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9日,许多学校已经放暑假,而位于龙泉驿区同安镇的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里依然聚集着不少前来报名的新生和家长,因为名额只有1000多个,所以从早到晚报名办公室就没有安静过。
“孩子中考没考好上不了普通高中,所以选择职业学校上学。”李芳群的儿子今年中考成绩400多分,因为没有达到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所以李芳群决定让孩子学一技之长,这种选择对于李芳群来讲是一种无奈,与现场的人声鼎沸形成了落差。
报名现场的家长和孩子脸上,似乎都带着喜忧参半的神情,这也象征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点“赞”:
学以致用,就业率一直在提升
19岁的周永强对于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去年高考,周永强落榜。于是,他选择一所离家较近的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对于周永强来讲,他看重的是这个学校的专业性和就业率。
虽然下期开学才大二,但是学校已经组织学生开展不定期的实习培训,学以致用使他就读的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这几年就业率都达到了100%。“读书就是为了择业,每年都会有很多企业到学校来现场招人,就业前景挺不错的。” 周永强认为,学习知识和技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到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东西。
近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好消息,周永强并不清楚,但是看到每年学校的就业率,他相信两年后自己毕业时,找到对口的工作肯定没有问题。
给职业学校点“赞”的不止是学生,已经当了20多年职业学校老师的张晓明,对近年来的变化感触很多。过去,他所教授的汽车数控专业几乎没有实习的设备,勉强有几台都只能摆摆样子,老师和学生根本无法亲自操作,所以绝大多数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
这几年的变化让他感到很欣慰,随着成都龙泉驿区的主产业定位为汽车制造,学校的方向紧随产业发展,也将服务于汽车产业这一大型链条定格为学校的基本发展目标。于是,更加注重对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测、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课程的设置。张晓明认为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政府每年对他们专业投入100多万元,这笔钱都用在新设备的购买上。
“没有资金扶持,就没有设备,没有设备,就没有条件培训,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张晓明说。2011年至今,从中央到省市区各级财政对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达2000万元,场地设备1600万元,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政府对一所职业学校的投入将近400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一所职业学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老观念:
若隐若现的失落
2014年的高考过去两个月了,大小媒体在争相报道各地状元榜之后,也都会针对落榜生这个群体介绍职业技术院校。虽然其中不乏有广告的嫌疑,但职业院校的大量存在说明了市场对其的需求是明显的。然而,社会对职业院校的看法还是让人堪忧。
据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分数线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选择本科院校或者职业院校的人数比例差很大,其中仅有10%的人选择就读职业院校,而有90%的人选择普通本科院校。
张晓明介绍,现在学校里,也只有20%的学生家长思想转变了,还有80%的学生家长依然将就读职业学校作为万般无奈的选择。已经从重庆某职业学院毕业3年的李元伟,记起当时高考结束后的场景依然五味杂陈。因为没有上本科线,父母对他很失望,觉得多年的辛苦都白费了,而他身边不少同学都考上了本科院校,这也让他多了一份自卑,整个暑假都很少和同学来往。
李元伟父母的失望和对职业学校的担心不仅仅是个别情况,中国多数的家庭依然将能不能进入不错的高中和大学,作为衡量一个孩子成功与否和一个家庭多年付出后收获大小的标准。孩子在职业学校读书的家庭似乎总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
企业:
要名号还是要技能
中国家庭对职业教育认同感低的原因除了对“功名”的追捧外,还面临着许多企业、公司依然崇尚“重点”大学名号的困局。李元伟在学校读了3年的计算机应用,当他从学校走出来,并没有如愿进入一家IT公司,许多公司在应聘时听说他来自职业学校,就拒绝了他,甚至有少数公司直接告诉李元伟,他们要招的是985、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几经挫折后,他不得不考取了导游证,做起了导游。
近几年,名校名企的联合发展模式备受青睐,重点大学凭借其优秀的学校资质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来校开讲座,学校也会提供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培训,这种模式为学生铺设了不错的就业道路,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资源,所以促使更多的学生希望挤进重点学校,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离名企又近了一步。
曾瑞200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从2003年进校他就同时参加了北大青鸟职业课程学习。“北大青鸟的课程很有针对性,对以后就业非常有帮助。”曾瑞认为这些课程主要是针对当前IT行业比较热门的技术设计,还会随IT行业的新动态进行调整,比起普通大学更能及时的适应IT行业的技术需求。当时他经常上网看IT行业招聘的条件,发现有些条件是自己通过学校学习达不到的。于是他选择到北大青鸟IT职业教育学校学习。
在北大青鸟学习的3年时间里,曾瑞先后考取了劳动部认证的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这些对曾瑞毕业后找工作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今他已经是该公司的一名股东。
如果回过头来让曾瑞重新选择是直接就读职业学校还是重点大学,曾瑞还是选择重点大学,“直接上职业学校也不是不好,但还有很多企业对学校的‘名气’是看中的。”知名企业对学校的偏好也导致了一般性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差别待遇。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张兴华认为,真正的校企合作现在还很不足,不少企业会考虑成本、价值以及培养这些学生给自身带来了多少效益的问题。虽然企业本质上应该追逐效益,但是在同时并存的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不少企业放弃了社会责任。所以这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和职业学校合作。 发展困局:
师资、升学通道
师资的稀缺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不小问题。据调查,现在普通中学的师生比例为1:12.5,而职业学校的师生比例还是1:30。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紧跟市场发展的节奏,所以对于职校的教师培养任务显得更加必要,但是职校教师人少课程多,所以培养计划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育部明文要求职校教师每两年要到企业去实习两个月,由于职校教师任务太重,所以这项措施几乎没有实行过。2014年,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教师培养项目共20个名额,但培训和教学任务相冲突,最终只派了6名教师去“充电”培训。
