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造就一大批有头脑、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近几年来,延边自治州农广校在中央校和吉林省校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围绕农业部的中心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农广校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在全州农村推广普及大喇叭广播,就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农村广播大喇叭,既宣传了党的惠农政策,增加了农民科技知识,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农村广播大喇叭的普及应用,为延边州少数民族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全州农村广播大喇叭普及现状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面积4.35万平方公里,全州辖8个县市,66个乡镇,1044个村委会。全州总人口21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2万人,占总人口的33%,朝鲜族人口为85万人,占总人口的39%。耕地面积35万公顷,农民人均占有4.8亩,年均粮豆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
目前,全州普及广播大喇叭的村有904个,占全州村委会总数的87%。全州有890个村利用大喇叭广播宣传播放有关“三农”政策及农村实用技术,科普宣传利用率达98%,农村广播喇叭的推广应用令人满意。
二、运用广播大喇叭开展科技培训的几点做法
农村广播大喇叭是农广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大喇叭广播具有覆盖面广、使用方便、灵活快捷等优势,可以及时将富民的新政策、新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近几年来,州农广校不仅更加注重农业新技术的适用性,密切跟踪农业部门的主推技术,而且在大喇叭广播的软硬件方面更是加大服务力度,不断用新的技术、新的装备充实农村广播事业。为此,农广校在运用广播喇叭开展科技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1.精选致富技术,合理安排广播
农村大喇叭广播是村民自己的宣传教育工具,具有灵活方便的优势,可以根据村民所需及时播出相应的内容。几年来,农广校坚持利用农村广播大喇叭开展科普教育工作,采取农闲季节集中广播、农忙季节应季辅导的方式,常年利用早、中、晚时间定时播出通俗易懂、贴近农村实际的内容,不断把国家的惠农政策法规、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及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等通过大喇叭广播传送到农家。
根据各县市农村实际,农广校协同农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独特的宣传教育作用。其范围和影响力是其他培训班所达不到的。例如,和龙市头道镇龙源村在中央、省、州、市农广校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开设了“致富早班车”大喇叭村。通过农广校的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呈现出了领导重视、干部热心、部门支持、群众欢迎、百姓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了利用好“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该村安排专人管好、用好大喇叭,每周一、周三利用早晚时间播放农广校赠送的科技光盘,播放内容围绕“三农”,结合该村的实际,广泛传播实用技术、致富技能、法律政策、致富信息、务工指南、招生简章、各种通知等内容。特别是2010年和龙市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水时,用大喇叭提前播放通知,动员村民及时做好防洪工作,减少了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许多村民说:“现在好了,白天听广播,晚上看电视,不出家门,也知天下三农事,农广校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呀。”
安图县两江镇江南村使用大喇叭广播,每天开展两小时的辣椒栽培技术讲座,使许多农户掌握了这项技术。该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户参与合作经营,使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得到快速发展,辣椒的产、供、销一条龙运作,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在生产应用方面,节本增效最显著的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宣传教育,农民懂得了盲目施肥的后果,开始自觉运用平衡施肥技术,不仅可使每亩降低成本20~30元,而且农作物贪青晚熟、倒伏等现象明显减少,高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通过广播大喇叭,高寒山区示范推广水稻大垄双行抗低温技术、粘玉米提早延后栽培技术、小粒黄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逐步被各族农民群众所掌握,使广大农民在高寒山区积温低、无霜期短的自然条件下,仍能获得稳产、高产的种植效果。与此同时,利用广播大喇叭的灵活性,发布各地农业发展动态、组织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既丰富了知识,又娱乐了生活。
