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地球之外的地方,太空最神秘。我们虽然抬起头就能看到天空,却永远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
据说,地球之内的地方,海洋,尤其是深海最神秘。地球的表面70.8%被海水覆盖,其中超过2000米的深海区占海洋面积的84%。由于99%的光线都难以穿过150米以上的海水,所以深海就像一个大黑箱,幽暗又神秘,再加上巨大的压力和低温,使得深海犹如“地球上的外太空”!
据说,深海能满足所有的人的向往和想象。
对于探秘者来说,深海里除了黑糊糊、冷冰冰,还有大片大片的“沙漠”、终年喷着黑色滚烫海水的“大烟囱”,以及无数令人惊奇的神秘生物。
对于渴望发财的人来说,深海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宝库!
而对于科学狂人来说,深海里还可能揭示人类起源的奥秘。
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深海做不到的。
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走近深海,得知深海的秘密呢?
嘘!悄悄告诉你,人类已经派出了好几位“神秘人士”,携带各种高科技仪器潜入深海,加起来足有成千上万次,且潜伏时间有长有短,潜伏地点更是多种多样,为人类带来了大大小小无数消息。“阿尔文”号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
遇到危险,安全第一
潜伏在海底那种充满未知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危险。此时,如何保护自己便是每个潜伏者修行的第一课。
阿尔文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它身上有两个大的电池舱,一旦情况紧急,可迅速丢掉一个或全部,从而加速上浮。其次,它跟海参似的,善于“残肢自卫”——在它的身上,有很多可以分离的零部件。比如,机械手如果被卡住了,可以直接断开抛弃!遇到更糟糕的情况,比如机身破损或者卡住了,还可以整体解体,单将载人的钛合金球施放出来。当然,对于待在里面的人来说,滋味并不好受。
阿尔文的奋斗史
每一个潜伏者都经过了一段成长期,阿尔文自然也不例外。它现在能潜伏到6500米的深海,并能下潜12小时之久。和它刚诞生的本领比起来,实在进步不小。
想当年,在20世纪60年代,刚出生的它还是菜鸟一枚,主要部件不过是一个钢质的载人圆形壳体,最深也只能下潜到1868米处。由于初出茅庐,还需锤炼,以至于1968年秋,由于缆绳故障,它不幸“以身殉国”。虽然舱里的工作人员反应敏捷逃了出来,它却沉没于1600米的海底,直到11个月后才被打捞起来。
后来,阿尔文换上了新的钛金属壳体,将下潜深度提高到了3658米,然后,它的“潜伏能力”一直看涨,4000米,4500米,直到现在的6500米。
现在,拥有一个直径两米左右、厚度达5厘米的圆形钛合金球的阿尔文,一次可以携带一名驾驶员和两名科学家同行。它之所以用这么厚的钛合金,是因为海底的压力太大,普通的东西说压扁就压扁了。除了供人员进出、安装科学仪器所需的口之外,阿尔文还拥有3个观察窗。守着这3个小窗户,驾驶员和科学家可以随时观察海底的状况。
此外,阿尔文还带有照明用的大灯、摄像机和用来采集标本的机械臂,这使得它不仅在黑暗的海底也能看到景物,而且拍摄到的每张照片都可以精确地记录水温及经纬度。需要的话,驾驶员还可以操纵它的两只机械臂把需要的东西采集下来,装到下方的金属小篮子里。
最令人吃惊的一次“潜伏”
阿尔文的主要工作是科学考察,偶尔也会客串干点别的差事。次数多了,传奇经历自然也多了,像帮助美国空军在地中海找到了一颗他们丢失的氢弹啦;在下潜过程中,一条100多斤的剑鱼戳到它身上拔不出来,后来就被带上来做做吃啦:发现“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啦等等。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发现了海底“黑烟囱”。
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通过研究海洋的化学物质就预言了海底“黑烟囱”的存在,但是还没有被人真正发现。直到1977年,阿尔文出马了!