在师资的培养上,张兴华很是为难,一方面学校特别看重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另一方面如果一名教师出去学习了,那他的工作量就会分摊给其他的教师,相对于普通中学一个教师每周8节的课程安排,职业学校教师每周有18节课程。高强度的课程设置让许多教师都没有机会出去培训。
“如果教育局能够多给我们职业学校一些教师名额,我们就可以多派一些教师出去学习。”学校教师的人数问题仍然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
现在不少职业教育似乎走向了一个死胡同,多数职高学生面临着无法升入大学的困境,大学在眼界和思维上能够给与学生更多地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技能,同时打开思维模式,走出既定的技术套路。然而职高学生文化课程上的劣势,导致了多数学生无法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就读,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学习到的技能知识,就只会囿于现有的知识,这就大大缩小了他们的就业前途,因此低端的技术工作常常是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方向。
变局之年: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同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他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多的劳动人口,要将“中国制造”转变成“优质制造”是现阶段中国产品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凭借着人数多的优势,“中国制造”以量的投入打进国际市场,而现在为了缩小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在质上有突破有创新,要将中国的人口压力转化成人才优势,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作为发展的重点。
这一系列的指示意见发出了一个信号: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这种发展不再仅仅是针对单纯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紧紧地和国民经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50亿元打造职业教育。
四川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上也下了大力气,据2011年统计,3年的时间四川职业教育基础场地投入近130个亿,建成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更建议将职业教育融入国家产(事)业发展体系建设和整体布局,政府应要求所有用人单位都要主动参与人才培育工作,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经费。“用人单位参与人才的培育,或为职业学院提供师资、设备、实习岗位或实习费用的,可以折算成相关的成本,从其承担的经费中扣减。”
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向前一步的发展步子到底怎样,多数人都期待着。
曾在德国学习培训两个月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秦老师深有感触:“如果中国的职业教育能打破一次性教育的禁锢,发展为像德国一样的终身教育,那么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会很好,整个市场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责编:贺贵成)
“孩子中考没考好上不了普通高中,所以选择职业学校上学。”李芳群的儿子今年中考成绩400多分,因为没有达到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所以李芳群决定让孩子学一技之长,这种选择对于李芳群来讲是一种无奈,与现场的人声鼎沸形成了落差。
报名现场的家长和孩子脸上,似乎都带着喜忧参半的神情,这也象征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点“赞”:
学以致用,就业率一直在提升
19岁的周永强对于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去年高考,周永强落榜。于是,他选择一所离家较近的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对于周永强来讲,他看重的是这个学校的专业性和就业率。
虽然下期开学才大二,但是学校已经组织学生开展不定期的实习培训,学以致用使他就读的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这几年就业率都达到了100%。“读书就是为了择业,每年都会有很多企业到学校来现场招人,就业前景挺不错的。” 周永强认为,学习知识和技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到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东西。
近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好消息,周永强并不清楚,但是看到每年学校的就业率,他相信两年后自己毕业时,找到对口的工作肯定没有问题。
给职业学校点“赞”的不止是学生,已经当了20多年职业学校老师的张晓明,对近年来的变化感触很多。过去,他所教授的汽车数控专业几乎没有实习的设备,勉强有几台都只能摆摆样子,老师和学生根本无法亲自操作,所以绝大多数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
这几年的变化让他感到很欣慰,随着成都龙泉驿区的主产业定位为汽车制造,学校的方向紧随产业发展,也将服务于汽车产业这一大型链条定格为学校的基本发展目标。于是,更加注重对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测、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课程的设置。张晓明认为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政府每年对他们专业投入100多万元,这笔钱都用在新设备的购买上。
“没有资金扶持,就没有设备,没有设备,就没有条件培训,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张晓明说。2011年至今,从中央到省市区各级财政对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达2000万元,场地设备1600万元,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政府对一所职业学校的投入将近400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一所职业学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老观念:
若隐若现的失落
2014年的高考过去两个月了,大小媒体在争相报道各地状元榜之后,也都会针对落榜生这个群体介绍职业技术院校。虽然其中不乏有广告的嫌疑,但职业院校的大量存在说明了市场对其的需求是明显的。然而,社会对职业院校的看法还是让人堪忧。
据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分数线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选择本科院校或者职业院校的人数比例差很大,其中仅有10%的人选择就读职业院校,而有90%的人选择普通本科院校。
