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的内多倍化现象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和了解植物内多倍化现象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对于有效调控器官分化过程,加速有用器官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以白菜及其近缘属种为材料,运用流式DNA分析技术,系统检测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不同种属植物叶片的内多倍化水平。结果表明,白菜的内多倍化特点同样具有组织、发育阶段和种属特异性。一些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输导组织如幼根、胚轴、茎和叶柄比其他非输导组织的叶片、子叶、苞叶具有更高的内多倍化程度;在给定的组织器官中内多倍化水平随该器官的发育进程而提高,当器官成熟时,内多倍化水平也趋于稳定;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其他文献
运用SSR标记技术及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对大豆品系3C624×东农8143的F2、F3代群体接种SMV1号株系鉴定种粒斑驳抗性,并进行抗种粒斑驳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表明,东农
以宁粳2号为材料,通过塑盘穴播育秧,带土、带肥移栽,研究了起身肥对水稻分蘖的发生、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17d,基蘖肥水平相同条件下,起身肥
以轮回亲本IR64(籼稻)及旱稻材料IRAT109为对照,系统分析了“PD29”在灌溉(对照)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相关生理性状特征。研究发现,遭遇干旱胁迫后,“PD29”植株能够维持较高的相对
试验于2004年在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和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大田进行。氮素设0、120、240、360和480kg hm^-2(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5个水平,磷、钾施用量分别
利用日本育成的抗条纹叶枯病优质粳稻品种,与江苏高产品种杂交,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导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达到有利基因的聚合,改良现有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
用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1A(CMS-FA)作母本,分别与来自10个国家和国内13个省份的220个水稻品种组配成杂交种,考察F1代的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在F1代中,当这3项
在田间不同灌水条件(春季不灌水、春季灌2水和春季灌4水,每次灌水750m3hm^-2)下,于灌浆后期对小麦叶片与非叶器官(穗颖、穗下节和叶鞘)叶绿体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并对不同器官的
以济麦20和泰山23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和籽粒产量与品质及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2004—2005年生长季,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在区域草甸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青饲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及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甸栗钙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柱花草子叶组织培养的可控因子,并建立了柱花草子叶培养对可控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可控因子与柱花草愈伤组织诱导率、芽分化系数和生根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