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MAC伪随机性与不可伪造性的注记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献[1]证明了XOR-MAC的伪随机性,即XOR.MAC的标签生成算法和随机函数不可区分,进而宣称给出了XOR—MAC的安全性新证明.本文通过对Wegman—CarterMAC的研究,说明了随机的或者带状态的MAC的伪随机性并不意味着MAC的安全性,即不可伪造性.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用于LTE网络中头标压缩功能的上下文转移方案,可以用来减小无线链路上的报文开销,降低切换时的信令时延,从而提高整个通信网络的效率.文中对头标压缩的上下文转移过程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相位的单位解析信号,采用实方法给出了这类信号的一般刻画.最后,将这种情形归结为Mbius变换的一个特例.
直接与视黄醛短程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的突变是Bacteriorhodopsin中颜色调谐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将第78位Ile替换为非天然残基R1,产生显著的颜色调谐.但R1在Gln75,Asn76,Thr128
根据NTRU加密算法的可延展性,在简单的确定性模型下证明了它的比特安全性.若预言机能够输出询问密文对应的明文多项式所有系数之和的奇偶性时,则预言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询问
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类型,并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