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军事特训营,更理解军训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8年9月18日~21日,第四届北京高校学生军事特训营在北京延庆康庄611素质教育培训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40所高校的300余名大学生参加此次训练。
  特训营打破了传统军营或基地的训练方式,设置了更接近部队训练的军事科目:紧急结合、披挂步兵野战装具、拉练、战术情况处置、架设帐篷、野外宿营、寻找水源和食材进行野炊、步兵战术、土工作业挖卧射掩体等进行训练。因此,特训营被称之为“军训2.0”。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两位同学对这次特训营感受颇深,并将这段难忘的军事训练记录下来。
  得知第四届北京高校学生军事特训营征兵的消息时,我想从军是我自幼的理想,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为什么不去试试?
  2018年9月18日,我踏上军训特训营之路。坐在车上,想象着未来四天的训练,我猛然想起这一天是“九一八事变”87周年的纪念日。
  开营第一课
  领了装备,大家列队集合,训练了军姿、停止间转法和基本队列动作,我正想着,这與原版军训无二啊,教官们开始了我们正式的第一课:打背囊和紧急集合。
  背囊是有点难打的,被子褥子都比较重,塞进背囊有些费劲。最要命的是紧急集合。
  连长对我们的要求是,三分钟内出现在集合地点。
  紧急集合,要紧而不乱。
  第一次紧急集合,因为塞被褥的时候太用力,刮破了手指。队友中有着急的,直接一脚把被子跺进了背囊。大家快的帮慢的,递枪,戴装备。因为我总是那个收拾最快的人,所以从上铺拿枪,帮收拾慢的人提装备就成了我的日常。
  两次集合后,连长提出要求。每个班人齐了才能带出来,来晚了是要挨收拾的(虽然直到最后一天,他也没因为这个收拾过人)。这是为了保证在紧急情况下,部队建制完整,不出现混乱。往往战斗中,哪怕中了埋伏,最要命的不是敌人猛烈的攻势,而是自己乱了阵脚。没了指挥的战士与绵羊无异,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我军素有“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传统,这种“连坐制”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作为紧急集合行动最快的人,我最初也不认同。但经过这次训练,我发现这是对一个集体凝聚力、纪律性的打磨和锻炼。军队不会适应你,只能你去适应军队。哪怕战友再拖后腿,也不能放弃他。因为你们是将后背交给对方去保护的人。经典的“不抛弃,不放弃”,不是说着玩的。
  二十公里,我们来了
  之后三天,是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隐蔽,卧倒,挖无烟灶,搭帐篷等等,也会时不时地演练紧急集合。一切都是为了20日的重头戏。
  19日的下午没有安排训练,连长带着我们搞活动,兄弟院校的同学们载歌载舞,各秀所长。我们作为语言大学,自然表现了一下外语技能。晚上还安排了电影,这都是为了让大家放松,为明天一整天的战斗做准备。
  我想起曾看过的一段视频,讲述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战士们吃着包子饺子,弹着吉他跳着舞。这是大战前最后的放松。没有人知道,第二天的战斗结束后,谁会被刻上英烈墙。
  躺在床上,想着这些事,有那么一点点无眠。
  睡觉前拉了三级战备,担心第二天起床来不及收拾,裹着军装就睡了。颇有点“将军金甲夜不脱”的意味。延庆的夜有点冷,但每个人的心都是热的。
  第二天会怎么样呢?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尖利的警报声打破了寂静。打好装备,紧急集合!
  大家列队完毕,鱼贯而出,借着集合点的灯光辨认着自己的班长和队伍。
  “一班到齐!”“二班到齐!”“三班到齐!”……“七班到齐!”
  各连集合完毕,营长下达作战命令。
  “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 有!有!”
  “尖刀班!出发!”