当时,罗伯特·巴拉德和两个同事乘坐着阿尔文,以每小时几千米的速度下潜着。起初海水是澄澈透明的淡蓝色,偶尔有水母从窗外游过。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海水颜色逐渐变深,至300米,基本就是深邃的黑暗了。经过约1个小时,它终于到了海底,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一路搜寻。
数个小时的航程都一无所获,突然,温度感应器开始跳动,科学家都紧张起来。只见温度感应器一直上升,指示灯不停地闪着,海水越来越热。忽然,整个景观都变了,海底不再是一堆堆阴森的黑岩石,而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温暖的水正穿过海底裂缝沸腾而出,到处都是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好像是外星人在这儿建立了重工业基地。再近一点儿,他们更震惊了,原来从“烟囱”中喷涌而出的水,看起来竟然是黑色的,用水温测试器一测试,好家伙,近400℃!就是这些热水和海水混合之后,变得浑浊起来,甚至连周围的海底都染成了棕褐色。后来,他们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些热水中充满了已溶解的矿物质。“烟囱”就是由这些矿物质落下来堆积而成的,已经保存了很多年。
而附近还有一簇簇二三十厘米长的白色和棕色大贝壳,成群的白色螃蟹在贝壳上缓缓爬行,白色的海葵布满岩石,一个个白色管子挤在一起,像中空的竹子,红色的羽状头不停地从管子里探进探出(这种红色羽状头的动物被命名为缨鳃虫,可以长到两米,由于害怕变成螃蟹的“美餐”,干脆就住在角状的软管里),还有一些长得像蒲公英的家伙——总之,这是一个真正的海底“桃源”。
来自远古的细菌
大多数时间,“黑烟囱”附近的“居民们”都在冰冷的黑暗中生活,偶尔也会被滚烫的沸水冲到,葬身于熔化的岩浆之中。
只是令所有人都难以相信的是,这儿的能量来源不是阳光,而是热泉喷出的硫化氢:这儿的初级生产者不是绿色植物,而是在“黑烟囱”周围生活的细菌,这些细菌嗜热,能在80℃~120℃的环境中生存。正是它们把硫化氢转化为了能源——在这儿,细菌“吃”硫化氢,浮游性的动物吃细菌,热泉蟹、虾等吃浮游动物。基因组测序还发现,这些细菌非常原始,处于生命树源头的位置上。科学家因此认为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嗜热微生物,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关。 “黑烟囱”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地壳的移动,海底出现了裂缝,海水渗进了裂缝,在地壳的深处被熔融的岩浆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然后又沿着裂隙从“烟囱”中喷涌而出。
红色水母
水母不罕见,但红色的水母就少见了。这个可爱的水母只有15厘米长,在它半透明的伞状体下面总是飘扬着一些若有若无的红色“丝线”。科学家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新物种。在昏暗的海底,它总是靠发出的红光来吸引海水中的猎物。一旦那些天生喜欢光亮的猎物靠过来,它立马伸出红丝线状的触手紧紧抓住猎物,缩回来,再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息肉中分泌出的酵素会很快把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掉。
箱子鱼
俗话说得好,“人如其名”,这条鱼也一样。看它全身呈橙黄色,还带着暗色的斑点,长着正方形的下颌、棱形的眼眶,真和一个四四方方的箱子没什么两样。这家伙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硬鳞鱼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乌赋小宝宝
在太平洋西部西里伯斯海水下100米的地方,研究小组发现了它——一个体长仅为1厘米的乌贼小宝宝。研究人员捕捉住这只微型鱿鱼后,很快就通过显微镜对它进行细致的观察。你看到的这幅图片,可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哟。它那半透明的身体,隐隐泛着红光的眼睛,预示了它将成为一名凶恶的杀手!
身短腿长的怪家伙
借助科考机器人,科学家在2000米深的西里伯斯海里还遥控捕获了一种和普通药片差不多大的家伙,它只有大约3厘米长。搞笑的是,在它那又短又小的身体上,长着好几条很长的腿,看起来就像专为它在水中“探路”设计的一样。
一肚子泡泡的火体虫
这种长约7厘米,看起来像一只收集了好多泡泡的瓶子的家伙,科学家称之为“火体虫”。其实,它是一种球形的聚合体生物,那些泡状物就是里面的“居民”。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要给这个聚合体提供水分和养分,使得它在生存的同时还能发出光芒。
发光的“消化道”
在漆黑的深海中,有些生物体靠着自身的发光功能闪闪发光,以此找到伴侣或吸引到猎物。不过,有些透明的动物,比如这个肚子周围有红色细胞的海蜇,就特别喜欢“借力打力”——它干脆直接吃掉一个发光的动物,当然,这个倒霉鬼在它的肚子里还要发一段时间的光,靠着这种光,它还能吸引更多饥饿交加的家伙前来送死。
粉红的“海参”
在西里伯斯海约2500米深的地方,科学家捕获了这种好似海参的生物,它通身粉红色。通过它那半透明的身体,你甚至可以看到它那膨胀的消化道,这说明它刚刚饱餐了一顿。在它身体的前半部分,还有个像衣领一样的东西,它就是靠着这个结构,在海底游动、觅食的。
据说,地球之内的地方,海洋,尤其是深海最神秘。地球的表面70.8%被海水覆盖,其中超过2000米的深海区占海洋面积的84%。由于99%的光线都难以穿过150米以上的海水,所以深海就像一个大黑箱,幽暗又神秘,再加上巨大的压力和低温,使得深海犹如“地球上的外太空”!