张晓明介绍,现在学校里,也只有20%的学生家长思想转变了,还有80%的学生家长依然将就读职业学校作为万般无奈的选择。已经从重庆某职业学院毕业3年的李元伟,记起当时高考结束后的场景依然五味杂陈。因为没有上本科线,父母对他很失望,觉得多年的辛苦都白费了,而他身边不少同学都考上了本科院校,这也让他多了一份自卑,整个暑假都很少和同学来往。
李元伟父母的失望和对职业学校的担心不仅仅是个别情况,中国多数的家庭依然将能不能进入不错的高中和大学,作为衡量一个孩子成功与否和一个家庭多年付出后收获大小的标准。孩子在职业学校读书的家庭似乎总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
企业:
要名号还是要技能
中国家庭对职业教育认同感低的原因除了对“功名”的追捧外,还面临着许多企业、公司依然崇尚“重点”大学名号的困局。李元伟在学校读了3年的计算机应用,当他从学校走出来,并没有如愿进入一家IT公司,许多公司在应聘时听说他来自职业学校,就拒绝了他,甚至有少数公司直接告诉李元伟,他们要招的是985、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几经挫折后,他不得不考取了导游证,做起了导游。
近几年,名校名企的联合发展模式备受青睐,重点大学凭借其优秀的学校资质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来校开讲座,学校也会提供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培训,这种模式为学生铺设了不错的就业道路,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资源,所以促使更多的学生希望挤进重点学校,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离名企又近了一步。
曾瑞200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从2003年进校他就同时参加了北大青鸟职业课程学习。“北大青鸟的课程很有针对性,对以后就业非常有帮助。”曾瑞认为这些课程主要是针对当前IT行业比较热门的技术设计,还会随IT行业的新动态进行调整,比起普通大学更能及时的适应IT行业的技术需求。当时他经常上网看IT行业招聘的条件,发现有些条件是自己通过学校学习达不到的。于是他选择到北大青鸟IT职业教育学校学习。
在北大青鸟学习的3年时间里,曾瑞先后考取了劳动部认证的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这些对曾瑞毕业后找工作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今他已经是该公司的一名股东。
如果回过头来让曾瑞重新选择是直接就读职业学校还是重点大学,曾瑞还是选择重点大学,“直接上职业学校也不是不好,但还有很多企业对学校的‘名气’是看中的。”知名企业对学校的偏好也导致了一般性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差别待遇。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张兴华认为,真正的校企合作现在还很不足,不少企业会考虑成本、价值以及培养这些学生给自身带来了多少效益的问题。虽然企业本质上应该追逐效益,但是在同时并存的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不少企业放弃了社会责任。所以这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和职业学校合作。 发展困局:
师资、升学通道
师资的稀缺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不小问题。据调查,现在普通中学的师生比例为1:12.5,而职业学校的师生比例还是1:30。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紧跟市场发展的节奏,所以对于职校的教师培养任务显得更加必要,但是职校教师人少课程多,所以培养计划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育部明文要求职校教师每两年要到企业去实习两个月,由于职校教师任务太重,所以这项措施几乎没有实行过。2014年,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教师培养项目共20个名额,但培训和教学任务相冲突,最终只派了6名教师去“充电”培训。
在师资的培养上,张兴华很是为难,一方面学校特别看重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另一方面如果一名教师出去学习了,那他的工作量就会分摊给其他的教师,相对于普通中学一个教师每周8节的课程安排,职业学校教师每周有18节课程。高强度的课程设置让许多教师都没有机会出去培训。
“如果教育局能够多给我们职业学校一些教师名额,我们就可以多派一些教师出去学习。”学校教师的人数问题仍然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
现在不少职业教育似乎走向了一个死胡同,多数职高学生面临着无法升入大学的困境,大学在眼界和思维上能够给与学生更多地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技能,同时打开思维模式,走出既定的技术套路。然而职高学生文化课程上的劣势,导致了多数学生无法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就读,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学习到的技能知识,就只会囿于现有的知识,这就大大缩小了他们的就业前途,因此低端的技术工作常常是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方向。
变局之年: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同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他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多的劳动人口,要将“中国制造”转变成“优质制造”是现阶段中国产品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凭借着人数多的优势,“中国制造”以量的投入打进国际市场,而现在为了缩小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在质上有突破有创新,要将中国的人口压力转化成人才优势,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作为发展的重点。
这一系列的指示意见发出了一个信号: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这种发展不再仅仅是针对单纯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紧紧地和国民经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50亿元打造职业教育。
四川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上也下了大力气,据2011年统计,3年的时间四川职业教育基础场地投入近130个亿,建成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更建议将职业教育融入国家产(事)业发展体系建设和整体布局,政府应要求所有用人单位都要主动参与人才培育工作,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经费。“用人单位参与人才的培育,或为职业学院提供师资、设备、实习岗位或实习费用的,可以折算成相关的成本,从其承担的经费中扣减。”
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向前一步的发展步子到底怎样,多数人都期待着。
曾在德国学习培训两个月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秦老师深有感触:“如果中国的职业教育能打破一次性教育的禁锢,发展为像德国一样的终身教育,那么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会很好,整个市场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责编:贺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