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然而,学生不可能在课堂45分钟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由人的思维特点决定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这个时间就是上课后的5~20分钟。对此我深信不疑,在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证实了这一点。我认为,谁抓住这个“高度注意力时间”,谁就抓住了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把这个“高度注意力时间”姑且称作“黄金时段”,向45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其实就是向“黄金时段”要质量,向15分钟要质量。现我就如何抓住“黄金时段”,向15分钟要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以请教于广大同仁。
一、扎实的预习是基础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预习了的学生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就高,有备而来,对新课要讲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同时由于一部分知识已搞懂,就能节省一些时间深入思考疑难问题,还可以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与老师的进行对照,以便进一步打开思路,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预习还可以更好地分配听课精力——几分钟的预习让你知道难易所在,易懂的轻松听,疑难的聚精会神听。
以前我不重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得非常吃力,想尽各种办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都无济于事。自从学校倡导并要求课前必须指导学生预习之后,我明显感觉课好上多了,教学效果大大增强。学生通过课前扎实的预习,在课堂“黄金时段”的导学中,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讨论投入,发言积极,理解透彻。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课前我指导学生自行预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像的区别与联系。课堂“黄金时段”的学习时,学生在我的引导点拨下,很快就理解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几个性质,并掌握了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及其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这样说,如果不预习或者预习不扎实,这节课大多数学生就像听了“天书”。所以,认真扎实地预习是强化数学课堂“黄金时段”教学效果、向15分钟要质量的基础。我已经尝到了预习的“甜头”,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会坚持下去,而且会有意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才更扎实和有效。
二、巧妙的导入是前提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和起步,是思维的起点,虽然时间短暂,却关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成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所以我特别重视并致力于课前导入的运用与研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大大强化了“黄金时段”的教学效果。
我一般多运用开门见山法、温故知新法、联系实际法、新闻导入法、设疑激趣法、故事导入法、利用教材的导语导入法、利用中考试题导入法等多种巧妙的导入方法,收效较好。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就运用了设疑激趣导入法和讲故事导入法。
上课开始后,我给同学们讲:一天,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在等待饭菜时,他无聊地看着地面上白黑相间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地砖。看着看着,他忽然想:这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有什么关系吗?我能证明吗?于是他立刻随手捡起一根树枝蹲在地上就验算起来,竟然忘记了吃饭……后来,他果然证明了出来。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勾股定理。那么,什么是勾股定理呢?在现实生活中它有什么作用呢?它是怎么被证明出来的呢?连古人都能证明出来,那么同学们想证明出它吗?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接下来“黄金时段”的教学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关键
传统的“满堂灌”违背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好心”的老师试图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甚至把课堂变成了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倒成为自由的观众了。如此教学,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被动接受,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效率低下。我早就发现了“满堂灌”的弊端,并致力于“自主学习”的探究。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要抓住教学的本真,即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去学;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应该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应该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应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应该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要以学定教。只有抓住了这个本真,才能强化“黄金时段”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尽量避免“满堂灌”,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得十分投入,兴趣盎然,效果显著。
在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黄金时段”我让学生自己当老师,相互出题(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互相解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想给对方出一道较高质量的难题,自己必须先充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根的判别式及其几种解法,以及根的化简等。在短短的一节课尤其“黄金时段”中,学生人人都动了起来,每个同学都相互变换角色忙碌着,或变着花样出题,或解答同伴给出的一道道难题。课堂沸腾着,思想碰撞着,思维涌动着……我将一节课交给了学生,而我自己很轻松,并欣赏着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那份认真和执著,教学效果比我想象的好得多。
总之,向45分钟要质量,重点就是向15分钟的“黄金时段”要质量。当然,我们不能只重视“黄金时段”而忽视了课堂的其他时段,一堂课的整个组织、统筹、管理都非常重要,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一个环节和时段不紧凑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抓住“黄金时段”,追求高效课堂,我们在路上。
一、扎实的预习是基础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预习了的学生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就高,有备而来,对新课要讲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同时由于一部分知识已搞懂,就能节省一些时间深入思考疑难问题,还可以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与老师的进行对照,以便进一步打开思路,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预习还可以更好地分配听课精力——几分钟的预习让你知道难易所在,易懂的轻松听,疑难的聚精会神听。
以前我不重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得非常吃力,想尽各种办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都无济于事。自从学校倡导并要求课前必须指导学生预习之后,我明显感觉课好上多了,教学效果大大增强。学生通过课前扎实的预习,在课堂“黄金时段”的导学中,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讨论投入,发言积极,理解透彻。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课前我指导学生自行预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像的区别与联系。课堂“黄金时段”的学习时,学生在我的引导点拨下,很快就理解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几个性质,并掌握了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及其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这样说,如果不预习或者预习不扎实,这节课大多数学生就像听了“天书”。所以,认真扎实地预习是强化数学课堂“黄金时段”教学效果、向15分钟要质量的基础。我已经尝到了预习的“甜头”,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会坚持下去,而且会有意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才更扎实和有效。
二、巧妙的导入是前提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和起步,是思维的起点,虽然时间短暂,却关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成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所以我特别重视并致力于课前导入的运用与研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大大强化了“黄金时段”的教学效果。
我一般多运用开门见山法、温故知新法、联系实际法、新闻导入法、设疑激趣法、故事导入法、利用教材的导语导入法、利用中考试题导入法等多种巧妙的导入方法,收效较好。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就运用了设疑激趣导入法和讲故事导入法。
上课开始后,我给同学们讲:一天,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在等待饭菜时,他无聊地看着地面上白黑相间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地砖。看着看着,他忽然想:这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有什么关系吗?我能证明吗?于是他立刻随手捡起一根树枝蹲在地上就验算起来,竟然忘记了吃饭……后来,他果然证明了出来。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勾股定理。那么,什么是勾股定理呢?在现实生活中它有什么作用呢?它是怎么被证明出来的呢?连古人都能证明出来,那么同学们想证明出它吗?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接下来“黄金时段”的教学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关键
传统的“满堂灌”违背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好心”的老师试图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甚至把课堂变成了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倒成为自由的观众了。如此教学,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被动接受,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效率低下。我早就发现了“满堂灌”的弊端,并致力于“自主学习”的探究。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要抓住教学的本真,即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去学;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应该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应该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应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应该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要以学定教。只有抓住了这个本真,才能强化“黄金时段”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尽量避免“满堂灌”,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得十分投入,兴趣盎然,效果显著。
在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黄金时段”我让学生自己当老师,相互出题(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互相解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想给对方出一道较高质量的难题,自己必须先充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根的判别式及其几种解法,以及根的化简等。在短短的一节课尤其“黄金时段”中,学生人人都动了起来,每个同学都相互变换角色忙碌着,或变着花样出题,或解答同伴给出的一道道难题。课堂沸腾着,思想碰撞着,思维涌动着……我将一节课交给了学生,而我自己很轻松,并欣赏着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那份认真和执著,教学效果比我想象的好得多。
总之,向45分钟要质量,重点就是向15分钟的“黄金时段”要质量。当然,我们不能只重视“黄金时段”而忽视了课堂的其他时段,一堂课的整个组织、统筹、管理都非常重要,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一个环节和时段不紧凑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抓住“黄金时段”,追求高效课堂,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