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利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3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3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其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9分区,应用3D扫描测量226名6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人黄
【机 构】
:
712000咸阳,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眼科,712000咸阳,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眼科,712000咸阳,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眼科,712000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3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3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其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9分区,应用3D扫描测量226名6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人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20±14)μm,其中男性(225±13) μm与女性(214±12)μm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环(1~3 mm直径区域即黄斑中心区)内鼻侧扇形区N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03±13) μm,上方扇形区S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00±11) μm,下方扇形区I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95±13) μm,颞侧扇形区T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9±12) μm.外环(3~6 mm直径区域内)鼻侧扇形区N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4±14) μm,上方扇形区S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67±12) μm,下方扇形区I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58±12) μm,颞侧扇形区T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57±11) μm.内环和外环男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人经3D-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男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析黄斑视网膜厚度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其他文献
患者女,50岁.因左眼视力逐渐下降半年,2009年8月来我院门诊.患者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左眼视力逐渐下降,无眼红、眼痛,未经诊治;现症状加重来我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05,光定位确,矫正不应.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及房闪(一),前房常深,瞳孔正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及玻璃体轻度混浊。
目的 探讨眶壁骨折后,或眶壁骨折修复手术后发生单独的下直肌麻痹斜视患者的诊断和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回颐分析诊治的8例下直肌麻痹斜视患者,均有眶壁骨折或眶壁骨折修复手术病史,6例患者正前方垂直斜度小于20△,下方斜度显著,行下直肌缩短加强手术,缩短量从3.5mm到6mm;2例患者正前方垂直斜度大于20△,上转、外转、下转时垂直斜度均较显著,行下直肌缩短联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手术.手术采用术中调整缝线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
患者男.60岁.于2009年9月11日以"有眼角膜缘肿物致视力障碍半年余"就诊于我院.患者i年前因右眼颞侧翼状胬肉在当地医院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半年后自胬肉切除部位生长桑椹状新生物致视力逐渐下降。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心理、个性和行为特征.方法 对53例PACG患者和54名正常人分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TABQ)进行调查评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 ANOVA分析、x2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Ⅰ)PACG组焦虑值(SAS=42.85±7.30),精神质性(P=49.33±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屈光手术因其可保留较多的角膜基质组织,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相对稳定,且有一些特殊的手术适应证(角膜偏薄、角膜瘢痕及角膜移植术后等),目前仍是屈光矫正手术中较为主要的方法之一.然而,因其手术后特殊的愈合反应所导致的术后疼痛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问题,影响了此术式在临床上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手术后如何缓解疼痛亟待解决.现就角膜表层屈光手术后疼痛的控制做一综述。
目的 探讨复合式三角形小梁翻转移位术,治疗青光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48例(156只眼)青光眼患者均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0.05%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巩膜瓣下3min后用80ml生理盐水冲洗,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4mm×2.5mm×2.5mm)不完全切除.顶部有1mm巩膜未切,以其为蒂将其向后翻转,固定缝合于巩膜床上.术毕时前房注气形成前房.术后随访6~48个月.结果 15
例1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双眼视近不清至某县城诊治.眼部检查:双远视力0.8,双近视力0.6/25cm,矫正可至近1.0/25 cn,双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无异常,双瞳孔散大,约8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应均迟钝,双眼屈光间质及眼底均无异常,双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当地医院仅根据瞳孔散大,诊断为双眼压正常青光眼,右眼先行青光眼减压术,左眼择期仍嘱手术.适因回家乡于2005年4月6日来我院诊治,除右眼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作为一种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更符合角膜的生理.由于它对角膜损伤小、炎症反应轻、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当今屈光手术中的主流手术,它具有良好的有效性、预测性、安全性,但是临床实践中也有部分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出现了屈光回退,影响了手术的长期效果.文中将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机
目的 探讨眼眶囊肿的影像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学证实的眼眶囊肿70例的B超、CT、MRI的表现.结果 B超、CT、MRI在眼眶囊肿中均有特征性表现,B超可以确定病变的声学性质,揭示病变内的组织结构.CT能够准确空间定位并可揭示骨缺失等继发改变.MRI可通过不同信号强度提示病变的组织结构,并可清楚显示眶颅沟通性病变.结论 联合应用B超、CT及MRI多种检查方法在眼眶囊肿的诊断中有重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