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首先在于培养人,培养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天职决定了他们必须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在教育教学中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为了形成良师益友、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一、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对教育的真正诠释,爱是对学生的真诚呵护。教师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为追求某种教育效果故作的“平易近人”的姿态,而是对关心学生的真情流露。如果我们把学生当做朋友,那么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把我们视为“哥们儿”。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这种情谊,能够促使和激励他们“热爱学习”,并争做“好学生”,这就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让学生这种愿望的火花熄灭。
然而,不论是我们眼中的“优等生”,还是看起来“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后进生,在他们心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对于“问题学生”或“后进生”,我们不能一味“灌输”,而是要适时引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用爱心来教育学生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向素质教育迈出的一大步。当我们满怀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时,他们也会乐于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欣赏、赞美他们的美好设计——一种健康的人格,那么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二、倾听学生心声
在教学中,有时候在课堂上无论我们怎样启发学生,可他们始终保持沉默,一言不发,这并不只是学生不善言说,许多时候是教师的无效倾听。
倾听是一扇大门,我们通过它来了解世界;倾听是一种欣赏,我们通过它来分享成果;倾听是一种反思,我们通过它来反省自我;倾听是一种尊重,我们通过它来获得信任;倾听是一种坦诚,我们通过它来进行心的交往;倾听是一种沟渠,我们通过它来交流信息。可见倾听是教学对话有效的保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师素养。
《学记》中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其意为:单凭一点死记硬背得来的学问,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必须善于倾听,根据学生的问题来教才行。学生“想什么”是倾听的内容,“学生的问题”才是倾听的重点。抓住了重点,才能了解学生“想什么”,才能做到解难答疑,因材施教。
与学生建立倾听的纽带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又一亮点。学生一旦进入青春期,个别谈话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最直接的就是用倾听来引导。这种方式是心理辅导,与单纯的教育性谈心不同,更不是政治思想的教育。
倾听,这种谈话绝不是让教师如何“苦口婆心”或“语重心长”,而是尽量让学生诉说、宣泄,教师只是一个聆听者,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困惑、焦虑、积郁、愤懑、悲伤等,并通过眼神、点头、蹙眉等体态语言来告诉学生,你是理解他的,你可以为他分担一切苦闷,让学生对你完全信任,他才能毫无顾忌地继续讲下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讲述快速准确地推测学生的真正想法,以便做出正确的引导。
善于倾听是一种教育艺术,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艺术心理辅导作用。
教师倾听后的引导,并不是臆断的,而是要和学生共同商议的。因此,教师倾听学生诉说后跟学生的谈话,只是一种“仅供参考”的意见,是协商,而不是替学生做选择、做决定。这一点与单纯的思想教育不同,它使教师的身份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转变为平等真诚的朋友,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心灵、赢得心灵的教育原则。
三、与家长积极配合,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是孩子的温馨摇篮,是人人始终向往的地方,是我们从事任何一个决定的起点和终点。在这里孕育的是一个个心灵纯真的思想火花,它让我们懂得了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祖国的爱……虽然每一种爱都不足以惊天动地,但无不真挚感人,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教育格言,都说明了这一点。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
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青春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也要及时地向家长们讲解有关孩子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特征的有关知识,指导家长们科学、民主地进行家庭教育,并接受爱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和创新发展。
(二)指导家长与孩子开展心灵对话
据调查,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寄宿孩儿,由祖父母代养、照顾,并没有在父母之爱的呵护下成长,这就使得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以至于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不关怀,形成了亲子之间的隔阂。这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极不利于孩子青春期的教育。作为教师应积极争取与家长配合,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真诚的心灵交流关系。比如说悄悄话、知心话等,把自己的心里话以写信的方式,告知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细心观察、敏锐地感受孩子在情绪、谈吐、行为等方面的微妙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与老师协商,制订出一套合理的引导和教育措施,指引学生选择正确道路,以防孩子误入歧路,影响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努力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和健全人格
教师的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师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才能构建一座崭新的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要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教师,我们必须做到:
1.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
2.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判断;
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人品质。
一名教师拥有了以上四点,自己身上可谓都有学生注目和追随的闪光点了。良好而健康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形成了,这也就为搭建与学生交流的桥梁提供了先决条件,良好的教学活动也就离相长的目标不远了。教师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学生的“代沟”消除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与学生交流合作的桥梁也搭建起了,使教学相长又迈出了一大步。
