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当代艺术,而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之下,艺术标准的界限很模糊,感觉艺术无所不在,人人都是艺术家。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之下,艺术家更应该去思考的是艺术的价值及它本身的内在生命意义。对艺术创作者来说,使艺术作品具有民族性并赋予新的意义,这是一个双向注入新鲜血液的过程,彼此之间都会进行一次蜕变。本文将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民族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民族性 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公认的时间节点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近40年。在这40年的光景中,中国的当代艺术可谓异彩纷呈,其中不乏精彩之作,但是在艺术标准不唯一的今天,一些人觉得好像只有拍卖行的天价作品才是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并以此为艺术的评价标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评价标准未免有些武断,也使得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被表面的现象蒙蔽了双眼,一味地跟随所谓的天价艺术品,而导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家更多的应该抵制外界的诱惑,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艺术创作。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精神
真正的艺术是可以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而长存的。很明显,粗浅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人们所淡忘。当代艺术所关注的永远都是创新,涉及的命题更要深刻广大。这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才会产生重要意义,才会启示当今社会的群众。
当下社会的某些现象总是让人觉得很怪诞,很费解。在现今社会,一部分人在追求立竿见影的利益,一些艺术家甚至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在这样的当代艺术环境中,更需要当代艺术家去正视这些社会问题。艺术的民族性应该成为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寻找的方向。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应该更多的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展现其民族性,它的内在精神才会饱满丰富,从而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非常深厚,我们要相信,在这样的肥沃土壤之上一定能开出美丽之花。
当代艺术中的民族性对于今天的中国艺术家来说是身份认证,更是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元素”,这使得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国际上更加具有尊严。但是,在中国的艺术界还存在抄袭的现象,这是有悖于艺术本质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出现的这些现象,中国的艺术界应该做的是去反思、去思考,而不是漠然处之。
每一个时代都面临着每一个时代的问题,正如丹纳在书中所说:“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而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的环境,满足社会的要求,否则就要被淘汰。”诚然,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之下,所产生的艺术更多的应是对当下问题的审视,而不是简单的抄袭、挪用,这是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做到的。
二、村上隆艺术中的“民族性”
提起村上隆的藝术,必然会联系到一个词,那就是商业化,他的“商业化艺术模式”在今天是对艺术界的一种挑战。在这种模式之下,村上隆将艺术与商业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结合,赚得盆满钵满,并将高尚的艺术拉入了商业的沼泽之中。也因此,村上隆的艺术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与质疑,但在质疑的同时,一些人却也在跟风。而村上隆的艺术恰恰正是对这些问题作出的回答。与国际知名品牌LV的跨界合作也让村上隆的艺术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对于村上隆来说,他喜欢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地方是以一个艺术工厂的形式,而不是艺术工作室,他的艺术工厂里有的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技师。对于今天的一些传统艺术家来说,村上隆身上的种种都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有人在质疑他的艺术到底是不是艺术,但村上隆却坚持认为在自己将来离开这个世界以后,自己的艺术依然能够开花结果,而这就是他所追求的艺术。
纵观村上隆的艺术创作会发现,其中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他将日本的御宅文化、动漫文化(这正是日本年轻人特有的,并使人沉醉其中的一种文化)等集合到一起,融汇到一个空间当中,形成超扁平艺术,推向国际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反响,并且,他的作品更加受到西方各国的青睐,他还举办了重要的展览。这是日本当代艺术中所独有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也正符合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潮流艺术,并且在他的身后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这使得他在国际艺术舞台之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正是属于“村上隆式”的成功。
回望日本的历史,二战曾对日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对战后的一些艺术家心灵上的伤害更是难以磨灭。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此时的日本,都缺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所以,日本急需一种带有民族性的新的文化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对人们心灵上的创伤进行弥补并借此得到安慰。村上隆正是将这一点变成了现实,将强烈的民族文化符号植入艺术创作之中。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娱乐动漫元素,画面到处充斥着鲜艳的颜色,这也正像是当今的社会,光怪陆离的背后总是暗流涌动。
三、民族性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体现
