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民主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最初的“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到教育基本权利(教育起点平等)的争取,再到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平等权利的争取,发展到目前教育实践各个方面(包括制度、方法、内容、教学与课程、师生关系、评价、管理、组织形式等)的民主化不断深化的阶段,这一过程是教育民主化从“量”到“质”的发展过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是教育实践民主化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是现时代教育民主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一、教育民主化的历程回顾
1.萌芽期。中国古代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古代雅典则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理念,之后,夸美纽斯把这种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把所有知识教给所有人”。这种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民主的美好愿望。
2.形成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争取教育的基本权利,即争取“教育起点平等”权利的时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唤起了人们对教育民主的意识,产生了对教育民主的强烈愿望。马丁·路德则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即每个儿童不分性别、等级接受普及教育。他更关注的是教育实践的民主化。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一个国家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终于在法律上得到了基本的确认,并建立了由国家管理学校教育的体制。但这一时期的教育权利平等还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非事实上的平等,贫困儿童仍然因为经济贫困而无法接受教育。1948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人权宣言》,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废除种族歧视;人人具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教育平等观念的确认。并提出了确保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包括废除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均等方面的障碍、种族问题、义务教育问题、教育经费问题、双轨制问题等等。这样,教育权利的平等才渐渐进入实质性平等阶段。
3.自主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科尔曼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迅速掀起了一股国际性的、新的教育民主化思潮。从空间上看,教育的民主化从一国扩大到多国;从内涵上看,教育的民主化从追求教育起点平等,扩大到教育过程的平等、教育结果的平等,并迅速扩展到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管理等方面,这一进程一直延伸到现在。
二、教育民主化的新特点与趋势
“参与”就是介入、参加,它有主动的与被动的参与,表面(形式)的与实质性的参与、直接与间接参与、正规的与非正规(业余)参与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所指的“参与”强调的是所有有关人员对相关事情的介入,包括对该事情的决策、规划、实施、管理、监测、评估等,这种参与不是单方面的、被动的、被给予的、被要求的或受条件驱使的,而是全面的、主动的、自愿的、平等互动的参与。当然这种参与可以是正规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就是指家长主动积极地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包括决策、咨询、制定目标、课程改革、教学组织、教育评价、学校管理等方面,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评价、管理的主体之一,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一种他们自己的事业。应当指出的是这里的家长参与还包括家长与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参与。
近三十多年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一直是西方国家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可以说,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西方国家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一个趋势,由传统的被动参与发展到主动参与,再到合作参与,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国家的“家长参与”只注重家长在学生学习方面的“参与”,强调家长应辅导好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这种“参与”只是强调家长应配合好学校教育,是一种被动的、有限的“参与”,家长和学校是两股各负其责的教育力量,家长负责家庭教育,学校负责学校教育,学校对家长负责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长渐渐参与到学校的决策、管理层面,他们认为自己是学校组织中的一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在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时,不仅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也会考虑学校的实际困难,并为解决这些困难出谋划策;学校方面也认为家长是学校的重要一分子,学校的事务或决策都愿意主动请求家长参与讨论,家长成为一股学校教育的有生力量,这样家长就不再是外人,而是学校的真正的一员,家长和学校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教育的合力。目前,西方国家又提出让家长之外的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学校教育。家长的“参与权”在不断发展的“参与”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也不断地走向深入、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各国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和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如1994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强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为重要目标之一;199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在这些标准的指导下,全国上下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多方面的探索;2001年美国政府又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进—步强调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有关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美国汉德森(Henderson)关于家长参与对学生影响的研究戈登(Gordon)和爱普斯坦(Epsteln)关于家长参与方式、方法的研究有关影响家长参与因素的研究等等。这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就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与”之所以在西方国家受到如此的重视,并成为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其价值在于:(1)参与可以防止教育权力的过分集中,从而防止教育权利的腐化、腐败或异化。(2)教育是人类社会现象中最复杂的一种现象,要寻找它的规律,单靠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教育家,对于教育现象的解释,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地方。因此,要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获得更多确切的教育知识,就必须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研究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教育观念、观点和感受,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清晰。(3)更多的人“参与”也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并使决策更具有合理性,为此,有人提出“教育民主化不仅要把更多的教育给更多的人,也要有更多的人参与教育管理”,其道理即在此。(4)“参与”还可以培养人们一种共同的教育责任感,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更为广泛的心理和道德基础。
