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文化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区域性的表现形式。区域文化的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师通过挂图、标本、地理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跟随教师展开联想,发现规律,进行探索性自主学习,随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认知评价。
[关键词]地理教学;区域文化;教与学
区域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实体,是文化区域性的表现形式。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文化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这种差异构建了不同文化区域的个性特点,塑造着区域人民的文化人格。区域内部独特的文化体系经历了继承、发展、丰富和变革后,形成了区别于另一地区的主要标志,最终构成了人类文化五彩纷呈的整体面貌,这就决定了区域文化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区域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任何地理事象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分布规律,同时在地表不同的区域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除了具有“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普遍性特征外,还具有迫使生活在该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必须去适应这种文化的制约性,不断变迁、积累、吐故纳新的可塑性,以及表现不同区域特征的区域性。区域文化的这些特征,是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着重把握的方面。
二、区域文化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性是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属性,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地球上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各个区域气候资源各有优劣、矿产资源各有贫富,民俗风貌更是迥然不同。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尊重各民族的民俗信仰,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提高公民基本素养的需要
区域文化体现的是不同区域的个性文化,特定区域的经济、政治、风俗传统及自然地理面貌等,影响地区内人才的成长,形成了自己人才的风格。如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区域地理知识、区域地理观点和区域地理态度属于那些稳定的、对人的一生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各个区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密切交往,便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所以说区域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公民正确认知区域文化、和諧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区域文化的教与学
区域文化的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师通过挂图、标本、地理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跟随教师展开联想,发现规律,进行探索性自主学习,随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认知评价。本文以东北地区的冰雪文化为例提出了区域文化的教学方法。
1.明确所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
对于区域地理位置的表述,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挂图来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行政区域位置这三方面来表述。例如东北地区,我们可以这样向学生介绍:东北地区大约位于40°N-50°N,120°E-130°E的中国东北部地区,东邻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行政区划上包括黑、吉、辽三省。因为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要强于理性认知能力,所以教学挂图和行政区域位置的描述就显得十分重要。
2.分析该区域文化特征
在分析东北地区文化特征时,我们可以引用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并配以相关的教学图片或进行多媒体播放来生动地展示出东北地区特有的冰雪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正是如此丰富的冰雪资源,才造就了东北地区特有的冰雪景观——树挂、雪凇、雾凇、冰雕、雪雕,以及该地区的特色滑雪体育运动,从而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冰雪旅游的发展。特有的冰雪景观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气魄,又有人类别具匠心的设计,将自然与人文合二为一,促进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具有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3.分析该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在对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影响区域文化特征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有条理的分析,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既能具有全面、客观的学习态度,又能把握学习的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参照表1《区域文化特征成因分析表》进行该部分内容的讲解。
在对东北地区冰雪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时,自然原因方面我们可以提到偏北的地理纬度造就了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的气候特征,而因海陆位置形成的季风气候又为冬季降雪提供了水汽来源,这就形成了该地区独有的冰雪资源,为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冰雪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政府主导的协调组织机构的建立,这些都是该区冰雪文化得以发展的人文原因。
4.正确看待不同的区域文化
区域性是地理环境的一个基本属性,不同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区域文化,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风味独特的区域饮食、优美多姿的区域艺术、各具特色的区域节日等多种区域文化形式。教学中,在对区域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不同于自己区域的文化,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没有绝对真理而只有相对真理,我们以为对的或错的东西只能是对应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何种参照物并如何进行比较,与文化心态、文化环境、文化目标等有关。所以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民俗风情,学会对不科学的文化形式进行批判。
5.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课题,将学生分成自学小组,引导学生参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准备材料,大胆创新,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进入成果展示环节。经过充分的准备阶段后,各小组派代表对自己所选择的区域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形成主动而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的评价总结阶段可以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对不同见解进行探讨,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区域文化,树立科学的认知观、价值观。最后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课外训练,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
本文结合区域文化的特征和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区域文化教与学的新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提升了地理教师自身的授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了既有规律性又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林宪生.文化视野中的环境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小蒙,李德江.区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北海文化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1).