  虽然只是一次模拟,甚至不算一次演习。但在这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下,除了战斗前的紧张,就是出征的豪情万丈。
  “四边伐鼓雪海涌,大军三呼阴山动”,我想描述的正是眼下的场景。
  夜晚行军,为了保证隐蔽性,不能有光,不能出声。
  路上只能听到踩在沙石地上的“咔嗞”声,背包的铁环打在枪上的声音,水壶里哐当作响的水声,还有,大家略有粗重的喘息声。
  全套装具,上下大概有三十五斤,不是个小数目。
  肩膀和脖子上像吊着两个铁块,又沉又酸。
  但是没有人叫苦,没有人放弃,没有人中途退出。
  摸着黑行军,只能看到跟前那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哪怕再往前一个人都看不清了。我基本是凭着感觉在走。
  以前对夜战没有概念,只觉得不过就是能见度低一点罢了。但是身处一个没有任何照明的环境下,才能感受到黑夜的威力,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伸手不见五指。
  行军经过一段居民区,右手边是一片小树林,林子里面约10米处,有一堵墙。我在想,如果此刻草丛里趴着一个机枪手,或者墙根藏着一个狙击手,我们绝对在劫难逃。
  正在神游着“怎么发现这个狙击手”,对讲机里突然传来声音:“疏散隐蔽!”
  莫非真的有埋伏?
  大家赶紧跑开,向着最近的草丛扑进去,呈卧姿据枪。沉重的背囊顶在我的头上,水壶垫着我的左跨,很不舒服,但顾不了那么多了。
  就这样,一路行军,一路处理层出不穷的紧急情况,大家疏散到草丛或在路边警戒。
  然后,我们迎来了最终考验——2公里奔袭。
  奔袭,指迅速赶去,对远方的敌人进行袭击。
  我军向来以一双“铁脚板”闻名于世。飞夺泸定桥,哪怕大雨瓢泼,道路险阻,红四团官兵一昼夜奔袭达120公里;三所里阻击战,志愿军第三十八军14小时急行军70公里,作战骁勇。
  虽然比不得老前辈,但两公里,我们应该能坚持下来。
  奔袭前,连长整队,作了战前动员。因为离得远,详细的没有听清,只是听到一句话:“不管怎么样,不能被收容队带走!”
  全连群情激昂,如群狼般仰天长啸。
  对讲机里传出命令,连长一声令下:“冲啊!”
  大家铆足了进向前冲去,情绪是激昂的,战斗意志是坚定的。
  但现实总归是有点残酷的。
  之前的18公里行军已经消耗了太多体力,而且鞋并不舒服,走路都疼,何况跑步,不少人都掉队了。
  可能就是这种时刻,最能体现战友情和荣誉感吧。
  到最后,我真的冲不动了,多提一把枪就是多十斤的负重。我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还有剧烈的心跳声。心脏猛烈撞击着胸腔,好像马上就要蹦出来。腿上也像灌了铅,又酸又重,迈不开步。脚已经没什么感觉了,疼不疼已经不知道了,差不多就是凭着意识在跑。
  但看到收容组的人跟上来,突然有了种背后有狼追上来的恐惧感。进收容组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至少,我不想因为这个给学校丢人。可能这种荣誉感就是我的肾上腺素吧。一针下去,又“嗷嗷嗷”地一路狂奔。
  都说部队是个充满荣誉感的地方,经过这次特训,我才深切体会到这一点。
  到达终点,每个人的脸上都淌着汗水。那是疲惫,也是荣誉,是液化了的勋章。
  自此,体育课上要再跑一公里时,我一想到“二十公里我都挺过来了,这算啥”,就又充满了动力。
  责任编辑:徐玲玲
其他文献
离开自习室,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钟。一个人走在学校主道上,四周寂静无人,今晚校园的上空没有星星,只看见半轮孤月挂在微寒的夜色之中。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夜越深,越孤单。  读大一的时候,学院里有一位比我高一级的学姐,容貌十分甜美清秀,学业成绩也非常优秀,我很喜欢她。但是,时间一长我却发现了她的一些问题,原因是她每天都带着一脸的倦意和明显的睡眠不足赶去上課,久而久之,她的双眼就带上了一层厚厚的黑眼圈,个
新学期开始前,各大高校纷纷发布了图书馆大数据榜单,这无疑可看作是与就业质量报告相似的“阅读质量报告”了。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榜单中撷取了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报告,大数据的魅力,在于精准的统计与直观的呈现,它总能让你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  数据为画像  图书馆的藏书量,这是一所大学容纳知识的态度,也是办学质量的体现。以图书馆的