2.更新广播软硬件,无偿提供利用
近几年,随着广播设备的更新,全州农村广播站的大喇叭盒式录音磁带逐年减少,而CD录音光盘正逐步取代老式磁带,成为新的录音媒介。目前全州磁带保有量为4.5万盘、CD光盘为1.5万盘。为适应新时期广播事业发展要求,每年都不断更新。年均发放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录音磁带、CD光盘1500盘。州农广校组织县级农广校购入各类科技光盘和磁带,无偿提供给村级广播站,定期播出相关技术。2010年,中央校无偿提供6个大喇叭村的专题技术CD96套,现已到位。发放CD光盘达到1650盘、录音磁带1120盘,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管理、中草药材、特产加工技术等。同时,还发放了自编、自译的朝、汉文实用技术册子11类共6万多册。
3.面向民族区域,编译民族节目
针对延边少数民族地区朝鲜语农业广播节目的匮乏和少数民族科教兴农的迫切愿望,编译朝鲜语农业广播节目尤显重要。在省、州农广校的积极努力下,2008年延边州农广校初次承担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下达的朝鲜族语言农业广播节目的制作任务。自此,州农广校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编写和翻译,当年完成了自编的12集中文讲稿,完成了中央校推荐的13集中文讲稿和自编的12集中文讲稿合计25集的朝文翻译任务。同年6月,赴京录制了朝鲜族语言农业广播讲稿,录制人员出色的表现,中央校领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09年延边州农广校又承担了25集的朝文节目制作任务,其中中央校推荐讲稿10集、自编中文讲稿15集。2010年,中央校要求延边州农广校继续承担编译、录制朝鲜族语言农业广播节目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了30集讲稿的录制,其中中央校推荐讲稿12集、自编中文讲稿18集。3年来,累计自编讲稿45集共计256千字,完成80集讲稿的朝文译文字数为792千字。
近几年来,在广播讲稿的选题内容上,紧紧围绕农业部的中心工作,结合延边州农村实际和北方农业的特点,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少数民族区域的广大农民实际需要,尽可能选用满足朝鲜族区域特点与民众相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新内容,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经得起考验的新型实用技术,尽可能让少数民族群众易听、易学、易用。
朝鲜语广播节目现已制作成光盘。2009年和2010年州校自行刻制4000盘,又刻制“致富早班车”光盘5000盘,无偿发放到130个村广播站,以广播大喇叭形式在广大农村播出。朝鲜语广播节目成为广大朝鲜族群众的良师益友,在提高朝鲜族农民科技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充分运用好农村广播大喇叭,唱响科技致富曲,有利于提高村委会在村民心中的公信力,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新农村氛围。祝愿今后农村广播大喇叭越办越好。
一、全州农村广播大喇叭普及现状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面积4.35万平方公里,全州辖8个县市,66个乡镇,1044个村委会。全州总人口21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2万人,占总人口的33%,朝鲜族人口为85万人,占总人口的39%。耕地面积35万公顷,农民人均占有4.8亩,年均粮豆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
目前,全州普及广播大喇叭的村有904个,占全州村委会总数的87%。全州有890个村利用大喇叭广播宣传播放有关“三农”政策及农村实用技术,科普宣传利用率达98%,农村广播喇叭的推广应用令人满意。
二、运用广播大喇叭开展科技培训的几点做法
农村广播大喇叭是农广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大喇叭广播具有覆盖面广、使用方便、灵活快捷等优势,可以及时将富民的新政策、新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近几年来,州农广校不仅更加注重农业新技术的适用性,密切跟踪农业部门的主推技术,而且在大喇叭广播的软硬件方面更是加大服务力度,不断用新的技术、新的装备充实农村广播事业。为此,农广校在运用广播喇叭开展科技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1.精选致富技术,合理安排广播
农村大喇叭广播是村民自己的宣传教育工具,具有灵活方便的优势,可以根据村民所需及时播出相应的内容。几年来,农广校坚持利用农村广播大喇叭开展科普教育工作,采取农闲季节集中广播、农忙季节应季辅导的方式,常年利用早、中、晚时间定时播出通俗易懂、贴近农村实际的内容,不断把国家的惠农政策法规、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及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等通过大喇叭广播传送到农家。