[3]亓延芬.高中地理中地域文化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地理教学;区域文化;教与学
区域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实体,是文化区域性的表现形式。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文化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这种差异构建了不同文化区域的个性特点,塑造着区域人民的文化人格。区域内部独特的文化体系经历了继承、发展、丰富和变革后,形成了区别于另一地区的主要标志,最终构成了人类文化五彩纷呈的整体面貌,这就决定了区域文化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区域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任何地理事象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分布规律,同时在地表不同的区域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除了具有“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普遍性特征外,还具有迫使生活在该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必须去适应这种文化的制约性,不断变迁、积累、吐故纳新的可塑性,以及表现不同区域特征的区域性。区域文化的这些特征,是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着重把握的方面。
二、区域文化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性是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属性,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地球上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各个区域气候资源各有优劣、矿产资源各有贫富,民俗风貌更是迥然不同。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尊重各民族的民俗信仰,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提高公民基本素养的需要
区域文化体现的是不同区域的个性文化,特定区域的经济、政治、风俗传统及自然地理面貌等,影响地区内人才的成长,形成了自己人才的风格。如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区域地理知识、区域地理观点和区域地理态度属于那些稳定的、对人的一生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各个区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密切交往,便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所以说区域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公民正确认知区域文化、和諧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区域文化的教与学
区域文化的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师通过挂图、标本、地理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跟随教师展开联想,发现规律,进行探索性自主学习,随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认知评价。本文以东北地区的冰雪文化为例提出了区域文化的教学方法。
1.明确所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
对于区域地理位置的表述,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挂图来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行政区域位置这三方面来表述。例如东北地区,我们可以这样向学生介绍:东北地区大约位于40°N-50°N,120°E-130°E的中国东北部地区,东邻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行政区划上包括黑、吉、辽三省。因为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要强于理性认知能力,所以教学挂图和行政区域位置的描述就显得十分重要。
2.分析该区域文化特征
在分析东北地区文化特征时,我们可以引用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并配以相关的教学图片或进行多媒体播放来生动地展示出东北地区特有的冰雪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正是如此丰富的冰雪资源,才造就了东北地区特有的冰雪景观——树挂、雪凇、雾凇、冰雕、雪雕,以及该地区的特色滑雪体育运动,从而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冰雪旅游的发展。特有的冰雪景观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气魄,又有人类别具匠心的设计,将自然与人文合二为一,促进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具有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3.分析该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在对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影响区域文化特征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有条理的分析,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既能具有全面、客观的学习态度,又能把握学习的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参照表1《区域文化特征成因分析表》进行该部分内容的讲解。
在对东北地区冰雪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时,自然原因方面我们可以提到偏北的地理纬度造就了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的气候特征,而因海陆位置形成的季风气候又为冬季降雪提供了水汽来源,这就形成了该地区独有的冰雪资源,为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冰雪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政府主导的协调组织机构的建立,这些都是该区冰雪文化得以发展的人文原因。
4.正确看待不同的区域文化
区域性是地理环境的一个基本属性,不同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区域文化,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风味独特的区域饮食、优美多姿的区域艺术、各具特色的区域节日等多种区域文化形式。教学中,在对区域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不同于自己区域的文化,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没有绝对真理而只有相对真理,我们以为对的或错的东西只能是对应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何种参照物并如何进行比较,与文化心态、文化环境、文化目标等有关。所以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民俗风情,学会对不科学的文化形式进行批判。
5.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课题,将学生分成自学小组,引导学生参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准备材料,大胆创新,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进入成果展示环节。经过充分的准备阶段后,各小组派代表对自己所选择的区域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形成主动而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的评价总结阶段可以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对不同见解进行探讨,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区域文化,树立科学的认知观、价值观。最后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课外训练,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
本文结合区域文化的特征和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区域文化教与学的新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提升了地理教师自身的授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了既有规律性又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林宪生.文化视野中的环境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小蒙,李德江.区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北海文化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1).
[3]亓延芬.高中地理中地域文化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