从目前我国的家长参与实际情况, 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家长参与情况看,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被动的、低水平的参与阶段。大多数家长只参与孩子在家庭里的教育,他们还只是配合学校搞好教育的一种无足轻重的力量,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中去,家长和学校尚未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家长认为自己只负责孩子回家后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则应当负起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责任和义务,至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与自己毫无关系;学校也简单地认为,家长和学校应担负其责,最多只是把在各自的期间内学生的各种表现通通气,在学校抉择和管理时,根本就没有让家长来参与的意识。因此,学校和家长基本还处于相互挑毛病的层面上,家长不满意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不满意家长对学生的指导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家长连起码的家庭教育都没给孩子,更不用说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了。
三、教育民主化的新思考
1.家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力量。世界各国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国家的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教育力量已不能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人们必然会去寻求新的教育力量,家长就是f电们所寻求到的这样一种力量。长期以来,人们对这股力量耳闻目睹,却视而不见;其潜力巨大,却任其流失。国外多年的研究表明,家长(无论文化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对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情感、意识和学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有重要影响。如美国西南教育发展实验室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教学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更好,愿意呆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也更加喜欢学校。同时,该报告也得出以下结论:无论家庭的收入和背景如何,只要其家长参与教学,学生更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考试成绩,选修更高水平的课程,超过班级的其他学生,同时圆满地获得学分;按时上学;社交技能更好,改进行为,更好地适应学校;毕业,并且继续中学后教育。研究也表明,家长参与也能提高教师的士气、热情,增强他们的教育责任感、自豪感。由此可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对提高教育质量有非常巨大的潜力。正如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中总结的:“过去三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家长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孩子的学业成功,积极有效地鼓励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都更有潜力。”西方国家为保证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规定,其出发点就在此。我国对这种教育力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也意识到这股教育力量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但还很不够,与时代对这股力量的呼唤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在观念、制度、实践等各个层面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使家长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2.“家长参与”为解决教育矛盾提供了新思路。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教育矛盾不断涌现,这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规律,而这些新矛盾的解决就需要新的方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利于化解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自家长方面的阻力。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论是计划、执行,还是考核阶段,若能有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决策,就可以使学校与家长彼此了解,降低学校“黑箱”运作的风险,从而既有利于家长对学校教育实行民主监督,保障学校教育的良性运行,又能通过与家长的及时对话与交流,将家长的合理建议融入学校的决策、措施中,从而减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误解和摩擦;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机构,但不是唯一的机构,家庭也担负着一定的功能,学校要化解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正如智利在一份全国教育报告中所说的:“教育不仅是专家的工作,而是全体组织起来的人民的工作……(它要求)所有有关部门广泛参加这个工作并为之做出决定”。在人民的这种广泛参与中,集思广益,解决教育的矛盾也就有了更广泛的基础。
3.家长是新课程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使教育改革的资源更丰富,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教育改革是一项极其耗财的工程,没有充裕的经费很难达到预期成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也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感到教育经费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而很多家长可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专长帮助学校解决一定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如捐款,设立各种奖学金,更新和增加图书,出面联系各类明星、名人牵头组织各种义演、义卖筹款给学校,从这一方面看,家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同时教育改革也是一项不仅急需大量的教育专业人才,而且也急需大量其他专业人才协助的重大工程。学生家长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他们参与学校的事务或活动,就可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可贵的智力资源。
过去,我国一直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由此衍生出集权型的课程行政体制,制定课程计划、编订课程方案都没有给家长留有参与的机会与空间,从而既剥夺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也导致了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果,就必须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而宝贵的资源。
4.家长参与对师范教育的启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都没有有关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合作的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计划也没有涉及这一内容。但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教育和培训,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只能凭借经验与家长打交道,工作比较盲目;他们没有与家长交流、合作的意识,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的模式,更不知如何去准备、设计、实施和评价家长参与教育的计划,因此,也就不可能对家长提供什么有益的帮助,也不容易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因此,现今的师范教育我们必须要考虑更新教师教育课程,把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与合作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必备内容和教育目标,教师继续教育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5.“家长参与”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理想和目标。我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天的中小学生的家长有95%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关教育子女的教育知识更是缺乏,当他们承担起养育子女的重任时,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他们绝大多数在很大程度上采用曾经经历过和接受过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的教育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家长学校)则可提高他们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他们自己的文化修养。
建设和谐社会也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社会目标,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基础和前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有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参与教育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学校更优秀的行为表现、更高的学习级别、更好的测试成绩、持久的成功、更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特别是家长与学校、社区的平等合作与交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参与教育的人员自身也会受到相应的教育与影响,从而使自己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一、教育民主化的历程回顾
