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洞穿宇宙的秘密之后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
  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
  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到了90岁以后,不免要回想自己的一生。对于杨振宁先生而言,没有什么比发现“复杂世界的背后,有如此简单、美丽的秩序和规律”这一事实,更妙不可言的了。
  1957年,他和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所谓“宇称守恒”,简单地说,就是物理定律在最深的层次上,左边和右边是没有区别的。长久以来在没有实验证据的情况下,物理学家们都相信弱作用中宇称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这可能是不对的,需要进行验证。当他们的猜想被物理学家吴健雄半年后的实验证实,当时的物理学界受到了极大震撼,以至于有人慨叹“整个物理学基础都动摇了”。
  在电话那头听到吴健雄说出实验结果的瞬间,杨振宁感觉自己看见了宇宙一个很深奥的秘密。那种感觉里混杂着震撼、惊奇与恐惧,用他的话来说——“仿佛看到了凡人不该看到的东西”。
  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向杨振宁颁授“鲍尔奖”,颁奖词中说,规范场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足以和牛顿、麦克斯韦及爱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论。”这项在1954年提出的理论,至今影响深远,确立了杨振宁一代物理大师的地位。
  1971年,中美关系刚刚解冻,杨振宁就决定马上回国,他是美籍知识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虽然当时会遭到美国官方的阻拦,但都被他顶了回去。虽身处美国,但仍然不忘国,他在美国公开举行爱国演讲,宣传中国文化,尽量促进外国人访华和美籍知识分子回国探访。而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他的这种作法有很大的风险。
  杨振宁说“向世界正面报道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是他的义务”。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他所到之处都会播种一片“中国好”的种子,而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举动,让世界很多国家对中国多了一份好感。如果说那个年代,中西方是冰火两重天,那么杨振宁就是身处冰火之间,虽备受煎熬,却要努力建造桥梁的人。
  “全美华人协会”是一个美籍华人聚集的地方。作为协会主席,杨振寧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组织华裔团结合作,并尽力为中国的科研能与世界接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杨振宁早已说过,他愿意做中西方科技的桥梁,用自己的力量去促进中国科技与世界的接轨,他做到了!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杨振宁教授就不间断地向国内投掷巨资兴办科技教育,为中国现代科技的起飞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功劳。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了“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创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资助金额累计达2000多万元港币,资助基础研究项目数百个,使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同年12月,他向邓小平提出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神童。现在纵横各界的精英,比如用友软件董事长薛峰、网大总裁蒋继宁、阿里巴巴参谋李俊凌等就是科大软件班培养出来的。1994年,杨振宁担任顾问、执行委员的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在香港成立,目的是推动中国的科技研究工作,奖励在科技领域有成就的学者。1997年,在杨振宁的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将它建立为一个高水平的纯学术性单位。
  为了鼓励中国科技人才,杨振宁不惜“大手笔”在清华大学创立了“杨振宁讲座基金”;在南京大学建立“杨振宁奖学金”;在香港中文大学也成立了奖学金。
  不仅如此,作为世界物理学第一人的身份,他用自己的“面子”为中国挽回了太多的人才,计算机学家姚期智、天体物理学家林家翘等等。这些无疑都让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拉近了与世界科技的距离。
  2003年,杨振宁教授就早已回到清华定居。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亲自执教大一物理课。课程之外,还要把精力集中到发展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工作上。
  ◎ 来源| 综合新华社 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宋芸生,男,1919年阴历11月29日生于河北保定,93岁。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少年时当过学徒。1936年跟随堂兄参加国民党骑兵第一军步兵营京剧队,七七事变前,在山西宁武参加了
利用商业CFD软件FLUENT6.3对卧式螺旋管内R134a单相紊流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螺旋管不同截面的速度和温度分布,并详细分析了螺旋管入口段离心力和二次流对速
会议
基于氟利昂类物质热物性表与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计算并比较了R12、R22、R123、R134a在同液气密度比条件下模化水热力过程的能力,重点评析了流体模化方法在气液两相流动及
会议
本文设计了一种优化的多孔蓄热墙太阳能采暖系统,提出了采暖能量利用系数和采暖温度效率两个评价气流组织对太阳能利用影响的指标,并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饱和多孔介质能量双
会议
在蒸发温度为5~15℃,热流密度范围为5~20kWm-2,工质质量流速变化范围为50~500 kgm-2s-1和干度范围为0.01~0.9的条件下,对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流型及阻力特 性进行了实验研
会议
【鄢文江】笔名:若智仁,男,1963年生于四川泸县,现居江门。1981年入伍,1986年退役,1988年南下打工,足迹遍布珠江三角洲十多个城市。中国第一家《打工报》发起创办人之一,出版
本文建立了燕尾形轴向槽道热管微槽道内液膜蒸发传热的理论模型,并数值研究了液膜蒸发传热特性。模型考虑了汽液交界面热阻、拆散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给出了液膜厚度、汽液交
会议
2000年7月的一天,河南郑州某医院,一位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的老人,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齐齐叫到病床前,挣扎着给他们做最后的交待:“你妈累了一辈子,爸爸是要走了快不行了,你妈我可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正六边形球面肋板式换热器进行流动和传热性能研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以水为传热介质,在一定的进口温度下,模拟得到了一系列
会议
对R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蒸发温度为5~15 ℃,热流密度范围为5~20kWm-2,工质质量流速变化范围为100~400kgm-2s-1和干度范围为0.1~0.8的条件下,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