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微波炉的谣言,你都信了吗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问,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高铁,还有人说是猎豹,其实都不是,我认为跑得最快的应该是谣言,因为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蛊惑千家万户。那世上危害最大的东西是什么?我想也是谣言。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当所有人都在传播一条错误信息的时候,似乎错就不再是错,而真理也不再被认同了。
  几乎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是伴随着谣言而成长起来的,微波炉也是如此。它从诞生至今,其谣言就没有停止过,即便如今它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围绕它的谣言依然络绎不绝。
  接下来,就来梳理一下关于微波炉的那些流言蜚语,以及它们的真相。

谣言一:微波炉能够产生辐射


  真相解读:微波炉在加热过程中确实会产生微波,也确实会产生辐射,但它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能够造成身体损伤的东西。微波是一种频率介于电波和红外线、可见光之间的波。研究发现,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频率介于它们之间的微波也不会致癌。
  再来说一下辐射的问题,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能量越大。电离辐射的能量可使原子和分子电离化,而低能量的非电离辐射则不会。微波炉产生的就是非电离辐射,其能量较低,而医用X线则不同,其频率比微波高得太多,因而能量也高,而且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射出粒子,所以它们能让生物体产生癌变。
  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有辐射,比如手机、电视和电脑,但是微波炉的使用频率远低于这些电器,自然风险就更低了。因此,没有必要谈“辐”色变。

谣言二: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


  真相解读:要弄明白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否会产生致癌物质,就要先知晓它的工作原理。微波炉是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的。加热食物的过程实际是由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会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从而加热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微波携带的能量被食物吸收后会全部转化为热力,而这些微波并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更不会令食物带有“放射性”或受“污染”。
  其实,任何烹饪方法如果使用不当都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例如油炸或者烘焙食物,在高温的作用下蛋白质和淀粉结合就会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而油脂类食物在高温烘烤作用下还会产生苯并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波炉的加热方式非但不会增加食物致癌风险,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风险。比如说,传统的加热方式反倒会使畜、禽、鱼肉和其他高蛋白质食物变焦,从而产生致癌物质。所以2004年就有相关科学报告显示,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可以有效降低此类致癌物的产生。

谣言三:微波炉会让塑料容器释放出致癌物质


  真相解读:事实上,有些塑料的确会在受热时释放一些有害成分,这也是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容器都可以用作微波炉加热容器使用的原因。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塑料容器在正常微波炉加热中可能释放到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必须低于动物实验确定的有害剂量的1%甚至1‰,才可以标注为“可微波加热”。我国也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在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格的“可微波加热”的塑料容器才是安全的,千万不要把任意塑料制品都放在微波炉里使用,否则确实会造成健康风险。此外,这一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微波炉的使用过程中,塑料制品的安全温度一般在110℃左右。如果超出这个温度,在任何容器内,以任何方式加热都有产生有毒物质的可能。

谣言四: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会破坏营养成分释放出致癌物质


  真相解读:事实并非如此。首先,食物在加热过程中都会有营养损失,而且温度变化越大,时间越长,损失就越严重。比如说,高压锅快速烹煮食物就要比小火慢炖食物营养素损失更低,煎炒就要比油炸营养素损失少。微波炉虽然也会让食物受热,但加热时间更短,能更多地保留食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微波加热相比,同等加热时间,水煮和油炸对水溶性维生素损失更大。同时,微波炉由于能够快速锁住食物水分,因此矿物质损失更少。显而易见,微波炉会破坏食物营养成分的说法并不成立。
  谣言不是现代产物,更不会消失,但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只有多关注科學知识,选择正规的信息传播渠道,才能避免被谣言蛊惑,真正做到健康快乐地生活。
其他文献
又到了各类学生毕业的季节,择业成为这个季节的主题词。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想到一些社会现象,我有一些感想。  每个人都向往创新,社会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值得肯定,因为即便在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领域,某些创新也会因触及生命伦理等问题而饱受质疑。所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也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在私人生活中,多一点道德的或法律的边界意识,在行为时多问一句,我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院在履行公益监督职责过程中发现,109国道东胜至铜川(南绕城)路段车流量较大,而且是东胜城区通往呼鄂动车站—东胜东站的必经通道,大型货車往来频繁,此路段一直未设置隔离带、防眩网警示牌等安全设施及相关警示标志,尤其在夜间行车时,时有车辆远光灯的频繁、不当使用,就会导致相向而行的驾驶员无法看清路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经调查,2015年至今,该路段共发生11起交通事故,其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检察院召开了一起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公开听证会。  听证会召开前,该院承办人走访犯罪嫌疑人所经营的公司,了解该公司经营情况以及已賠付被害人家属的情况。  听证会上,该院承办人介绍了案件基本案情、诉讼过程、强制措施以及本案犯罪性质、适用法律和变更强制措施的依据等情况。随后,相关人员及双方当事人家属发表意见,听证员也随之进行了提问。  休会期间,听证员还进行了充分
编者按:每天,我们都在纷杂繁复的信息中醒来。诸如“震惊”“警惕”“居然”之類的字眼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常常让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感到迷惑——不能精通所有的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分辨知识和谣言?为此,本刊特推出“谣言粉碎机”版块,不再让这些“科学”流言困扰你。  20世纪90年代,喝牛奶在国人看来还算是稀罕事,现如今早已成了生活中的寻常事。无论是为了强身健体而补钙,还是为了补充优质蛋白质,牛奶绝对是不二的选择
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医防融合存在的阻力和困境,提出促进医防融合的路径:建立长效发展的共生单元、塑造正向积极的共生环境、构建对称性互惠共存的共生模式,推动医防价值共生、深度融合。
編者按:过去10年间,冰川融化的速度较20世纪90年代加快了数倍,北冰洋的冰川覆盖区域在1979年后每一季都在缩小。如果继续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夏天,北冰洋可能将进入无冰模式。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还不止于此,接踵而来的是一系列对生命构成威胁的反常影响。本期“锐·聚焦”栏目将关注与你我息息相关的这一气候危机,试图解答“为什么全球变暖会带来灾难”,“我们还有时间阻止它改变世界吗”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