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提高和更新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加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以适应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文章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诸要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师资 建设
[作者简介]夏淑云(1974- ),女,安徽宿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陕西西安71007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088-0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时代发展的这一特征,对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我国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群体目标结构和个体的素质结构等进行了构建,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高校体育师资的培养提供决策依据。
一、21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高水平的业务素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基础。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是“多能型”的“通才”。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等之外,更应注重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科学已超越了传统的教育学和医学保健理论的范畴,已成为综合现代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人文科学、电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发展进程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再学习能力。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应保持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保持事业发展的敏感性,充分利用教学原则和规律,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2.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是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又一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大体育”的概念,通晓“大体育”知识,应掌握知识面宽的人体科学知识、深层次的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新颖先进的应用科学理论。同时,体育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3.过硬的思想品德素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献身体育事业的前提。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决定的,是最为重要的人才素质。它具体包括:个体的政治方向、专业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师,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必先塑造自己。
4.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保证。这两种素质是人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提高这两种素质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诸因素分析
1.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高等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从以往和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的表现来看,广大体育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支持关心改革,并增强了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投身体育教育事业,关注经济建设,服务整个社会,尤其是老年体育教师政治上高度坚定,辨别是非能力较强,是高校体育的宝贵财富。中青年教师思想解放、积极向上,均是各校教学的骨干。新思想、新观念显示了青年的才华和优势,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2.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状况。高校体育教师当中,教学积极性和科研潜力未能充分发挥。技术型、训练型教师多,表现为教育科学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不够,科研参与意识不够。加之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环境条件差、场地设施跟不上迅速发展的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也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高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结构状况。师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人员的各要素数量构成比例及相互结合的关系。它包括年龄、学历、职称、思想状况等,是衡量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学历结构反映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也预示着教师队伍教学科研和运动训练的潜在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中,本科毕业生比例增加,专科毕业生比例减少,但仍占10%,研究生比例更少,约占3%,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差甚远。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群体素质和反映教师队伍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职称数量结构趋于合理,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3∶4∶2,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形成系统的学科梯队。但客观存在的高职师资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将愈加严峻。
4.高校体育教师的待遇状况。体育教师的待遇是决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素质水平、稳定性和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从整体上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有所改善和提高。但高校体育教师除同其他教师一样迫切需要解决待遇外,还存在着专业特点涉及的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教师职业的理论地位与体育教师从社会获得的待遇报酬的实际地位存在明显反差,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体育教师乃至整个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1.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完善自身品格。高校体育教师的优良品格是献身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稳固的专业思想观念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是职业道德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决定的,是最为重要的人才素质。它具体包括:个体的政治方向、专业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师,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必先塑造自己。
2.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使之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师资在岗培训应规范化、目标化、制度化。培训采用业余与脱产并举,通过各种讲座、教学演示、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此外,每年组织一批业务拔尖的优异教师出国学习、短期培训,或每年定期邀请国外体育专家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加大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增设体育硕士学位授予点;准许体育教师短期离岗培训外语、计算机,离岗进行科研等也不失为加强在职体育教师培训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3.建设好学科梯队,培养学术带头人。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他们的培养、提高和使用,是决定我国高教事业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要培养中青年教师,就应不拘一格、不失时机地选拔人才;创造环境,精心培养,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组织老中青式年龄结构的学术梯队,确保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4.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管理,建立竞争机制。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部现行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健全和落实教师考核制度,建立风险与效益并存的岗位制约机制,让高标准与高待遇挂钩,未达标者应承担风险。在实行聘任工作中,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
5.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物质待遇。重视高校体育师资的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21世纪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增新,完善知识结构,开发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继续教育,致力于体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重现学科梯队建设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使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合理实用,增强高校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现代体育观;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物质待遇,理解认可高校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工作艰辛,使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能得到社会承认。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项立敏.高校体育教师培养目标、内容与方法研究[J].体育科学,1999(1).