1.萌芽期。中国古代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古代雅典则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理念,之后,夸美纽斯把这种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把所有知识教给所有人”。这种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民主的美好愿望。
2.形成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争取教育的基本权利,即争取“教育起点平等”权利的时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唤起了人们对教育民主的意识,产生了对教育民主的强烈愿望。马丁·路德则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即每个儿童不分性别、等级接受普及教育。他更关注的是教育实践的民主化。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一个国家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终于在法律上得到了基本的确认,并建立了由国家管理学校教育的体制。但这一时期的教育权利平等还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非事实上的平等,贫困儿童仍然因为经济贫困而无法接受教育。1948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人权宣言》,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废除种族歧视;人人具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教育平等观念的确认。并提出了确保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包括废除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均等方面的障碍、种族问题、义务教育问题、教育经费问题、双轨制问题等等。这样,教育权利的平等才渐渐进入实质性平等阶段。
3.自主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科尔曼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迅速掀起了一股国际性的、新的教育民主化思潮。从空间上看,教育的民主化从一国扩大到多国;从内涵上看,教育的民主化从追求教育起点平等,扩大到教育过程的平等、教育结果的平等,并迅速扩展到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管理等方面,这一进程一直延伸到现在。
二、教育民主化的新特点与趋势
“参与”就是介入、参加,它有主动的与被动的参与,表面(形式)的与实质性的参与、直接与间接参与、正规的与非正规(业余)参与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所指的“参与”强调的是所有有关人员对相关事情的介入,包括对该事情的决策、规划、实施、管理、监测、评估等,这种参与不是单方面的、被动的、被给予的、被要求的或受条件驱使的,而是全面的、主动的、自愿的、平等互动的参与。当然这种参与可以是正规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就是指家长主动积极地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包括决策、咨询、制定目标、课程改革、教学组织、教育评价、学校管理等方面,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评价、管理的主体之一,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一种他们自己的事业。应当指出的是这里的家长参与还包括家长与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参与。
近三十多年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一直是西方国家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可以说,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西方国家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一个趋势,由传统的被动参与发展到主动参与,再到合作参与,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国家的“家长参与”只注重家长在学生学习方面的“参与”,强调家长应辅导好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这种“参与”只是强调家长应配合好学校教育,是一种被动的、有限的“参与”,家长和学校是两股各负其责的教育力量,家长负责家庭教育,学校负责学校教育,学校对家长负责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长渐渐参与到学校的决策、管理层面,他们认为自己是学校组织中的一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在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时,不仅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也会考虑学校的实际困难,并为解决这些困难出谋划策;学校方面也认为家长是学校的重要一分子,学校的事务或决策都愿意主动请求家长参与讨论,家长成为一股学校教育的有生力量,这样家长就不再是外人,而是学校的真正的一员,家长和学校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教育的合力。目前,西方国家又提出让家长之外的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学校教育。家长的“参与权”在不断发展的“参与”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也不断地走向深入、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各国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和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如1994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强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为重要目标之一;199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在这些标准的指导下,全国上下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多方面的探索;2001年美国政府又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进—步强调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有关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美国汉德森(Henderson)关于家长参与对学生影响的研究戈登(Gordon)和爱普斯坦(Epsteln)关于家长参与方式、方法的研究有关影响家长参与因素的研究等等。这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就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与”之所以在西方国家受到如此的重视,并成为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其价值在于:(1)参与可以防止教育权力的过分集中,从而防止教育权利的腐化、腐败或异化。(2)教育是人类社会现象中最复杂的一种现象,要寻找它的规律,单靠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教育家,对于教育现象的解释,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地方。因此,要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获得更多确切的教育知识,就必须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研究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教育观念、观点和感受,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清晰。(3)更多的人“参与”也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并使决策更具有合理性,为此,有人提出“教育民主化不仅要把更多的教育给更多的人,也要有更多的人参与教育管理”,其道理即在此。(4)“参与”还可以培养人们一种共同的教育责任感,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更为广泛的心理和道德基础。
从目前我国的家长参与实际情况, 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家长参与情况看,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被动的、低水平的参与阶段。大多数家长只参与孩子在家庭里的教育,他们还只是配合学校搞好教育的一种无足轻重的力量,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中去,家长和学校尚未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家长认为自己只负责孩子回家后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则应当负起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责任和义务,至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与自己毫无关系;学校也简单地认为,家长和学校应担负其责,最多只是把在各自的期间内学生的各种表现通通气,在学校抉择和管理时,根本就没有让家长来参与的意识。因此,学校和家长基本还处于相互挑毛病的层面上,家长不满意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不满意家长对学生的指导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家长连起码的家庭教育都没给孩子,更不用说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了。