民族性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是一个国家的魂,没有了民族性,便谈不上所谓的发展。艺术更是如此,虽然不能说艺术没了民族性就不复存在,但艺术如果被赋予了民族性就一定会长存下去。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40余年历程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当代艺术家,这其中有非常之多的艺术家的作品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徐冰的成名作《天书》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作品《天书》中,徐冰以汉字为型,采用传统的笔法,共创造了近4000多个“伪汉字”,耗时多年雕刻制作而成,再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制作成几十米的长卷。在这4000多个字中,却没有一个字可读,也没有任何意义。用徐冰自己的话来说:“我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但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无意义,才变得更有意义。这使得这件作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的艺术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汉字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在古字中的各种书写体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无不体现着中国古老文明的源远流长。徐冰正是颠覆了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经验,将人们最熟悉的汉字变成了最陌生的“伪汉字”。这其中更加体现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创新意识,以及对传统的民族性的深刻感悟与思考,体现了艺术家真正在民族性的感悟中进行艺术创作的精神意识。
在当代艺术家中,蔡国强一定是特殊的存在,特殊之处在于他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进行编创来表达他的艺术,并将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做了全新的诠释,也赋予了其崭新的意义。尽管烟火经常被人们用来表达瞬间的高潮,但是烟火稍纵即逝,燃烧之后留下的痕迹确令人深深地震撼。近些时日,蔡国强在墨尔本进行了个人的全新展览,其中包括《鸟云》《瞬间的山水》以及兵马俑展的《永恒的守卫》。这些作品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混搭与对话,并产生新的意义,其中的民族性不言而喻。身处其中给人带来的视觉气势,更是如千军万马一般震撼人的心灵,正如蔡国强所说,“瞬间”才是永恒。
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常被人们说起“艺术的终结论”,然而今天的艺术依然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挑战人们的经验常识,产生新的艺术。在当下,更多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并不会消亡,它也许会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消亡,并不能说明艺术作为整体的消亡,它可能会引发新的形式或新的艺术而存在。正如徐冰所说:“在哪儿生活肯定要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就有个人方式。”也正是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问题,如此艺术才不会消亡。
在中国当代艺术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由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为主,到今天慢慢去寻找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语言,这是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内在的心愿。而这个过程必然是曲折蜿蜒的。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艺术的发展应该紧贴时代的脉搏,在民族性的精神世界中思考当下时代的问题,给予后世的人以启示的作用。
在对徐冰的访谈中,他曾说过:“我的态度是必须用自己特殊的文化背景营养作为武器来参与西方的文化讨论。”缺少这样的文化背景营养来源,艺术在大范围的表达、参与能力将大大减弱。今天的当代艺术家应该对传统的、民族性的文化赋予新的观念,并向世人展示其深刻的意义,重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尊严。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2]利兹·海瑟-格拉斯.村上隆:超扁平先知[J].艺术界,2017(04).
[3]文化传统和当代方式——对徐冰的一次访谈[J].雕塑,2000(01).
[4]徐冰.我的真文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刘增宸,男,鲁迅美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及当代主题性绘画艺术)(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民族性 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公认的时间节点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近40年。在这40年的光景中,中国的当代艺术可谓异彩纷呈,其中不乏精彩之作,但是在艺术标准不唯一的今天,一些人觉得好像只有拍卖行的天价作品才是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并以此为艺术的评价标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评价标准未免有些武断,也使得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被表面的现象蒙蔽了双眼,一味地跟随所谓的天价艺术品,而导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家更多的应该抵制外界的诱惑,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艺术创作。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精神
真正的艺术是可以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而长存的。很明显,粗浅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人们所淡忘。当代艺术所关注的永远都是创新,涉及的命题更要深刻广大。这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才会产生重要意义,才会启示当今社会的群众。
当下社会的某些现象总是让人觉得很怪诞,很费解。在现今社会,一部分人在追求立竿见影的利益,一些艺术家甚至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在这样的当代艺术环境中,更需要当代艺术家去正视这些社会问题。艺术的民族性应该成为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寻找的方向。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应该更多的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展现其民族性,它的内在精神才会饱满丰富,从而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非常深厚,我们要相信,在这样的肥沃土壤之上一定能开出美丽之花。
当代艺术中的民族性对于今天的中国艺术家来说是身份认证,更是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元素”,这使得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国际上更加具有尊严。但是,在中国的艺术界还存在抄袭的现象,这是有悖于艺术本质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出现的这些现象,中国的艺术界应该做的是去反思、去思考,而不是漠然处之。
每一个时代都面临着每一个时代的问题,正如丹纳在书中所说:“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而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的环境,满足社会的要求,否则就要被淘汰。”诚然,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之下,所产生的艺术更多的应是对当下问题的审视,而不是简单的抄袭、挪用,这是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做到的。
二、村上隆艺术中的“民族性”