单身,很多时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无奈。  曾经有一个男生跟我表白一周之后,竟然跟别的姑娘好上了。这件事情让我惊讶,男生竟然可以如此薄情,也让我彻底对男生失去了信心,不再去执着想要有个男朋友。  “看破红尘”的我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步入了让人羡慕的一等奖学金钉子户行列,成了一个清心寡欲的“小中医”,并以学院第一的成绩顺利保博。这时的我是如此满意自己的生活,与其迁就别人,不如一个人逍遥快乐。  人在
南志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随即,办公室的同志把房间的钥匙给了我。打开办公室的门,不大的房间,空荡荡的,只有一张粗糙的写字台和一把椅子,静静地呆在房间的角落,似乎期待着主人的归来。再打开两间实验室,同样徒有四壁、空空如也。我心中却多了些许喜悦: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千辛万苦地终于买到了属于自己
编者按:参军越来越为大学生青睐,本文对了解参军的过程,大学生在军营如何适应和成长很有帮助。“到”和“是”的含义陈嘉鑫  来到部队后,我首先学会了喊两个字,“到”和“是”。别人喊你名字,大声答“到”,接到命令,则大声喊“是”。“到”是对别人需要的一种回应,无论是上级、战友还是群众;“是”则更能体现对命令的绝对服从。有句老话说得好,“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管是什么任务什么岗位,哪里需要就
本文从企业官网、招聘平台选取了2020年校招明确要求新闻传播专业与无明确专业要求岗位,共计117家用人单位、336个岗位,对这些岗位的招聘要求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想知道,在这场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新闻传播”专业的标签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技能是这一专业的教育背景无可取代的?危机几重?  新闻与传播(尤其是新闻)是一个总被与“理想”并举的学科,但从学校到职场,不可否认,危机重重。  首先,最直观的
在这个毕业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2016级5班在网络上火了一把,30名班级成员中学分绩90分以上14人、占据全专业前10名,就业率100%,升学率97%。学习“秘笈”  “老师经常鼓励同学们上台讲题,几乎每个人都体验过当老师的感觉。”班长孙士新回忆上模电数电课的紧张场景时说道。大二学年新增的课程难度直线提高,课堂例题和课下作业题也经常令人捉摸不透。为了让难题“不过夜”,在
人行桥作为特殊的建筑形式,有着强大的空间表现力。同济大学教改项目“《人行桥设计与建构》跨专业开放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由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与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专业方向大四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为避免将人行桥作为单一对象,或是一种风格化、定格式的实物组合,此次课程引入“场域”概念,将人行桥理解为围合城市集体空间的聚合物。场域内部的要素需要通过一定的关系与其他要素建立起联系,以触发——感受—
精美细致的苗绣书签、西兰卡普织布做的懒人沙发、民族风格浓郁的包包、服饰以及小罐装的土家蜂蜜……  在2018年“苏州国际设计周”上,苏州大学2016级产品设计专业师生展示了在重庆酉阳探寻非遗技艺后,  经历15个日夜设计制作的8大系列71件作品。  一次寻找文化碰撞,激发创作灵感的采风,  不仅让师生亲密接触了前所未见的非遗技艺,更意外与扶贫帮困不期而遇。  苗绣工艺发新枝  在设计周的展览上,有
在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交叉口,有两处不一样的斑马线。斑马线旁加装了一排LED警示灯,行人过马路前,可以看到信号灯的指示,绿光表示可以通过,红光表示停止等待。到了晚上,信号灯变化交替显示的红光或绿光,能让汽车驾驶员在百米外看到醒目的提示,从而减速慢行、避让行人。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发的“智能斑马线”,它拥有一个感受器,通过太阳能储备电量,到了晚上会自动发光,并可根据天气、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