三、教育民主化的新思考
1.家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力量。世界各国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国家的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教育力量已不能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人们必然会去寻求新的教育力量,家长就是f电们所寻求到的这样一种力量。长期以来,人们对这股力量耳闻目睹,却视而不见;其潜力巨大,却任其流失。国外多年的研究表明,家长(无论文化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对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情感、意识和学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有重要影响。如美国西南教育发展实验室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教学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更好,愿意呆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也更加喜欢学校。同时,该报告也得出以下结论:无论家庭的收入和背景如何,只要其家长参与教学,学生更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考试成绩,选修更高水平的课程,超过班级的其他学生,同时圆满地获得学分;按时上学;社交技能更好,改进行为,更好地适应学校;毕业,并且继续中学后教育。研究也表明,家长参与也能提高教师的士气、热情,增强他们的教育责任感、自豪感。由此可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对提高教育质量有非常巨大的潜力。正如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中总结的:“过去三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家长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孩子的学业成功,积极有效地鼓励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都更有潜力。”西方国家为保证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规定,其出发点就在此。我国对这种教育力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也意识到这股教育力量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但还很不够,与时代对这股力量的呼唤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在观念、制度、实践等各个层面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使家长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2.“家长参与”为解决教育矛盾提供了新思路。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教育矛盾不断涌现,这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规律,而这些新矛盾的解决就需要新的方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利于化解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自家长方面的阻力。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论是计划、执行,还是考核阶段,若能有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决策,就可以使学校与家长彼此了解,降低学校“黑箱”运作的风险,从而既有利于家长对学校教育实行民主监督,保障学校教育的良性运行,又能通过与家长的及时对话与交流,将家长的合理建议融入学校的决策、措施中,从而减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误解和摩擦;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机构,但不是唯一的机构,家庭也担负着一定的功能,学校要化解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正如智利在一份全国教育报告中所说的:“教育不仅是专家的工作,而是全体组织起来的人民的工作……(它要求)所有有关部门广泛参加这个工作并为之做出决定”。在人民的这种广泛参与中,集思广益,解决教育的矛盾也就有了更广泛的基础。
3.家长是新课程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使教育改革的资源更丰富,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教育改革是一项极其耗财的工程,没有充裕的经费很难达到预期成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也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感到教育经费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而很多家长可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专长帮助学校解决一定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如捐款,设立各种奖学金,更新和增加图书,出面联系各类明星、名人牵头组织各种义演、义卖筹款给学校,从这一方面看,家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同时教育改革也是一项不仅急需大量的教育专业人才,而且也急需大量其他专业人才协助的重大工程。学生家长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他们参与学校的事务或活动,就可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可贵的智力资源。
过去,我国一直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由此衍生出集权型的课程行政体制,制定课程计划、编订课程方案都没有给家长留有参与的机会与空间,从而既剥夺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也导致了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果,就必须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而宝贵的资源。
4.家长参与对师范教育的启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都没有有关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合作的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计划也没有涉及这一内容。但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教育和培训,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只能凭借经验与家长打交道,工作比较盲目;他们没有与家长交流、合作的意识,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的模式,更不知如何去准备、设计、实施和评价家长参与教育的计划,因此,也就不可能对家长提供什么有益的帮助,也不容易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因此,现今的师范教育我们必须要考虑更新教师教育课程,把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与合作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必备内容和教育目标,教师继续教育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5.“家长参与”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理想和目标。我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天的中小学生的家长有95%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关教育子女的教育知识更是缺乏,当他们承担起养育子女的重任时,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他们绝大多数在很大程度上采用曾经经历过和接受过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的教育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家长学校)则可提高他们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他们自己的文化修养。
建设和谐社会也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社会目标,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基础和前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有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参与教育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学校更优秀的行为表现、更高的学习级别、更好的测试成绩、持久的成功、更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特别是家长与学校、社区的平等合作与交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参与教育的人员自身也会受到相应的教育与影响,从而使自己成为和谐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