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立本:朱自清的教材编写观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min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一生从事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语文课程教材的编撰。他认为“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材编撰时,同样把这一思想落实到了具体的教材中。朱自清从当时的教育现实出发,认为文化和学科是并行不悖的,“示范”和“立本”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示范”是从“为学”角度而言的,“立本”是从“做人”角度而言的,这两者思想在朱自清所编的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从1925 年发表第一篇教研论文《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谈到语文教材编写的相关建议起,他后来参与编写或独立编写语文教育教材 9 种,包括:《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两本都是与叶圣陶合著的,商务印书馆分别于1942年和 1943年出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1945 年开明书店出版)、《经典常谈》(1946 年文光书店出版)、《诗言志辨》(1947年开明书店出版)、《〈新诗杂话〉》(1947 年作家书屋出版)、《标准与尺度》(1948 年文光书店出版)、《语文零拾》(1948 年名山书屋出版)、《论雅俗共赏》(1948 年观察社出版)。从朱自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以及编写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为语文教材方面做出的贡献。
  一、示范:“切用”的语文训练
  朱自清认为,“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朱先生希望大学生的写作能够‘辞明理达,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语文训练的事,‘辞明理达’,便是文化训练的事。这似乎只将朱先生所谓语文训练分成两方面看,并无大不同处。但从此引申,我们的见解就颇为差异。”①选什么样的文章进入教材才能实现语文训练的功能,这在当时有着较大的争议,朱自清认为选本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②,这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文化的海洋是浩瀚的,知识的范畴的是无限的,要能够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需要,选出一定数量的“用心选出来的,有目的有意义的”③文本进入教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应该学到的内容。朱自清把这些经过“用心选出来的,有目的有意义的”选文叫做“模范文”④,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发挥“切用”的示范功能。
  1.体 例
  “五四”运动之前,中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一般都是文言文,“五四”运动以后,语体文发展起来,教材中的语体文也增多了,但对于具体采用何种方式作为编排体例,可以说是观点不一,朱自清认为,应“将白话和文言分别教学”⑤,其中“文言的教学从高中开始,初中只学白话”⑥。这就是说,朱自清主张教材编写的体例是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编,各有教本。1948 年,朱自清与叶圣陶、吕叔湘合作的《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及《开明文言读本》就是按照此体例编写的。为了补救时代发展而导致的教材中的新发展语体文的缺陷,朱自清认为“作者以为此后国语教科书里不妨多选些诗歌:白话诗,歌谣,近于白话的旧诗词曲”⑦。这样使得教材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
  2.选 文
  首先,朱自清非常重视经典作品的价值,他认为进行这种经典的训练的理由之一是:“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这种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⑧也就是作为中国人要认识并传承中国文化;理由之二是:“人情或人性不相远,而历史是延续的,这才说得上接受古文学。但是这是现代,我们有我们的立场。得弄清楚自己的立场,再弄清楚古文学的立场,所谓‘知己知彼’,然后才能分别出那些是该扬弃的,那些是该保留的。弄清楚立场就是清算,也就是批判:‘批判的接受’就是一面接受著,一面批判着。自己有立场,却并不妨碍了解或认识古文学,因为一面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古人着想,一面还可以回到自己立场上批判的。” 也就是说在学习古文学的同时,不但可以学到内容,更可以学会欣赏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评判力和鉴赏力;理由之三是:“这‘设身处地’是欣赏的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所谓‘感情移入’。个人生活在群体中,多少能够体会别人,多少能够为别人着想。关心朋友,关心大众,恕道和同情,都由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学会做人的方法,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其次,要选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文艺增进对于人生的理解,指示人生的道路,教读者渐渐悟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教育上的价值。文艺又是精选的语言,读者可以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现和批评人生。国文科是语文教学,目的在培养和增进了解、欣赏与表现的能力,文艺是主要的教材。”⑨“初中宜侧重 (不是专重 )文学趣味、人生、国性、现代思潮数方面;高中则可再加世界文学思潮、本国古代学术思想两方面。”⑩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满足学生对文艺的需要,而且又能实现“立本”的价值。
  第三,要注意技术训练。语文毕竟是一门学科,要能让学生学到具体包括阅读和写作等的方法。1945年朱自清和叶圣陶合著了《国文教学》一书,其中收了朱自清的论文8篇。两人都提到“五四”以后“国文科的教学,特别在中学里,专重精神和思想的一面,忽略了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的发展”。为了让教师明白这些“技术训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朱自清亲自写了多篇《指导大概》,供教师参考。这些“技术训练”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大有帮助,可以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方法,所以朱自清说,“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
  3.编 排
  朱自清编选教材主张分体裁选文,按朝代顺序作为编排方式。“为中学生起见,我主张初中用分体办法。体不必多,叙事、写景、议论三种便够。因为初中学生对于文字的效用还未了然,这样做,意在给他打好鉴赏力和表现力的基础。……材料取近白话作品及译文为主,辅以古今浅近的文言;……高中用分代分家办法,全选文言。”这样编排,有助于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不至于过于泛滥而使教学时无法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编排时,一要注意教材内容的有序,“从近处、低处下手”;二要注意教材内容的简短,“讲授有定时的间隔,散篇易完,不致使学生读前面时,惦着后面,读后面时,又忘了前面!如此过程较短,注意力较易集中,习惯之养成自较容易”;三是注意教材内容的丰富,“所选各文含有各种重要的思想,各样动人的情感,和各种重要的体式”;四是要注意学法的提示,“用选文指示方法,用课外阅书俾学生无意之中运用所习的方法;我想这是较周密的进行”。朱自清编撰中取“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方法编撰:“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4.使 用
  在教材使用方面,朱自清认为一要在教授选文的同时注意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国文的讲授原重在指示读书与思想的方法,养成读书与思想的习惯。……用选文指示方法,用课外阅书俾学生无意之中运用所习的方法”——即“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选文的课内教学是有限的,但方法是相通的,所以要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通过课外的补充使这些方法最后内化为自己的阅读能力;二是要注意语文的教学要注意兴趣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在枯燥的讲解中减少或失去自我阅读的兴趣,目的还是要让学生能课外自觉阅读,“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二、立本:“明达”的文化训练