根据各县市农村实际,农广校协同农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独特的宣传教育作用。其范围和影响力是其他培训班所达不到的。例如,和龙市头道镇龙源村在中央、省、州、市农广校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开设了“致富早班车”大喇叭村。通过农广校的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呈现出了领导重视、干部热心、部门支持、群众欢迎、百姓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了利用好“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该村安排专人管好、用好大喇叭,每周一、周三利用早晚时间播放农广校赠送的科技光盘,播放内容围绕“三农”,结合该村的实际,广泛传播实用技术、致富技能、法律政策、致富信息、务工指南、招生简章、各种通知等内容。特别是2010年和龙市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水时,用大喇叭提前播放通知,动员村民及时做好防洪工作,减少了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许多村民说:“现在好了,白天听广播,晚上看电视,不出家门,也知天下三农事,农广校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呀。”
安图县两江镇江南村使用大喇叭广播,每天开展两小时的辣椒栽培技术讲座,使许多农户掌握了这项技术。该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户参与合作经营,使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得到快速发展,辣椒的产、供、销一条龙运作,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在生产应用方面,节本增效最显著的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宣传教育,农民懂得了盲目施肥的后果,开始自觉运用平衡施肥技术,不仅可使每亩降低成本20~30元,而且农作物贪青晚熟、倒伏等现象明显减少,高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通过广播大喇叭,高寒山区示范推广水稻大垄双行抗低温技术、粘玉米提早延后栽培技术、小粒黄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逐步被各族农民群众所掌握,使广大农民在高寒山区积温低、无霜期短的自然条件下,仍能获得稳产、高产的种植效果。与此同时,利用广播大喇叭的灵活性,发布各地农业发展动态、组织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既丰富了知识,又娱乐了生活。
2.更新广播软硬件,无偿提供利用
近几年,随着广播设备的更新,全州农村广播站的大喇叭盒式录音磁带逐年减少,而CD录音光盘正逐步取代老式磁带,成为新的录音媒介。目前全州磁带保有量为4.5万盘、CD光盘为1.5万盘。为适应新时期广播事业发展要求,每年都不断更新。年均发放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录音磁带、CD光盘1500盘。州农广校组织县级农广校购入各类科技光盘和磁带,无偿提供给村级广播站,定期播出相关技术。2010年,中央校无偿提供6个大喇叭村的专题技术CD96套,现已到位。发放CD光盘达到1650盘、录音磁带1120盘,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管理、中草药材、特产加工技术等。同时,还发放了自编、自译的朝、汉文实用技术册子11类共6万多册。
3.面向民族区域,编译民族节目
针对延边少数民族地区朝鲜语农业广播节目的匮乏和少数民族科教兴农的迫切愿望,编译朝鲜语农业广播节目尤显重要。在省、州农广校的积极努力下,2008年延边州农广校初次承担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下达的朝鲜族语言农业广播节目的制作任务。自此,州农广校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编写和翻译,当年完成了自编的12集中文讲稿,完成了中央校推荐的13集中文讲稿和自编的12集中文讲稿合计25集的朝文翻译任务。同年6月,赴京录制了朝鲜族语言农业广播讲稿,录制人员出色的表现,中央校领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09年延边州农广校又承担了25集的朝文节目制作任务,其中中央校推荐讲稿10集、自编中文讲稿15集。2010年,中央校要求延边州农广校继续承担编译、录制朝鲜族语言农业广播节目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了30集讲稿的录制,其中中央校推荐讲稿12集、自编中文讲稿18集。3年来,累计自编讲稿45集共计256千字,完成80集讲稿的朝文译文字数为792千字。
近几年来,在广播讲稿的选题内容上,紧紧围绕农业部的中心工作,结合延边州农村实际和北方农业的特点,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少数民族区域的广大农民实际需要,尽可能选用满足朝鲜族区域特点与民众相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新内容,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经得起考验的新型实用技术,尽可能让少数民族群众易听、易学、易用。
朝鲜语广播节目现已制作成光盘。2009年和2010年州校自行刻制4000盘,又刻制“致富早班车”光盘5000盘,无偿发放到130个村广播站,以广播大喇叭形式在广大农村播出。朝鲜语广播节目成为广大朝鲜族群众的良师益友,在提高朝鲜族农民科技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充分运用好农村广播大喇叭,唱响科技致富曲,有利于提高村委会在村民心中的公信力,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新农村氛围。祝愿今后农村广播大喇叭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