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精神

来源 :教育前沿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exxf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学科 “风骨”与特质的形成。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1 人文精神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艺术。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人,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怎样履行这一神圣职责呢?我认为:其一,语文教师自身要积淀一定的人文底蕴。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语文教师的作用,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若能厚积薄发,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其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本身是人的一种特性,因而语言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没有语言,就没有人文。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的感受、涵咏、领悟、运用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灵动,品味语言的气韵,提高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三,语文教学应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语文教学。从阅读学讲,文章本是情铸成,字字句句吐衷肠。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从写作学讲,作文是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情到深处文自工。语文教学应把人文关怀、情感熏陶放在重要位置。
  
  2 审美精神
  
  美学是真正的人学。我主张,语文教学走审美教育之路,即从审美的角度研究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活动过程。从审美的客体讲,现行教材中包含了众多审美因素,如小说中的主题、形象,散文中的画面、结构,诗歌中的意境、意象,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还有文章的构思美、立意美、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等,这些都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从教学审美主体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审美心理活动,如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情绪以及审美灵感等。从课堂美的创造主体讲,教师授课讲究教学艺术,即教学活动具有可欣赏性、创造性和个性,这本身就属于教学的审美范畴。
  语文教学伴随着丰富浓郁的情感活动,在这种情感活动中,最基本的情感是审美情感。爱美是人们的共性,学生更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了美感,才会真正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审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也是一种价值判断。用审美精神关照语文教学旨在把语文教学当作一个审美的整体加以感受,用审美的精神分析语文教学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语文教学与美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提升语文学习的人文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正是我们期待的语文教学的高层次境界。
  
  3 研究精神
  
  语文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我国语文教育是在研究与改革之中发展前进的。但有一个事实:历来的研究与改革“投身者少,旁观者多”。现在仍然如此。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人,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只有当这个“主体”的研究意识真正形成了,教学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观。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大一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导致了语文教师专业自主权力的缺失,造成教学的依赖性过强。语文教师拥有研究精神就要把“研究”作为解放自己的武器。加强教学的全程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系统。语文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意味着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老是照着专家、学者的法子去套,而是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有了研究精神,就能够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真实“自我”的形象,做语文教学的主人。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离不开人文精神、审美精神、研究精神的相互结合,只有真正做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掌握语文教学的真谛。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呢?此文就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时,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为学生搭起合作交流的平台、并注重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技能的训练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合作;
期刊
“竞技运动”是一种有规则性、竞争性和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活动”。在新一轮课改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对竞技运动的理解不同,形成了较有影响的两大派,即技术技能教育观和体质教育观。进而导致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出现两种误区:第一种是在体育教学过程直接搬用专业化、成人化的竞技运动,强调学校体育为竞技运动打基础,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体育课成了专项运动训练课;第二种是强调学校体育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
期刊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指明广大师生必须尽快更新观
期刊
近现代日本的迅速崛起让世界瞩目,其成功之谜中,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无疑是谜底之一。中日两国同受儒学文化圈的深远影响,在文化渊源、思想道德、伦理观上有着诸多的共同点,比较两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异,更能给我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以启示,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借鉴他人卓有成效的做法补己之短。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公民教育,一直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思想政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学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过程。同时新课程的要求,也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动机,理清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探究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创新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过去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实践证明,把“学会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环境卫生习惯、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是从大量而具
期刊
【摘要】教育精神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的话题,文章从教育精神的概念、生产、特点、功能以及目前教育精神的形成与构建的分析入手探讨了教育精神形成的条件与建构。  【关键词】教育精神;理论研究;实践探索    在倡导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到我们在谈论振兴教育的  时候,往往都在技术层面探讨某某理念、某某教法、某某手段,很少关注中国教育精神和灵魂的问题,其实这是本
期刊
设疑就是创设问题,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设疑?本文根据现象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1 创设问题应注重新颖性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习的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诱发好奇心可开发智力。如讲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时。可提出:“通过物理的学习知道金属可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那么电解质溶液是否可以导电?若能导电,是否其溶液里也
期刊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关注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现在,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态度、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
期刊
1 实现两个提高  实现党员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小学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员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党员的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这是党员先进性和党组织战斗力的具体表现。  一是不断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素质是党组织的一项长期任务。2008年,党委集中开展了“四个带头”教育活动,即:“带头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带头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效果;带头研究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