据的利用率。
3.高效协同功能。高效协同功能是现代预算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在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的支持下,能够以单元格级来自由灵活的设定数据权限,保证企业的数据安全;具有较强的版本管理功能,可保存不同版本的数据以及记录修改痕迹;能够提供预算管理的流程支持,自动完成数据分发、汇总等操作,支持交叉审核以及多级审核功能;提供财务自动化工具,减少公式、规则的定义工作量,提高编制效率;提供多种录入方式,支持导入、导出功能,修改预算数据,自动生成预算财务报表;预算调整便捷,支持弹性预算、滚动预测;系统协同操作应基于BS结构开发,操作简单,配置实施维护简便。
4.数据接口管理功能。数据接口管理功能是预算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效率的关键功能。从内部信息系统来说,由于单位的历史数据分散在财务、人事、总务、OA等多个系统中,若以手工方式完成这些系统中数据的提取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且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要求预算系统能够提供数据接口管理工具,具有整合不同业务系统中数据的能力。不仅可读入数据,还可输出数据,把单位内部各系统内的数据盘活,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减少相同数据的录入次数,从而提高系统间数据的互动。从外部信息系统来说,可与上级等相关部门的预算等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即按格式输出。如财政部门预算、地方财政分析评价系统等相关信息;同时也将相关信息数据以多格式导出,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以提高信息系统数据拓展利用,完成其他非常规信息上报的工作任务。
5.动态监控功能。动态监控功能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管理功能,通过预算信息与执行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费用支出的实时控制,支持基于工作流的电子审批,与相关的信息业务系统紧密衔接。主要有以下功能:按照预算与执行不同的科目标准对预算信息进行自动分解,使预算与执行形成一一的对应关系,便于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还可按经费预算的需求日期分解成按月、季度的预算表格,一方面按月考核,一方面及时反馈执行情况,提供下一阶段预算执行指引,同时可形成按月、按季度形成预算现金流量表,实时把握资金流动情况;与财务日常电子报账管理系统紧密关联,做到“所编即所支,所支即所编”,使每笔支出都能对应相应的预算科目,可结算出该预算科目的执行数、余额等相关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及责任人,使得预算责任主体、财务部门、分管领导等相关人员实时了解各项支出情况以及其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是预算下达后,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修正,只有能调整才能更好地执行预算。根据各级授权,均可权限内对预算进行局部调整。鉴于预算调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调整一个数字,便要对其具有关系的数据全部修改,而且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工作量巨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动态监控功能必须能便捷的实现预算调整,提供完整的流程化电子审批,对相应关系的数据进行自动修改汇总,并通知相关系的部门,同时保留修改痕迹;面对大型突发应急公卫事件,系统能提供准确、实时、全面的相关信息,为保障突发应急公卫事件资金的临时性缺口,提供决策和行动依据。可与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形成对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动态对国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控制预算执行情况,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年度预算目标;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推进提供指导方向。
6.数据挖掘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统的拓展,其存储的数据不断增加,为能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则需运用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它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在人工智能领域,习惯上又称为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 也有人把数据挖掘视为数据库中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知识发现过程以下三个阶段组成:(1)数据准备;(2)数据挖掘;(3)结果表达和解释。数据挖掘可以与用户或知识库交互。
参考文献:
[1] 王景新,蒋砚章.计算机财务报告系统应用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1,(1).
[2] 刘建英.网络财务畅谈[J].财会通讯,2001,(3).
[3] 华金秋.试论信息技术对成本会计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1,(6).
[4] 于玉林.信息技术与会计信息化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