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是新时代最具创新的优秀方式,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锻炼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数学建模思想和高职数学教学两者来讨论,分析当下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而采用数学建模思想对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有何意义等,深入探讨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 数学教学 数学建模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05-01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这其中数学贡献不小的力量。而数学也被应用到社会与生活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与作用。在高职教育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目前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是高科技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是面向生产、管理以及服务这些一线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教育出来的人才必須集实践、主动、个性等特点于一体。而高职数学教学正为此而改变着,数学教学转变中,教学过程特别重要,但是纵观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存在不小问题。
1.高职数学教学的问题
数学是理工科必学的课程,这也就可以看出数学对理工学生的重要性了,而目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智力;第二,教学过程中的偏重理论。整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整体水平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智力问题,根据调查发现,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其智力也不高,对于数学课上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理解,造成新知识难接受、学习吃力的现象。而数学很多知识也是需要抽象思维的,但是由于缺乏想象力该能力发展也受到局限。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课后抄作业导致数学能力严重下降。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偏重现象,忽视实际训练重视理论。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觉得只要学生记住数学公式会套用就ok了,不会很学生讲清楚这里面的来由,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常常疑惑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因此很少有人对数学知识真正了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无法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更对数学内涵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思想与动力,这也就造成学生创造能力受到束缚,综合能力无法提高。
2.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
高职数学教学中要以数学的应用性为教学重点,而数学正是在需求中产生并存在的,因此想要将实际问题解决,建立数学模式是十分好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数学思想以及方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
2.1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合数学建模思想符合学生认知过程发展规律
在进行数学建模中,学生要对现实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及假设,最终将其变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在获得答案之后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查看答案能否可以解决该问题,获得的答案是不是和实际经验或者数据获得的答案相符,如果相符那么数学建模就成立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过程十分符合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过程的发展,可以大大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来。
2.2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改变教学的价值方向,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质
近几年,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在高职数学教学上选择与本科院校类似的教学方式,重视理论分析和理论完整性,因此在确定高职数学教学目标上和本科教学相同,都是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最终目标。但是这一目标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理念是完全相反。而且随着高职教育变得更加普遍,社会对其教育出来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而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是为了用数学,这一思想已经被确定,这一思想也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最终的主流思想,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更是为了坚定这一思想,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价值理念,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带来不可磨灭的作用。
2.3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可以刺激学生参与探索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因为兴趣主动学习远比被动学习带来的效果佳。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利用新理论和新知识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些特殊的范例来引导,通过实例来表明数学理论的实用性。利用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纯理论的教导学生死板知识。
3.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者,在数学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和数学建模有效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利用数学来将问题解决的满足感,让学生不再沉浸在死硬无趣的理论知识中,自觉的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学方向由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新时代对高职数学教学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亚国.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初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101-105.
[2]李建杰.数学建模思想与高职数学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6):93-94.
[3]何志树,叶殷.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1).
【关键词】高职 数学教学 数学建模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05-01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这其中数学贡献不小的力量。而数学也被应用到社会与生活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与作用。在高职教育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目前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是高科技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是面向生产、管理以及服务这些一线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教育出来的人才必須集实践、主动、个性等特点于一体。而高职数学教学正为此而改变着,数学教学转变中,教学过程特别重要,但是纵观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存在不小问题。
1.高职数学教学的问题
数学是理工科必学的课程,这也就可以看出数学对理工学生的重要性了,而目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智力;第二,教学过程中的偏重理论。整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整体水平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智力问题,根据调查发现,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其智力也不高,对于数学课上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理解,造成新知识难接受、学习吃力的现象。而数学很多知识也是需要抽象思维的,但是由于缺乏想象力该能力发展也受到局限。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课后抄作业导致数学能力严重下降。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偏重现象,忽视实际训练重视理论。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觉得只要学生记住数学公式会套用就ok了,不会很学生讲清楚这里面的来由,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常常疑惑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因此很少有人对数学知识真正了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无法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更对数学内涵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思想与动力,这也就造成学生创造能力受到束缚,综合能力无法提高。
2.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
高职数学教学中要以数学的应用性为教学重点,而数学正是在需求中产生并存在的,因此想要将实际问题解决,建立数学模式是十分好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数学思想以及方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
2.1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合数学建模思想符合学生认知过程发展规律
在进行数学建模中,学生要对现实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及假设,最终将其变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在获得答案之后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查看答案能否可以解决该问题,获得的答案是不是和实际经验或者数据获得的答案相符,如果相符那么数学建模就成立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过程十分符合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过程的发展,可以大大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来。
2.2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改变教学的价值方向,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质
近几年,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在高职数学教学上选择与本科院校类似的教学方式,重视理论分析和理论完整性,因此在确定高职数学教学目标上和本科教学相同,都是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最终目标。但是这一目标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理念是完全相反。而且随着高职教育变得更加普遍,社会对其教育出来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而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是为了用数学,这一思想已经被确定,这一思想也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最终的主流思想,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更是为了坚定这一思想,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价值理念,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带来不可磨灭的作用。
2.3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可以刺激学生参与探索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因为兴趣主动学习远比被动学习带来的效果佳。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利用新理论和新知识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些特殊的范例来引导,通过实例来表明数学理论的实用性。利用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纯理论的教导学生死板知识。
3.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者,在数学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和数学建模有效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利用数学来将问题解决的满足感,让学生不再沉浸在死硬无趣的理论知识中,自觉的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学方向由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新时代对高职数学教学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亚国.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初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101-105.
[2]李建杰.数学建模思想与高职数学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6):93-94.
[3]何志树,叶殷.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