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改变落后的思想认识,不能只是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要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一项核心教学任务,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要明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要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学习体验,最终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以德树人,以知识教化人。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现实的可用性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作为教师,在学生进行高中学习的时候,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培养地理相关知识所提倡的“核心素养”,通过课程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使得学生明白各种社会和自然运行的规律,带领学生了解自然的发展规律。课堂上的教育主要通过各种教学互动的设计,能够尽量多的让学生培养起关于学科知识的核心素养。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索。
1高中地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素
第一,对地理学科形成基本的了解。高中地理教材所选用的内容已经跟現实社会的环境对比,已经非常的接近日常的生活环境了。而且里面的内容,已经涉及到了各个层次的知识,不仅有地理环境,更有人文的相关的内容,这些都是社会科学相关的内容,而社会科学所能够带给学生的,就是对于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深刻的了解,明白人类的某些发展对生存的环境会造成的影响。地理学科的知识的专业性,还可以全面性的建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
第二,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的地理知识,只是刚刚建立起了地理这个学科相关的知识,但是还并不能真正的应用起来。而让学生能够尽快的把所学的应用到生活当中,能把知识应用于生活,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就是把地理知识的掌握应用得更加深入了。通过学到的知识来初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解释生活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1]。
第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高中地理的知识面不仅涉及到了基础的地理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了很多与人类社会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的关系的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堂的学习进一步的培养学生们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共同发展的价值观[2]。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中讲解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抗争以及合作共赢的案例来了解,并通过老师自己对自然地理的理解来影响学生。
2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参与者,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种活动。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要扮演着引导者、启发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但是现在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断的讲授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习兴趣不高,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为了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一定要正确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自主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妨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说明真正的自主思考了,能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在学习中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是重要的生成性课堂资源。例如,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美丽的蔚蓝色,阴天的天空是灰白色的呢?”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这部分知识,学生在明白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之后,就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自主解决了,从而有效培养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2.2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单一落后,这样的背景下是无法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难以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一定要注重在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创新,围绕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地理这门课程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对于生活化的内容也更有兴趣,更易于理解,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建立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生活实际案例,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都会得到培养[4]。比如,温室效应、城市化建设、工农业区位选择、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生活中的案例都可以引入到地理教学中。除了课堂上要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近自然,比如布置学生开展工业“三废”排放与治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这样学生从中会更好地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培养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开阔视野,积累社会经验,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将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地理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并且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要深入思考和优化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更为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提升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核心素养”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梦晗.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郭芳英.“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考与策略[J].地理教育,2018(06):8-11.
[3]荣文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79-80.
[4]张瑜芳.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06):85-86.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以德树人,以知识教化人。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现实的可用性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作为教师,在学生进行高中学习的时候,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培养地理相关知识所提倡的“核心素养”,通过课程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使得学生明白各种社会和自然运行的规律,带领学生了解自然的发展规律。课堂上的教育主要通过各种教学互动的设计,能够尽量多的让学生培养起关于学科知识的核心素养。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探索。
1高中地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素
第一,对地理学科形成基本的了解。高中地理教材所选用的内容已经跟現实社会的环境对比,已经非常的接近日常的生活环境了。而且里面的内容,已经涉及到了各个层次的知识,不仅有地理环境,更有人文的相关的内容,这些都是社会科学相关的内容,而社会科学所能够带给学生的,就是对于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深刻的了解,明白人类的某些发展对生存的环境会造成的影响。地理学科的知识的专业性,还可以全面性的建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
第二,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的地理知识,只是刚刚建立起了地理这个学科相关的知识,但是还并不能真正的应用起来。而让学生能够尽快的把所学的应用到生活当中,能把知识应用于生活,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就是把地理知识的掌握应用得更加深入了。通过学到的知识来初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解释生活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1]。
第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高中地理的知识面不仅涉及到了基础的地理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了很多与人类社会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的关系的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堂的学习进一步的培养学生们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共同发展的价值观[2]。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中讲解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抗争以及合作共赢的案例来了解,并通过老师自己对自然地理的理解来影响学生。
2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参与者,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种活动。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要扮演着引导者、启发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但是现在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断的讲授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习兴趣不高,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为了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一定要正确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自主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妨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说明真正的自主思考了,能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在学习中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是重要的生成性课堂资源。例如,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美丽的蔚蓝色,阴天的天空是灰白色的呢?”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这部分知识,学生在明白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之后,就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自主解决了,从而有效培养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2.2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单一落后,这样的背景下是无法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难以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一定要注重在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创新,围绕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地理这门课程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对于生活化的内容也更有兴趣,更易于理解,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建立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生活实际案例,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都会得到培养[4]。比如,温室效应、城市化建设、工农业区位选择、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生活中的案例都可以引入到地理教学中。除了课堂上要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近自然,比如布置学生开展工业“三废”排放与治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这样学生从中会更好地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培养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开阔视野,积累社会经验,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将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地理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并且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要深入思考和优化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更为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提升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核心素养”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梦晗.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郭芳英.“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考与策略[J].地理教育,2018(06):8-11.
[3]荣文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79-80.
[4]张瑜芳.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