[3]李大春,韦建萍.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J].体育科技,1999(1).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师资 建设
[作者简介]夏淑云(1974- ),女,安徽宿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陕西西安71007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088-0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时代发展的这一特征,对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我国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群体目标结构和个体的素质结构等进行了构建,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高校体育师资的培养提供决策依据。
一、21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高水平的业务素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基础。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是“多能型”的“通才”。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等之外,更应注重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科学已超越了传统的教育学和医学保健理论的范畴,已成为综合现代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人文科学、电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发展进程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再学习能力。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应保持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保持事业发展的敏感性,充分利用教学原则和规律,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2.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是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又一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大体育”的概念,通晓“大体育”知识,应掌握知识面宽的人体科学知识、深层次的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新颖先进的应用科学理论。同时,体育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3.过硬的思想品德素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献身体育事业的前提。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决定的,是最为重要的人才素质。它具体包括:个体的政治方向、专业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师,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必先塑造自己。
4.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保证。这两种素质是人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提高这两种素质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诸因素分析
1.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高等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从以往和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的表现来看,广大体育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支持关心改革,并增强了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投身体育教育事业,关注经济建设,服务整个社会,尤其是老年体育教师政治上高度坚定,辨别是非能力较强,是高校体育的宝贵财富。中青年教师思想解放、积极向上,均是各校教学的骨干。新思想、新观念显示了青年的才华和优势,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2.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状况。高校体育教师当中,教学积极性和科研潜力未能充分发挥。技术型、训练型教师多,表现为教育科学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不够,科研参与意识不够。加之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环境条件差、场地设施跟不上迅速发展的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也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高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结构状况。师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人员的各要素数量构成比例及相互结合的关系。它包括年龄、学历、职称、思想状况等,是衡量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学历结构反映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也预示着教师队伍教学科研和运动训练的潜在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中,本科毕业生比例增加,专科毕业生比例减少,但仍占10%,研究生比例更少,约占3%,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差甚远。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群体素质和反映教师队伍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职称数量结构趋于合理,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3∶4∶2,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形成系统的学科梯队。但客观存在的高职师资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将愈加严峻。
4.高校体育教师的待遇状况。体育教师的待遇是决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素质水平、稳定性和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从整体上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有所改善和提高。但高校体育教师除同其他教师一样迫切需要解决待遇外,还存在着专业特点涉及的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教师职业的理论地位与体育教师从社会获得的待遇报酬的实际地位存在明显反差,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体育教师乃至整个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1.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完善自身品格。高校体育教师的优良品格是献身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稳固的专业思想观念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是职业道德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决定的,是最为重要的人才素质。它具体包括:个体的政治方向、专业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师,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必先塑造自己。
2.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使之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师资在岗培训应规范化、目标化、制度化。培训采用业余与脱产并举,通过各种讲座、教学演示、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此外,每年组织一批业务拔尖的优异教师出国学习、短期培训,或每年定期邀请国外体育专家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加大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增设体育硕士学位授予点;准许体育教师短期离岗培训外语、计算机,离岗进行科研等也不失为加强在职体育教师培训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3.建设好学科梯队,培养学术带头人。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他们的培养、提高和使用,是决定我国高教事业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要培养中青年教师,就应不拘一格、不失时机地选拔人才;创造环境,精心培养,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组织老中青式年龄结构的学术梯队,确保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4.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管理,建立竞争机制。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部现行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健全和落实教师考核制度,建立风险与效益并存的岗位制约机制,让高标准与高待遇挂钩,未达标者应承担风险。在实行聘任工作中,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
5.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物质待遇。重视高校体育师资的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21世纪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增新,完善知识结构,开发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继续教育,致力于体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重现学科梯队建设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使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合理实用,增强高校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现代体育观;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物质待遇,理解认可高校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工作艰辛,使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能得到社会承认。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项立敏.高校体育教师培养目标、内容与方法研究[J].体育科学,1999(1).
[3]李大春,韦建萍.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J].体育科技,1999(1).