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前方入路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胸椎结核32例

来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相关病例,总结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胸椎结核的合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行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的胸椎结核病例32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损节段数、手术前后抗结核时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融合例数及复发例数.分析胸椎结核发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胸椎结核的好发节段,该治疗方法的治愈率,不同因素对患者术后下地时间的影响.结果:胸椎结核好发于活动度相对较大的T4~L1,其中T10~L1椎间隙较多,涉及1个间隙的25例,涉及2个间隙的7例,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为(47.74±5.37)岁,术前平均抗结核时长为(16.25±3.14)d,手术时长为(142.51±21.42) min,术中出血量为(619.25±56.32)mL,术后引流量为(316.74±35.93)mL,术后抗结核时长为(14.48±3.58)个月,术后下地时间为(37.32±6.87)d.术后脓肿复发2例,经病灶清除+VSD负压吸引后痊愈,术后骨融合率为100%.结论:胸椎结核多发于活动度较大的底胸椎,中老年多见,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疗效确切,患者年龄小的、病损节段少的、术前得到充分抗结核准备的、手术时长短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少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其他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于根治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葛根芩连汤治疗本病逐渐得到认可,本文从病因病机、药物成分、治疗机制及临床运用等方面对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影像学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并于术后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疗效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跛行距离情况)、影像学评估指标(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值、椎间隙后缘高度、棘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