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爆了人们对诗词的热情。作为教师,我们更多地会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思考这种现象:如何教学生读诗词、写詩词?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诗词?如何利用诗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不容置疑,该栏目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对古诗词的兴趣,掀起了新一轮古诗词学习的热潮,对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无疑是值得点赞的。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我们看到诗词热的同时,应该有更宽更广的胸怀和视野,在做好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以现代的眼光,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多媒体时代焕发光彩。
我们的教育视野应该更加开阔。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诗词大会》涉猎的内容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形式,可以极大激发起全民的诗词学习热潮。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限于诗词,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仅限于诗词这样的视野,同时加上娱乐化和功利化的形式,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但不能只仅限于诗词。如果只把眼光盯着传统诗词,继承和发扬的空间必然受限。任何文化都要与时俱进,诗词更不例外。
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更加多样化。我们要学习和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无可厚非。但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形式,不得不承认一点,我们必须得加大阅读量和背诵量。为了参与性与娱乐性,必然掀起全民诵读古诗词的热潮,看似热闹,但传统文化的提升,不是仅靠背诵几首诗词就能实现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及普及,是个庞大的工程,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靠背诵古诗词,只能触及传统文化的皮毛。而在我们这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传统文化的普及靠全民背诵古诗词,从目前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从中小学教育来说,传统文化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如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诗词教育上,大有剑走偏锋之嫌。读经、读诗词等这些传统教育方式,还需要有一个成熟的探索过程,不能盲目跟风。
我们的教育模式可以更灵活。在古诗词推广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广开思路,努力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且大胆借鉴一切新的技术手段。在互联网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在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按部就班,靠几场比赛、几个朗读朗诵会,是不可能让包括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在我们的微信圈、交友圈,如果我们能及时转发或者扩散与诗词有关的内容,如果我们在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娱乐媒体上,加大类似节目的挖掘,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下大力气,同时借助《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人气场,结合其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新诗等艺术形式,让全民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进一步提高,何乐而不为呢?这同时会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供借鉴,如果在传统教学中,加入这些现代的内容及形式,我们的教育效果会不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不容置疑,该栏目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对古诗词的兴趣,掀起了新一轮古诗词学习的热潮,对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无疑是值得点赞的。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我们看到诗词热的同时,应该有更宽更广的胸怀和视野,在做好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以现代的眼光,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多媒体时代焕发光彩。
我们的教育视野应该更加开阔。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诗词大会》涉猎的内容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形式,可以极大激发起全民的诗词学习热潮。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限于诗词,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仅限于诗词这样的视野,同时加上娱乐化和功利化的形式,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但不能只仅限于诗词。如果只把眼光盯着传统诗词,继承和发扬的空间必然受限。任何文化都要与时俱进,诗词更不例外。
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更加多样化。我们要学习和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无可厚非。但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形式,不得不承认一点,我们必须得加大阅读量和背诵量。为了参与性与娱乐性,必然掀起全民诵读古诗词的热潮,看似热闹,但传统文化的提升,不是仅靠背诵几首诗词就能实现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及普及,是个庞大的工程,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靠背诵古诗词,只能触及传统文化的皮毛。而在我们这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传统文化的普及靠全民背诵古诗词,从目前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从中小学教育来说,传统文化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如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诗词教育上,大有剑走偏锋之嫌。读经、读诗词等这些传统教育方式,还需要有一个成熟的探索过程,不能盲目跟风。
我们的教育模式可以更灵活。在古诗词推广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广开思路,努力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且大胆借鉴一切新的技术手段。在互联网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在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按部就班,靠几场比赛、几个朗读朗诵会,是不可能让包括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在我们的微信圈、交友圈,如果我们能及时转发或者扩散与诗词有关的内容,如果我们在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娱乐媒体上,加大类似节目的挖掘,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下大力气,同时借助《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人气场,结合其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新诗等艺术形式,让全民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进一步提高,何乐而不为呢?这同时会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供借鉴,如果在传统教学中,加入这些现代的内容及形式,我们的教育效果会不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