提起村上隆的藝术,必然会联系到一个词,那就是商业化,他的“商业化艺术模式”在今天是对艺术界的一种挑战。在这种模式之下,村上隆将艺术与商业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结合,赚得盆满钵满,并将高尚的艺术拉入了商业的沼泽之中。也因此,村上隆的艺术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与质疑,但在质疑的同时,一些人却也在跟风。而村上隆的艺术恰恰正是对这些问题作出的回答。与国际知名品牌LV的跨界合作也让村上隆的艺术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对于村上隆来说,他喜欢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地方是以一个艺术工厂的形式,而不是艺术工作室,他的艺术工厂里有的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技师。对于今天的一些传统艺术家来说,村上隆身上的种种都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有人在质疑他的艺术到底是不是艺术,但村上隆却坚持认为在自己将来离开这个世界以后,自己的艺术依然能够开花结果,而这就是他所追求的艺术。
纵观村上隆的艺术创作会发现,其中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他将日本的御宅文化、动漫文化(这正是日本年轻人特有的,并使人沉醉其中的一种文化)等集合到一起,融汇到一个空间当中,形成超扁平艺术,推向国际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反响,并且,他的作品更加受到西方各国的青睐,他还举办了重要的展览。这是日本当代艺术中所独有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也正符合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潮流艺术,并且在他的身后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这使得他在国际艺术舞台之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正是属于“村上隆式”的成功。
回望日本的历史,二战曾对日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对战后的一些艺术家心灵上的伤害更是难以磨灭。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此时的日本,都缺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所以,日本急需一种带有民族性的新的文化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对人们心灵上的创伤进行弥补并借此得到安慰。村上隆正是将这一点变成了现实,将强烈的民族文化符号植入艺术创作之中。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娱乐动漫元素,画面到处充斥着鲜艳的颜色,这也正像是当今的社会,光怪陆离的背后总是暗流涌动。
三、民族性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体现
民族性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是一个国家的魂,没有了民族性,便谈不上所谓的发展。艺术更是如此,虽然不能说艺术没了民族性就不复存在,但艺术如果被赋予了民族性就一定会长存下去。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40余年历程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当代艺术家,这其中有非常之多的艺术家的作品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徐冰的成名作《天书》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作品《天书》中,徐冰以汉字为型,采用传统的笔法,共创造了近4000多个“伪汉字”,耗时多年雕刻制作而成,再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制作成几十米的长卷。在这4000多个字中,却没有一个字可读,也没有任何意义。用徐冰自己的话来说:“我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但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无意义,才变得更有意义。这使得这件作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的艺术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汉字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在古字中的各种书写体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无不体现着中国古老文明的源远流长。徐冰正是颠覆了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经验,将人们最熟悉的汉字变成了最陌生的“伪汉字”。这其中更加体现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创新意识,以及对传统的民族性的深刻感悟与思考,体现了艺术家真正在民族性的感悟中进行艺术创作的精神意识。
在当代艺术家中,蔡国强一定是特殊的存在,特殊之处在于他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进行编创来表达他的艺术,并将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做了全新的诠释,也赋予了其崭新的意义。尽管烟火经常被人们用来表达瞬间的高潮,但是烟火稍纵即逝,燃烧之后留下的痕迹确令人深深地震撼。近些时日,蔡国强在墨尔本进行了个人的全新展览,其中包括《鸟云》《瞬间的山水》以及兵马俑展的《永恒的守卫》。这些作品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混搭与对话,并产生新的意义,其中的民族性不言而喻。身处其中给人带来的视觉气势,更是如千军万马一般震撼人的心灵,正如蔡国强所说,“瞬间”才是永恒。
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常被人们说起“艺术的终结论”,然而今天的艺术依然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挑战人们的经验常识,产生新的艺术。在当下,更多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并不会消亡,它也许会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消亡,并不能说明艺术作为整体的消亡,它可能会引发新的形式或新的艺术而存在。正如徐冰所说:“在哪儿生活肯定要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就有个人方式。”也正是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问题,如此艺术才不会消亡。
在中国当代艺术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由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为主,到今天慢慢去寻找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语言,这是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内在的心愿。而这个过程必然是曲折蜿蜒的。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艺术的发展应该紧贴时代的脉搏,在民族性的精神世界中思考当下时代的问题,给予后世的人以启示的作用。
在对徐冰的访谈中,他曾说过:“我的态度是必须用自己特殊的文化背景营养作为武器来参与西方的文化讨论。”缺少这样的文化背景营养来源,艺术在大范围的表达、参与能力将大大减弱。今天的当代艺术家应该对传统的、民族性的文化赋予新的观念,并向世人展示其深刻的意义,重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尊严。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2]利兹·海瑟-格拉斯.村上隆:超扁平先知[J].艺术界,2017(04).
[3]文化传统和当代方式——对徐冰的一次访谈[J].雕塑,2000(01).
[4]徐冰.我的真文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刘增宸,男,鲁迅美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及当代主题性绘画艺术)(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