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检测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改革,整合、市场化是关键词。
今年早些时候,《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发布。4 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证认可委也公布了关于整合的相关实施方案。
将原来同系统内分散的国有检测机构进行整合,政事分开,政企分离;降低民营检测机构的审批门槛,是这次改革的两大重点。
改革的大背景,与WTO 协议2015 年承诺全面放开外资检测机构有关,也与事业单位改制进程有关。长期占中国70% 检测市场的国有检测机构基本情况是低水平重复,亏损面比较大。
关于改革,有两点担忧,如果仅是以规模组建为目标,走形式化,整合不顺利可能同样是一团乱,另外也可能出现新的国有垄断局面。二是需要区分公益性与商业性检测机构的边界,一刀切搞全面的市场化改革有时候并不一定符合公众利益。
不过,从整体改革取向上来讲,市场化总归比现在的状况要好,有利于检测技术提升,服务意识加强。但加强国有检测机构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放开第三方检测的行政审批门槛,让民营和外资形成鲶鱼效应。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从这样的改革中得到什么好处呢?检测技术提升有利于商品质量提升自是题中之义,但同时要看到由于真正的民间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尚未形成,国有也罢,民营也罢,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信息发布都仍处于行政力量和资本力量的夹缝中。
以我们为例,作为中国第一家从事商品比较测试报道的媒体,在过去一年中也曾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型外资检测机构因为考虑客户商业利益不愿接受媒体送检,国有检测机构因为考虑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口径问题也不愿接检,大部分机构因不愿承担技术创新风险,不愿接检无固定检测方法产品。而在一些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则只接受政府部门分配的检测任务等等。
消费者个人的送检更加困难,检测费用高、检测技术门槛高、无检测标准、送检繁琐、机构不接受、企业不认同等等,变成了消费维权中的一道难关。
这些问题主要还是跟目前在中国缺乏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金会或民间组织有关,无法在消费者与检测机构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这方面的组织化帮助。
中国的半官方组织消委会或消协也一直在致力于商品比较试验工作,但因组织角色、代表性、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未能发挥足够的作用。
中国目前还缺少像美国消费者联盟、德国商品检测基金会这样的以商品比较测试为主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消费者报道》则有志于此,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愿意为消费者提供这样的桥梁作用和组织化资源,也期待更具开放思维,更具技术创新思维的检测机构共同合作。
我们相信,中国整体在改革中不断前进,有朝一日我们也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今年早些时候,《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发布。4 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证认可委也公布了关于整合的相关实施方案。
将原来同系统内分散的国有检测机构进行整合,政事分开,政企分离;降低民营检测机构的审批门槛,是这次改革的两大重点。
改革的大背景,与WTO 协议2015 年承诺全面放开外资检测机构有关,也与事业单位改制进程有关。长期占中国70% 检测市场的国有检测机构基本情况是低水平重复,亏损面比较大。
关于改革,有两点担忧,如果仅是以规模组建为目标,走形式化,整合不顺利可能同样是一团乱,另外也可能出现新的国有垄断局面。二是需要区分公益性与商业性检测机构的边界,一刀切搞全面的市场化改革有时候并不一定符合公众利益。
不过,从整体改革取向上来讲,市场化总归比现在的状况要好,有利于检测技术提升,服务意识加强。但加强国有检测机构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放开第三方检测的行政审批门槛,让民营和外资形成鲶鱼效应。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从这样的改革中得到什么好处呢?检测技术提升有利于商品质量提升自是题中之义,但同时要看到由于真正的民间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尚未形成,国有也罢,民营也罢,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信息发布都仍处于行政力量和资本力量的夹缝中。
以我们为例,作为中国第一家从事商品比较测试报道的媒体,在过去一年中也曾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型外资检测机构因为考虑客户商业利益不愿接受媒体送检,国有检测机构因为考虑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口径问题也不愿接检,大部分机构因不愿承担技术创新风险,不愿接检无固定检测方法产品。而在一些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则只接受政府部门分配的检测任务等等。
消费者个人的送检更加困难,检测费用高、检测技术门槛高、无检测标准、送检繁琐、机构不接受、企业不认同等等,变成了消费维权中的一道难关。
这些问题主要还是跟目前在中国缺乏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金会或民间组织有关,无法在消费者与检测机构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这方面的组织化帮助。
中国的半官方组织消委会或消协也一直在致力于商品比较试验工作,但因组织角色、代表性、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未能发挥足够的作用。
中国目前还缺少像美国消费者联盟、德国商品检测基金会这样的以商品比较测试为主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消费者报道》则有志于此,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愿意为消费者提供这样的桥梁作用和组织化资源,也期待更具开放思维,更具技术创新思维的检测机构共同合作。
我们相信,中国整体在改革中不断前进,有朝一日我们也能达成这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