据说,深海能满足所有的人的向往和想象。
对于探秘者来说,深海里除了黑糊糊、冷冰冰,还有大片大片的“沙漠”、终年喷着黑色滚烫海水的“大烟囱”,以及无数令人惊奇的神秘生物。
对于渴望发财的人来说,深海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宝库!
而对于科学狂人来说,深海里还可能揭示人类起源的奥秘。
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深海做不到的。
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走近深海,得知深海的秘密呢?
嘘!悄悄告诉你,人类已经派出了好几位“神秘人士”,携带各种高科技仪器潜入深海,加起来足有成千上万次,且潜伏时间有长有短,潜伏地点更是多种多样,为人类带来了大大小小无数消息。“阿尔文”号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
遇到危险,安全第一
潜伏在海底那种充满未知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危险。此时,如何保护自己便是每个潜伏者修行的第一课。
阿尔文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它身上有两个大的电池舱,一旦情况紧急,可迅速丢掉一个或全部,从而加速上浮。其次,它跟海参似的,善于“残肢自卫”——在它的身上,有很多可以分离的零部件。比如,机械手如果被卡住了,可以直接断开抛弃!遇到更糟糕的情况,比如机身破损或者卡住了,还可以整体解体,单将载人的钛合金球施放出来。当然,对于待在里面的人来说,滋味并不好受。
阿尔文的奋斗史
每一个潜伏者都经过了一段成长期,阿尔文自然也不例外。它现在能潜伏到6500米的深海,并能下潜12小时之久。和它刚诞生的本领比起来,实在进步不小。
想当年,在20世纪60年代,刚出生的它还是菜鸟一枚,主要部件不过是一个钢质的载人圆形壳体,最深也只能下潜到1868米处。由于初出茅庐,还需锤炼,以至于1968年秋,由于缆绳故障,它不幸“以身殉国”。虽然舱里的工作人员反应敏捷逃了出来,它却沉没于1600米的海底,直到11个月后才被打捞起来。
后来,阿尔文换上了新的钛金属壳体,将下潜深度提高到了3658米,然后,它的“潜伏能力”一直看涨,4000米,4500米,直到现在的6500米。
现在,拥有一个直径两米左右、厚度达5厘米的圆形钛合金球的阿尔文,一次可以携带一名驾驶员和两名科学家同行。它之所以用这么厚的钛合金,是因为海底的压力太大,普通的东西说压扁就压扁了。除了供人员进出、安装科学仪器所需的口之外,阿尔文还拥有3个观察窗。守着这3个小窗户,驾驶员和科学家可以随时观察海底的状况。
此外,阿尔文还带有照明用的大灯、摄像机和用来采集标本的机械臂,这使得它不仅在黑暗的海底也能看到景物,而且拍摄到的每张照片都可以精确地记录水温及经纬度。需要的话,驾驶员还可以操纵它的两只机械臂把需要的东西采集下来,装到下方的金属小篮子里。
最令人吃惊的一次“潜伏”
阿尔文的主要工作是科学考察,偶尔也会客串干点别的差事。次数多了,传奇经历自然也多了,像帮助美国空军在地中海找到了一颗他们丢失的氢弹啦;在下潜过程中,一条100多斤的剑鱼戳到它身上拔不出来,后来就被带上来做做吃啦:发现“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啦等等。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发现了海底“黑烟囱”。
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通过研究海洋的化学物质就预言了海底“黑烟囱”的存在,但是还没有被人真正发现。直到1977年,阿尔文出马了!