(责编 张敬亚)
一、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对教育的真正诠释,爱是对学生的真诚呵护。教师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为追求某种教育效果故作的“平易近人”的姿态,而是对关心学生的真情流露。如果我们把学生当做朋友,那么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把我们视为“哥们儿”。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这种情谊,能够促使和激励他们“热爱学习”,并争做“好学生”,这就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让学生这种愿望的火花熄灭。
然而,不论是我们眼中的“优等生”,还是看起来“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后进生,在他们心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对于“问题学生”或“后进生”,我们不能一味“灌输”,而是要适时引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用爱心来教育学生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向素质教育迈出的一大步。当我们满怀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时,他们也会乐于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欣赏、赞美他们的美好设计——一种健康的人格,那么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二、倾听学生心声
在教学中,有时候在课堂上无论我们怎样启发学生,可他们始终保持沉默,一言不发,这并不只是学生不善言说,许多时候是教师的无效倾听。
倾听是一扇大门,我们通过它来了解世界;倾听是一种欣赏,我们通过它来分享成果;倾听是一种反思,我们通过它来反省自我;倾听是一种尊重,我们通过它来获得信任;倾听是一种坦诚,我们通过它来进行心的交往;倾听是一种沟渠,我们通过它来交流信息。可见倾听是教学对话有效的保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师素养。
《学记》中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其意为:单凭一点死记硬背得来的学问,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必须善于倾听,根据学生的问题来教才行。学生“想什么”是倾听的内容,“学生的问题”才是倾听的重点。抓住了重点,才能了解学生“想什么”,才能做到解难答疑,因材施教。
与学生建立倾听的纽带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又一亮点。学生一旦进入青春期,个别谈话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最直接的就是用倾听来引导。这种方式是心理辅导,与单纯的教育性谈心不同,更不是政治思想的教育。
倾听,这种谈话绝不是让教师如何“苦口婆心”或“语重心长”,而是尽量让学生诉说、宣泄,教师只是一个聆听者,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困惑、焦虑、积郁、愤懑、悲伤等,并通过眼神、点头、蹙眉等体态语言来告诉学生,你是理解他的,你可以为他分担一切苦闷,让学生对你完全信任,他才能毫无顾忌地继续讲下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讲述快速准确地推测学生的真正想法,以便做出正确的引导。
善于倾听是一种教育艺术,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艺术心理辅导作用。
教师倾听后的引导,并不是臆断的,而是要和学生共同商议的。因此,教师倾听学生诉说后跟学生的谈话,只是一种“仅供参考”的意见,是协商,而不是替学生做选择、做决定。这一点与单纯的思想教育不同,它使教师的身份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转变为平等真诚的朋友,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心灵、赢得心灵的教育原则。
三、与家长积极配合,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是孩子的温馨摇篮,是人人始终向往的地方,是我们从事任何一个决定的起点和终点。在这里孕育的是一个个心灵纯真的思想火花,它让我们懂得了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祖国的爱……虽然每一种爱都不足以惊天动地,但无不真挚感人,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教育格言,都说明了这一点。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
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青春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也要及时地向家长们讲解有关孩子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特征的有关知识,指导家长们科学、民主地进行家庭教育,并接受爱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和创新发展。
(二)指导家长与孩子开展心灵对话
据调查,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寄宿孩儿,由祖父母代养、照顾,并没有在父母之爱的呵护下成长,这就使得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以至于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不关怀,形成了亲子之间的隔阂。这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极不利于孩子青春期的教育。作为教师应积极争取与家长配合,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真诚的心灵交流关系。比如说悄悄话、知心话等,把自己的心里话以写信的方式,告知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细心观察、敏锐地感受孩子在情绪、谈吐、行为等方面的微妙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与老师协商,制订出一套合理的引导和教育措施,指引学生选择正确道路,以防孩子误入歧路,影响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努力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和健全人格
教师的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师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才能构建一座崭新的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要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教师,我们必须做到:
1.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
2.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判断;
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人品质。
一名教师拥有了以上四点,自己身上可谓都有学生注目和追随的闪光点了。良好而健康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形成了,这也就为搭建与学生交流的桥梁提供了先决条件,良好的教学活动也就离相长的目标不远了。教师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学生的“代沟”消除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与学生交流合作的桥梁也搭建起了,使教学相长又迈出了一大步。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