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城有一首诗:“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透着湿漉漉的忧伤,感叹人与人之间隔着厚厚的笆墙。或许,如果没有冬天,这个人与人、人与自然情感交融的桥梁,顾城的诗也许将会变成可见的现实,成为深深植入社会的一株萌芽……
如果没有冬天,可感的温情不再。
冬天,散发着寒冷的气息。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地上满是碎冰块,很滑。这、时,正在门口择菜的大娘看见了我,带着淳朴的笑意,郑重其事地叮咛:“路上小心点,滑!”虽然她的声音一经风便被吹散,但我却依然能感受到她尚带暖意的话语,一路上似乎就像有她陪在身边一样。不知为什么,心里像有一朵叫温情的小花在绽放,她的花瓣柔柔的,暖暖的,抚着我的心……
如果冬天不再,就不会再有严寒,不会再有湿滑的路面,不会再有大娘的叮咛,人与人之间自然也就少了这份温情……
如果没有冬天,可见的风景不再。
“下雪了!”稚嫩的童音在耳边响起,我惊喜地打开桌前那扇紧闭的窗,探出头去。是啊,雪终于来了!她真调皮,又似乎有点石成雪的本事,到哪儿就给万物来个“华丽大转身”。
万物都成了洁白如玉的“雪美人儿”。那小树似乎戴上了雪绒的帽子,那高楼好像围上了貂绒围巾。最保重的还是小草儿,它们低低地躲在雪下,做着一个甜甜的美梦……
如果冬天不再,就不会再有积雪覆盖下的万物,自然也就不会有如此风景可见,人与自然也就少了这一份联系的风景……
如果没有冬天,可触的严风不再。
或许别人都喜欢在冬天将手插进暖暖的口袋,但我却是个例外。我喜欢把手放在严风中,去触摸风的身体。先是一阵刺骨的严寒侵入我的每一个张开的毛孔、我的血液,辣辣的感觉,接着又温和下来,直至我的手无知无觉,完全麻木,渐渐暖意又从指尖泛起,蔓延到手指、手心……在你无助的时候,尝试一下这么做吧,它会让你伤痛的心得到“畅”然,让你重新找到自己……
如果冬天不再,就不会再有那可触的严风,不会再有“无情”,不会再有疗养伤痛的地方,人的精神世界也就少了这份由衷的交流……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吟着这首诗漫步,我想:如果没有冬天,也就没有了“可感的温情”“可见的风景”“可触的严风”,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或许就像诗中所写,或许还不如诗中那样……
风儿依旧在吹,如指般抚过我耳角的鬓发。我依旧走着,却早已将思绪定格在了纸上……
点评:
文章需要无数个勤劳的触角和一颗敏感的心。
这篇文章的构成由“可感的温情…‘可见的风景…‘可触的严风”三个触角所捕捉到的风景组成,并用顾城的《远和近》进行串联,因而能轻松地“将思绪定格在了纸上”。这也就是寻常所说的,文章需要用一个中心统领素材。然而,达成这种效果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进行对相关联的事物的捕捉,并对这些社会万象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和思考。我们会发现,世间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作者就是发现了冬天和我们很多规则的相通之处。
文章也有不足。譬如:开头“如果没有冬天……顾城的诗也许将会变成可见的现实”,过早地揭示了文章的意向,这种文章还是先讲道理后说结论的好:“如果冬天不再……人与自然也就少了这一份联系的风景”的结论较为牵强,需要换种表述;三个结论也是过早地抛出,让文章显得格式化了,少了一份生动。
(苏雨)
如果没有冬天,可感的温情不再。
冬天,散发着寒冷的气息。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地上满是碎冰块,很滑。这、时,正在门口择菜的大娘看见了我,带着淳朴的笑意,郑重其事地叮咛:“路上小心点,滑!”虽然她的声音一经风便被吹散,但我却依然能感受到她尚带暖意的话语,一路上似乎就像有她陪在身边一样。不知为什么,心里像有一朵叫温情的小花在绽放,她的花瓣柔柔的,暖暖的,抚着我的心……
如果冬天不再,就不会再有严寒,不会再有湿滑的路面,不会再有大娘的叮咛,人与人之间自然也就少了这份温情……
如果没有冬天,可见的风景不再。
“下雪了!”稚嫩的童音在耳边响起,我惊喜地打开桌前那扇紧闭的窗,探出头去。是啊,雪终于来了!她真调皮,又似乎有点石成雪的本事,到哪儿就给万物来个“华丽大转身”。
万物都成了洁白如玉的“雪美人儿”。那小树似乎戴上了雪绒的帽子,那高楼好像围上了貂绒围巾。最保重的还是小草儿,它们低低地躲在雪下,做着一个甜甜的美梦……
如果冬天不再,就不会再有积雪覆盖下的万物,自然也就不会有如此风景可见,人与自然也就少了这一份联系的风景……
如果没有冬天,可触的严风不再。
或许别人都喜欢在冬天将手插进暖暖的口袋,但我却是个例外。我喜欢把手放在严风中,去触摸风的身体。先是一阵刺骨的严寒侵入我的每一个张开的毛孔、我的血液,辣辣的感觉,接着又温和下来,直至我的手无知无觉,完全麻木,渐渐暖意又从指尖泛起,蔓延到手指、手心……在你无助的时候,尝试一下这么做吧,它会让你伤痛的心得到“畅”然,让你重新找到自己……
如果冬天不再,就不会再有那可触的严风,不会再有“无情”,不会再有疗养伤痛的地方,人的精神世界也就少了这份由衷的交流……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吟着这首诗漫步,我想:如果没有冬天,也就没有了“可感的温情”“可见的风景”“可触的严风”,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或许就像诗中所写,或许还不如诗中那样……
风儿依旧在吹,如指般抚过我耳角的鬓发。我依旧走着,却早已将思绪定格在了纸上……
点评:
文章需要无数个勤劳的触角和一颗敏感的心。
这篇文章的构成由“可感的温情…‘可见的风景…‘可触的严风”三个触角所捕捉到的风景组成,并用顾城的《远和近》进行串联,因而能轻松地“将思绪定格在了纸上”。这也就是寻常所说的,文章需要用一个中心统领素材。然而,达成这种效果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进行对相关联的事物的捕捉,并对这些社会万象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和思考。我们会发现,世间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作者就是发现了冬天和我们很多规则的相通之处。
文章也有不足。譬如:开头“如果没有冬天……顾城的诗也许将会变成可见的现实”,过早地揭示了文章的意向,这种文章还是先讲道理后说结论的好:“如果冬天不再……人与自然也就少了这一份联系的风景”的结论较为牵强,需要换种表述;三个结论也是过早地抛出,让文章显得格式化了,少了一份生动。
(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