当时,罗伯特·巴拉德和两个同事乘坐着阿尔文,以每小时几千米的速度下潜着。起初海水是澄澈透明的淡蓝色,偶尔有水母从窗外游过。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海水颜色逐渐变深,至300米,基本就是深邃的黑暗了。经过约1个小时,它终于到了海底,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一路搜寻。
数个小时的航程都一无所获,突然,温度感应器开始跳动,科学家都紧张起来。只见温度感应器一直上升,指示灯不停地闪着,海水越来越热。忽然,整个景观都变了,海底不再是一堆堆阴森的黑岩石,而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温暖的水正穿过海底裂缝沸腾而出,到处都是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好像是外星人在这儿建立了重工业基地。再近一点儿,他们更震惊了,原来从“烟囱”中喷涌而出的水,看起来竟然是黑色的,用水温测试器一测试,好家伙,近400℃!就是这些热水和海水混合之后,变得浑浊起来,甚至连周围的海底都染成了棕褐色。后来,他们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些热水中充满了已溶解的矿物质。“烟囱”就是由这些矿物质落下来堆积而成的,已经保存了很多年。
而附近还有一簇簇二三十厘米长的白色和棕色大贝壳,成群的白色螃蟹在贝壳上缓缓爬行,白色的海葵布满岩石,一个个白色管子挤在一起,像中空的竹子,红色的羽状头不停地从管子里探进探出(这种红色羽状头的动物被命名为缨鳃虫,可以长到两米,由于害怕变成螃蟹的“美餐”,干脆就住在角状的软管里),还有一些长得像蒲公英的家伙——总之,这是一个真正的海底“桃源”。
来自远古的细菌
大多数时间,“黑烟囱”附近的“居民们”都在冰冷的黑暗中生活,偶尔也会被滚烫的沸水冲到,葬身于熔化的岩浆之中。
只是令所有人都难以相信的是,这儿的能量来源不是阳光,而是热泉喷出的硫化氢:这儿的初级生产者不是绿色植物,而是在“黑烟囱”周围生活的细菌,这些细菌嗜热,能在80℃~120℃的环境中生存。正是它们把硫化氢转化为了能源——在这儿,细菌“吃”硫化氢,浮游性的动物吃细菌,热泉蟹、虾等吃浮游动物。基因组测序还发现,这些细菌非常原始,处于生命树源头的位置上。科学家因此认为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嗜热微生物,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关。 “黑烟囱”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地壳的移动,海底出现了裂缝,海水渗进了裂缝,在地壳的深处被熔融的岩浆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然后又沿着裂隙从“烟囱”中喷涌而出。
红色水母
水母不罕见,但红色的水母就少见了。这个可爱的水母只有15厘米长,在它半透明的伞状体下面总是飘扬着一些若有若无的红色“丝线”。科学家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新物种。在昏暗的海底,它总是靠发出的红光来吸引海水中的猎物。一旦那些天生喜欢光亮的猎物靠过来,它立马伸出红丝线状的触手紧紧抓住猎物,缩回来,再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息肉中分泌出的酵素会很快把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掉。
箱子鱼
俗话说得好,“人如其名”,这条鱼也一样。看它全身呈橙黄色,还带着暗色的斑点,长着正方形的下颌、棱形的眼眶,真和一个四四方方的箱子没什么两样。这家伙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硬鳞鱼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乌赋小宝宝
在太平洋西部西里伯斯海水下100米的地方,研究小组发现了它——一个体长仅为1厘米的乌贼小宝宝。研究人员捕捉住这只微型鱿鱼后,很快就通过显微镜对它进行细致的观察。你看到的这幅图片,可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哟。它那半透明的身体,隐隐泛着红光的眼睛,预示了它将成为一名凶恶的杀手!
身短腿长的怪家伙
借助科考机器人,科学家在2000米深的西里伯斯海里还遥控捕获了一种和普通药片差不多大的家伙,它只有大约3厘米长。搞笑的是,在它那又短又小的身体上,长着好几条很长的腿,看起来就像专为它在水中“探路”设计的一样。
一肚子泡泡的火体虫
这种长约7厘米,看起来像一只收集了好多泡泡的瓶子的家伙,科学家称之为“火体虫”。其实,它是一种球形的聚合体生物,那些泡状物就是里面的“居民”。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要给这个聚合体提供水分和养分,使得它在生存的同时还能发出光芒。
发光的“消化道”
在漆黑的深海中,有些生物体靠着自身的发光功能闪闪发光,以此找到伴侣或吸引到猎物。不过,有些透明的动物,比如这个肚子周围有红色细胞的海蜇,就特别喜欢“借力打力”——它干脆直接吃掉一个发光的动物,当然,这个倒霉鬼在它的肚子里还要发一段时间的光,靠着这种光,它还能吸引更多饥饿交加的家伙前来送死。
粉红的“海参”
在西里伯斯海约2500米深的地方,科学家捕获了这种好似海参的生物,它通身粉红色。通过它那半透明的身体,你甚至可以看到它那膨胀的消化道,这说明它刚刚饱餐了一顿。在它身体的前半部分,还有个像衣领一样的东西,它就是靠着这个结构,在海底游动、觅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