  文学作品能够有效增进对于人生的理解,指示人生的道路,教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是文学作品特有的作用。朱自清认为:“所谓文化训练就是使学生对于物,对于我,对于今,对于古,更能明达,也就是朱先生所谓‘深一层’的‘立本’。这自然不是国文一科的责任,但国文也该分担起这个责任。”
  1.文 化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教人学会做人。这种传统文化,极大地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动力。读这些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古人诸如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谦虚谨慎、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见义勇为的博大胸怀以及“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民国初年,大兴废止读经之风,鼓励白话运动,但朱自清在对待这件事上有着辩证的认识,一方面认为“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另一方面也亲身践行,推动白话运动的发展。朱自清认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研究经典“可以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训练。”他认识到学习经典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满足学生了解历史、欣赏文学的需要,满足文化教育的需要。因为经典不仅对于大学生,对于中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影响也是任何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朱自清曾为此举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在辞句上直接表示的意境已非常优美,但这首诗更说出另一种道理,它暗示人生,必须往高处走。所以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要懂得‘言外之意’。”
  在如何把文化的思想有效落实到教材中去,朱自清提出“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编写时要根据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来选材,而不是仅仅以文学的角度,特别是“以经为限”。为此,他与叶圣陶等编写的《开明文言读本》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编写思想,文言选文多是“广义的实用文”,“为的是使选文内容尽可能切合现代青年的思想和生活,并从中领悟文言语体历史发展的某些痕迹”。
  2.兴 趣
  作为经典的文化训练固然很好,但朱自清在实践中也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很大的距离,学生并不如他想象中那样喜欢阅读经典。学生都不愿意亲近古文,那么效果自然也未必理想。为此,他认为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但同时“兴趣这东西不宜过分重视,尤其在大学生,教育还当注意整个人格的发展。兴趣是常会变动的,训练应该循序渐进的训练下去,有时候必需使学生勉强而行之”。那么,如何较为妥善地兼顾兴趣和“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首先愿意读文言呢?朱自清认为可以采用白话文注译或是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培养文言文文学的入门,“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是首先引学生阅读文言入门,“此外可多读小说,古今作译,只要著名的都行;小说增加人的经验,提示种种生活的样式,又有趣味,最是文学入门的捷径”。
  参考文献
  ①朱自清.《论大学国文选目》《朱自清全集(第2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②③④朱自清.《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朱自清全集(第2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⑤⑥⑧朱自清.《国文教育》序.《朱自清全集(第2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⑦⑩朱自清.《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朱自清全集(第8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⑨朱自清.《中学生与文艺》.《朱自清全集(第4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朱自清.《文心·序》.《朱自清論语文教育》.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朱自清.《经典常谈》序.《朱自清全集(第6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朱自清.《怎样学习国文》.《朱自清全集(第8卷)》.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朱自清.《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朱自清全集(第2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通联:上海长宁区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分析测试领域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和展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以及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展示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以朴实自然的戏剧语言刻画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重大而深刻的主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的时候已把
1500MPa级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开始温度高于360℃,实验表明,这并非由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韧化,而是与无碳化物贝氏体中的膜状残留奥氏体有关,无碳化物贝氏
《想北平》是老舍的散文名篇,被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在必修一的“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教材书下注释①写道:“选白《乡风市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有改动”。查找钱理群
现代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阅读理解在中考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但现代文阅读教学却不尽人意,达不到"为学而教"的目的。课堂教学的
随着检验仪器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检验医学的分析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普及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医学检验的质量和
由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办的“2019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四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定于2019年5月8日-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会议
目的探析脓毒症危重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二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儿,其中75例危重患儿作为严重
介绍了我国及先进工业国家离子注入工模具改性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我国在离子注入改善工模具材料的抗磨损特性及使改性层韧化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应用实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